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W. Hong
专题报道:中国经济何处去?
中国经济告别两位数增长,而产能过剩、出口不振、汇率波动、股市地产震荡等诸多问题也一一浮上台面。“全球经济火车头”是否动力不再?“世界工厂”如何实现转型?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立陶宛今秋开驻台办事处 经济部长:中国政策不符合人权标准
立陶宛经济部长接受德国之声专访时透露,预计最快今年秋天会在台湾开立办事处。专家分析,立陶宛近来一连串友台的举动符合该政府以民主自由核心价值为主的外交政策,并在亚洲拓展外交多样性。
从排华到融入: 巴拿马华人社区40年巨变
今天到访巴拿马的人都会注意到华人在各阶层和角落的存在,估计有30万名华人华裔居住在这430万人口的年轻共和国。中国新移民涌入40年后华社变化明显,但融入社会的美梦能否成真仍待观察。
德语媒体:共产党为什么不应该干掉私营经济?
中国的私营企业家变得过于成功时,他会经历什么呢?马云有着亲身体会。德语媒体发表评论指出,成功的道路万千条,中国也必须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但是如果中国经济“缺少蓬勃发展的私营领域,创新和生产力的可持续增长是绝对不可想象的”。
中国经济继续增长
周三中国官方公布了6月份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尽管该指数略降,但分析认为中国制造业仍有望继续扩张。
世界银行:中国经济今年有望增长8,5%
根据世界银行的一份预测报告,今年中国经济强劲复苏势头可能超过预期,增长幅度或达到8,5%。
“曲线救国”:一带一路盯上汉堡“福地”
在欧洲的14座港口背后,人们可以看见中国东家的影子。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部署。批评者则对这种扩张带来的后果发出警告。
慕尼黑安全指数出炉:如何看待“中国威胁”
拜登访欧之际,聚焦全球安全政策事务的慕尼黑安全会议(MSC)最新推出的安全指数显示,全球各国民众对“中国崛起”所涉威胁的看法十分不同。
澳总理莫里森呼吁改革世贸对抗经济胁迫
在启程飞往英国参加G7峰会前,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呼吁健全并修正世贸规则,在不良行为发生时对其进行有效惩罚,从而对抗经济胁迫。
中国欧盟商会年度调查:这里没有危机
在中国的欧洲企业希望进一步加强其在华业务。中国欧盟商会的最新年度调查显示,这些企业在华生意进展得格外好。不过也不乏抱怨声音,商会主席特别谈到了中国商业生活愈加政治化的问题。
西门子前总裁:欧洲低估了中国“一带一路”的影响
西门子前总裁、德国经济亚太委员会(APA)主席凯飒近日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向德国政府和企业提出建议,德国“不要站在中国的对立面,但同时也要努力寻找替代方案”。他说,一个出口国无法承受贸易争端,但也不能依赖一个不可预测的外国市场。
中国5月进口激增 出口低于预期
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5月份出口同比增长27.9%,增速有所放缓;进口同比激增51.1%,是十多年来最快的年度增速。
剑指中国?欧盟"国际采购工具"呼之欲出
欧盟27个成员国达成一致,针对那些不开放本国公共采购市场的第三国投标人,将提高公共合同的招标门槛,这意味着或者明确排除这些国家的投标人,或者在其投标中加入溢价。《法兰克福汇报》文章指出,该新政主要是针对中国。
原料价格上涨困扰中国企业 PMI小幅回落
由于原料价格不断上涨,今年五月的中国经济发展数据出人意外地出现下滑。这已经是采购经理指数连续第二个月出现下滑。
美众院又提抗中法案 盼提升经济向北京施压
在中美关系持续紧张之际,美国众议院的外交委员会25日再提一项对抗中国的草案,其中还包含了加强支持台湾和香港民运人士的条款。该法案最快下个月会通过委员会。
德语媒体:中国在奔跑 欧洲在散步
《世界报》担忧地指出,尽管中国面临老龄化危机,但是中国学生中的高材生数量依然远远超越欧美。《明镜周刊》则认为,中国模式正在彻底搅动全球经济,而德国企业似乎还没有适应这一点。
德语媒体:供应链法缺乏现实意义
德国拟议中的供应链法,要求德国企业承担捍卫人权的义务,不得同践踏人权和使用强制劳工的供货商开展合作,否则将面临高额罚款并承担刑事责任。
德语媒体:欧洲经济被中国渗透 怎么办?
