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中国
中国,为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政权的统称。现今在国际的行使“中国”主权的政权,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美首办中国问题听证会 毛宁:停止中国威胁论
美国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召开首场听证会,主席加拉格尔开场时称,美中之间的战略竞争关系不是“以礼相待的网球赛”,而是“生存斗争”。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回应,美国应停止散布“中国威胁论”、诋毁中国共产党。
德语媒体:卢卡申科访华的真正目的
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访问中国是不是在执行普京的命令?《世界报》发表长文加以分析;《法兰克福汇报》则在巴塞罗那发回报道,称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移动行业正在那里高光亮相。
马斯克转武汉实验室泄毒说 《环球时报》指其“砸中国的锅”
《环球时报》官方微信公号和微博2月28日发表题为“马斯克,你这是在砸中国的锅吗?”的评论文章,指责特斯拉老板马斯克转发一则推特言论,助长新冠病毒来自武汉病毒研究所的理论。
卢卡申科:“完全支持中国的乌克兰和平计划”
作为中国的“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明斯克称“完全赞成和支持中方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立场和主张”。正在访华的卢卡申科还表示,在明斯克与北京合作时,“我们从来没有把自己设定第三方的朋友或者第三方的敌人”。
美国国务院特使:中国在全球花费数十亿传播虚假信息
美国国务院全球参与中心协调员詹姆斯·鲁宾本周在欧洲之行中表示,中国在全球范围内花费数十亿传播虚假信息,包括在乌克兰问题上完全与俄罗斯保持一致的虚假信息,而西方对此反应迟缓。
受中国舆论关注的俄亥俄州化学事故 现状如何?
日前在中国媒体和网络上颇受关注的美国俄亥俄州化学品泄漏事故的善后处理仍在进行中。当地居民对政府的危机处置以及环境污染的后果仍有质疑。
许可上百亿美元出口给黑名单中企 拜登政府挨批
拜登政府因批准价值超过230亿美元的许可证、允许美公司向被列入黑名单的中国公司出口商品和技术,在28日听证会上受到质询。美商务部怎么说?与此同时,美国也正在考虑全面切断对华为的供应。
布林肯:若中国援俄武器 美将祭出惩罚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週二警告,如果中国对俄罗斯提供致命性武器,美国将会对相关中国企业及个人祭出惩罚,让北京付出经济代价,在全世界面臨严重问题。
大众中国CEO:新疆工厂没有"人权侵犯"的迹象
对大众汽车而言,中国西部新疆地区的人权问题是一个敏感话题。许多人要求该集团重新考虑在新疆地区设厂的问题。董事会成员亲自到厂参观。结果如何?
德语媒体:对中国经济不该高兴太早
《南德意志报》评论写道,尽管最坏的情况已经过去,但中国经济仍存在许多难题,现在乐观还为时过早。 《商报》提到两家德国汽车部件制造商的经营策略,不仅将中国的重要性列入考虑,也为可能发生的风险做了准备。
专访:中国房市真的回暖了吗?
有中国媒体指出,新冠疫情回落、社会生活放开后,中国一些大城市的房产市场开始重现生机。但鉴于总体经济形势尚不明朗,分析人士对房市走向喜忧参半。就此,德国之声专访了中国财经学者贺江兵。
热搜热议:中国人大代表朱征夫再次呼吁取消寻衅滋事罪
两会前夕,中国全国人大代表朱征夫再次呼吁取消寻衅滋事罪。对此,四川广播电视台《四川观察》的官方微博和凤凰网均就是否应取消寻衅滋事罪进行了网上投票,但目前得到的投票结果大相径庭。法学界内,专家们对是否取消寻衅滋事罪也有不同看法。
路透社记者遭冒名 疑欲获取异议组织信息
近日网上传出有人假冒路透社记者,以他们的名义联络了多个异议组织,意图获取有关信息。一些活动人士认为,假冒的记者可能与中国当局有关。
“毕业即失业” 中国年轻人失业率居高不下
据官方数字,中国16-24岁城镇青年人失业率去年7月创下近20%的纪录。一些年轻人拒绝“内卷”、选择“躺平”,而另一些想在公共领域找饭碗也非常艰难。
菲驻美大使:日、澳或加入南海联合巡航
美菲两国计划将在南海举行联合巡航。27日,菲律宾驻美国大使向路透社表示,澳大利亚及日本也希望加入,目前正在与美国就此事进行协商。菲国前军事高官形容,此举将带给菲律宾“对抗中国的替代伙伴”。
日本采购美国导弹 应对中朝挑战
日本政府宣布将从美国采购400枚“战斧”巡航导弹的计划,增强军备以应对来自中国和朝鲜的威胁。目前,只有美国和英国拥有这种导弹。
德语媒体:中国站在了侵略者一边
《世界报》指出,光是从标题就能看出来习近平根本不在乎乌克兰的和平,这份立场声明只是用来取悦普京的。 《南德意志报》提到,虽然十二点计划文件的内容非常模糊,但其中对美国和西方的批评尤其具体。
接棒李克强?李强如何重振中国经济
中国两会即将登场,届时,包括国务院总理等中国新一届政府高层人选将会正式出炉。外界预料,中共政治局常委李强将会接替李克强,担任总理一职。被视为习近平心腹的他,将会如何主政经济,引发关注。
尽管承诺减排 中国仍在加速对燃煤电厂的审批
一份最新发布的研究显示,尽管承诺要在三年内开始逐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但中国去年批准了自2015年以来最大规模的燃煤电厂扩建计划。
“两会”看点有哪些?
