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中国
中国,为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政权的统称。现今在国际的行使“中国”主权的政权,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德语媒体:假如中国是一家私营企业
《资本》杂志将中国比作一家私营股份制企业,习近平则被比作只会政治挂帅的无能总裁,建议投资者最好远离这家公司的股票。《经济周刊》则注意到欧盟正酝酿针对中国廉价电商的新规,并批评欧洲人的行动太过迟缓。
专访萧强:六四历史“无论如何也抹不掉”
“中国数字时代”创办人萧强在“六四”35週年前夕接受DW专访,谈“六四”如何冲击他的生命,以及他对年轻世代“白纸运动”的看法。他也谈到他在海外参与的“圆桌十九”组织,重申信息自由与知情权的重要;该组织认为,知情权也是当年“六四”的核心诉求。
专访林培瑞:八九六四和“向前看”
作为中国“八九六四”民主运动的关键亲历者之一,学者林培瑞曾表示“最坏的中国在那儿,可是最好的中国也在那儿”。35周年纪念日之际,林培瑞分析了未来中国是否还会迎来“六四”时刻。
德语媒体:中国科技领先 欧洲经济受威胁
《新苏黎世报》指出,如果北京不进行深远的经济结构改革,中国经济奇迹就会正式终结,而西方也会被迫陷入和中国的补贴竞赛。德国《商报》则刊登德美两位退休外交官的客席评论,认为中国科技越领先,欧洲经济就越受威胁。
天安门的鲜血推倒了柏林墙?
1989年发生在中国的六四事件与几乎同期的东欧政治剧变有着怎样的关联?在2019年六四事件30周年之际,这个一度被忽视的视角开始得到关注。当年在东柏林抗议北京暴力镇压的两名东德人,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泽连斯基到访马尼拉 北京否认向他国施压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周一抵达马尼拉,与菲律宾总统马科斯会晤。泽连斯基就菲律宾将出席瑞士举行的乌克兰和平峰会表示感谢。此前,泽连斯基指责北京向其它国家施压,阻止他们参加和平峰会。
欧中月球合作 是否面临政治风险?
6月2日,中国的嫦娥六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靠近南极的阿波罗环形山著陆。此次探月任务除了将月球背面的岩石样本带回地球,还配备了多台来自欧洲的科研设备。科学家希望,太空中的国际科研合作能够免受地缘政治的干扰。
中国防长猛烈抨击台独 台湾回应
6月2日,中国新任防长董军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会发表演讲,警告“谁胆敢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必将粉身碎骨、自取灭亡。”董军同时强调中美应该加强两军交流。台湾总统府就董军的发言做出回应。
泽连斯基:中国帮助俄罗斯破坏瑞士和平峰会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香格里拉对话”上发言,指责中国帮助俄罗斯破坏在瑞士举行的的乌克兰和平峰会,并警告,中国对俄罗斯的支持,将使战争持续更久。
欧洲能否确保其关键原材料的供给安全?
随着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Critical Raw Materials' Act)的生效,欧盟27国正在寻求实现矿产供应多样化,以摆脱对中国的依赖。但它是否能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获取足够的矿产资源呢?
对中国电动车加关税 德车企:并非上上选
欧盟或在美国之后,也对进口的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有德国大型车企认为关税并非上策,中国政府或祭出反制措施,反而伤及本土业务。而欧盟若是征收关税,关税多高才能产生影响?
嫦娥探月见证欧中合作 政治隐忧犹存
6月2日,嫦娥6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的阿波罗环形山着陆,开展人类史上首次月球背面岩石采样返回地球任务。探测器也携带多台来自欧洲的科研设备,科学家对此次任务寄予厚望。然而,随着地缘政治形势紧张,欧中航天合作正面临越来越大的政治风险。
加防长:警告中国勿干涉选举 关切台湾周边军事行动
加拿大国防部长布莱尔表示,在香格里拉与中国防长董军会晤时,已警告中国不要干涉加拿大选举。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中国近几个月来在台湾周边军事行动的担忧。
美防长:与中国的冲突既非迫在眉睫亦非不可避免
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周六强调他与中国国防部长恢复对话以避免“误判和误解”的重要性。他同时称赞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如此有力地阐述了菲律宾是如何根据国际法捍卫其主权权利的”。
客座评论:谁是中国在欧洲的特洛伊木马?
