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中国
中国,为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政权的统称。现今在国际的行使“中国”主权的政权,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日媒:中国禁科技巨头提供ChatGPT服务
日媒引述匿名消息指,中国政府已告诉其国内各大科技公司,包括腾讯、阿里巴巴等,不要向公众提供ChatGPT服务。对此,科技巨头如何回应?北京为何视ChatGPT为美方的宣传工具?
台美高官接连会晤 专家:突显美台关系重大进展
过去一週,台湾与美国高级官员进行了几场重要的国安会晤,让外界好奇台美关系是否又有新的突破。专家告诉DW,近期的趋势显示台美关系持续有重大进展,而这个趋势应不会受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结果影响。
中国拟提俄乌和平计划 未与乌克兰协商
俄乌战争满一年之际,中国将公布一项和平计划,阐述如何“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但一位乌克兰高官指出,中国并没有就文本内容征求乌方意见。而乌克兰外长则表示,他已知关键内容,但“魔鬼藏在细节里”。
德语媒体:德国工业界正在变成“富士康”
中国投资者去年对欧洲的公司收购和投资大幅减少。《法兰克福汇报》文章对此予以了关注。《每日镜报》文章认为,德国从中国的进口额陡增展示出一种趋势:德国工业界正在变成中国供应商的终端制造基地——一种形式的富士康。
印度外长:除中国外,印度和全球主要大国关系良好
印度外长苏杰生表示,新德里和全球主要大国都关系良好,但中国除外,原因是中国违反了与印度的边境管理协议。
澳前总理:《反外国干预法》专为中国设计
澳大利亚正在思考修订《反外国干预法》,前总理特恩布尔更透露,当时推出这项法律,就是为了披露中国统战部在澳大利亚的联系。
澳大利亚情报单位:外国干涉和间谍史上最多
澳大利亚情报机构负责人週二披露,除了军方和政治人物外,包含媒体人、法官和社区领袖,都已经成为外国间谍吸收的目标。
德语媒体:“战狼”为何要化身“和平鸽”?
中国首席外交官王毅在慕安会发表演讲,并宣布中国将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商报》认为,王毅想在乌克兰冲突中扮演和平鸽,但对美却仍是“战狼”。《南德意志报》认为,北京提出解决方案可能并非心忧乌克兰人,而更多出于同美国的竞争。
“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能否挑战中国?
由多国国会议员组成的“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创立主要的目的,是协调各民主国家对中国的应对。然而,部分专家表示,该组织制定具体措施的能力存在局限性。
防范中俄 德日计划举办定期高层会谈
在防范中国和俄罗斯在印太地区的背景下,德日关系快速升温,双方有意在现有的外长和防长2+2机制外,进一步举行层级达到总理和其他内阁成员的定期会谈。
如果美众院议长麦卡锡访台...
在慕尼黑安全会议现场,DW记者询问中国与台湾各自的代表,中国前高级将领周波与台湾台北市议员赵怡翔,他们如何看待美国众议院议长麦卡锡可能春天访台的消息,从他们的两人立场南辕北辙,看出华盛顿处理这趟行程的难度。
德外长吁中国勿供俄武器 欧盟:等于跨越红线
在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表示“担心中国正考虑向俄罗斯提供武器援助”之后,欧盟警告北京不要“越过红线”,否则将面临制裁;德国外长也说,中国有责任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则在周一例行记者会上敦促美国“停止推卸责任和散播虚假信息”。
菲律宾、美国正讨论在南海推动联合海警巡逻
有消息指出,菲律宾已经和美国达成在南海联合海警巡逻的初步协议,这是否意味著菲律宾在中美关系上,已经选边站了?
德语媒体:不能指望中国的乌克兰和平计划
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中国最高外交代表王毅宣布,中国将就乌克兰冲突提出的自己的和平建议。虽然不少国家一再呼吁中国这样作,但德语媒体认为,中国并非推动和平的合适人选。
研究:中国多省被列全球最易遭受气候变化相关灾害地区
总部位于悉尼的一家气候变化研究机构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全球10个最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的破坏的地区当中,有9个位于中国,其中江苏和山东位列前二。另外美国和印度也有多个地区进入风险最高前50名。
北京否认对俄军援 泽连斯基对中国喊话
在参加了慕尼黑安全会议后,王毅飞往莫斯科进行访问。他此前在慕尼黑高调宣布,中国将就缓和乌克兰冲突正式提出和平建议。与此同时,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则警告说,如果中国军援俄罗斯,就会爆发世界大战。
中国未就气球事件道歉 王毅:美方歇斯底里
气球事件延烧至慕尼黑安全会议,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在周六发表的讲话中批评美国的反应“近乎歇斯底里并且匪夷所思”。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则指,王毅与他在慕安会期间密会时,并未就气球事件道歉。
中国“脚踏两条船”?王毅会乌外长后访俄罗斯
王毅18日出席慕安会,会见了乌克兰外交部长库列巴,强调中国不愿见到乌克兰危机扩大,始终坚持和平,并称乌方为“战略伙伴”。然而,布林肯日前指出,中国正试图“脚踏两条船”,并考虑向俄罗斯提供致命援助。
墙外文摘:气球被美军击落,中国得偿所愿?
