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中国
中国,为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政权的统称。现今在国际的行使“中国”主权的政权,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六四33週年专访廖亦武:一本书对抗一个国家
2022年6月4日是“六四”33週年,德国之声专访现旅居台湾的中国流亡作家廖亦武。作为“六四”见证者,哪些历史记忆于他依然鲜明?他的书写,如今是为了什么?
拜登见新西兰总理:中国在太平洋的野心威胁两国
盡管中国与太平洋10国的合作协议搁置,拜登与阿德恩週二(5月31日)会谈时,仍对北京在该地区日益扩大的影响力共表担忧。与此同时,中国外长王毅正出访汤加,双方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
德语媒体:联合国人权专员成了中国政府的帮凶
为了前往新疆实地考察当地的人权状况,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巴切莱特付出了两年的不懈努力。这也是近二十年来,获准访问中国的第一位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
评论:与中国保持批评性对话比以往更重要
维吾尔人在中国受到制度性迫害。德国之声编辑当远认为,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在其新近的访华之行中虽无法独立检视,但保持了对话。
赞比亚急需债务重组 中国左右为难
2020年,位于东非的赞比亚成为了新冠疫情爆发后首个债务违约的国家。根据官方数据,该国的债务总额为GDP的120%,2021年底外债高达170亿美元,其中1/3是欠中国的。然而,在是否减免该国债务方面,中国方面犹豫不决。
中国教科书插画是如何引发争议?
日前有中国网友发现小学教科书插画风格诡异,人物遭扭曲,甚至出现低俗的内容,在网络上分享掀起波澜。不只引发家长挞伐,就连中国教育部也谴责出版机构,紧急下令收回教科书并展开全面调查,德国之声为读者整理该争议的始末。
上海宣布6/1解封 民众欣喜同时仍惶恐
历经两个月的漫长封城,上海自6月1日起大部分住宅小区恢复出入,且居委会“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出入”。对于突如其来的“解封”消息,市民惊喜的同时仍有惶恐。“解封”之后,距离“正常的生活”还有多远?
柏林撤除担保后 大众坚持运营新疆工厂
德国政府不再为大众汽车在华投资提供担保,是否会对这家老牌车企的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专家认为,尽管短期层面上影响很小,但是柏林政界释放出的长期信号不可小觑。
中国-太平洋协议签署未果 斐济行“大败小胜”
本周一,中国外长王毅在斐济参与并联合主持主持第二次中国—太平洋岛国外长会。双方并未签署一项涵盖从安全到渔业的全面新协议。不过美联社指出,王毅的斐济之行也取得一些小型收获。
习近平称赞香港下任行政长官李家超“立场坚定”
中国主席习近平周一(5月30日)在北京首次会晤即将上任的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任行政长官李家超,对之赞誉有加,并称对香港的“一国两制”方针不会改变。
德国工业原材料短缺加剧
德国工业领域材料短缺现象本月继续恶化,一大原因是中国严厉防疫政策导致的国际供应链中断。设址慕尼黑的Ifo 经济研究所最近发表的月度企业调查报告称,77.2%的企业遭遇中间产品和原材料采购瓶颈问题。
客座评论:内外兼修 锁住中国——美国对华新战略
美国务卿布林肯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发表的对华政策演讲,阐述了美国政府在未来十年对中战略的愿景、目标、政策和手段。尽管很多人对它做了不同的解读,但大概很少有人会否认它的重要性——美国对华战略和政策的完整性第一次得到清晰展示。
中国哪些行业在“清零”政策中“发大财”
中国通过大规模检测、隔离措施实施的新冠疫情“零容忍”防疫政策已经对经济构成严重冲击,同时也在医疗、科技和建筑业制造了大量泡沫。
王毅与太平洋10国举行外长会 澳媒称未签署任何协议
澳媒报导称,在斐济参加第二次中国-太平洋岛国外长会议的中国外长王毅,本次恐无功而返。由于各国间并未达成共识,外传的多边合作协议意外破局,会中并未签署。
戴琪:今夏展开IPEF谈判 与台湾另有磋商
美国贸易代表戴琪日前接受日媒访问时透露,印太经济框架(IPEF)将于今年夏天正式展开协商。与此同时,她也证实台湾虽未能纳入IPEF,但已和台湾展开新的经贸磋商。
王毅回应布林肯:中国不是美国臆想中的中国
中国外部王毅本周六对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对华政策演讲发出回应,他认为这番演讲反映出美国的世界观、中国观,中美关系观都出现严重偏差。他指出,中国不是美国臆想中的中国,也不是世界的威胁和挑战。
墙外文摘:“剧本杀”,红色宣传新武器
有评论指出,未来在官方资金与商业剧本的结合下,“红色剧本杀”将成为中共宣传爱国教育、红色主旋律的一大利器,更可能成为中国对外文化输出的新领域。
人权团体批巴切莱特“走入中国政治宣传”
联合国人权高专巴切莱特周六结束访华行程。在越来越多迹象表明中国少数民族人权受侵犯时,巴切莱特避免对中国作出批评的态度引起多个人权团体不满。
脱钩中国?德国中小企业未雨绸缪
自从俄乌战争爆发以来,德国政界不断发出警告称,对中国的依赖性更加危险。而随着北京当局压迫维族的新证据被披露,欧洲各界更是要求全面检视和中国的经贸关系。其实,许多拥有在华业务的德国企业,早已开始为突然对华“脱钩”制订应急预案。
中国严厉的抗疫政策成越南经济的福音
与中国不同,越南已基本抑制住新冠病毒大流行瘟疫。现在,该国经济期许在近些年的成功基础上更上一层楼。短期前景看好。不过,中期前景如何?
