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中国
中国,为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政权的统称。现今在国际的行使“中国”主权的政权,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专访:打击哈马斯有助于遏制中国
愈演愈烈的中东危机,是否会分散美国对俄乌战争的注意力?华盛顿能否兼顾乌克兰和以色列,为何又与遏制中国的战略息息相关?曾任驻欧美军总司令的霍奇斯(Ben Hodges)对德国之声阐述了其中错综复杂的关联。
客座评论:以哈战争若扩大 中国会约束伊朗吗?
时评人邓聿文认为,在以色列对哈马斯发动地面战后,真要让中国去约束伊朗不要攻击以色列,美中达成某种交易反而是有可能的。
缺少德国发动机 泰国打算不买中国潜艇买护卫舰
泰国防长表示,由于中国制造商未能按原协议规定提供德国发动机,泰国政府可能会从中国购买一艘护卫舰,而不是一艘潜艇。此前,泰国政府曾希望德国政府能通融一下,但被德方拒绝。德国近年来收紧了对中国舰艇发动机的出口管制。
访美前夕,中国外长王毅分别与以巴外长通电话
中国外长王毅10月23日分别与以色列外长科恩和巴勒斯坦外长马立基通电话,对巴以冲突持续升级造成大量平民死亡“深感痛心”,敦促巴以尽快恢复和谈。新华社通稿写道,马立基感谢中方”坚定站在巴勒斯坦人民一边“。
德语媒体:正在衰减的中国影响力
同以往相比,上周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峰会似乎冷清了许多。塔利班派出了强大阵容,西方国家却集体缺席。出席峰会的各国领导人总数也比上一届减少了近一半。
塞尔维亚防长: 中国军事装备大大加强我国军力
塞尔维亚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武切维奇在接受中国官媒采访时表示,“来自中国的武器装备使得塞尔维亚获得了许多国家所没有的军事能力”。中方则将科索沃问题与台湾问题相提并论,称“西方像利用科索沃问题打击塞尔维亚一样去利用台湾问题遏制中国”。
富士康遭中国查税 鸿海:积极配合
台湾鸿海科技集团旗下的富士康在中国多地企业的税务和用地传遭到调查。鸿海集团创办人郭台铭已宣布独立参加2024总统大选。台媒指出,中国当局在敏感时机对大型台商出手已有前例。
中菲船只南海相撞 中国称菲“恶意碰瓷”
菲律宾称中国海警船周日在争议海域与菲律宾海警船和军用补给船发生两起碰撞事件。菲律宾指中国的危险行径侵犯其主权,中国海警局则称菲律宾“恶意碰瓷”。
德国中小企业如何实现对华"去风险"
地缘政治关系日趋紧张的大背景之下,德国中小型企业在也努力减少对中国市场的依赖。除了增加在中国周边国家的投资外,他们还在尽力加强在华企业的独立运作能力。
客座评论:写在中国股市的底部时刻
中国股市今年一再走低,本周又有人喊出“三千点保卫战”。宏观经济学者沈凌认为,尽管悲观因素不少,但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收益大于风险,中国股市仍值得期待。
调研: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正在奋起直追
一项刚刚发布的研究显示,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国正在日益成为德国强劲的竞争对手。尤其在生物技术和电动车技术领域,中国申报的专利数量已经远远超越德国。
美国强化芯片管制 中国工具厂商坐收渔利
拜登政府本周扩大了针对中国芯片行业的限制措施,旨在阻止北京获得美国尖端技术来加强其军事力量。过去一段时间,中国半导体设备领域发展迅速,但本土厂商仍缺乏提供EUV等全套设备的能力。
德语媒体: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个好主意
慕尼黑工大的经济学教授为《商报》撰文指出,为了给欧洲车企创造喘息时间,欧盟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一个明智之举。她还建议德国学习中国90年代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经验,要求中国电动车企在欧洲成立合资企业,从而帮助本土产业的技术进步。
科幻小说:中国女性作家风生水起
尽管中国女权主义的表达空间在过去十年中进一步缩小,但是本周在成都举行的世界科幻大会传来好消息:中国女性作家在科幻小说界风生水起,人才辈出,成为这一类型文学中最引人注目的趋势之一。
工人进原料仓小便?网民怒:再不喝青岛啤酒!
一段视频近日在中国社交网络疯传,其中显示一名啤酒厂工人在原料仓撒尿。山东青岛啤酒回应,指调查人员已介入。视频遭到众多网友围观,不少人纷纷留言说“再不喝青岛啤酒了!”
习近平向西方大国示好,中国战狼外交稍息?
