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中国
中国,为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政权的统称。现今在国际的行使“中国”主权的政权,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重蹈日本覆辙? 中国经济陷入“困难的通缩氛围”
当西方国家受到通胀困扰之际,中国却在担忧通货紧缩:消费价格停滞,生产价格低迷。房地产行业的颓势尤其令人担心。眼下的中国不禁令人想起1990年代的日本。
二十大后最大的“老虎”上海高官董云虎落马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董云虎本周传出因“严重违纪违法”,正受到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这也是自二十大以来首位正部级“老虎”落马。董云虎为人权学者出身,两天前还曾现身公开活动。
中俄双边贸易6月创新高 普京访华已上议程
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与俄罗斯的双边贸易额升至乌克兰战争爆发以来的最高水平。此前,克里姆林宫刚刚表示,普京访华已列入议程,并称这是维护两国友谊的好时机。
客座评论:中央社会工作部会成为中国的“契卡”吗
新组建的中共中央社工部被一些媒体和观察人士赋予神秘色彩,但时评人邓聿文认为,该机构既不会成为延安时期的中央社会部,更不可能成为苏俄的秘密警察组织“契卡”,理由很简单,因为没必要。
李强会见中国科技业高层 释出什么信号?
中国总理李强12日会见了多间大型平台,听取业者建议,此举被视为北京欲终结对科技业多年的打压。这能否重振投资人对中国网络产业的信心?
微软称中国黑客发动攻击 传美商务部长受害
微软公司表示,一个来自中国的黑客组织入侵了25个组织的电子邮件,获取访问权限长达一个月而未被发现。微软称受影响者大部分是西欧的组织,但美国证实其国务院、商务部也是黑客入侵对象。
德语媒体:中国手中的王牌
《世界报》文章指出,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立场有风险,呼吁欧盟和德国应该小心行事。西德意志电台的评论则写道,此次北约峰会的东道主立陶宛是值得德国学习的典范。
要求虚化争议地图后 菲律宾准许《芭比》上映
在对影片《芭比》进行了“细致”审查后,菲律宾审查人员确信这张“卡通地图”未描绘出“九段线”。在要求模糊掉地图上的线条后,他们已准许《芭比》在菲律宾影院上映。而目前正值南海仲裁案七周年。
高盛:2075年印度经济世界第二?专家存疑
高盛日前发文预测,印度有望在2075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该国今年经济增长预计可达5.9%。但有专家认为,十多年前,世界就曾对印度作出过于乐观的预测,但并未能完全实现。
要青年树立正确就业观 人民日报引众嘲
对于中国年轻人目前遭遇的就业困境,《人民日报》本周刊出文章,鼓励青年吃苦奋斗,“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挥光和热”。该篇文章刊出之后引来众多网友的吐槽。
德国政府的“中国战略”即将出炉
由德国外交部牵头起草的中国战略草案第一稿去年曝光以来,一直处在重新评估和修改的状态,对外界高度保密。直到这份原则性文件正式出炉前,人们对它知之甚少。
巴拉圭新总统晤蔡英文:任内将与台湾站一起
即将在8月就任的巴拉圭候任总统贝尼亚一行人7月11日抵达台湾,12日与台湾总统蔡英文见面,重申将深化双方合作。蔡英文表示,期待巴拉圭跟台湾一同站在“民主自由阵线”;贝尼亚则说,未来5年内,巴拉圭都会跟台湾站在一起。
北约公报屡提中国 北京:涉华内容不实
北约峰会11日发布公报,以历来最强硬立场称中国构成“系统性挑战”,中国驻欧盟使团同日发声反击,重申坚决反对北约东进亚太,并指公报内容充斥“冷战思维”、刻意抹黑。此外,据公报透露,乌克兰加入北约是否有谱?
反驳福岛核废水安全 中国:信者自行饮用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1日再次反对日本核废水排海,并强硬批评,若有人认为福岛核污染水安全,日方应供这些人饮用。香港、韩国、新西兰也对福岛核废水排海及日本食品进口,做出了新的回应。
中澳矛盾升级:微信拒绝澳参议院听证
中国社交巨头微信拒绝参加澳大利亚的社交媒体干预听证会,此举引起了澳大利亚的激烈反应。微信是否对华人澳大利亚社区产生影响力,这引发了更深入的讨论。
德语媒体:从电动汽车价格战看中国经济
《斯图加特新闻报》评论认为,中国的电动汽车价格战还将会延烧到德国。《南德意志报》关注中国国内需求疲弱以及社会各阶层的悲观与不安,出现通缩的风险十分真实。
忧中国威胁 日本要与欧盟建立更紧密联系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正在欧洲访问,参加北约峰会和欧盟-日本峰会。有专家认为,岸田将利用此行提醒欧洲领导人中国在印太地区的政策所构成的危险。
中国年轻人为什么不愿生孩子?