客座评论:中美外交缓和一个新起步?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近日发表对华政策演说,受到外界广泛关注。政治学者张俊华认为,这次演说从几个方面来看都不寻常。而北京在布林肯演说前已经发出外交缓和的信号,拜习峰会可能不远了。
俄罗斯和中国阻止联合国就缅甸危机发表声明
联合国外交官向美联社透露,中国和俄罗斯阻止联合国安理会周五发表声明,对缅甸发生的暴力和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以及旨在恢复该地区和平的东盟《五点共识》的落实“进展有限”表示关切。
疫情趋缓 经济吃紧 上海酝酿逐步解封
已经封控两个月的中国经济中心城市上海,正在着手准备解封。这很可能与中国经济面临巨大下行压力有关:最新数据显示,今年4月工业企业的利润率同比下挫8.5%。
美国宣布对朝鲜采取新制裁
中俄否决加强朝鲜制裁案之后,美国宣布了针对朝鲜的一系列制裁措施,其中涉及俄罗斯银行及朝鲜公司,因为这些企业为朝鲜的采购和收益做出了贡献。
德语媒体: 自由贸易应当排除专制中国
面对中国在新疆大规模侵犯人权的新证据,《世界报》呼吁在现有世贸组织之外打造全新的自由贸易体系,务必将专制中国排除在外。《证券报》则指出,愿意为了自身富足而牺牲别国人权的西方消费者如今越来越少。
抗疫保经济:习近平与李克强不同调?
从不戴口罩到曝光度加大,李克强近期一举一动备受关注。有舆论揣测,习近平与李克强在“清零”与“稳经济”之间看法不同。该怎麽解读这些传言与信号?媒体与专家看法不一。
中国展开常态化核酸检验 恐致防疫疲态
中国通报新冠病毒确诊人数虽降,官方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现在决定在多地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手段。但有专家分析,奥密克戎(omicron)隐匿性强,还会出现变异,这会让防疫效果打折扣。
海外维吾尔组织召开会议 呼吁柏林制裁北京
在本週曝光的泄密文件揭露中国迫害维吾尔人的最新证据后,世界维吾尔大会26日起在德国慕尼黑召开会议,该组织主席呼吁德国政府对中国的行为进行制裁。
布林肯对中战略演说:北京威胁更胜俄罗斯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发表美国对中战略演说,强调美国不会阻止中国发展,但希望北京遵守国际规则,并将继续捍卫和平与安全的国际制度。北京则指责布林肯,“散布虚假信息,渲染中国威胁,抹黑中国内外政策”。
布林肯将发表中国政策演说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于周四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发表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演说,有美国官员透露,这次讲话中他将提出与北京竞争的三大支柱举措,他也会谈及台湾问题。
中国经济有多危急?李克强召10万干部开会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周三召开规模超过十万人的“稳经济大盘”会议,强调要在疫情防控的同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美媒指出,习近平与李克强近日的讲话透露出两人对疫情影响的看法存在分歧。
回应中俄军演?日美战机联合飞行
日本防卫省本周四表示,日美空军在日本海上空举行了联合战机飞行。美联社指出,这显然是对拜登访日期间中俄战机联合演习的回应。
王毅开启南太平洋8国访问之旅 中澳争夺影响力
本周四,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带领一个由20人组成的代表团抵达所罗门群岛,开启了对南太平洋8国的访问之旅。与此同时,澳大利亚新上任的外长黄英贤火速访问斐济。澳大利亚媒体指出,黄英贤“开始了一场太平洋闪电战,以对抗中国争取澳大利亚传统伙伴的努力”。
北京防疫最高官员落马 副市长辞职
在中国政府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下,持续严格执行的封锁措施,以防堵社区传播为目标,并对违反规定或规避限制的工作场所进行处罚。当局严苛防疫,也对疫情防控失职的官员祭出重惩,除了北京卫健委主任遭调查被免职,同天北京副市长也宣布辞职。
忧中国狱中待遇 倡议人士家属致函巴切莱特
在巴切莱特持续中国出访之际,多名中国人权捍卫者的家属连日来发布公开信,希望联合国人权高专能在出访期间,关注中国监狱中非法讯问与可能的强迫劳动之情况。此外,还有家属忧心,中国正以防疫为名,发展新的打压形式。
联邦经济部长:德国将改变对华政策 更优先重视人权
在媒体披露中国压迫维族人的新证据后,德国经济部长表示,德国将改变与中国打交道的模式,并致力于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此前德国外长也呼吁针对新疆人权状况进行调查。路透社指出,两人的发言反映出本届德国政府对中国的立场比上届更强硬。
文件: 中国欲同多个南太岛国达成全区域合作协议
路透社获得的一份文件显示,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下周在斐济主持中国-太平洋岛国第二次外长会议时,与多个太平洋岛国达成一项涵盖警务、安全和数据通信合作的全区域协议将是重点议题。
四方对话现场:项庄舞剑,意在“中国”的声明?