《商报》刊发评论认为,如果欧盟不加以警惕,欧洲经济将很快“中国化”;但是如果矫枉过正,也会导致欧洲企业在面对中国企业时丧失竞争力。《证券报》则指出,鉴于中国内需持续疲软,疫情后经济猛烈复苏的势头很有可能戛然而止。
中国工业产出遇瓶颈 经济复苏“基础尚不牢固”
中国工业投资消费四月增速进一步放缓,零售额也大幅低于预期。中国国家统计局官员表示,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可能影响中国经济复苏,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
德国出口强劲复苏 中国市场功不可没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德国出口型企业已经渡过了新冠疫情带来的危机,重新回到增长轨道。而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德国出口业预计会有进一步的良好表现。
中澳经贸在敏感行业已经开始“断交”了吗?
中国宣布无限期暂停中澳战略经济对话机制下一切活动,此举显示出中国政府政治上的不满。有专家认为,中澳经贸在敏感行业已经开始“断交”且趋势会持续下去。
中国四月份外贸表现超出预期
中国经济正从新冠疫情中稳健复苏。与去年同期的低基数相比,今年四月外贸出现强劲增长。德国也从中国强劲的消费需求中获益。
美将领:中国在非洲扩张的威胁日益增长
美国负责非洲事务的最高级将领汤森(Stephen Townsend)说,北京希望在非洲的大西洋沿岸建立一个能够容纳潜艇或航空母舰的大型海军港口,这也增加往后中国为美国带来的威胁。
再次反击:中国暂停中澳战略经济对话活动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5月6日在其网站上发表中英文声明,宣布暂停中澳战略经济对话机制下一切活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之后表示,中方作出必要正当的反应,澳方必须对此承担所有责任。
德语媒体:“中国陷阱”与“中国情结”
《法兰克福汇报》批评德国企业高管面对中国的人权问题,由于受到经济利益的牵制而不敢发声,是为“中国陷阱”;而《商报》则评论认为,西方对中国的态度从过去的“优越感”转变为被宿命论支配的复杂“中国情结”。
中国蝉联德国最大贸易伙伴 德企太依赖中国?
中国连续五年保持德国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德国经济部批评,中国从欧洲的开放市场中获利,德国企业却在中国受到掣肘。基民盟议员吕特根认为,德中贸易是一段双向关系,德国应致力让中国市场保持对德国的依赖性。
德语媒体:双赢互惠的德中关系已经成为历史
周三举行的德中政府磋商期间,德国总理默克尔谈及了中国的人权状况,认为伙伴关系中“更应开诚布公地提出批评”,而中国总理李克强则表示“中国内政不容干涉”。
阿尔特迈尔:德中经济合作必须消除歧视
周三德中经济磋商开始前夕,德国经济部长阿尔特迈尔接受了德国之声的专访。他表示,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合作,令德中两国都受益匪浅,但必须消除歧视现象,合作才能拥有稳固的基础。
OSCE智库:对华合作关乎后疫情时代复苏
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近期发布的一份有关中国“一带一路”项目的研究报告指出,欧亚各国应该与中国在存在共同关切的领域加强合作,这将对相关国家在疫情之后经济社会恢复运转发挥重要作用。
全球军费未受疫情影响 中国连26年增长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指出,即便新冠疫情使全球GDP缩减了4.4%,2020年全球军事支出仍增加了2.6%。其中,中国军费已连续26年增长。
加密货币全盘猛跌 个中缘由众说纷纭
有消息称,拜登计划对虚拟货币的玩家征税。话音未落,比特币等一众加密货币就开始下跌。也有人认为,这轮虚拟货币暴跌同中国近期加强监管煤矿安全生产的措施有关。
德语媒体:强大的中国 是福也是祸
中国今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出现18.3%的增幅,该国市场对汽车的高需求给德国汽车制造商的总销售额做出了决定性贡献。《奥格斯堡汇报》关注到德中紧密的经济联系,指出对德国来说中国的强大是福也是祸。而《世界报》则注意到德国在新疆议题上的沉默。
德语媒体:撕毁“一带一路”协定 澳大利亚让习近平丢脸
澳大利亚公开废除维多利亚州和中国政府签订的“一带一路”协议,《商报》指出,对习主席来说,澳大利亚此举让习近平失了颜面。《法兰克福汇报》也指出,澳大利亚又一次惹恼了自己的大客户。
美再提抗中法案 人权与经济战略双管齐下
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21日压倒性通过一项在人权与经济领域向中国施压的法案,该法案除了获得跨党派支持外,白宫也表态期待在相关领域跟国会合作。
德语媒体:中国的经济增长奇迹还会撑多久?