虽然生育管制早已放开,但中国人口却不增反降。是思想问题?还是生活压力太大?
网信办推自媒体新规 言论管控再收紧
中国网信办再次推出“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要求网站平台更加严格地审查、限制自媒体的内容和运营。在不断强化的管控下,自媒体在中国的言论空间越来越小。
拜登或于北约峰会场边单独会见泽连斯基
北约峰会于11日在立陶宛召开,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将出席12日的峰会。拜登据报将与泽连斯基举行双边会谈,讨论基辅加入北约一事。此外,中国与印太局势预计将是本次峰会另一大重点,中国官媒亦发表社论,抨击北约对中国“包藏祸心”。
与耶伦会晤被称"汉奸" 网友:民族主义是根源
一些中国女性经济学者上周末与访华的美国财长耶伦会晤。这在中国社交媒体微博上引发部分人的指责,称她们叛国以及是极端女性主义者。
秦刚去哪儿了?北京:“健康原因”缺席
中国外长秦刚自从6月25日后就未曾公开露面,引发外界猜测。中国外交部7月11日表示,秦刚因“健康原因”缺席本周在印尼举行的东盟会议。此前有媒体报导称,秦刚缺席是因为确诊新冠肺炎,不过该消息未获中国官方证实。
旺季不旺 中国楼市难脱困?
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不景气,统计显示,以往被视为销售旺季的六月份依旧业绩不佳。本周一,中国央行等部门又宣布了一项“金融支持”楼市的举措。
东盟开年度安全会议 中国将派王毅出席
东南亚国家联盟11日起将于印尼召开“东盟区域论坛”,成员国外交官及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都将与会,但中国外长秦刚却传出不会出席。据美联社取得的公报草案,会议将聚焦南海主权争议,以及“可能导致擦枪走火”的美中军备竞赛。
中国经济:这边风景“独自通缩”
中国经济现正面临一项新的挑战,即日益严重的通缩压力。这与许多西方国家目前克服顽固的高通胀努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何在避免经济过度冷却的同时保持社会稳定,将是中国政府面临的一大挑战。
德语媒体:对中国的幻觉
《商报》就美国财长耶伦访华评论说,认为美中两个大国短期内会相互靠近,这是幻觉。《中黑森报》就德国对中国的原材料依赖写道,不应对中国的权力政治目标存在幻想。《世界报》就香港悬赏通缉八名海外活动人士发表客座评论,呼吁德国采取措施。
三鞠躬、找平衡、唱双簧: 外界如何评耶伦中国行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访华结束后,中美问题研究学者、时评人士以及贸易领域专家都有怎样的分析与期待?耶伦是否向中国官员行大礼了?
日本技术数据泄密案引发对外国科学家的忧虑
日本一家领先的研究所一名中国研究员涉嫌泄露技术机密而受到司法指控。专家认为,此案应给日本政府敲响警钟。
达赖喇嘛称中国正在改变 愿与北京谈藏人议题
达赖喇嘛6日在庆祝88岁生日之际,向媒体表示近来北京政府试图联系他,而他也愿就藏人议题与其对话。9日亦有美国官员在德里会见达赖喇嘛,引起中国抗议。
德国工商总会:比起放弃中国 交流是更好的选择
德国政府正在努力减少对中国等国家的原材料依赖。德国经济界支持这一举措,但绝不希望失去中国市场。德国工商总会新主席表示,比起选择放弃,应该多与对方交流。
墙外文摘:习近平和普京,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吗?
有评论认为,在瓦格纳事件之后,习近平仍然没办法彻底抛弃普京。他在这段关系上投入了太多,而且俄罗斯对中国仍然有用。但他们在西方引起如此多担忧的兄弟情可能已经到顶了。
机构预测:中国国产汽车品牌将首次占据中国市场过半份额
国际商业咨询公司艾睿铂(AlixPartners)表示,中国国产品牌2023年将占据中国国内市场汽车销量的50%以上,这将是国产品牌首次控制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多数份额。同时中国市场也面临着巨大的产能过剩。
客座评论:北京在培养资本主义的“抗震“能力
中美技术贸易战自2019年以来不断升级。总体来说,北京暂且还没有进行太多以牙还牙式的报复。本周中国政府决定系统性地从原材料出口方面来对自己的对手实行制裁。政治学者张俊华认为,北京的制裁从客观上来说是在重新恢复西方资本主义的“抗震”能力。
中国:越来越多年轻人抗拒结婚
尽管有政府的激励措施,但居高不下的青年失业率和经济压力使年轻人不愿选择结婚和组建家庭。
德籍华人被中方逼迫提供海外示威者信息
德国调查新闻媒体Correctiv报道称,一名拥有德国国籍的年轻华裔男子不久前在中国旅行时,遭到中国警方施压,迫使其提供对中国政府持批评态度的在德华人信息。目前,德国安全机关已经介入调查此事。
中国军机再越台海中线 耶伦吁美中多沟通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访华第三天,她在气候专家圆桌会议表示两国应加强在气候方面的合作;在与中国副总理何立峰会面时也称美中应该直接沟通、减少误解。与此同时,台湾称又发现解放军机越过台海中线。
耶伦与中国女性经济学家共进午餐,促决策层性别多元
美国财长耶伦周六(7月8日)在北京会见了六位中国女性经济学家,强调政策决策层的性别多样性。习近平执政以后,中国政府高层职位中的女性人数有所下降,其他行业高层中的女性代表也远远不足。
专访:美国可能意识到中美关系或许要失控了!
