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中国
中国,为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政权的统称。现今在国际的行使“中国”主权的政权,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中国阴影下 欧洲光伏产业复兴希望渺茫
俄乌战争加剧了欧洲的能源危机。为摆脱这一困境,欧洲正通过扩大太阳能发电来加速能源转型。然而,欧洲对中国产光伏设备的依赖程度超过了当初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超过四分之三的太阳能发电板来自中国。
德国与中国:压力山大的伙伴关系
曾几何时,德中政府磋商是两国关系特别密切的表现。现如今,人们谈论的则更多是体制竞争,而非伙伴关系。对于即将到来的政府磋商,德中问题专家们给出了分析与解读。
中美外长会晤 两国关系有望转暖?
6月18日早晨,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抵达北京,并与中国外长秦刚举行5个半小时的会晤。这也是2018年后首次美国国务卿访华,也是2021年拜登上台以来访华的最高阶美国官员。不过,布林肯此行不太可能让处于冷淡的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
中国会被美国的芯片制裁“卡脖子”吗?
美国主导的西方针对中国的芯片技术出口管制对中国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中国会发生“芯片荒”吗?民主治理的台湾有在其中又扮演怎样的角色?
“指鼠为鸭”事件 中国政府部门公信力遭疑
近日一名江西高校学生在食堂疑似吃到“老鼠头”,但校方及市场监督管理局称是“鸭脖”,在网上引发热议。官方发布最新调查结果证实,异物是鼠头非鸭脖。此事导致政府职能部门公信力受到质疑,“指鼠为鸭”也成为中国网络热词。
比亚迪欲在德国市场加速扩张
中国汽车厂商比亚迪已经在本土市场将德国大众挤下了销量第一的宝座。现在,这家主打电动汽车的厂商计划在德国市场占据更大份额。其他中国车企近期也纷纷加大了在欧洲市场耕耘的力度。
布林肯:支持韩中发展“健康成熟”的关系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访华前夕与韩国外长朴振通电话,就美韩、韩中、美中关系以及朝鲜半岛问题进行了磋商。首尔方面透露,朴振在通话中可能提到了近期中国驻韩大使邢海明言论引发的外交摩擦。
中国经济疫后复苏乏力
中国经济在今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4.5%,相较于上一季度的2.9%大幅提升,但分析人士认为复苏的高峰可能已经过去。对经济前景和失业的不安,降低了大宗消费的意愿。这对于试图通过增加外销来弥补内需疲软的制造商而言是一大挑战。
专访SPIRI报告作者:中国核武库迅速扩张
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发布的最新年度报告估计,中国拥有的核弹头数量增至约410枚。该报告核武器章节的作者、美国科学家联合会(FAS)的克里斯藤森向德国之声介绍了如何得出相关数据,以及中国核武能力的变化动向。
北约与印太: 开设东京办事处阻力重重
为了抗衡中国和俄罗斯的势力扩张,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希望尽快强化北约与印太国家的伙伴关系。但这一计划除了招致莫斯科和北京的不满之外,至少有一个欧洲盟友也对该计划颇有微词。
长平观察:女性受到攻击的时候,中国警察在干什么?
在女性受到大规模攻击的事件中,中国当局扮演了什么角色?不闻不问呢?时评作家长平指出,一切基于权利观念的抗争行动,都是让当局感到害怕的“白纸运动”。
超高温提前来袭 中国经济复苏又添一重挑战
虽然在半年前就告别了“清零”防疫政策,但是中国经济复苏的势头仍然乏力。分析人士指出,早于往年到来的酷暑天气不仅使中国电力供应系统面临严峻考验,也会给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增长前景蒙上一层阴影。
习近平会见盖茨 “中美关系的基础在民间”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周五会见美国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比尔·盖茨时说:“你是我今年在北京会见的第一位美国朋友。”盖茨宣布向中国一家药物研发中心捐赠5000万美元,以加强药物研发能力。
中国青年失业率20.8%再创纪录
中国官方公布的5月经济数据不如人意,失业率更是再创新高。国家统计局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青年人相当于有五分之一失业。中国央行再度降息以刺激消费。
美资安公司:黑客替北京网攻全球政商机构
美国谷歌旗下一间子公司15日报告,全球数百个政府、企业及学术单位的网络系统,正受到中国支持的黑客组织大举入侵。有关指控为何?黑客集团如何透过电子邮件装置钻漏洞?
