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中国
中国,为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政权的统称。现今在国际的行使“中国”主权的政权,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香港首例“侮辱国歌罪”被告遭判监禁3个月
据港媒报道,一名在公开场合观看东京奥运会转播时挥舞港英旗的香港市民,成为第一个因侮辱中国国歌而被监禁的人。
澳大利亚将阻止退役军人培训中国空军
澳大利亚国防部长马尔斯要求军方审查保密措施,以阻止中国招募澳大利亚退役军人培训中国空军。英国和加拿大也表达了同样的担心。
习近平重申“动态清零”廿条措施纠正“层层加码”
习近平10日在政治局常委会议中重申要坚定贯彻“动态清零”,但要纠正“一刀切”与“层层加码”。随后公布的优化防控的二十条措施,令中国媒体欢呼“好消息”。
李克强东盟“告别秀” 东南亚在中美间走钢丝
这是新冠疫情以来首次线下举行东盟系列峰会。中国方面由将在明年卸任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美国方面则是拜登亲自出席。外界预计,拜登会试图拉拢东南亚国家,制衡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此外还有俄乌冲突、缅甸危机、朝鲜半岛以及气候变化等话题。
德语媒体:德国8名跨国企业高管呼吁“用魔法才能打败魔法”
德国8名跨国企业CEO和董事会主席在《法兰克福汇报》联名发表文章强调,独立性无法靠孤立政策来实现,“继续利用中国的增长势能来推动刺激和加强欧洲经济,这才最符合德国的利益”。
加拿大外长警告企业不要和中国卷入太深
加拿大外交部长乔利表示,中国是一个越来越具有破坏性的全球大国,并警告企业不要与中国卷入太深的关系。这些言论代表加拿大总理特鲁多领导的自由党的对华政策正在发生重大转向。
中国销售的苹果手机AirDrop功能遭到限制
许多中国网民尝试在公共场所使用iPhone的AirDrop功能来传播四通桥抗议标语。周四(11月10日),苹果公司对中国iPhone用户使用这一功能进行了限制。在中国大陆以外地区销售的iPhone的这一功能不受影响。
习近平:全面加强练兵备战
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11月8日称,“中国安全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大,军事斗争任务艰巨繁重”,强调全军要“全部精力向打仗聚焦,全部工作向打仗用劲”。在北京愈加威权、台海局势紧张的背景下,如何理解习近平这一表态?
10月中国PPI同比下降1.3% CPI同比上涨2.1%
中国国家统计局11月9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10月份,中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3%。这是近两年来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首次下降。同期,中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
逃避美国禁令 英伟达为中国市场芯片“降速”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美国政府向中国推出新一轮力度空前的芯片禁令不久后。图形处理芯片大厂英伟达就宣布已经专门为中国市场推出“降速”版产品。
2022年中国航展的七大看点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于11月8日至13日在广东珠海举行。中国空军发言人表示,今次参展的包括“投入新时代练兵备战”。其中,运油-20、攻击-2无人机等是在中国航展首次飞行展示。
特鲁多:中国正在与加拿大玩“侵略性游戏”
据加拿大环球电视网报道,中国政府通过一名安大略省议员和其他人士向至少11名加拿大联邦选举候选人和充任其竞选工作人员的中国特工转移资金,干预加拿大选举。
美媒称习近平年底访问沙特 石油人民币结算是否浮出水面引关注
《华尔街日报》引述知情人士的消息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计划年底前访问沙特阿拉伯。此前已有消息报道称,沙特考虑改用人民币为出售给中国的石油计价,而此举将削弱美元在全球石油市场的主导地位。
感染激增民怨四起 美媒报中国考虑逐步退出动态清零
广州等大城市的新冠病例急剧增加,同时防疫相关的社会事件频发,民众对严苛防疫的不满情绪愈加明显,甚至一些“正能量大V”也开始吐槽。据美媒援引知情人士报道,中国官员们越来越关切清零防疫政策的代价,“正考虑逐步重新开放,但进展缓慢”。
中国超级富豪因经济增长放缓而财富暴跌
由于受到俄乌战争、中国政府疫情清零政策以及内地和香港股市下跌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中国超级富豪今年的财富出现20多年来最大跌幅。今年被列入胡润百富榜的企业家只有1305人,比去年下降11%。
“一刀切”和“层层加码”下的中国防疫
中国坚持严苛防疫政策,大量返回北京人员被无差别“弹窗”。中国卫健委明确批评“一刀切”和“层层加码”是严重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同时,防疫悲剧继续在中国各地上演。
英贸易政策部长访台将见蔡英文 北京怒斥
又有西方国家政要落地台湾,不满的中国外交部重申敦促英国遵守“一个中国”原则,停止向“台独”势力发出错误信号。英国贸易政策部长“不顾北京反对”访台,他将代表英国政府谈判什么?
