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中国
中国,为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政权的统称。现今在国际的行使“中国”主权的政权,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中国做和平使者?习近平博鳌论坛提全球安全倡议
博鳌亚洲论坛週四(4月21日)开幕,习近平在演讲中提“全球安全倡议”,并称中国“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有分析指,俄乌危机背景之下,习近平此说可能影响美国在亚洲的行动。
德语媒体:脱钩中国 欧洲经济需加强内循环
《商报》认为,中国当局正通过出台一系列不可能得到完全遵守的法规,来制造拿捏企业的法律把柄,这将导致外企谨慎赴华投资。《南德意志报》则指出,中国和西方矛盾迟早会激化,欧洲应当加强“内循环”,为将来不可避免的脱钩做好准备。
疫情下中国经济趋冷 或将拖累全球
中国零售业营业额3月衰退3.5%,房地产销售量暴跌1/4,失业率达到5.8%这一两年来最高值;在东海上,货轮平均要排队等待约一星期才能进入上海港装卸。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中国经济长期趋冷将对全球造成严重影响。
傅政华被正式逮捕 被指“政治野心极度膨胀”
前中国政法系统高官傅政华在3月底被“双开”。中纪委当时的措辞极为严厉,指傅政华参加孙立军政治团伙,“从未真正忠诚于党和人民,彻底丧失党性原则,政治野心极度膨胀”。此案如今被移送检查机关,中国官方称“最高检依法对傅政华作出逮捕决定”。
客座评论:战争环境下看中国的减排
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与俄能源脱钩成为西方焦点话题之际,政治学者张俊华指出,在目前的世界格局下,有必要重新审视全球气候政治相关问题,以中国为例寻找各种策略。 绿色经济并非民主制度专有。从习近平的言论来看,他比前任们更重视绿色经济。
中国批准《废除强迫劳动公约》
在西方谴责北京对待新疆维族的批评声中,中国批准了两项关于禁止强迫劳动的公约。
上海移民查询急增 用脚向封控说不?
上海的新增新冠病例,连续第二天维持于二万宗以下。持续多週的全城封控仍未见尽头,但有经济能力的一群,耐性渐渐被消磨殆尽,移民成为他们的下一步。
美中防长罕见通话 北京再称台湾不可分割
美中关系陷入历史新低点之际,两国国防部长週三(4月20日)罕见地进行了通话。这是美国国防部长奥斯丁上任后,首度与中国国防部长魏凤和通话。双方就多个议题进行交流,试图缓解美中僵局。
中国民航局发布东航事故报告 坠机原因仍未明朗
由中国民航局发布的MU5735事故初步报告显示飞机运行状况一切正常,中方组成的调查小组和美国运安会派出的7人工作小组将会继续进行失事调查工作。
德语媒体: 美国哪怕再坏 也总比中国更好
《每日镜报》呼吁,在中国、俄罗斯构成越来越大挑战的今天,德国不应该出于经济利益而拒绝选边站,而是应当坚定地站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一边。《南德意志报》则点评了香港新一届特首候选人李家超,认为他上任后将更加强硬地打压民主派。
香港:狱中人获诺奖提名 李家超YouTube被封
5位被判刑的香港民主派人士获前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蔡霞等15位多国学者提名,申请成为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而身为美国制裁对象的本届香港特首候选人李家超昨天发现,他的竞选YouTube频道因违反Google的《服务条款》而遭到终止。
担忧制裁 中国大幅减少进口俄罗斯煤炭
中国官方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3月中国进口俄罗斯煤炭数量比去年同期下滑了近三成。与此同时,中国副总理乐玉成则说,中国将一如既往地加强与俄罗斯的战略合作。
美澳错愕?中国称已与所羅門签订安全协议
美国代表团即将出访所羅門群岛、聚焦讨论中国议题的前夕,中国外交部週二(4月19日)闪电宣布,中方已与所羅門群岛签署一项安全协议。美国及其盟友欲防堵中国在南太平洋扩张势力,已先被北京再下一城?
上海疫情累计17死 2行政区称实现社会面清零
上海週二(4月19日)再添7宗新冠本土确诊死亡病例,本波疫情至今已累计17死;与此同时,同日新增的本土确诊病例为半个月以来首度降至2万以下。上海疫情可能迎转捩点吗?
IMF下修中国经济增长至4.4% 全球通胀恐再恶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週二(4月19日)发布最新报告,再度下调中国全年经济增长至4.4%,远低于年初中国设下的目标。与此同时,该组织警告全球通货膨胀情况恐比预期更糟。
巴基斯坦政客为何打反美牌?