亚投行前职员“被建议逃离中国”
曾任亚投行全球联络主管的加拿大人毕加博本周因不满中共影响力过大愤而辞职。他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他在辞职后尽快离开了中国,目前已经抵达了日本。他在采访中还提到了曾疑因中国报复而遭拘押的加拿大公民康明凯与斯帕弗。
美日韩国家安全顾问共商中国及朝鲜议题
据白宫方面通报,美、日、韩三国的国家安全顾问6月15日讨论了维护台海稳定、协调东海以及南海事务、朝鲜军备发展计划等议题,并确定了下一步加强合作的举措。
古巴的秘密军事基地是中国的监听站吗?
上周,美国媒体报道中国计划在古巴设置窃听设施。中国方面予以否认。路透社记者亲自前往位于古巴西部的贝胡卡尔镇,那里的军事基地曾是苏联核弹头的藏匿之地。美国参议员卢比奥几年前就曾指责中国利用这一基地监听美国。
美国有望在巴新“不受阻碍”运营军事基地
美国和巴布亚新几内亚不久前签署的一项安全协议,允许美军在该太平洋岛国的军事基地开发和运作。这是华盛顿试图抑制中国在太平洋地区影响力的努力的一部分。该协议本周在巴新议会审议。
中国总理李强即将出访德法两国
中国外交部宣布,国务院总理李强将在6月18日至6月23日分别对德国与法国进行正式访问。按计划,他将在柏林参加中德政府磋商,并且在巴黎出席新全球融资契约峰会。
习近平70岁生日 为何不愿公开庆祝?
根据网上可以查到的资料,6月15日应该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70岁生日。中国官方对于领导人生日具体是哪一天讳莫如深似乎成为了一个不成文的传统,这又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亚投行前主管批中共操控 加拿大追查
亚投行是由中国筹组的一个跨国金融组织,14日遭离职员工踢爆,其高层受中国共产党主导,内部充满有毒文化。加拿大作为成员国之一,宣布将暂时冻结往来以利调查。亚投行及中国怎么回应?
中国军舰罕见访问菲律宾
搭载数百名海军学员和官兵的中国海军训练舰 “戚继光”号周三抵达菲律宾马尼拉港。这是北京方面为修补地区关系,对越南、泰国、文莱和菲律宾四国进行友好访问的最后一站。
德国出台首份国家安全战略 中国是对手也是伙伴
经过了执政党之间长时间的争执与博弈,德国终于出台首份国家安全战略。在这份安全战略中,联邦政府阐述了未来将如何应对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威胁,将中国定义为“合作伙伴、竞争者和系统性对手”。
德语媒体:习近平何以要让年轻人学会"吃苦"
轰轰烈烈的"清零防疫"刚刚结束半年,中国又迎来了创纪录的高失业率。出口下滑,消费低迷--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北京似乎显得一筹莫展。
中国接待巴勒斯坦总统 深化中东外交
本周二(6月13日),巴勒斯坦国总统马哈茂德·阿巴斯抵达北京,开启对中国为期四天的国事访问。巴勒斯坦通讯社报道,阿巴斯访华期间将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以及国务院总理李强举行会晤。
德国即将发布安全战略 对中国言辞将更尖锐?
德国政府即将在周三提出国家安全战略。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主任胡谧空预计,内容将出现“针对中国在国际上构成的挑战更具批判性的言辞”。
中国光伏业高管在德被拘 检方称涉经济犯罪
来自中国江苏的一名太阳能企业股东和前高管因在德国受到经济违法指控,在慕尼黑机场被拘捕。虽然他很快被释放,但案件进展仍令人关注。
中国在台湾以北东海地区举行实弹演习
浙江海事局昨天发布航行警告,周二(13日)中午11点半到下午3点在东海海域开展舰载武器及轻武器对海射击训练,禁止驶入。美国、日本、加拿大和法国目前正在菲律宾海举行联合军演。
调查报道:从海德堡走向中国的敏感量子科技
德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如何与中国军方的量子战略扯上了关系?