德语媒体:肖尔茨访华的成就与不足
德语报刊对几天前肖尔茨总理访华行程的关注度依然不减。《商报》认为,和默克尔当年的访华行程相比,此次肖尔茨及其随行代表团在北京的表现很好地体现了德中关系已经发生了剧变。《世界报》的客席评论则批评肖尔茨在对华政策上缺乏与法国的协调。
北京明言反对核武器、核威胁 中国的立场是否发生变化?
上周五在北京会见来访的肖尔茨时,习近平称“反对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这被不少西方舆论解读为“中方在警告俄罗斯”。不过也有分析人士指出,这是中国的长期立场,“不意味着中国的对俄政策发生了转变”。
“诋毁党和国家领导人” 中国官员被开除党籍
黑龙江省退休纪检官员魏彬上周六被指严重违纪违法,遭开除党籍。中共中央纪委公布的其中一项罪名极为罕见,指其“恶意诋毁党和国家领导人”。
台湾投资立陶宛逾1000万欧元启动芯片生产
台湾驻立陶宛的代表黄钧耀周一(11月7日)表示,台湾将投资超过1000万欧元用于立陶宛的芯片生产。立陶宛于当日正式启动了该国在台湾的贸易代表处。
中国10月出口大幅下降 进口呈负增长
中国10月份出口同比下降0.3%,远逊于经济分析师的预期,为2020年5月以来的最差表现。分析认为,其原因之一在于中国严格的“动态清零”防疫政策。
BNT疫苗获准在中国使用:只限外国人
德国总理肖尔茨上周访华的成果之一是,让中国方面同意在中国的外国人使用德国生技企业BioNTech研发的新冠疫苗。德国政府希望,这是该款mRNA疫苗在中国获批的“第一步”。
新增病例创新高 中国当局强批“层层加码”
本周末,中国官方公布的新冠最新感染病例连续突破半年以来的新高。卫生部门官员表示在继续执行严格防疫措施措施的同时,也会严厉整改“防控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的情况。
日本时隔20年举行国际海上阅兵 12国参与
在朝鲜发射创纪录数量的导弹和中国加大力度施压台湾之际,日本週日(11月6日)时隔20年举办了国际海上阅兵,全球其他12个国家参与。日相岸田文雄再次谴责朝鲜,并剑指中俄。
中国驻瑞大使:在乎瑞中关系就不要实施制裁
中国驻瑞士大使对瑞士媒体表示,瑞士如果在乎瑞中关系,就应该避免跟随欧盟的脚步对中国实施制裁。
客座评论:美台能避免跟中国的战争吗?
中国大陆、台湾、美国及其盟国是否能努力避免可能的战争?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避免台海战争的前提条件又是什么? 为了回答以上这些问题,就必须对目前的实际状况做一个公正的调查。
面对习近平连任 海内外中国人作何反应
中共20大结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确定将进入第三个任期。作为对此的反应,有人在想办法离开中国,有人则表示对未来有一种巨大的无力感。
清零政策下中国制造的风险
近日惊慌失措的工人们徒步逃离郑州富士康的图片引发热议。专家认为,此事件再次凸显过度依赖中国制造的风险。
分析:制裁未能阻止朝鲜推进武器计划
美国官员和专家都承认,对朝鲜的制裁未能阻止其发展核武器计划,但是在如何进行下一步行动上存在分歧——应该强化制裁还是接受朝鲜作为拥核国家的事实?惩罚被认为帮助金正恩洗钱的中国各大银行有用吗?
芬兰镍矿:欧洲电动车的新希望?
欧洲需要自己的电动车电池产业。更迫切的问题是自产电池所需的关键原材料。如何摆脱对中国原材料的依赖?答案或许就在芬兰境内这片荒无人烟的土地上。
评论:肖尔茨的中国挑战
Clifford Coonan
德国大企业对中国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如同德国曾经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一样。德国之声评论员Clifford Coonan认为,这同样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中国誓言坚持“动态清零” 网友吐槽:病毒遇到杠精!
