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中国
中国,为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政权的统称。现今在国际的行使“中国”主权的政权,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德语媒体:面对西方压力习近平为何不为之所动?
美国总统拜登采取了同特朗普不一样的对华战术。他没有四处出击,而是尝试与西方盟友建立对华统一战线。不过,为什么至今没有迹象显示出习近平会屈从于西方的压力?问题需要在西方自身上寻找。德国《商报》提醒德国保持独立性,不然也会重蹈巴基斯坦的覆辙。
回国难、回国后也难——海外华人的无奈与乡愁
在美欧等因为疫苗接种的推进而逐渐放宽入境限制时,美媒援引消息人士指出,中国直到2022年底前都不太可能重新开放边界。尽管如此,许多近两年没有踏上中国土地的华人宁可克服重重困难,也要回国。不过,他们也面临着巨大的逆向文化冲击。
澳大利亚前驻华大使:北京缺乏安全感
澳大利亚一资深外交官、前驻华大使表示,中国缺乏安全感,草木皆兵,在原无威胁的情况下也以为自己受到威胁。
客座评论:跑了潘石屹没啥 挖不来人才糟
“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对于这句人们耳熟能详的话,经济学者沈凌深有体会。他撰文指出,地产商潘石屹走了没有关系,重要的是能吸引来科技人才,而这需要营造一个宽松、温暖、舒适的环境。
民调:澳大利亚对中国不信任感创新高
一间澳大利亚智库22日发布2021年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过去一年,澳大利亚人民认为中国带来越来越多的安全威胁,而北京的经济胁迫政策也影响了澳大利亚人在经济议题上对中国的观感。
德语媒体:对华政策上,欧美难以取得共识
拜登的欧洲之行被普遍解读为欧美关系的全面恢复,但是在如何应对中国的问题上,欧美之间显然还存在着意见分歧。
美媒: 中国新冠入境限制还将持续至少一年
《华尔街日报》援引消息人士称,出于担忧新冠变种病毒、影响重大事件等原因,北京计划将防疫相关的边境限制措施至少再保留一年。
BDI主席:德国应提倡负责任的共存与合作
德国联邦工业协会主席说在对待中国问题上,全社会需要一个诚实的讨论。德国应提倡负责任的共存与合作,同时应有明确的界限。
崔天凯发表辞别信 继任是谁引关注
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发表离任前致全美侨胞的辞别信。信中指出当前中美关系正处在关键十字路口,他呼吁在美侨胞继续做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坚定促进者和积极贡献者。今年4月《华尔街日报》曾报道称,中国政府将任命秦刚接替崔天凯担任驻美大使。
屏蔽多个帐号 领英中国称依法执行
近日多名关注中国的人士被领英告知,由于他们个人资料有被禁止的内容,所以他们的资料将在中国被屏蔽。相关人士认为,这个例子显示,企业一旦配合中国进行内容审查,便很难回头。
德语媒体: 中国为何不肯放松防疫措施
据中国的官方报道,截至本周日中国已经完成了十亿剂新冠疫苗的接种工作,这相当于全球总接种量的三分之一。不过,尽管疫苗接种进度极其迅速,但中国似乎并没有放松防疫措施的迹象。
2021年品牌价值排行榜:中国品牌已远超欧洲
根据凯度公司的《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亚马逊和苹果是全球最有价值品牌,同时中国品牌稳步上升,市值已超过欧洲顶级品牌。
联盟党竞选纲领:最大国际挑战来自中国
德国执政的联盟党公布了今年联邦议院大选的竞选纲领。在阐述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的内容中,该党将中国视为“最大的挑战”。
中国出台反制裁法后 在华外企考虑“双循环”
中国出台《反外国制裁法》意味着,北京正在策划制裁参与打压中国公司的外国企业,在华作业的超过5000家大小德企,必须对其前途做出新的判断。
一带一路中美洲大变调
中美洲哥斯达黎加中国贷款公路项目陷入了一路多贷的窘境。巴拿马中资大港口项目促成中巴建交后停滞不前,引来官方关切。短短一周两大项目实况相继曝光引来负面评价,一带一路到底怎么了?
北京如何通过国安法重塑香港?