中国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简称两会,将分别于2023年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两会正值中央政府换届,会上将“流程式”地投票表决国家机构和政协领导人员的一系列重要人事任命。两会还将释放新的政治经济政策信号。
中国手机汽车填补俄罗斯市场空白
为制裁俄罗斯发动侵略乌克兰战争,许多西方企业撤离俄国,它们留下的空挡很快被中国产品填补,在手机和汽车领域这一趋势尤为明显。
专访余茂春:中美从来就没有真正的战略缓和
中美之间近年来冲突不断,不久前的“间谍气球事件”正是一个最新实例。近日,曾任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顾问、现哈德逊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及胡佛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余茂春接受了德国之声的采访,就中美关系的现状和未来发表了见解。
记者手记:2023年,中国电影失意柏林是必然?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主角”。在当下动荡多难的世界局势中,2023年柏林电影节对现实和民生的关注比以往更加强烈。此次中国参展影片脱离当下现实的真空状态,以及影人们显露出的政治麻木或许是空手而归的主要原因。
华兴资本证实:失联董事长包凡正配合中国官方调查
华兴资本创办人包凡本月稍早失联,引起中国金融、科技业关注,该公司26日发布公告表示,包凡目前正与中国有关部门合作进行调查。
美CIA局长:中国对其攻台能力存有疑虑
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局长伯恩斯(William Burns)表示,北京似乎对其成功拿下台湾的能力存有疑虑,但2对于习近平控制台湾的野心仍须谨慎以待。
白宫曾私下告知中国 若军援俄国将有严重后果
白宫国安顾问26日透露,美方曾私下警告中国,若对俄罗斯提供致命援助,将面臨严重后果。他也对中国提出的“解决乌克兰危机”的12点立场作出评论,并表示预期拜登很快将与习近平对话。
普京指输送武器者是帮凶 乌军称俄没有中国武器
普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向基辅输送武器的西方国家也能视为“某种程度上参与冲突”的帮凶。至于近期有关中国可能会提供“致命性支持”的传言,乌克兰军情局表示,目前俄罗斯没有来自中国的武器援助。
墙外文摘:“祖国母亲”、“中国爸爸”与“习大大”
有评论认为,近年来中国民族主义里对国家和政权的“男性化”想象开始增多。“祖国母亲”是没有主体,也没有实体的想象,而“祖国爸爸”对应有实体的政权,它象徵着警察、军队、外交部、政治局、乃至习近平本人。
马克龙吁中国向俄施压 欧中高层有望频繁互访
法国总统马克龙认为中国参与和平努力是一件好事,德国总理肖尔茨则称赞中国谴责使用核武器,但两国领导人都希望中国能做得更多。中国驻欧盟大使表示,对中欧关系回暖“持非常乐观的态度”,暗示将迎来频繁的中欧高层互访。
德国总理到访印度 关键议题有哪些?
肖尔茨首次以德国总理的身份访问印度,与印度领导人莫迪会晤。专家告诉德国之声,德印双方会谈将聚焦哪些重大议题。
因俄中反对 G20财长会议未能发布联合声明
20国集团财长会议在印度班加罗尔落下帷幕,由于俄罗斯和中国反对声明草案中关于乌克兰战争的表述,最后会议联合公报宣告夭折。德国财长林德纳表示,对中国拒绝加入谴责莫斯科的行列感到遗憾。
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将访问中国
白俄罗斯政治强人卢卡申科将从2月28日至3月2日访问中国。中国表示希望与白俄罗斯深化政治互信。
专访:泽连斯基愿与习近平直接对话
乌克兰总统办公室副主任佐夫克瓦(Ihor Zhovkva)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基辅准备好与中国分享“乌克兰对战争的理解”,介绍乌克兰对和平方案的十点提案。他同时呼吁西方继续提供武器援助,并强调乌克兰的每一寸领土都不能被交易。
中国将向俄提供致命性支持?拜登:预计不会
前几日有美国官员表示,中国目前正在考虑提供无人机和弹药等“致命性支持”给俄罗斯。不过,美国总统拜登本周五受访时却提出了另一种说法。
中国的12点立场声明引起何种反响?
