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W. Hong
专题报道:中国经济何处去?
中国经济告别两位数增长,而产能过剩、出口不振、汇率波动、股市地产震荡等诸多问题也一一浮上台面。“全球经济火车头”是否动力不再?“世界工厂”如何实现转型?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台湾控制疫情冲击 德商受益中国转单
台湾疾管署表示,从国内外信息、社区防控、边境管制、健康照顾、设备器材、研发部门、到资讯工程等的明确分工,让不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台湾能够确实防控疫情。在台德企也表示满意台湾抗疫成果。
德语媒体:中国要重写关于新冠疫情的故事
尽管所有的证据都显示,去年12月,中国武汉出现了第一个新冠病毒感染病例,但中国官方最新频频对病毒的来源提出质疑。中国外交官甚至宣称, 可能是美国军方人员去年将病毒带到了武汉。对此德语媒体发表了评论。尽管所有的证据都显示,去年12月,中国武汉
中国一二月工业产值创新低 统计局:三月会有起色
此次疫情造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罕见的巨大经济冲击。专家表示,第一季度中国经济难逃负增长。而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下可能带来二次冲击,3月份之后的状况可能不如中国官方乐观。
专访: 疫情是否会让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出现衰退?
世界卫生组织对将2019冠状病毒疫情从流行病升级为全球大流行病,表明该疫情已在全球广泛传播。这会对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为此德国之声采访了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经济学教授、宏观经济学者沈凌。
德语媒体:依赖中国的代价
供应链断裂、企业效益重挫、防疫物资短缺。最初爆发于中国的疫情,让德国乃至欧洲的各行各业也受到了重大冲击。《汉诺威汇报》指出,欧洲正在为长期依赖中国付出代价。《青年世界报》认为,这是资本主义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新冠病毒, 德企的巨大挑战
全球多地的经济都受到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 依赖国际供应链的公司,尤其依赖中国供应链的公司必须做出快速反应。位于巴符州的风机和电机制造商依必安派特在中国的采购出现了问题,不过这家企业的工厂依然能够正常运作,这是为什么呢?
客座评论:中国的疫情作业 欧洲可以抄几分?
中国经济学者沈凌指出,中国复工政策拖拖拉拉,做的不尽人意。而很多中国人认为,和生命受到危险的风险相比,经济不算什么,牺牲一点是没关系的。沈凌认为这实在是很错误的观点。经济不仅仅是钱多钱少的事情,它同样影响着生命的长短。
德语媒体:坚持减债,还是刺激经济?
中国制造业PMI降至35.7,--此前的最低值是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38.8。德国《经济周刊》分析说,这是迄今为止疫情对中国经济带来沉重打击的最明显标志。
德语媒体:停工一个多月的中国如何重新开足马力?
新冠病毒造成的疫情已经给中国经济造成巨大损失。从1月底开始大量企业停工停产。上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德国媒体关注到中国企业的复工复产之路并不是那么轻松容易。
复工大潮重启中国经济 真的吗?
怎样平衡好恢复经济压力下的复工,与抑制新冠疫情大面积复发之间的关系,是中国领导层目前面临的一大挑战。在官方数据渐显乐观的背后,是残酷的现实和被逼作假的无奈。
中国2月经济大衰退 停工意外降低空污
中国制造业生产活动指数在2月份以最快的速度收缩,比全球金融危机时期还要糟糕。不过这也意外地让中国许多工业重镇的污染大减。
新冠疫情中 德国车商的“危”与“机”
作为德国经济的中流砥柱,最受新型冠状病毒影响的产业当属德国汽车业。但在危机中,依托互联网发展的汽车企业既感受到了“危险”,也看到了“机会”。
新冠病毒下复工:远方在哪儿?只见苟且
中国官方喜欢强调危机这个词里,既有危险,也有机会。新冠疫情下,中国不得不慢慢启动经济运转。“全民爸爸”马云也出来给企业指明未来的方向。但对于许多企业来说,比未来更重要的,是眼下的苟且。
新冠病毒虐中国 我在德国找口罩
新冠病毒肆虐中国大地。德国华人担当起了“口罩搬运工”。有人给自己和家里人购买,有人组织起来向灾区大量捐赠,也有人在德国市场口罩日益紧缺的背景下,足足的发了一笔横财。而买到口罩,只是漫长征途的第一步。
专访:“疫情之下,没有赢家”
德国宏观经济学家弗拉彻尔教授认为,对新冠状病毒带来的全球经济影响目前还很难量化。中国走下坡路,德国自然深受其害。而目前,中国怎样有序重启经济生产过程,做到不害怕、不担心、不受谴责,十分必要。
生产能追 服务难补:疫情恐重创中国经济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目前中国经济增速放慢到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
专家:疫情、贸易战让中国经济增长更慢
武汉肺炎、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经济将有多大影响?专家告诉你中国本年度经济怎么样。
专家:新冠疫情会重创德国汽车工业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持续扩大之际,德国汽车专家杜登霍费尔(Ferdinand Dudenhöffer)提醒德国政府,仅将国人从中国接回来,还远远不够,新型冠状病毒同德国经济息息相关。
中国疫情重创全球经济 北京缓买美商品
中国一感冒,全球打喷涕。随着新冠病毒在中国确诊病例不断攀升,北京当局全面防堵疫情外扩。相关举措不止影响中国国内经济,更对全球市场造成衝击。哪些行业受到了影响?