人权活动人士警告说,香港国安法正在为“言论自由定罪”并且迫使香港“宣誓效忠”北京。专家们说:“这是在训练港人遵守中国共产党制定的规则。”
中国继续严打“挖矿” 比特币再次跳水
北京继续打击耗电量巨大的“挖矿”。据报道,禁令已达四川,当局指令6月20日前关闭26个所谓的加密货币矿场。周一,比特币暴跌达9%。
客座评论:拜登主义——没有特朗普的特朗普抗中路线
拜登担任美国总统以来,美中关系迄今为止并未出现明显变化。时事评论家邓聿文认为,“拜登主义”对华政策全盘继承了特朗普的全面抗中路线,并在许多方面还有强化。
与中共一起走完长征的德国人
中共100年党史中记录的外国人数量并不多,而在其中又以负面评价居多的就更是少之又少。曾被共产国际派往中央苏区担任军事顾问的德国人李德就是这其中的代表。
合约终止六年后才被解聘 中国学者向清华讨公道
中国独立学者吴强近日对清华大学发起诉讼,要求该校赔偿他过去六年的工资与福利。虽然北京法院已接受案件,但他认为,过往政治势力影响的经历,让他对判决结果不抱太大期望。
病毒溯源兵分两路 美拉民主阵线压中国
美国总统拜登在G7会议后公报上点名中国,表示新冠病毒溯源调查必须透明。美国安顾问今又强调,北京若不配合,将遭国际孤立。
恢复核协议有进展 伊朗新政府添变数
参与伊朗核协议谈判的各国代表20日完成第六轮谈判,各方都表示距离达成协议更进一步,但仍有一些歧见必须透过与各国政府协商来解决。
美领衔重振民主联盟 专家:中国面临强大阻力
在美国领衔的国际组织连日来对中国发布猛烈抨击后,专家认为,越来越多国家会将中国视为威胁,而这个趋势也会让以往被视为过于敏感的议题,获得更多国际的重视。
德语媒体:不是拜登的应声虫!
拜登欧洲之行对中国的态度引起《日报》的注意,该媒体指出,不是所有的G7领导人都附和拜登的说法。德国《经济周刊》则关注到中国电动汽车进军欧洲市场。
深圳盐田港货船拥堵 专家忧殃及全球贸易
今年3月,巨型货轮“长赐号”搁浅导致苏伊士运河拥堵的画面传遍了全世界。而如今,人们又开始因为另一个重要港口的堵塞而担忧——这次是在深圳盐田港,而专家预测,其后果可能比“长赐号”事件还严重。
中国汽车来了 德国人会买吗?
德国国际机动车制造商协会指出,“相当多”中国车商正在进入德国市场,"我们预期,我们迟早也将接受中国品牌"。一项市场调查显示,德国近一半车主对购置中国汽车持开放态度。
葡萄酒销量暴跌 澳大利亚决定将中国告上WTO
继上周在G7峰会期间呼吁“改革世贸对抗经济胁迫”之后,澳大利亚已经开始采取实际行动:该国贸易部长周六宣布,已经决定就中国对澳产葡萄酒征收高额关税的做法在WTO提起诉讼。不过相关诉讼程序可能需要数年时间。
港大研究:辉瑞抗体反应高于科兴
香港《南华早报》报道,港大进行的一项疫苗比较研究发现,接种BioNTech/辉瑞疫苗的人抗体反应要高于科兴疫苗接种者。研究建议科兴接种者应补打第三剂。
德语媒体:北约不是在全球伸张价值观的联合体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开始关注太平洋地区的事态,尤其北约的“中国跟我们的价值观不同”的说法,让《明镜》专栏作者深感不解。China.Table则批评了一带一路沿线强制劳工的现象。
美军将领:中国近期不大可能武力攻台
一位美军高级将领周四表示,中国近期内对台湾发动军事行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中国仍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发展出相应的军事实力。
流亡藏人新司政希望重启同中国政府的对话
西藏流亡政府新一届领导人表示他将尽最大努力,恢复同中国已中断十多年的对话。而如果能促成达赖喇嘛重返西藏,则无疑是朝前迈出的重要一步。
台湾疫苗荒 谁选择赴大陆丶美国打针?
台湾因疫苗供应量仍不足,现阶段尚未开放全民施打疫苗,几名赴大陆以及赴美国打疫苗的台湾人告诉德国之声,为何他们决定出境打疫苗?