释放了一名监禁中的澳大利亚记者,邀请美国军方参加防务论坛——中国近期的外交态度似乎有所转变。路透社的一篇分析指出,习近平在应对国内各种挑战之际,外交上趋向温和。
德语媒体:中国需要一种新的经济
《日报》继续关注“一带一路”峰会上习近平与普京的互动,及其向国际社会传递的信号。《南德意志报》则指出,中国仍有可能阻止房地产经济崩溃,但还要有多少房企爆雷,才能促使北京采取行动?
中国石墨出口管制意味着什么?
北京在周五表示,为了保护国家安全,中国将要求部分出口石墨产品需获得出口许可证。这对全球相关产业将产生怎样的影响?一些分析师对此进行了评论。
旧金山中国领馆冲击案:警方称嫌疑人持刀、弩
中国驻旧金山总领馆遭一名男子驾车冲击事件10天后,美国警方公布了事件的现场监控视频和一些细节。嫌疑人被警方现场击毙。对其作案动机仍没有更多信息。
澳政府决定不取消中方达尔文港的租约
澳大利亚政府表示,在对国家安全风险进行审查后,决定不取消一家中国公司对北部达尔文港的租约。这份租约曾让美国感到震惊。
美估中国核弹头逾500枚 专家:走向“核胁迫”目标
五角大厦19日发布报告指出,中国持续扩张核武力量,再不到10年,核弹头数量可能就超过1000枚。专家向DW表示,中国正远离过去主张的“最低限度”核武能力,逐步从“核吓阻”走向“核胁迫”的目标。
德语媒体:习近平支持普京有风险
《商报》指出,尽管普京访华似乎暂时摆脱了孤立,但北京与莫斯科走得如此之近,却影响着中国与欧盟的关系。
碧桂园海外债务违约 否认创始人已离开中国
陷入困境的中国房地产集团碧桂园未能在宽限期内支付一笔境外债息,面临首度公开违约。有传言称其创始人父女已经离开中国,但遭到碧桂园驳斥。与此同时,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房价继续下行。
在中国狱中度过三年 成蕾受访称感觉非常脆弱
在北京被拘押三年后上周获释的澳大利亚记者成蕾,在首次接受采访时向澳大利亚Sky News表示,她现在有时感觉自己非常脆弱,像婴儿一样,有时又觉得自己好像能飞翔。
德语媒体:“一带一路”是中国的成功
《新苏黎世报》评论认为,“一带一路”对中国而言是一个成功故事,至少在地缘战略层面上。《南德意志报》则分析了十年后这一倡议面对的困境。
过去两年里中国拦截美战机共180多架次
美国国防部公布中国军力年度报告前夕,发布近两年来中国空军拦截美国战机的画面。
习近平: 中国将为“一带一路”再注资千亿美元
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峰会上,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宣布将为这一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倡议注资1000亿美元,并批评了西方针对中国“去风险”的努力。
第三季度经济数字出炉 中国经济是否走出困境?
中国官方10月18日公布了第三季度经济数字,其增速超出市场预期。在数字发布后,摩根大通和野村证券均上调了对中国2023年GDP增长的预期。而法新社报道指出,中国官方在努力遏制前所未有的房地产危机的同时,仍面临要求采取更多刺激措施的呼声。
美国升级对华芯片出口禁令 中国批“单边霸凌”
美国周二宣布将收紧对中国AI芯片出口管制,以阻止北京获得美国尖端技术加强其军力。这一消息导致英伟达及其他半导体企业股价暴跌。中国商务部批评美国滥用出口管制措施,实施单边霸凌行径。
客座评论:中国的“一带一路”是否成功
“一带一路”究竟是像中国当局宣称的一样已取得成功,或者像西方舆论说的,是一个失败的面子工程?政论家邓聿文认为,“一带一路”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但从它的落地成型来看,是成功的。不过,它的下一个10年可能不比前一个10年轻松。
"普京仅会去他觉得绝对安全的地方"
中国"一带一路"十周年庆祝活动上,一位如今极少出访的国家领导人特别受到关注:自国际刑事法庭下达逮捕令以来,普京首次出访前苏联以外的国家。
以哈冲突: 中国建议民众“搭乘商业航班”返国
以哈冲突爆发后,各国陆续展开撤侨行动。中国官方尚未派出专机撤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本周建议民众搭乘商业航班尽快返国,遭到网民调侃称,想象中的撤侨是“吴京开军舰接你回国”,现实是自己买票回国。
中国"全天候"伙伴巴基斯坦重新转向西方?