美国务卿布林肯、财长耶伦先后访问中国,这是否意味着双方关系或迎来转机?美国何选择在这个时间点主动与中国互动?经济外交会打开中美新常态吗?中国问题专家刘亚伟对此进行分析,他指出,若美国有一两件事儿做得让中方觉得有诚意,双边关系就有稳定的希望。
亚投行内部审查:前主管指控中共操控“毫无根据”
亚投行周五(7月7日)公布了内部审查结果,称其前全球联络主管毕加博(Bob Pickard)指控管理层“受到共产党员操控”“毫无根据”。
耶伦:美国寻求良性竞争 李强:两国关系风雨过后定见彩虹
美国财长耶伦周五和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会面时强调,美方寻求与中国的良性竞争,她希望此行能促进双方更加常态化沟通。李强则表示,中美关系风雨过定见彩虹。耶伦也和美企代表见了面,她在北京一家云南菜馆大厅吃饭的画面引起网民关注。
路透社:IAEA总干事暗示福岛报告专家组内部存在意见分歧
路透社报道称,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总干事承认,该机构发布日本福岛核处理水排海问题综合评估报告前曾有一两个国际专家对这一计划表达顾虑。工作组中国专家对报告发表仓促表示“遗憾”。
MAD报告:俄、中刺探德军情报最活跃
德国军事反情报局(MAD)发布最新2021-2022年度报告。报告称俄罗斯和中国是对德国联邦国防军从事间谍活动最活跃的国家。
中国海关宣布禁止进口日本福岛等地食品
国际原子能机构本周发布的安全审查综合报告指出,日本将储存在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处理水排海的计划符合该机构安全标准。本周五,中国海关总署宣布,为防范受到放射性污染的日本食品输华,中国海关禁止进口日本福岛等十个县(都)食品。
抵达中国 耶伦:避免误会 相互沟通
美国财长耶伦本周四抵达中国,她表示此次访问给双方提供了沟通和避免误解的机会。中国财政部国际经济关系司司长杨英明及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在机场迎接。她此次访问都会与中方哪些官员会面?
就业难的中国年轻人
中国年轻人失业率高的问题迫在眉睫。许多人受过良好教育,却一直找不到工作,这让他们对现状感到焦虑,对未来感到恐惧。这可能也是中国领导人习近平需要面对的问题。
专访沈栋:习近平擅权斗但愚蠢
目前流亡英国的中国商人沈栋在英国牛津接受DW专访,他认为中国经济不能靠官方数字分析,要透过第一线的经营者回报现场状况。在他看来,习近平的一系列政策不但导致财政失灵,中国在国际上也越来越不受欢迎,而拿下台湾的变数也越来越多。
《红色赌盘》作者沈栋:在牛津逾越恐惧
流亡英国的中国商人沈栋在英国牛津接受DW专访,坦诚畅谈他眼中的习近平,以及如何面对有一天可能会被中共海外国安力量“绑架”的恐惧。
中国管制镓、锗出口,德国做好准备了吗?
中国推出对镓、锗材料出口实施管制的措施后,德国工业界也预计其生产将受到影响。目前德国没有生产这两种材料的企业,来自中国进口在总量中占比都过半。
台积电:中国镓锗出口管制不会产生直接影响
台积电在一份电子邮件声明中表示:“经过评估,我们预计原材料镓和锗的出口限制不会对台积电的生产产生任何直接影响。”台湾其他半导体公司也表示影响微弱。
稀土有多重要?中国主导地位为何难以撼动?
镓锗之后或是稀土?中国本周宣布对镓锗实施出口管制,引发了对中国可能限制其他原材料出口,尤其稀土出口的担忧。稀土究竟有何用处?中国的稀土对全球市场来说有多重要?为何稀土难以开采,各国又为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做出什么样的努力?
前一页面
第62 页,共200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