今年四月被罢免的总理伊姆兰·汗(Imran Khan)并不是唯一一个利用公众对美国不满情绪的巴基斯坦政治家,抨击华盛顿是历任巴基斯坦领导人经常使用的一张牌。
飞越德国特斯拉
特斯拉在德国的工厂已经正式投产,以后全世界的特斯拉客户除了美国和上海,又多了一个选择。我们“飞”进去,一探究竟。
专访:习近平拿“动态清零”做“伟大斗争”
一场疫情,两种路线。上海抗疫封城,手段强硬却步调凌乱。中国独立学者吴强接受德国之声访问时指出,习近平的“动态清零”总方针被赋予了阶级斗争的内涵。上海与中央关于“动态清零”及“与病毒共存”的拉扯背后,体现的其实是一场斗争。
上海疫情再增7死 焦虑激化“新冠羞辱”
上海本轮疫情至今已累计10宗死亡病例,封城还在继续,民众彷佛置身压力锅。染疫、隔离、足不出户的焦虑,正令上海出现邻里对立及排挤的局面——尤其是针对确诊者或疑似阳性者。
中国2022年第一季度GDP增幅超过预期
中国今年第一季度的GDP以4.8%的增幅超过预期。但这一成绩是今年前两个月的功劳。3月下行压力开始增大,失业人口也增多。
客座评论:世界正在形成两大集团的对抗
俄乌战争已近两个月。政论家邓聿文认为,该战争带来的一大战略后果是在全球加速促进两大对抗集团的形成,让世界重新步入冷战格局。它的某种带有标识性的信号,就是最近召开的北约外长会议首次将其亚太伙伴纳入,并表示要应对“中国影响力”。
传週三有望解封:上海为清零付出了什么代价?
上海週一通报封城以来第一批新冠死亡病例。与此同时传出官方已下达“军令状”,要在週三之前实现“社会面清零”,上海有望迎来解封。德国之声访问专家学者,请他们剖析上海封控松绑的可能性,以及“上海模式”幻灭带来哪些影响?
客座评论:建设统一大市场,勿成一纸空文
在疫情蔓延中国,各地为“抗疫”以邻为壑之际,北京政府突然出台“全国统一大市场”文件, 似乎剑指“地方保护主义”。而中国经济学者沈凌认为,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要“把行政权力关进笼子”。
东航重启波音737-800飞行 空难调查中
近一个月前,中国东航坠机事件造成132人死亡。4月17日,东航旗下波音737-800重新恢复客机飞行。与此同时,失事调查仍在进行中。北京称要在事件后30天内提交初步报告,届期将至。
今日俄罗斯 明日中国?欧洲对中国原材料的依赖有多危险?
能源转型、电动汽车、数字化 ——若缺少工业金属和稀土,便无法实现气候保护目标。问题在于,绝大多数关键原材料来自中国。对欧洲而言,这种依赖性有多危险?
战争阴影下 中国与乌克兰的微妙关系
近两个月来,北京当局在乌克兰战争问题上一直努力展现中立姿态,同时又不放弃对俄罗斯的支持。事实上,中国与战争的另一方----乌克兰的态度同样十分暧昧。乌克兰在2017年就加入了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战前双边贸易额规模高达每年190亿美元。
德语媒体:北京做不了乌克兰危机的调停人!
中国在俄乌危机中的战略是什么?中国能够对普京产生影响力,但北京为何做不了俄乌战争的调停人?德国《明镜》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就此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此外,欧洲在光伏能源上对中国的严重依赖也引起了德媒的关注。
中国宇航员太空“出差”重返地球 网民:请扫健康码!
3名中国宇航员在太空停留6个月之后,在本周六乘坐“神州13号”返回地球。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长的载人飞行任务。相关消息引起了网民热议,有人联系到近日反扑的疫情,调侃写道“欢迎回家,来把健康码扫一下,做个核酸先。”
新冠不停 清零不止
在经历了数周的封控后,上海本周六报告了创纪录的新增有症状病例。中国其他一些地区也实施了防疫相关的限制措施。在公众舆论的质疑声此起彼伏之下,中国官方出面解读“动态清零的必要性”。
蔡英文会见美议员 解放军举行警巡演练
台湾总统蔡英文会见到访的美国跨党派参、众议员访问团。访问团一成员表示:“美国如果抛弃台湾,会对全世界从本质上带来很坏的改变,未来谁会想当美国的盟友?”同日,解放军东部战区在台湾周边海空域进行多军兵种联合战备警巡及对海突击等科目演练。
文化交流或渗透?小红书如何掳获台湾年轻世代
继TikTok之后,小红书正成为台湾年轻族群喜爱的中国社交软件。日前有台湾立委称中国透过小红书等社交软件操作“认知作战”。小红书可能涉及文化渗透、甚至认知作战吗?德国之声访问专家请他们分享看法。
专访:中国红利让穆斯林国家甘愿迫害维吾尔人
近年来,国际频传有穆斯林国家逮捕当地维吾尔人,并尝试将他们遣返回中国。总部位于华府的“维吾尔人权项目”3月针对此现象发布报告,其作者贾丁(Bradley Jardine)告诉德国之声,中国如何透过五种手段来施压海外维吾尔人。
中国囚禁五年 李明哲刑满返台
因“顛復国家政权”在中国身陷囹圄五年,台湾非政府组织工作者李明哲週五返抵台湾。外界关注李明哲这五年间究竟有何遭遇,稍后或会更明朗。
不顾北京压力 美议员团抵台将见蔡英文
美国重量级议员访团週四晚间抵台。台湾总统府发布声明称,这次访问显示了美国两党的对台支持。与此同时,美国国安顾问苏利文在谈及俄乌战争与中国立场时,再次重申对台安全承诺。
德语媒体:疫情倒逼中国自由化?白日做梦!