张俊华
在执行对中国“去风险化”的政策中,欧盟目前正处在一个关键时刻。政治学者张俊华认为,其中两个成员国,因为其“异类”的行为,很有北京的“特洛伊木马”的嫌疑。
5月份制造业指数下降,中国经济增长乏力
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5%,比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经济学家认为,中国需要进行长期的结构性改革。
恢复“熊猫外交” 中国将再派两只大熊猫赴美
在惜别大熊猫数月之后,美国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宣布,将迎来一对新的大熊猫。中方重启“熊猫外交”,释放明确信号。
德媒:欧盟推迟就中国电动车关税宣布决定
欧盟对中国电动车的反补贴调查已进行了9个月。外界原本估计欧委会将在下周就加征关税做出决定,但布鲁塞尔传出的最新消息称,这一宣布将推迟至少数日。
关系再升温!中国解除澳大利亚多家牛肉商禁令
澳大利亚政府宣布,中国已取消对澳大利亚五大牛肉生产商的进口禁令。这成为两国关系改善的最新迹象。中国总理李强预计即将访澳,北京对澳大利亚设置的贸易壁垒已所剩无几。
"铁杆朋友"柬埔寨:中国在东南亚的战略支点?
中国和柬埔寨本月的联合军演显示,两国关系更紧密。5月28日,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宣布将把首都金边一条道路命名为“习近平大道”。专家认为,北京会利用柬埔寨继续扩大在南中国海的战略利益。
IMF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吁调整产业政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调了对中国经济年度增长的预期,同时警告说,中国需要“进行结构性改革,以应对不利因素并解决潜在的失衡问题”。
德语媒体:“产能过剩”是个假命题?
中国在电动车等领域的产能过剩问题越来越引起西方国家的担忧。美国宣布将对中国电动车征收100%的关税,欧盟也正在就关税问题进行讨论。
中国最后一座大清真寺圆顶被“中国化”
中国最后一座保留阿拉伯风格的大清真寺——沙甸清真寺的圆顶和宣礼塔被中国化,标志着政府推动的,为期五年的穆斯林汉化运动已经完成。
入境查手机?北京:仅涉间谍行为者
中国国安部28日声称,不是所有人入境中国都会被海关“查手机”,而是只有涉及“反间谍”工作的人才会成为被查对象。然而,中方仍未清楚详述“反间谍”或是“危害国安”的具体范畴和定义。
客座评论:美日韩同盟是否会被中国撕开一个口子
邓聿文
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停摆四年后,普遍认为,三国领导人这次能够坐在一起开会,本身就是一次突破。引人关注的是,韩国尤其展示出改善与中国关系的愿望。
菲律宾抗议中国单方面年度禁渔令
菲律宾外交部表示抗议中国单方面在南中国海实施长达四个月的禁渔令,称“单方面实施禁渔令加剧了西菲律宾海和南中国海的紧张局势”。
华春莹升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
长年担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华春莹晋升外交部副部长。54岁的华春莹是中国外交部现任领导层中唯一的女性。她任发言人期间,“战狼外交”成为中国对外政策的特色。
赖清德就职后首个美国国会代表团访台
赖清德就职后第一个访问台湾的美国国会代表团成员表示,美国全面致力于在军事、外交和经济上支持台湾。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称该代表团“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严重错误信号”。
瓜达尔港:“一带一路”败相毕露?
曾几何时,巴基斯坦瓜达尔港被认为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枢纽和旗舰项目。近二十年过去了,该港口仍然空空荡荡。中国的全球投资计划打错了算盘吗?德国之声对此进行了访谈和研究。
墙外文摘:“中国用语”是“支语警察”的假想敌?
有评论认为,无论带有多少现实中国家力量的助推或宣传,“中国用语”的传播力,中国网络语言和新语言的生命力,都基于中国语言地景的多元性,基于现代标准汉语仍然没有大一统的现实。
泽连斯基最新视频 直接喊话习近平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近日表态,呼吁国际社会应继续关注乌克兰战争。在最新公开的一个视频中,泽连斯基直接向习近平发出邀请。
解码中国:谁将塑造互联网的未来?
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竞争已不仅局限于政治和经济领域。中国通过“数字丝绸之路”提供了另一种互联网替代方案。
危地马拉总统:中国拒绝货物入境或与对台邦交有关
危地马拉总统阿雷瓦洛表示,中国拒绝部分来自危地马拉的货物入境,他推测这可能与危地马拉的对台外交关系有关。
中国军演后 赖清德:期待与中国合作
中国包围台湾的军事演习结束后,台湾新任总统赖清德仍然发出了缓和关系的信号,表示希望通过交流与合作增进理解,并共同承担区域稳定的重要责任。
G7:德财长称援乌资金尚须讨论细节 警告对华贸易战
七国集团财长商讨如何使用冻结俄罗斯央行资金利息为乌克兰提供支持。与此同时,G7财长也寻求对中国的产能过剩作出一致回应。
人权组织:中国遣返朝鲜脱北者 面临迫害
人权组织称,数千名朝鲜脱北者被中国遣返。他们被视为叛国者而面临虐待、关押甚至处决。
华语电影重返戛纳
本届戛纳电影节迎来了华语电影的重磅回归:多部华语片入围官方单元,多名中国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齐聚一堂。在有导演感慨中国审查变少的同时,依旧有入围影片或将无法在中国上映。
德语媒体:“头破血流”仅仅是威胁台湾?