有评论认为,中国间谍气球在军事上意义不大。威权政治部署间谍气球的原因在于需要外部敌人才能将自己塑造成国家的保护者。但另有评论认为,实为"浮空器"的间谍气球的设计远比想像中的严谨。
王毅和布林肯秘密会晤说了些什么?
原本计划访华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如今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一个秘密地点与中国外交高官王毅举行了非正式的会晤。布林肯强调美国“不希望与中国发生冲突”,也不想有“新的冷战”。
中国电动车大军压境 德国怕了没?
2022年中国电动车制造商开始对欧洲市场发起冲击。中国制造的电动车是否很快便会打垮欧洲同行,甚至挑战行业翘楚特斯拉? DW德国之声尝试给出答案。
中国去年持美债呈12年来最低
中国在去年大量抛售了美国国债,其幅度高达17%。除对美债和美元信心不足之外,中国也在汲取俄罗斯因发动战争受到制裁的教训。
德美阻挡中集收购案 集装箱造商MCI另觅买家
丹麦马士基集团旗下子公司MCI是欧洲最大海运集装箱制造商。在美国和德国的双重压力下,中国中集集团对MCI的收购案被阻挡。无论最终买家是谁,MCI如今都不会轻易出售,因为暂时没有其他买家愿意像中集开价10亿欧元。
德语媒体:新冠溯源非科学问题而是外交问题
《每日镜报》称,新冠溯源工作不了了之,不是因为科学的无能为力,而是外交问题,批评世卫组织消极对待溯源工作。 《南德意志报》则关注了欧洲政商界与中国的关系变化,提醒欧洲不要被中方近期释出的善意迷得团团转。
菲总统:激光照射事件不足以触发美菲共防条约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表示,中国激光照射事件不足以让他援引与美国签订的共同防御条约,但警告停止这种侵略行为。美国认为中国的“危险行动行为直接威胁到区域和平与安全,侵犯了国际法所保障的南海航行自由”。
为什么高空气球一夜之间成为众矢之的?
在这次中国气球事件发生之后,预计美国国防部门将继续进行更广泛的空中监控,以便让气球的飘飞保持在其雷达监测范围之内,但会微调其应对策略。
英媒:美台将举行闭门高层安全对话
《金融时报》援引知情人士报道称,台湾外长吴钊燮和国安会秘书长顾立雄将访问华盛顿,与美国副国安顾问等高层官员举行会谈。
中国脱口秀在美国:那些在国内“不能讲”的段子
近年来,脱口秀表演在中国兴起。因为墙内愈发严格的审查制度,脱口秀节目在嬉笑怒骂时常有触犯审查红线的可能。但从年初开始,一些中国脱口秀演员开始在北美巡演。离开了墙内的审查制度后,他们也开始尝试谈论之前无法谈论的敏感话题。
德语媒体:北京对莫斯科态度的两面性
《南德意志报》撰文指出,北京在乌克兰战争中表现出“亲俄的中立”。那么北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法兰克福汇报》发表文章认为,通过中美“气球事件”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各机构之间相互不知道其他部门在做些什么。
金融时报:五角大楼高官蔡斯已抵达台湾访问
《金融时报》援引消息人士说法,称美国五角大楼专司中国事务的副助理部长蔡斯已经抵达台湾访问。蔡斯此次访台,正值美中关系因“气球事件”降至新冰点。台湾国防部长邱国正17日早些时候表示,有关蔡斯访台的报道“到目前为止还不确定”。
中国称抗疫“创造奇迹” 研究估计中国新冠死亡过百万
习近平主持的一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总结防疫工作称,中国的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纽约时报》引述的国际学界研究则显示,在放弃“清零”政策后两个月内,中国新冠死亡人数在100万至150万之间。
台湾外岛靶场捡到中国气球残骸
台湾国防部证实马祖东引岛靶场捡到一只带有简体字标示的气球。国防部初步判断,这是一只气象气球,而非间谍气球。国防部长邱国正指出会秉持“料敌从宽”的原则,研究后再做结论。
与中俄联合军演:南非的“道德指南针”转不动了?