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周六举行的记者会上,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强调“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严苛的防疫政策近期可能转向的期待就此落空。消息引起大批网民的热议和吐槽。
涉案前美军飞行员与中国黑客用同一北京地址
朝阳路67号财满街1-1号楼——在澳大利亚被捕的前美军飞行员杜根,被发现与承认和中国军方合作盗窃美军情报的中国黑客苏斌使用相同的北京地址。
分析:“肖尔茨访华给中国带来巨大信心”
德国总理肖尔茨成为习近平开启第三次任期后,第一位到访的西方领导人。中国问题专家指出,对北京而言,肖尔茨的访问无关乎具体成果,更重要的背后的象征意义。
七国集团外长呼吁北京和平解决两岸问题
七国集团的外长们在德国西部小城明斯特结束了为期两天的峰会。在会后的一份联合声明中,G7外长们重申台湾海峡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并呼吁和平解决两岸问题。
中国火箭残骸不受控坠落 西班牙一度封锁领空
中国长征5B火箭残骸不受控状态下重返大气层,并在墨西哥附近海域坠毁。此前残骸飞过西班牙上空时,当地曾一度封锁了领空。
德国民调:不足一成民众认为中国可信
德国总理此次中国之行是次艰难的旅程,这一点多数德国人心里也很清楚。民众对德中关系的关注度,也明显高于以往。
德国总理们与中国的“亲密接触”
2022年11月4日,上任近一年后的德国联邦总理肖尔茨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至此他也成为1972年德中建交以来第六位访问中国的联邦总理。
专访:对华依赖不是问题 不对称才是大麻烦
近期,德中关系由于中远入股汉堡港案等一系列事件的影响,正在欧盟层面上引起大量争议。尤其是德国经济日趋依赖中国的问题,更是让政界、学界乃至商界人士担心不已。DW就此专访柏林德国经济研究所所长弗拉茨歇尔(Marcel Fratzscher)。
朝鲜继续试射飞弹 美韩延长军演对应
朝鲜已经在2022年创下了试射飞弹的历史纪录,迫使美国承认其核武大国地位。美国方面则表示,正在密切观察朝鲜何时进行下一轮核爆试验,并称中俄有劝退朝鲜相关试验的能力。此外,韩国方面周五表示,“发现180多条朝军机航迹”,韩军出动战机应对。
法兰克福设有中国警站?州警方称尚未收到相关举报
连日来人权组织"保护卫士"指责中国在世界多地设有"警察服务站"的报告受到高度重视。被点名的法兰克福所在的黑森州,其警察局称非常重视相关的指控,并频繁地对它们进行评估。
德语媒体:德国需要对华战略
习近平治下的中国已经不再是过去四十年实行改革开放的中国,而已经是对内实行高压,对外炫耀武力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这种背景下,德国总理肖尔茨今天开始的中国之行,自然也在德国国内引起了激烈的讨论。
G7外长齐聚德国: 在俄乌和中国问题上寻求一致
七国集团外长本周在德国举行会议,讨论如何在俄罗斯对乌克兰攻击加剧、中国日益强硬和伊朗镇压抗议者的背景下,更好地调整政策、保持团结一致。德国外长周四表示,G7“准备承认中国是‘竞争者’和‘对手’”。
防疫负担太重 中国多地“常态”核酸检测不再免费
中国多个城市近期宣布,将不再为本地居民提供无针对性的大范围免费核酸检测。除了疫情形势的变化之外,地方财政不堪重负是一个重要原因。
IPAC议员团访台湾“我们不是反华组织”
中共二十大后再次明确要“解决台湾问题”后不久,国际政治组织“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IPAC)到访台湾,又一次在议会党派的层面上声援台湾。其发出的讯息是:我们不是反华组织,但也会坚决协助捍卫台湾民主。
为保"国家安全" 加拿大要求中资撤出稀土企业
周三,加拿大以"国家安全"为由,责令三家中国公司撤出在加拿大稀土公司的股份。五天前,加拿大政府出台新规定,除特殊情况外,外国国有企业不得参股加拿大稀土公司。
评论:肖尔茨荆棘密布的北京一日游
中国是竞争对手,抑或是制度敌手?肖尔茨本次北京之行,必须要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德国之声评论员 Matthias von Hein认为,面对习近平治下的中国,德国既不能过于幼稚...
美FCC委员访台 行前呼吁封杀TikTok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委员卡尔(Brendan Carr)本週访台,是首位以官方身分访台的现任FCC委员。访台前夕,他向媒体表示,只有封杀TikTok才能带来安全,“没有其他出路”。
中国大陆专家赴台协助救治大熊猫
台北市立动物园的大熊猫团团生病了,两位来自中国大陆的专家于周二抵达台湾协助救治。这是两岸之间难得的接触机会。
前一页面
第93 页,共200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