台海紧张局势继续引发德语区报刊的关注。《法兰克福评论报》认为,鉴于经济是北京的软肋,那么西方就应该主要用经济手段来向中国施压。《里根斯堡报》指出,中国威胁的不止是台湾,而是整个西方世界,因此德国军舰必须穿越台海以作示威。
中情局前雇员承认为中国从事间谍活动
据美国司法部公布的信息,中情局(CIA)一名前雇员周五承认为中国从事间谍活动。
德语媒体:应向北京表明界限
《新苏黎世报》写道,中国对台湾的军演在战略上起到反效果,因为台湾民众对中国的看法仅会比过去更负面。《科隆城市报》认为,面对中国对台湾的威胁,应向北京表明可能面临经济后果。
台湾能否抵御中国军事入侵?
台湾总统赖清德上任后,中国发动大规模围台军演。近年来,台湾发展不对称战力,用较小但有效的武器提高侵略代价。两岸军事力量悬殊,台湾能否抵御中国军事入侵?
菲律宾大使:和中国没有“君子协定”
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是否和中国方面就南海争端达成过某种非正式协定? 中国方面近期多次声称曾有这样的共识,但是菲律宾官方则不断否认。 在接受德国之声专访时,菲律宾驻美大使表示,不排除因此驱逐部分中国驻菲外交官。
中国环台军演次日 称欲检视“联合夺权”能力
中国24日持续对台展开“联合利剑—2024A”军事演习。解放军东部战区指,次日演习是为了“检验联合夺权、联合打击、要域占控能力”,并发布对台发射大量导弹的3D虚实动画。中国官媒报道,周五多架军机装挂实弹抵达目标空域。
德语媒体:欧洲一手好牌却打得稀烂?
美国宣布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达100%的关税,欧盟委员会也在酝酿相关举措。《法兰克福汇报》评论指出,欧盟是美中争相拉拢的对象,然而只要欧盟内部不团结一致,其掌握的“王牌”也会变得棘手。
美欧欲对中国电动车加税 中国威胁反制
美国宣布自8月1日起将对华电动汽车关税提高至100%,欧盟也考虑获征收“针对性关税”。中国欧盟商会则发出警告,北京或将祭出反制措施,对欧美出口的大排量汽车征收最高25%的关税。
中国宣布对美军工企业实施反制措施
自赖清德正式就任台湾总统以来,中国方面连续祭出针对美国的制裁。周三,外交部宣布对包括洛克希德·马丁和雷神等在内的12家军工企业采取制裁。
客座评论:普京向北京作出的无奈之举
张俊华
普京今年5月访问北京和哈尔滨,双方发表的联合声明中提出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加强投资合作,开展工业、高科技产业合作生产。该话题得到的关注并不多。但恰恰是中国帮助开发俄罗斯远东地区这一发展,将对今后的乌克兰战争和全球经济整体发展起到生死攸关的联系。
中国宣布环台军演 专家:升高压力但风险可控
台湾新总统赖清德上任不久,中国发动环台军演。相较过去,这是首次包含金、马等外离岛。有专家向DW表示,北京希望展现有能力全面封锁台湾。从军演的名称看来,后续还可能有其他演习,再进一步升高压力。
消息人士:一旦中国侵台 ASML可远程瘫痪台积电EUV
两名知情人士向彭博社透露,如果中国对台湾动武,荷兰光刻机制造商阿斯麦(ASML)有能力远程瘫痪台积电使用的最先进的极紫外光刻机(EUV)。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去年9月在接受CNN采访时曾表示, “没有人可以通过武力控制台积电”。
梵蒂冈希望在中国设立常设办事处
梵蒂冈国务卿、枢机主教帕罗林表示,梵蒂冈希望在中国设立常设办事处。中国外交部回应表示:“我们愿同梵方共同努力,推动中梵关系不断改善。”这一消息也引发台湾与梵蒂冈邦交不稳的担忧。
前一页面
第31 页,共200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