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W. Hong
专题报道:中国经济何处去?
中国经济告别两位数增长,而产能过剩、出口不振、汇率波动、股市地产震荡等诸多问题也一一浮上台面。“全球经济火车头”是否动力不再?“世界工厂”如何实现转型?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调研:实现"数码自主" 德国任重道远
一份最新发布的调研显示,在数码经济领域,德国及其他26个欧盟成员国严重依赖外国,依赖程度远超其他领域。研究人员表示,德国应在数字经济领域奋起直追,但也不应操之过急。
不许唱空中国?市场分析师“炸号”
在中国股市因为封控措施和俄乌战争跌至低点之际,分析师洪灏的社媒帐号近日被停止使用。他此前曾发表过一些看淡市场的表态,例如预测沪指会跌破3000点。微博网友们表示,“这太荒谬了”,“以后只能唱多了”。
经济学家:德国经济增长面临危险
德国经济目前虽然仍在增长,但经济学家认为,这种情况并不一定会维持下去。其中最大的危险是:停止从俄罗斯进口能源。
封城冲击经济 美媒称习近平要求确保今年GDP增速超美
多家投行近日下调了对中国2022年经济前景预期。《华尔街日报》援引消息人士称,习近平告诉官员“要确保中国今年经济增速超美”。专家对DW表示,对待奥密克戎采取清零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巨大。如何在防疫与经济发展之间达到平衡值得进一步审视。
IMF警告:亚洲面臨停滞性通胀
受到俄乌战争、中国经济放缓等多重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警告亚洲地区恐面臨“停滞性通胀”前景,即增长放缓与通胀上升的两面夹击。
忧虑疫情 中国股市齐跌
中国股市周一(4月25日)明显趋弱,沪深300指数创23个月新低,上证综指在关键的3000点徘徊。市场分析家指,“动态清零”抗疫政策和市场资本低迷挫杀投资者情绪。
中国做和平使者?习近平博鳌论坛提全球安全倡议
博鳌亚洲论坛週四(4月21日)开幕,习近平在演讲中提“全球安全倡议”,并称中国“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有分析指,俄乌危机背景之下,习近平此说可能影响美国在亚洲的行动。
德语媒体:脱钩中国 欧洲经济需加强内循环
《商报》认为,中国当局正通过出台一系列不可能得到完全遵守的法规,来制造拿捏企业的法律把柄,这将导致外企谨慎赴华投资。《南德意志报》则指出,中国和西方矛盾迟早会激化,欧洲应当加强“内循环”,为将来不可避免的脱钩做好准备。
疫情下中国经济趋冷 或将拖累全球
中国零售业营业额3月衰退3.5%,房地产销售量暴跌1/4,失业率达到5.8%这一两年来最高值;在东海上,货轮平均要排队等待约一星期才能进入上海港装卸。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中国经济长期趋冷将对全球造成严重影响。
客座评论:战争环境下看中国的减排
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与俄能源脱钩成为西方焦点话题之际,政治学者张俊华指出,在目前的世界格局下,有必要重新审视全球气候政治相关问题,以中国为例寻找各种策略。 绿色经济并非民主制度专有。从习近平的言论来看,他比前任们更重视绿色经济。
IMF下修中国经济增长至4.4% 全球通胀恐再恶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週二(4月19日)发布最新报告,再度下调中国全年经济增长至4.4%,远低于年初中国设下的目标。与此同时,该组织警告全球通货膨胀情况恐比预期更糟。
飞越德国特斯拉
特斯拉在德国的工厂已经正式投产,以后全世界的特斯拉客户除了美国和上海,又多了一个选择。我们“飞”进去,一探究竟。
中国2022年第一季度GDP增幅超过预期
中国今年第一季度的GDP以4.8%的增幅超过预期。但这一成绩是今年前两个月的功劳。3月下行压力开始增大,失业人口也增多。
客座评论:建设统一大市场,勿成一纸空文
在疫情蔓延中国,各地为“抗疫”以邻为壑之际,北京政府突然出台“全国统一大市场”文件, 似乎剑指“地方保护主义”。而中国经济学者沈凌认为,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要“把行政权力关进笼子”。
今日俄罗斯 明日中国?欧洲对中国原材料的依赖有多危险?
能源转型、电动汽车、数字化 ——若缺少工业金属和稀土,便无法实现气候保护目标。问题在于,绝大多数关键原材料来自中国。对欧洲而言,这种依赖性有多危险?
