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我来啦,写在开幕之前
2010年4月30日广告
在上海世博园里,你和我一定都会体验到火药的绚丽,领略司南的重要性,接受活字印刷的讯息传递,以及应用到造纸术带来的产品--货币。这首先就是我们直到今天都离不开的,古老中国的贡献。
纵然主题曲让人蒙羞,但这不恰恰正是由于承办上海世博会,留下了一份此时此刻的中国和人民生活的即时记录吗?固然园区里会很挤,但如果大家不来看,搞得冷 清而整洁,跟汉诺威世博会又不是一样吗?投入空前的热情,如此多的人力物力,这也是古老的中国人好客的气量,"我会承受,哪怕竭尽全力"。真的像萨马兰奇 说的,现在只有中国(敢)承办巨型活动。那些古老的中国人的态度,加上用在现代社会打拼中攒下来的钱招待宾客,这些昨天今天的中国精神都写在了世博会的中 国分卷里。
世博会也让上海和中国人看到了世界。听了台湾馆主题曲《台湾的心跳声》对和谐社会的诠释,我会觉得我们的距离其实远远会比"冰释前嫌"这个词来的温暖容易。看看德国馆来自斯图加特的大球,我们会知道拔河的精神在声音上"万众一心"的传达,这不正是人们在后现代社会里对消减距离的期望吗(难怪德国馆最挤)?看看西班牙的大篮子外形,我们不得不慨叹,中国依然保留着徒手加工自然原料的亲切和勤奋,这个异国建筑不是同样浮现了古老中国人的人与自然的生活观 吗?
承办世博需要勇气,需要非常大的付出和完成它的信心。但如果没有承办世博会,我们封闭的窝在东方,谁又能准确的告诉自己:自己还有多大能力,自己的眼界还 能再打开多少,自己还有多少从未领略过的精彩呢?
192个参展国,几乎囊括世界各地。
Dabei sein. 我高兴,我会来。
作者:罗圣婴于汉诺威
责编:叶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