中国第一季度同比增长出现了18.3%的创纪录增幅。《经济周刊》指出,如果从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数字中得出结论,认为中国的增长将保持下去,那就错了。《法兰克福汇报》则关注到德中法三国领导人的气候峰会,指出中国正努力寻找同盟对抗美国。
中国第一季度GDP增幅创纪录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受到新冠疫情严重冲击。而现在中国经济却创下了三十年以来季度增幅的最高记录。种种迹象显示,中国政府严苛的防疫政策收到了成效。
以阿里巴巴为鉴!34家中企被要求自查、整改
在阿里巴巴182亿元的罚款落槌后,中国三部委联合约谈34家互联网平台企业,要求“充分发挥阿里案的警示作用”,并要求各平台在一个月限期内全面自查、彻底整改。约谈与会的包括百度、腾讯这样的龙头企业。
高额罚款后 阿里巴巴股价强劲上扬
尽管中国国家市场管理总局周六对阿里巴巴课以23亿欧元的高额罚款,但阿里巴巴股价仍在周一实现了百分之八的增长。另据中国官方媒体报道,针对阿里巴巴的整改仍在继续进行。
制裁重创伊朗经济 中国填补市场空白
围绕伊朗核问题的谈判正在慢慢重启,美国何时才能解除制裁还是一个未知数。与此同时,中国正利用美国制裁的时机,积极填补西方企业撤离后在伊朗市场留下的空白。
IMF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8.4%
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在去年2.3%的基础上反弹实现高增长,美国则依靠拜登政府2万亿的基建计划推动GDP。
中国:是伙伴还是对手?
对于德国而言,中国在经济和贸易领域的意义毋庸置疑。那么,如今中国是伙伴还是对手呢?我们以德国企业依必安派特(EBM Papst)为例,看看对于德企而言,这意味着什么。
新疆棉事件继续延烧 专家:北京“经济绑票”
中国政府发起的新疆棉话题仍持续在中国社媒上发酵,法学专家滕彪告诉德国之声,他认为中国政府“经济绑票”的作法可能产生反效果,让国际社会进一步关注新疆议题。
德语媒体:中国在缅甸的尴尬境地
刚刚过去的周日,缅甸有多家中国企业遭到袭击,至少两家中资工厂被纵火烧毁。动荡不安的缅甸政局中,中国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德语媒体:中国技术自主,德国怎么办?
中国的下一个奋斗目标是实现工业技术领域的自给自足,这对德国经济界来说,不啻为一个噩耗。
欧议会最大党团出台中国战略 直面体制竞争
欧洲议会中最大的政治力量最近推出了针对中国的战略文件,为欧盟制定下一步的中国政策提供政治参考意见。其中既肯定了继续与中国对话的必要性,又突出了“严格对等原则”,也就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重要性。
卖成白菜价 德国领跑欧洲电动汽车市场
如果把欧盟看作单一市场,全球最大电动及混合动力汽车市场的头把交椅就已经不再属于中国。同时德国是欧盟各国中,电动汽车(EV)保有率增速最快的国家。电车在德国已经卖出了“白菜价”。
德语媒体:中国代价高昂的经济腾飞
中国计划在2060年全面实现碳排放中性,然而就刚刚发布的五年计划来看,短期内,中国的碳排放还是会进一步增长。
牛年“开门红” 中国出口今年前两月猛增60%
新冠危机给全球多地的经济带来沉重打击。不过中国的出口贸易出现了意料之外的强劲增长。因为担心疫情扩散,中国呼吁员工不要像往常一样回家过年。许多公司春节期间照样上班,许多出口订单可以提前完成。
七张图看一周大事
特朗普暗示会卷土重来。亚裔女性第一次抱得“金球”。两会、疫苗、孟晚舟和缅甸都是这周的关键词。我们用七张图告诉您这一周以来的大事。
德语媒体:中国崛起将受阻
星期六的德语报刊,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正在召开的中国全国人大会议。《每日镜报》注意到,中国军费将继续快速增长,认为这会间接影响欧洲利益。《商报》则分析了北京谨慎调低经济增长目标背后的原因。
人大看点:中国经济增速目标6%以上
就在外界关注世界疫情下,北京会否做出比较保守的经济增速估计,但看起来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依旧有信心能够重振雄风。
前一页面
第23 页,共41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