美财长批中国袖手旁观 北京:与俄关系无涉乌克兰
乌东陷入浴血战争又传出化武攻击,美国对于中国迟未表态感到越来越不耐,财政部长叶伦直接点名北京,并强调经济与国安息息相关。
德语媒体:中国疫情重创全球经济
乌克兰战争和严重的通货膨胀,已经令各国企业叫苦不迭,而奥密克戎新冠变异毒株在中国的迅速蔓延,更是令全球经济雪上加霜,对世界性经济萧条的担忧正在与日俱增。
墙外文摘:中国“清零”抗疫,全球经济受损
有评论认为,中国政府仍然坚持使用效果不佳的国产疫苗,并且仍然通过严厉的封锁来应对疫情,这不仅给中国、也给世界其他地区带来了问题。
孟山都中国籍前员工因经济间谍罪被判29个月监禁
孟山都中国籍前员工向海涛,于今年1月承认窃取该公司的商业机密让中国政府受益,已于周四被判处29个月监禁。
德语媒体:疫情风暴吹乱了中国的经济步伐
《新苏黎世报》认为中国当下的疫情将拖经济后腿,导致难以完成今年的增长目标;《商报》则在西方讨论能源依赖的背景下,介绍中国大力扶植绿色氢能技术。
德国经济对中国有多依赖?
Ifo研究所的报告认为,作为上游产品的提供者和销售市场,中国对于德国经济扮演着重要角色,德国的依赖程度可以通过多样性化解。但德国无法突然间切断同中国的经济往来。
疫情、战争冲击中国经济 制造业PMI跌破荣枯线
3月份的企业指数显示,中国各地疫情防控措施收紧以及俄乌战争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对中国制造业生产经营造成明显冲击。在华美国企业也对形势不乐观。
经济下行压力大 李克强:尽快出台政策稳增长
中国约5.5%的经济增长目标恐将更难达成?中国经济面臨内忧外患,李克强週二(29日)在国常会称要“把稳增长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尽快出台稳定经济的政策,并加大国债发行力度,但上海疫情发展却让专家看法不太乐观。
对俄制裁冲击中国?汪文斌:与俄贸易受不必要损害
有外媒引述知情消息报道,北京正急于打探民主国家对俄制裁的更多细节,以了解该如何遵守美国主导的制裁。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週一(28日)表示,包括中国在内,各国与俄罗斯的正常经贸往来“已受到不必要的损害。”
德语媒体:德国经济继续依赖北京将会多可怕?
德国电视二台关注德国对中国的经济依赖性,并提出问题:如果北京像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一样入侵台湾,欧洲和德国该如何作答?瑞士《巴塞尔报》指出,中国在国际间以和平缔造者自居,但却透过其官媒向民众传递美国是 ‘始作俑者’等论述。
俄罗斯向中国靠拢 中国愿意吗?
俄罗斯正在远离西方,希望与中国更紧密地结盟。这两个国家在经济上有多密切?而中国是如何面对俄罗斯的这种亲近?中国能把俄罗斯和西方之间的这碗水端平吗?
134亿元突消失? 恒大“发现”存款遭接管
这134亿元人民币不是小数目,占了恒大物业的现金资产逾九成,为何会突然“发现”已被强制执行?集团负债近2万亿,最新说法是7月底前公布重组方案,公司高层恳请债权人不要采取激进行动。
“过度防疫”惹民怨 “动态清零” 何时休?
中国本土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上海、吉林疫情未见好转之时,辽宁省沈阳市宣布从本周二七对全是住宅进行封闭式管理。病毒的传播令民众不安,同时,缺乏透明性和一致性的防疫措施也引发民怨。
德语媒体:疫情席卷中国 世界工厂面临停工?
由于多个省市再度爆发新冠疫情,政府下令实施了一系列严厉的停摆措施,位于长春和深圳的一些重要企业宣布停产,这无疑给中国和全球经济带来了难以预测的风险。
阿里巴巴、腾讯传大裁员 中国喊话稳定市场
《路透社》週三取得的消息称,中国的阿里巴巴及腾讯可能将在今年展开万人大裁员,引发舆论热议。与此同时,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也发话稳定市场信心,被认为中国对科技业的监管打压或可迎来拐点。
德语媒体:德国对中国经济的依赖
俄乌战争的爆发,也迫使德国开始反思其对华政策。同对俄罗斯能源的高度依赖一样,德国经济也对中国市场有着相当大的依赖性。
俄财长:倚赖中国帮忙渡过制裁难关
俄罗斯方面周日表示,莫斯科希望中国能够帮助其抵御西方制裁对其经济造成的打击。俄罗斯将近一半的黄金和外汇储备都因为制裁措施而遭到冻结。
德语媒体:德国离不开中国市场吗?