西方盟友对南非即将与俄罗斯和中国举办联合海军演习感到不满。南非政府为什么会选择和普京交好?
陈戌源、王登峰落马 中国足坛继续整肃腐败
中国足坛近日来多名现任高层以及前领导频繁"出事",折射腐败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习近平对国足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美好愿望面临成为空谈的危险。
伊朗总统结束中国行 习近平将应邀回访
伊朗总统莱西访问北京期间,两国重申了相互支持“核心利益”的立场,并签署了多项双边合作文件。中方宣布,习近平已接受邀请,将对伊朗进行国事访问。
德语媒体:“如果中国对台湾动武,美国会采取直接军事干预”
德国电视二台著名的政治脱口秀节目“Markus Lanz”昨天讨论的话题关于美中两个大国的未来与前景。该电视台驻华盛顿首席记者在节目中表示,“与乌克兰冲突不同,如果中国对台湾动武,美国会采取直接的军事干预”。
中国是否履行了联合国社会公约?
作为缔约国的中国,是否执行了联合国社会公约规定的义务?在此问题上,中国官方同人权组织的观点针锋相对。一个联合国委员会将对此做出判断。
中国制裁参与对台军售的美国两大军火商
中国商务部宣布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雷神导弹与防务公司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禁止其从事与中国有关的进出口活动以及在中国境内新增投资。
客座评论:“短腿的谎言”和“半危机”
“谎言腿短” 是一句几乎每个德国人都知道的格言。 意思是,凡是谎言不可能持久蒙骗人的。 这次气球事件看来又一次验证了德国的这个格言。但是,实际的发展表明,气球事件之所以到今天这样的程度,中方的谎言仅仅是整个故事的一个方面。
中国去年疫情防控支出或逾三千亿人民币
中国各地政府去年为了管控新冠疫情的支出所费不赀,其中广东省在疫苗、核酸检测等方面,花费数百亿人民币,加重地方政府财政负担。
美副国务卿:各国都应劝阻中国别对台开战
面对中国可能侵略台湾,美国副国务卿谢尔曼呼吁,各国都应该告诉中国政府不该这么做。谢尔曼重申台湾海峡对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并强调美国对台湾的立场不变。
德语媒体:能源转型中的德国面对中国深陷两难
《新苏黎世报》批评美国单边行动与中国大打科技战有可能会连累盟友,为盟国的能源转型制造障碍。《南德意志报》关注到德国在能源转型中遇到的两难境地:一方面需要中国生产的绿能设备,但另一方面又可能陷入对中国设备的依赖。
习近平会伊朗总统 吁“妥善解决”核问题
中国与伊朗14日在北京举行两国元首会晤,习近平在会中表示,“无论国际和地区形势如何变化”,中方都将不会改变与伊朗的友好关系,并呼吁全球妥善解决伊朗核问题。面对来自西方的批评与制裁,两国如何深化合作?
美媒:中国4年前已披露无人飞艇飞越北美
《纽约时报》记者调查发现,中国顶级飞艇科学家早在4年前就曾公开宣布,中国研发的平流层飞艇飞越过北美上空。这名科学家参与成立的3家企业不久前都被美国商务部列入黑名单。
关于近日的气球与“不明飞行物”有哪些已知与未知?
数天以来,北美上空已经数次发现并击落不寻常的飞行物。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目前有哪些已知与未知的内容?
长平观察:从“中国气球”到“不明飞行物”
本来就充满戏剧性的“中国气球”事件,正在进一步娱乐化。时评作家长平认为,中国回到“战狼”舞台,终于成功地搅混了这池水。其代价则是,中国外交官们恐怕再也脱不下这身战袍了。
专访:“气球事件”暴露中国国安决策协调的严重缺陷
美国击落一个来自中国的高空气球,双方相互指责升级,紧张关系加剧。这一事件揭示出两个超级大国危机管理的哪些问题?德国之声专访了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国际安全研究中心副教授袁劲东。
台湾国防部否认有中国侦察气球进入其领空
台湾国防部称没有发现来自中国的侦察气球在台领空活动。这一表态等于否定了此前《金融时报》曾有数十次中国军方气球进入台湾空域的报道。
“气球”事件加剧美中两国紧张关系
美军在2月4日击落一个中国疑似间谍气球之后,现已打捞到包括主要的传感器和电子装置在内的一些重要残骸。中国坚称该高空气球是误入美国领空的民用性质的无人飞艇,同时指责美国反应过度。
ChatGPT火遍中国 审查制度下出路何在?
聊天机器人ChatGPT在中国一夜爆红,相关概念股趁机大涨。但是,在中国严格的审查制度之下,整合这款AI工具的本地公司如何避免政治风险?
前一页面
第80 页,共200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