由美、日、澳、印四国组成的“四方安全对话”24日于东京召开。四国除就未来持续维护“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达成共识外,也重申俄罗斯侵略乌克兰“撼动国际秩序根基”。在会后的记者会上,可以感受到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传达四国共识的谨慎。
一切为了“清零”:北京继续收紧 上海不敢放松
尽管上海和北京目前的新增病例比很多西方大城市都少,但是尽快实现“清零”仍然是中国政府坚持的目标。北京一个社区的1800人被送往张家口集中隔离,而上海不少民众则对一些基层社区不按规定放松管制而表达愤怒。
国际媒体公布中国压迫维族新证据 德外长呼吁调查
国际媒体24日披露一份从新疆公安内部系统外流的文件,其中新疆再教育营的照片、机密指令等文件显示大量维族人遭到关押。德国外交部长周二与王毅通话,呼吁对相关指控展开透明调查。
德语媒体:"印太经济框架"危害自由贸易?
周一,美国总统拜登在东京正式启动了由13个国家组成的"亚太经济框架"。中国则对这一框架的目的提出质疑,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表示:"试图拿一个什么框架来孤立中国,最终孤立的将是他们自己。 "
报告: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总工时锐减 中国居首
国际劳工组织周一发布最新报告指出,中国的新冠封锁措施以及乌克兰战争对经济造成的冲击,可能导致全球就业市场的疫后经济复苏道路出现逆转。
所罗门群岛证实 王毅本週到访签多项双边协议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将在本週访问所罗门群岛,两国将签署安全协议。根据目前流出的协议草案内容,将允许中国的船舰停靠在所罗门群岛。路透社指出,华盛顿与堪培拉担心,这将会增加中国在南太平洋的军事存在。
受不了“清零”?爱彼迎将退出中国市场
爱彼迎(Airbnb)无预警宣布将退出中国本土市场引发震撼。作为中国市场仅存不多的美国大型互联网公司,爱彼迎为何退出?有媒体指出,中国严格的防疫措施是压倒它的最后一根稻草。
拜登考虑削减对中关税 美国内部意见分歧
在美国通胀持续恶化之际,美国总统拜登23日证实,他的政府正在考虑是否削减对中国商品征收的关税。不过,美国政界与商界对于该如何处理该关税,仍有诸多歧见。
客座评论:尹锡悦领导下的韩国会反中吗?
拜登把他的亚洲行首站放在韩国,美韩宣布要建立全球战略同盟,首尔亦表示会加入美国的“印太经济框架”,两国要组建基于规则和价值观的技术同盟。韩国新政府这些配合华盛顿的举措,让外界想象,首尔会加入美国的反中阵营吗?
清零政策或使中国2022年经济增速低于美国
不久前美媒曾报道习近平下达指令要求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要保证高于美国。不过根据“彭博经济”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这一目标恐难以达成。严格的防疫措施可能造成中国2022年GDP增长率仅有2%,这一数值也远低于其它研究机构的预测。
什么是“印太经济框架”( IPEF )?
在对亚经贸问题上,美国总统拜登面临两难境地:他不能简单重新加入其前任2017年让美国退出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有鉴于此,拜登行政当局设计出一替代方案,这就是《印太经济框架》。
提防中国:日本要求高校加强对留学生的背景审查
日本政府要求高校加强对外国留学生和访问学者的审查,以防止技术外泄到中国等国家。这一举措既是为了保障自身的国家安全,同时也是出于对日本与欧美大学之间交流项目的保护。
上海公交逐步复驶 民怨封城“天大的笑话”
上海逐步解封,週日(5月22日)开始恢复部分公共交通。官媒大力宣传、试图淡化民怨,但真实情况却似乎不是如此。与此同时,北京疫情持续升温,逾半人口居家办公。张文宏表示,可能新冠疫情“短期内不会结束”。
前一页面
第112 页,共200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