北京当局急控疫情 中国经济雪上加霜
中国政府为了控制疫情紧急建造两所医院。其中有1千床的武汉火神山医院只用8天建成。目前中国确诊人数已超过1万7千人,死亡人数也超过3百。国外的确诊案例也超过150。整体感染人数已经比SARS时期高。
特朗普是骗子!金融大鳄索罗斯点名炮轰
美国投资大亨索罗斯在达沃斯上点名对特朗普提出批评,指出这位美国总统会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而牺牲国家利益。他也提到习近平,认为后者把权力集中在自己身上,中国经济也因此失去了之前的灵活性。
德语媒体:中美签协议 欧洲要吃亏
德国《商报》并不看好中美达成的第一阶段贸易协定,认为它只是把棘手的问题推给了第二阶段。《法兰克福汇报》则聚焦中国人口出生率出现新低的问题,看到了危机的到来。
中国经济增速保6 无意外但三十年最低
中国国家统计局在周五上午召开记者会表示,2019年中国的国民国内生产总值比去年增长6.1%,符合年初6.0-6.5%的预期。但是专家认为,中国未来还面临着其他挑战。。
“美中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话来说,之前没有人料到会有这一天。经过了漫长的拉锯战。中美签署了第一阶段的贸易协定。刘鹤表态谨慎的同时,特朗普对该协议赞不绝口。
媒体:国家电网担忧中国经济增速下滑至4%
英媒援引中国国家电网内部人士报道称,这家大国企准备迎接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降至4%的前景,并表示在中国27家省级电力公司中,去年至少有10家报告了亏损,这一数字创下了纪录。
美国和中国:贸易争端中的“双边胡闹”
长期处于双边贸易冲突的美中两国将在华盛顿签署首份协议。中国海关日前公布的不佳数据为双方达成共识提供了理由。不过,众多西方经济界人士认为,周三签署的第一阶段协议并无多少实质性内容,“不会终止特朗普的贸易战”,也不会带来奇迹。
半年谈一次!中美将重启对话机制解决经贸争端
中美贸易纷争气氛转暖的背景之下,双方商定将会重启定期会谈机制,磋商两国经贸纠纷。中国副总理刘鹤将于周一前往华府与美方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
中国罕见同志广告 收获好评和质疑
中国电子商务平台天猫近日发布了一则隐晦提及“同性”话题的广告,引发关注。这则广告在同性内容近年来仍会遭到审查的中国实属鲜有。
世银下调全球经济增长 贸易战影响中国前景
世界银行表示,2019年是自10年前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增长最疲软的一年。 2020年虽然略有改善,但仍容易受到贸易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不确定性的影响。
研究报告:俄罗斯对家族企业最具吸引力
德国大多数企业由家族掌控,占本国经济总量的一半。它们最喜欢在哪里投资?
应对中国 印尼加强纳土纳海域巡逻
雅加达当局称,中国一艘海警船曾进入印尼专属经济区。因此,印尼加强在纳土纳海域的巡逻,以防范外国船只侵犯其主权和非法捕鱼。
刺激经济成长 中国央行宣布释放资金
中国正面临30年来最低经济成长率。中国人民银行周三宣布将下调金融机构保留资金的比例,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专家认为,中国政府的作法显示,北京对于信贷紧缩以及中国经济所承受的压力感到担忧。
2020年贸易战继续 中国与世界经济脱节
虽然中美双方政府都对贸易战前景表示乐观,并表示1月将签署协定,但种种迹象表明,2020年双方的争执仍将继续。因为双方虽然达成初步共识,但核心问题依旧存在。
德语媒体:如何才能让人相信华为与北京不穿一条裤子?