中国外交部2月24日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12点声明后,美国总统拜登认为由中国担任调解人不合理。多名德国政要指出,北京的立场并非中立,没有提到俄罗斯应从乌克兰撤军。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则表示“谨慎欢迎”,并计划会晤习近平。
德语媒体:和平计划决不能奖励侵略者
《奥格斯堡汇报》关注了中国提出的‘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12点声明,称其中有些内容荒谬、立场矛盾。 《新苏黎世报》则指出‘亲俄中立’的中国不仅从未批评俄罗斯的侵略行为,甚至还暗中为俄罗斯提供支援。
中国外交部控美“霸权” 美大使: 不是大国风范
中国外交部连日来以不寻常的形式对美国在国际和国内的种种“劣迹”提出严厉指控。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做出回应,指中国的做法“不是大国应有的风范”。
客座评论: 习近平为何偏偏此时提出 “中国立场”?
一年前俄罗斯出兵乌克兰的记忆犹新,但当初可能很少人会想到这场残酷的战争要持续这么久。而现在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普京的军队还要打多久?而这个问题直接也跟北京的决策有关。 习近平就站在这个关键时刻的十字路口上。
内蒙矿难凸显中国煤矿安全隐患
中国内蒙古一处露天煤矿2月22日发生坍塌事故,造成多人死伤。在过去一年里,当局要求煤矿提高产量,同时煤矿事故比2021年增加了近一倍。
德中代表在联合国大会谈俄乌战争週年
德国外交部长贝尔博克在联合国大会呼吁支持的国家团结在一起,让俄乌战争尽量画下句点。德国是141个投下赞成俄乌终战决议的国家。反观投下弃权的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戴兵虽然多次停到要止戈停战,但也剑指西方表示美欧为首的国家提供武器反而火上加油。印度还有多数非洲国家跟中国一样,在34个弃权的国家之列。
德媒: 俄罗斯与中国公司洽购可携带弹头的无人机
德国”明镜在线“报道,中国一家无人机公司已同意生产100架ZT-180无人机并在今年4月前交付俄罗斯国防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驳斥了有关报道,并称中国不向冲突地区或交战方提供任何军售。
情报指中国干预加拿大选举 特鲁多称“不准确”
继去年传出加拿大2019年选举遭中国介入之后,一份情报文件称,中国也干预了该国2021年的选举。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最新表示,相关消息存在“很多不准确的地方”。而反对党则指责特鲁多是选举被干预的既得利益者。
媒体:美国将增加在台美军 协助台湾军队训练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不愿具名的美国官员指出,美国将增加部署到台湾的美军人数,以协助台湾训练和发展自我防卫。
中纪委发文誓言反腐 16次提"金融"
2月23日,中共中央纪委发表《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一文,16次提到"金融",8次点名央企,誓言要坚决查处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标志着习近平的反腐运动正越来越多地转向企业和金融部门。
德语媒体:让“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更响亮
《每日镜报》讨论了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对于台湾的影响,作者认为,中国不希望看到国际社会把台湾和乌克兰相提并论。 《商报》写道,中国已经露出了真面目,欧洲和美国应从在俄罗斯问题上所犯的错误,学到与中国的相处之道。
消息人士:习近平准备改组金融系统 安排心腹管理央行
美媒《华尔街日报》报道称,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两位心腹朱鹤新和何立峰成为中国央行领导职务的主要候选人。不过这尚非最终决定。除了人事变动外,消息人士还表示,中共有计划恢复曾领导金融系统党建工作的中央金融工委。
中俄——一对相当好的朋友
中国近日宣布将提出一个“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和平计划,但与此同时,美国警告说,中国可能会向俄罗斯提供致命武器。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一年后,莫斯科和北京之间的关系究竟有多密切?
调查:如何看乌克兰战争,各国差别大
乌克兰战争进行到一年之际,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在不同国家,人们对这场战争的认知也有着惊人的差异。在中国和印度,很多人认为乌克兰可以牺牲领土换取和平,而俄罗斯仍然是一个伙伴。
中国卫生官员:疫情基本结束但并非完全结束
中国卫生官员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可以说中国本轮疫情已经基本结束,但不能说它是完全的结束。另外,鉴于中国疫情逐步趋缓,德国、韩国等本周宣布放松对来自中国的旅客的入境措施。
客座评论: 中国抗美援俄?俄乌战争一周年观察
过去一年的乌克兰战争,根本改变了冷战结束后三十余年的和平幻象。政治学者凯波认为,如果未来数月乌克兰的反攻未能彻底击垮俄罗斯,中国将以“抗美援俄”的方式重复七十多年前朝鲜战争,将这场即将结束的局部战争转变为一场旷日持久的全球性的新冷战。
前一页面
第79 页,共200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