拜习会有谱? 时机在G20峰会
在拜登结束首次海外出访后,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17日表示,白宫可能考虑安排拜登透过某种形式与习近平会晤,但也强调这次出访让拜登承接了自由世界领导人的角色。
德语媒体:北约不应过度聚焦中国
北约峰会闭会声明中10次提及中国,这是北约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事情。这足以说明,北京与日俱增的影响力以及遍布全球的扩张行为,已经引起了北约盟友的警觉。
专访:“西方与中国不应是师生关系”
为何近年来中国与西方之间的对抗急剧?外界对于中共是否存在误解?未来将会怎样发展?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年诞辰之际,英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布朗接受了德国之声采访,分享了他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东盟防长扩大会聚焦南海 美日指中国违法
在文莱举行的、有中国参与的东盟防长扩大会议上,美国和日本国防部长对中国在南海行为提出直接批评。中国防长则强调南海问题涉及中国核心利益。
神舟12号飞船成功对接中国空间站
6月17日,三名中国航天员搭乘神舟12号飞船从酒泉发射基地升空,并且在六个多小时后按照预定计划与中国空间站天和号核心舱对接。在接下去的两年时间内,中国还将连续密集执行3次载人航天任务,主要目标是初步完成空间站建设工作。
美国会强势支持台湾 是否会动摇"战略模糊"?
在拜登政府下,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似乎在美国加强对台湾支持这个问题上达成共识。这也是美国国会强硬对华政策的一部分。不过,拜登政府同时主张延续“战略模糊”,不希望发出支持台独的信号。
德语媒体:适得其反的《反制裁法》
中国新近颁发了《反外国制裁法》,目的无非是要让外国企业俯首听命,但其效果恐怕会适得其反,只能会让外国企业减少中国业务的规模。
拜登见普京 中国是关键议题
在美俄关系降到冰点之后,拜登邀请普京在日内瓦举行面对面的会谈。分析人士认为,美国希望平息和俄罗斯之间的矛盾,从而专心对付中国。两人在正式会谈前共同在媒体面前亮相,但是气氛却十分微妙。
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国安法及改变选举令香港由乱转治
新任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刘光源称,有反华势力试图抹黑中国,干涉中国内政,中国有权采取反制措施。任何试图干预中国内政的图谋都不会得逞。他还指出,随着《香港国安法》及香港改变选举制度,香港正由乱转治。
中国军机再对台湾“秀肌肉”剑指何方?
中国派出28架军机进入台湾西南空域,这是中国军机扰台数量最高的一次行动,多名学者分析称,这是针对美国同盟及G7等近期屡提台海议题作出回应,并强调北京捍卫主权的决心。
时隔5年 神舟即将再次上天
中国航天部门周三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神舟12号飞船将在6月17日上午从酒泉发射升空,搭载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前往刚刚投入使用的中国空间站并驻留3个月。
马云保持低调 蔡崇信:他很好丶专注绘画
阿里巴巴创办人马云去年高调抨击中国金融体制后,其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早前有传他失踪丶甚至被软禁,最新的动态透露出什麽?
美准亚太助卿:华府应全面拓展与台关系
拜登政府的亚太助卿提名人克利腾布林克15日在听证会中表示,美国应在各领域发展与台湾的关系。他强调,随着中国对台湾的威胁持续增加,美国需要调整其应对措施。
不顾反对声浪 匈牙利议会核准捐国有土地给复旦
尽管国内反对声浪不断,但匈牙利议会15日仍批准政府提案,预计将首都布达佩斯的国有土地捐赠给上海复旦大学建立校区。反对党希望在明年大学前针对此案进行公投。
欧美峰会再压中国 北京:不会被吓倒
拜登欧洲行来到与欧盟的峰会。会后声明内容无所不包,更首次提及台海和平。欧美此后真能一致面对中国挑战?
德语媒体:“中国挑战”把北约从“脑死亡”中唤醒?
曾经被法国总统马克龙判定为“脑死亡”的北约,在拜登入主白宫之后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德语媒体注意到,在美国强势重返世界舞台之后,北约这个西方军事同盟如今也要慢慢恢复元气。
最大规模!28架中国军机进入台湾空域
本周二(6月15日),中国派出28架军机进入台湾西南空域,其中包括可携带核弹头的轰炸机。台湾国防部指出,这是中国军机扰台数量最高的一次行动。与此同时,美国海军宣布,里根号航空母舰战斗群已进入南中国海执行任务。
中方批北约渲染“中国威胁论” 美欧修复盟友关系
在北约峰会公报将中国定义为“系统性挑战”之后,中国驻欧盟使团发言人回应相关立场是“冷战思维延续和集团政治心理作祟”。与此同时,拜登继续其访欧行程,媒体披露周二的美欧峰会有望就平息跨大西洋贸易争端达成共识。
前一页面
第147 页,共200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