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处决4位加拿大人 再掀毒品案判死争议
2025年3月20日(德国之声中文网)加拿大外交部长赵美兰(Melanie Joly)週三(3月19日)指出,中国政府最近几个月以来处决了4位加拿大人,加方强烈谴责。
加拿大政府称,考虑到家属希望保护隐私的要求,决定暂不公开此4人的身分及案件细节,仅透露他们都是双重国籍;中国驻加拿大使馆则捍卫此一决定,并称遭处决者涉犯跟毒品有关的指控。
中国驻加拿大使馆提供给美联社及加媒《环球邮报》(Globe and Mail)的声明称,遭处决的加拿大人犯行“罪证确凿”:“毒品相关犯罪是世界公认、对社会危害极大的严重犯罪……中国一向严惩毒品犯罪,对毒品问题采取‘零容忍’态度。”
声明还说,中国并不承认双重国籍。对于遭处决的加国人士,中方称已经“充分保障”其权益,敦促加拿大政府 “尊重中国的法治与司法主权……停止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
赵美兰表示,她和前加拿大总理特鲁多(Justin Trudeau)都曾向中国提出对涉毒品犯罪者宽大处置的请求。她接受加拿大广播公司(CBC)访问时被问及,加方是否打算就这次处决,对中国施加反击措施;对此,她并未提出具体做法,仅称会继续针对此案和未来的案件与中方讨论。
人权团体质疑
大赦国际加拿大分部秘书长尼维亚班迪(Ketty Nivyabandi)19日回应:“中国政府对加拿大公民这些令人震惊和不人道的处决,应该为加拿大敲响警钟。”
对西方公民的处决,在中国相对罕见。对于在海外面臨死刑的加拿大人,加国政府表示都会向对方政府请求宽大处置。
加拿大全球事务部发言人麦罗德(Charlotte MacLeod)19日重申该国立场,也就是反对任何情况下使用死刑。她指出,还有另一位加拿大人谢伦伯格(Robert Schellenberg)因走私毒品而在中国被判死刑;加拿大政府会继续替他倡议,盼促使中国政府对他从轻处置。
2019年至2020年期间,至少有3位加拿大公民因毒品案件在中国被重判死刑,其中谢伦伯格案格外受国际关注。
谢伦伯格2014年被捕,2018年底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然而,2018年底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温哥华被捕之后,谢伦伯格突然在2019年初被改判死刑。当时加拿大质疑中国把谢伦伯格当作政治筹码,并批评中国政府任意判死。
其他涉毒品案件而遭中国判死的加国公民还有范威和徐伟洪。范威被控是大型的跨国贩卖与制毒案组织者,而且贩卖、制造的毒品数量“特别巨大”;在另一起案件中,徐伟洪遭控购买原料和工具,跟同夥一起制毒。中加两国都未证实最近被处死者是否包含这几人。
国际人权团体认为,涉犯毒品案件不应判处死刑。人权观察组织(Human Rights Watch)引述联合国人权观察员与法律学者主张指,对这类案件判死,侵犯了《公民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ICCPR)保障的生命权。
国际减害联盟(Harm Reduction International, HRI)长期追踪各国对毒品案件的判死状况。据其报告,2021年起这类死刑有逐步增加的趋势,2024年更“达到了危机等级”:不包含中国、朝鲜和越南在内,去年已知的就有615人因毒品案件而被处死,跟纪录以来人数最低的2020年相比,增加了1950%。
HRI指出,全世界有34个国家或地区仍保有对涉毒案件的死刑,包含中国、台湾、朝鲜、韩国、美国等;中国和台湾皆已取消涉毒案件的绝对死刑。整体而言,处决人数最多的是中国和伊朗。而全球目前有2300多位毒品案死囚。
中国政府把死刑人数视为国家机密,但大赦国际等海外人权团体认为,中国每年都处决数千人,比全世界其他国家加总起来都多。
中加关系恶化?
中国处决加拿大人一事,可能让两国关系继续恶化。中国是加拿大第二大贸易伙伴,但双方关系自2018年起急转直下:当时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随后中国也关押了2位加拿大公民;2021年,中国、加拿大和美国达成协议,孟晚舟和2位加拿大人皆已获释。
近期中加两国的经贸关系也充满紧张。今年3月初,中国对加拿大部分农产品施加报复性质的关税;去年10月,加拿大对中国制造的电动车和钢铝制品施加新关税。
前加拿大驻中国大使赵朴(Guy Saint-Jacques)表示:“中国向我们传达的信息是,如果我们希望看到双方关系改善,就必须采取行动。”
(综合报道)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