巴基斯坦专家观察到,该国如今似乎重新向西方靠拢,显示该国并不希望完全投入中国的阵营。其背后的原因或许是经济性质。
德语媒体:中国伪中立背后的真实计划
《世界报》和《南德意志报》都关注了自以色列加沙冲突以来,中国试图保持中立但又对哈马斯袭击避重就轻的表态。 《世界报》指出,中国首先关心的是保护自己的利益;《南德意志报》则称,中东地区早已成为中国与美国竞争的另一个战场。
俄罗斯宣布跟进中国 暂停日本水产品进口
俄罗斯表示将暂停所有日本水产品的进口,并希望增加对华海鲜出口。与此同时,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与总统普京本周先后访问北京,预计中俄将谈及更多关于双边合作的议题。
普京访问中国的五大看点
谁将主导与俄罗斯军方的合作会谈?中国是否向俄罗斯输送武器?普习二人友谊的小船将驶往何方?预计普京将于本周访华,即将上演的普习会有哪些看点?
“违法放贷”中国银行原一把手被逮捕
中纪委发布消息,对中国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刘连舸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立案审查调查,发现其“大肆违规插手信贷项目,违法发放贷款,造成重大金融风险”,决定开除其党籍。刘连舸也成为近期又一名落马的“金融虎”。目前,他已经被逮捕。
“一带一路”十年:习近平离“中国梦”还有多远?
2013年秋天,刚刚攀登权力高峰的习近平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要为实现“中国梦”搭桥铺路。“一带一路”十週年之际,DW访问多名专家,试图梳理习近平“十年一梦”的成败与转折。
以方军事行动:美国不干预、中国称超越自卫范围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中东进行穿梭外交的同时,已将第二艘航母派向中东。北京则分别同该地重要国家伊朗和沙特就目前的冲突交换意见并明确表态。
以色列推迟地面进攻 中国特使将访中东
《纽约时报》援引3名以色列军方高官表示,因多云天气导致能见度差,给空中支援带来影响。原定于周末开始的进攻被推迟。与此同时,中国中东问题特使翟隽下周将访问中东,促进和谈。
德语媒体:中国没法被唱衰
《新苏黎世报》刊评认为,中国经济眼下遇到的困难远不足以对中共的执政根基构成挑战,唱衰中国只是一厢情愿。奥地利《信使报》则刊发客席评论指出,中国试图改写由美国主导的现行国际规则,必然导致一系列冲突,而欧洲在其中能够扮演的角色则十分微妙。
塔利班获“一带一路”峰会入场券
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发言人周六宣布,塔利班将出席下周在中国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是塔利班被邀请参加的最高级别的多边峰会之一。
美国是中国拥有更大IMF话语权的绊脚石吗?
中国表示,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投票权并未反映出其过去20年来建立的经济影响力。实际情况是:握有最多投票权的美国尚未做好改变现状的准备。
普京预计下周到北京 中俄关系将呈现何种走势?
俄罗斯总统普京预计下周将前往中国会见他“亲爱的朋友”习近平,希望与中方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不过,有鉴于俄罗斯对中国依赖日渐加深,专家认为,在中俄关系里,中国的主导地位越来越强。
博雷利喊话北京 请认真对待欧盟!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表示,访问中国期间向对方传达的信息是,欧盟非常认真看待中国,希望对方亦是如此。他与中方也谈到以巴问题,博雷利指出,双方都认为,唯一的解决办法是推动两国方案。
客座评论:中国会以怎样的方式介入以哈冲突
哈马斯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以一种特别惨烈的方式将两国和两个民族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呈现出来。政治评论员邓聿文认为,由于巴以和解是中国的长期利益所在,所以中国会去斡旋巴以冲突,成为其中的一个玩家,而不是旁观者。
以色列:驻华使馆雇员在北京街头被刺伤
以色列外交部证实一名以色列驻北京使馆工作人员被人用刀刺伤,紧急送医治疗。北京当地媒体则引用警方消息称,被刺伤的是以色列外交人员家属,目前已逮捕一名犯罪嫌疑人。
消息称美国考虑限制中国公司海外获取AI芯片 中国回应
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称,拜登政府正在考虑封堵一个漏洞,以防止中国企业通过海外子公司获取美国的人工智能芯片。中国外交部称,坚决反对美国将经贸科技及问题政治化。
美国会报告:须做好准备同时面临与中俄战争
美国国会一个跨党派委员会周四发布报告称,美国必须做好准备可能同时面临与俄罗斯和中国发生战争。因此,美国必须扩大其常规军力、加强盟国关系以及推进核武器现代化项目。
中国9月贸易数据有所改善 但挑战仍在
中国海关总署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9月出口同比有所下降,但好于市场预期,降幅继续收窄。另外,进口方面也有一些积极信号。这给陷入困境的中国经济带来了一些企稳的希望。
前一页面
第51 页,共200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