德国《世界报》认为,上海民众对防疫政策的不满,根本就不可能撼动中国的专制体系,上海人民的牢骚在演变成香港人那般的反抗之前,就会遭到专政体系的严厉镇压。《每日镜报》则呼吁尽快对俄罗斯“断气”,不能给普京转投北京的时间。
客座评论:从武汉到上海——中国抗疫的制度优势是什么?
政治安全的考量压倒一切,这是北京制定防疫政策的根本,也是她不惜一切动员“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的前提,而不惜巨大社会代价,包括经济、民生和不可计量的次生灾害。
中国全球贸易顺差3月激增243%
今年3月中国对外出口同比增长15.7%,进口总额则略有下降。一个月间,中国的全球贸易顺差激增243%,达到474亿美元。
俄媒:俄罗斯人使用银联卡网购遭遇困难
尽管有西方的制裁,俄罗斯人应该仍能使用中国的信用卡进行网上购物 ── 这是个理想情况,但事实上似乎并非这么顺利。
阻中国扩张太平洋势力 澳高官出访所羅門群岛
为了防止中国在太平洋地区扩张其势力,澳大利亚高官週三向所羅門群岛总理表示,希望该国不要签署与中国的安全协议。与此同时,一名美国高级将领也表示,所羅門群岛签署协议后可能会后悔。
美财长批中国袖手旁观 北京:与俄关系无涉乌克兰
乌东陷入浴血战争又传出化武攻击,美国对于中国迟未表态感到越来越不耐,财政部长叶伦直接点名北京,并强调经济与国安息息相关。
驻华欧盟商会呼吁中国调整防疫策略
驻华欧盟商会向中国国务院发出呼吁,指出当前针对奥密克戎变种病毒的防疫措施已经严重干扰中国的供应链。商会主席建议中方加强老年人疫苗接种、尽快引入mRNA疫苗、允许无症状感染者居家隔离。
称黎智英受“法律骚扰” 律师团促联合国介入调查
黎智英受《港区国安法》等指控多项罪名,目前人仍在监狱还押。这位香港传媒大亨的律师团上週发布声明称,中港政府将法律“武器化”以对付黎智英,促请联合国介入调查。
鼓励减塑 世银行长建议分散中国供应链
世界银行10日预计乌克兰经济将崩溃,国内生产总值将下降45%以上,而俄罗斯则会下降11.2%。除了俄乌战争带来的阴影,中国疫情也成为全球经济的不确定因素。
德语媒体:中国疫情重创全球经济
乌克兰战争和严重的通货膨胀,已经令各国企业叫苦不迭,而奥密克戎新冠变异毒株在中国的迅速蔓延,更是令全球经济雪上加霜,对世界性经济萧条的担忧正在与日俱增。
政协委员回应“夫妻阳性误判案” 美总领馆部分撤离
上海浦东一名政协委员针对引发争议的“上海夫妻误判阳性”录音档事件给出官方解释,但中国网民却不买单。与此同时,美国驻沪总领馆下令部分撤离。
传四名维吾尔人将被遣返中国 联合国遭质疑立场消极
近日传出4名维吾尔人在沙特阿拉伯政府遭逮捕,并将被遣返中国。人权团体告诉德国之声,这显示对维吾尔人来说“世界上没有地方是避风港”,穆斯林国家更为中国的跨境镇压大开方便之门。
备战备灾:台湾当局推出《全民国防手册范本》
俄乌战争继续焦灼之际,台湾国防部发布了《全民国防手册范本》,向民众普及战时知识,其相关内容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质疑。同时台海究竟有多大可能开战?长期关注两岸局势的德国政治学者也就此发表看法。
北京证实派军机向塞尔维亚运送“常规军事物资”
在俄罗斯持续侵略乌克兰之际,北京派军机飞越北约国家把中国先进的防空系统运送给俄罗斯的盟友塞尔维亚。专家忧心,这个巴尔干国家增加的军备可能会威胁到该地区脆弱的和平,北京则反批双标。
上海称1.1万新冠患者康复 网传方舱乱象惹议
官方称对上海战胜新一轮疫情充满信心,但相较于官方强调的正能量,中国社群网络近日却爆发多波抱怨方舱医院乱象的发文。
专访:台湾向欧盟展现“中国专制”外的替代方案
瑞典的跨党派议员联合访团週日(4月10日)抵达台湾。德国之声专访担任共同团长的瑞典籍欧洲议会议员魏莫斯(Charlie Weimers),请他分享如何看待近期欧盟与台湾双边关系的发展。
前一页面
第116 页,共200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