由于中国在俄乌冲突中一边倒的表现,德国经济界普遍担心,一旦中欧关系急剧恶化,失去了俄罗斯市场的德国企业,也有可能会进一步失去中国市场。
美监管机构再点名中概股 面临全面退市风险
本周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公布了一份名单,上面有5家在美上市的中资企业因被视为不遵守审计要求,面临退市风险。
德语媒体:中国面临抉择
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过去一周来,只有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尚没有就当前的乌克兰局势表明立场。国际社会要求习近平发挥对普京的影响力、促成停火的请求也都没有得到回应。习近平的沉默引起了德语媒体的关注。
李克强:中国2022年经济增幅目标5.5%
在周六开幕的全国人大会议上,中国总理李克强做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2022年经济发展面临更多风险和挑战,预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在5.5%左右。与此同时,中国的国防预算增幅突破7%,也引发国际关注。
遭西方制裁 俄罗斯命悬中国?
西方国家不断加强对俄制裁,莫斯科不得不大幅调整其经贸结构。原先的西方贸易伙伴纷纷和俄罗斯脱钩,中国则反其道而行。
拜登政府代表团为何于敏感时机访台?
拜登政府派出一个由前高级国防和安全官员组成的跨党派代表团于周二(3月1日)下午抵达台湾,周三晚上离开。一些学者认为,这显示美国并未因乌俄目前的紧张局势,把战略重心转移到欧洲,拜登可借此行动破解“西方无用论”的说法。
料两会聚焦经济放缓 二十大前“稳定压倒一切”
本年度的中国全国人大会议将于3月5日开幕。外界预计,中国政府将在大会上公布更多刺激经济措施,以应对当前增速放缓的形势。由于今年年底将召开新一届的党代会,全力维稳的中共当局需要确保就业率。此外,乌克兰的战火也极大增加了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
中欧4月举办峰会 望舒缓紧张关系
欧盟将于4月1日与中国举行峰会,望能借此机会化解两者之间的紧张情势。中国商务部长对双方开展务实合作表示肯定,并期许双方推进中欧投资协定批准生效进程。
中国成为普京的理想伙伴和经济命脉?
俄罗斯通过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来弥补因制裁而损失的欧盟业务,这样的做法有多实际?对于中国而言,与俄罗斯过从甚密,又是否存在风险?
中国、东欧和拉丁美洲:俄罗斯的好友们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攻击可能也会使得莫斯科的盟友们感到不安。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了军事行动的背景下,哪些国家可能继续选择与莫斯科站在同一边?
防止被中国“卡脖子” 美国开始重视稀有金属
美国总统拜登周二强调了他为抗衡中国在蓄电池市场主导地位所做的努力,加大对美国国内相关稀有金属开采和加工的支持。他表示,这“不是反华”,“而是撑美”。
乌克兰危机升级 中国陷入两难境地?
北京冬奥会上,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还曾高调表达对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支持。但随着俄乌争执不断升级,中国的态度也日趋模糊,毕竟事态发展同中国的经济大局密切相关。
德语媒体:中国会对俄罗斯出手相救吗?
由于宣布承认东乌克兰两个"人民共和国"为主权国家,俄罗斯将招致西方一系列强硬的经济制裁。中国将会扮演什么角色?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中国会在经济层面上向俄罗斯伸出救援之手吗?
研究:德国经济过度依赖中国
德国经济界对华投资有增无减。一研究报告警告说,转让到中国的德国技术越多,将来,中国就越不会在乎德国合作伙伴。
德语媒体: 中俄结盟 剑指西方?
乌克兰危机愈演愈烈之际,普京和习近平也在北京向全世界展示了中俄两国间紧密的伙伴关系。中俄两国的盟友关系,会给西方阵营带来怎样的挑战呢?
客座评论:中国经济下滑?别开玩笑了吧!
中国经济学者沈凌此前发文对美国的国债做了一点讨论,对未来升息背景下的宏观经济政策表达了悲观的预期,觉得美国可能要面临货币和财政的双收缩。那么作为美国的最大竞争对手,中国的情况又如何呢?
客座评论:美国经济会面临货币财政双收缩吗?
美国的经济年度报告出炉了,作为依然的世界头号经济体,美国经济的未来走向自然会有全球性的影响。中国经济学者沈凌继续几年来的习惯,对比一下中美之间的差距,展望一下未来的发展趋势。
FBI局长:中国政府对西方的威胁更加肆无忌惮
中国政府对西方的威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 "更加肆无忌惮", 更具破坏性--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克里斯托弗·雷伊本周一在一次讲话中这样说道。他称,中国政府黑客窃取的个人和公司数据比其他所有国家的总和还要多。
前一页面
第20 页,共41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