德国《商报》认为,北京应该给予华为这样的私企更多政治空间,让其能公开表达与中共当局不一致的观点;《南德意志报》则指出,本周早些时候的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峰会,虽然发表了一份面向平壤的共同声明,但三国之间的鸿沟依然巨大。
台湾大选前夕 北京向台商抛"橄榄枝"
中国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本周六通过了修改后的《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简化台商在陆投资规范,路透社指出,北京以此"惠台"政策向台湾示好。台湾将会在明年1月11日举行大选。
德国圣诞经济大盘点:装饰物七成来自中国
根据德国政府公布的统计,2018年圣诞季德国的圣诞树出口量锐减,但旅游业和零售业仍然业绩喜人。与此同时,德国进口的圣诞装饰品也明显增多,其中大多数来自中国。
为激发进口潜力 中国公布新关税调降措施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周六 (12月21日) 宣布中美很快会签署第一阶段的贸易协议后,中国国务院周一 (12月23日) 上午也宣布自2020年1月起,将降低对上百项进口商品的关税。
中国经济专家:2020增长不必拘泥“保6”
虽然中美将达成阶段性协议,但贸易摩擦的根本性问题还没解决。在外需未有实质性改变,内部各种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也还在时,中国经济专家如何分析中国明年的经济状况?
专访:中国经济增长尚未走出低谷
中国官方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超过人们此前的预期。在贸易战持续将近一年半的阴影下,中国经济整体上似乎没有继续下滑。就此,德国之声采访了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经济学教授、宏观经济学者沈凌。
贸易战冲击中国出口 对美出口尤其跌
互征关税给中美两国贸易带来重创。中国11月出口增速同比下降1.1%,这是中国连续第4个月出口增速同比下滑。
示威潮拖累生意 香港商家盼风波"早点过去"
香港示威浪潮依然没有停止的迹象,周日,民间人权阵线计划举行"国际人权日大游行"。一些生活在香港贫穷街区的市民则对抗议活动有不同看法。勉强维持生计的商店和饭店尤其受到冲击,明年的前景也并不明朗。
日韩经济疲软 也要降息派钱寻"宽松"
中国最新的经济数据出人意料的展现出探底的曙光。而同时从亚洲的其它两个重量级经济体--日本和韩国却传来了令人担忧的消息。
中国11月PMI回弹 重回荣枯线上
在与美国旷日持久的贸易纠纷阴影下,中国11月制造业PMI指数七个月来首次回弹,提升至50.2%表现超出预期。与此同时,美国威胁若在12月中前无法达成初步贸易协议,将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
习惯型"背锅侠"!被炮轰后李嘉诚发声
这位北京曾经的红人,如今多次被中国官媒公开怒怼。香港大亨李嘉诚接受路透社采访时,公开回应针对自己的批评,称自己已习惯了那些莫须有的指责。
基辛格:中美贸易争端可引发一场实战
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Henry Kissinger)认为,中美之间持续的贸易争端可能会引发一场真正的战争。
香港经济堪忧 全年经济预测收缩1.3%
示威浪潮仍无结束迹象之际,香港政府发表的第三季度经济报告显示,当地经济有可能出现10年来首次衰退。
金砖国家现况如何?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正受到与美贸易战的严重掣肘;俄罗斯嘛,依旧还是俄罗斯。本周,金砖集团国家峰会在巴西举行。我们不禁要问,该如何看待其成员国情况不尽相同的这个集团?
中国经济:大国崛起下的升斗小民
中国雄心勃勃,希望引领世界经济。但升斗小民却要为此付出代价。小商家纷纷面临困境,无法维持生计,甚至只能离开。
德语媒体:北京发出的婉转信号
上周六,新华社驻港分社遭到纵火袭击,玻璃窗被打破。中国官媒以强烈措辞谴责这一”野蛮行径“。于此同时,上周闭幕的中共中央四中全会公报中,也流露出中央政府会对港实施强硬政策的信号。
泽林视点:一致抵抗外界压力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结束,这可谓中国今年最重要的一次会议,由中共最高级别领导人在会议上为中国的未来确定方向。
前一页面
第27 页,共41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