客座评论:网络时代,人人都可以当“巨人”
阿根廷“球王”梅西到中国参加足球友谊赛,“因为护照签证问题卡关不能入境”、“还问台湾不是中国的吗?”网络发烧到中国足协出面辟谣,证明了在网络时代,普通人也可以成为影响众人的“巨人”。
美示警中国黑客网攻 恐破坏基础设施
中美若爆发冲突,中国黑客组织可能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美国网络暨基础设施安全局局长12日警告,中国大举投资网络黑客行为,美方应严阵以待,做好更完善的准备。
德语媒体:中国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曾有过增幅4.5%的良好表现,然而好景不长,进入第二季度以来,经济疲软的迹象越来越多。这一局面不仅令中国政府感到头疼,对德国来说,也是一个非常不好的消息。
美国再制裁涉伊朗中企 北京批无理打压
美国再度将多家中国大陆和香港公司列入制裁的负面清单,指控其涉嫌协助伊朗获得研制弹道导弹所需的部件与技术。北京回应称有关指责“缺乏依据”。
中国侦察机新机型现身 监控美日法加四国演习
日本国防部日前发布消息称,发现一种中国侦察机的新机型飞越太平洋。中国半官方的环球时报引述专家称,该机很可能对美、日、法、加在台湾以东太平洋海域的联合军事演习进行了监侦和情报收集。
三星前高管被控窃取技术在华设厂
韩国检察机构表示,一名三星公司前高管因涉嫌窃取三星技术在中国开设芯片工厂而遭到起诉和逮捕。据称,这名涉案高管在韩国芯片行业拥有权威地位。
去年中国结婚登记人数创下37年来新低
继人口总数下滑、出生率降低之后,中国结婚登记人数也逐渐减少。去年一年内结婚登记人数为683.3万对,同2013年最高峰相比,9年间下降了49.3%。人口专家分析指出,现实压力和观念的转变造成中国年轻人“不婚也不育”。
全球可用核弹头增 瑞典智库:中国增最多
瑞典智库SIPRI最新报告显示,全球可用的核弹头库存增加,可能终结过去30多年来削减核武的外交努力。原因为何?
无视西方担忧 沙中开启新商业合作
阿拉伯国家与中国11日在利雅得召开商业合作论坛,主办国沙特称“中国石油需求仍在增长”,欲深化与北京的经贸关系,引起美国关注。在中美角力之下,沙特是否正在“选边站”?
中国出口的生物燃料涉嫌欺诈?欧盟展开调查
欧盟委员会的一位发言人告诉法新社,在收到一个欧盟成员国政府的投诉后,欧委会正在调查被怀疑涉嫌欺诈的来自中国的生物燃料。知情人士称,该投诉来自德国。
台湾数位部长唐凤出访英国
这类台湾部长级官员正式出访英国的行程以往较为罕见。台湾官方称,数码部长唐凤访英期间,将同英国政府官员及企业届代表举行会谈。
墙外文摘:主张“批量宰杀女人”的网暴者为什么在中国不受审查?
有评论认为,在中国女权博主遭到大量删号和人身攻击的同时,主张“建立一个屠宰场批量宰杀女人”并组织网暴行动的仇女群组却没有遭到审查,因为网络平台审查的标准在于“是否危害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台国防部:十架中国军机飞越台海中线
台湾国防部称,十艘中国战机飞越台海中线后,台湾空军采取了应急行动。据称,四艘中国军舰也参与了本次联合巡航行动。
客座评论:中国对付美国的双轨策略
政治学者张俊华指出,面对美国,习近平为首的中共此前似乎本不想把竞争两字说在口上, 但后来在美国“打开天窗说亮话”的姿态下,中美竞争日趋白热化。于是,北京不久前采纳了一项双轨策略,即软的硬的一起上。
后新冠时代:新老华人移民在美国
历时三年的新冠疫情逐渐淡去,中国与世界的人员流动也开始逐渐恢复。虽然中美关系日趋紧张,但通过各种途径前往美国的中国人却依然不少。新移民和老移民之间有什么差别,他们彼此之间又如何互相看待呢?我们的记者和几位新老移民聊了一下。
德国智库新研究:中国正学习使用制裁工具
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本周发布一项研究指出,以往北京总是倾向于用非正式、不公开的方式对别国进行经济胁迫;而近年来,随着地缘政治摩擦的加剧、对外国制裁的反制需求上升,中国正着手完善自己的制裁政策工具。
躺平还是“润”?中国年轻人面对严酷就业现实
中国的青年人失业率已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对于很多迷茫的年轻人来说,他们面前的选择不是“躺平”,就是“润”到国外。
德语媒体:多重危机
《新奥斯纳布吕克报》认为,鉴于德中关系正受到多重危机的影响,德方更应该保持双边对话管道的畅通。奥地利《标准报》在刊登金融大鳄索罗斯的客席评论,认为随着俄罗斯在战场上节节失利,紧绷的美中关系有望出现缓和。
德国国安战略:千呼万唤不出来
德国联邦政府酝酿许久的新对华战略迟迟不出炉,一大原因就是作为其基础的德国国家安全战略至今难产。执政三党围绕这两份文件有着巨大的分歧。现在,有消息称,至少国家安全战略有望在6月14日公布。
德语媒体:德国企业为北京“武统”未雨绸缪
在中国的德国商会最新做出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华德国企业的乐观情绪正在消退。德国媒体关注,在地缘政治紧张加剧的背景下,很多德国企业已经开始为应对北京“武统”台湾的极端场景做准备,未雨绸缪。
前一页面
第65 页,共200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