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W. Hong
专题报道:中国经济何处去?
中国经济告别两位数增长,而产能过剩、出口不振、汇率波动、股市地产震荡等诸多问题也一一浮上台面。“全球经济火车头”是否动力不再?“世界工厂”如何实现转型?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 美国企业真的满意吗?
美国中小型制造企业正试图从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中获益,但部分业者也对不确定性及潜在的贸易战风险深感忧虑。
英国零售商担心大批中国商品冲击市场
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征收高额关税后,英国零售商普遍担忧,大批中国商品会借助Shein和亚马逊等电商被“倾销”到英国和欧洲市场。
中国呼唤外资 德企还有多大信心?
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全球经济不稳定性加剧的今天,中国领导层继续致力于吸引更多外资,助力经济成长。但北京的“魅力攻势”还会收到成效吗?
德语媒体:5%的增长目标悬了?
媒体看中国
《科隆城市报》发表评论认为,美国总统特朗普挑起了贸易战,但截至目前,形势似乎对他并不乐观。《新苏黎世报》分析称,中国今年实现5%增长目标的计划恐怕会落空。
中方敦促美方停止"威胁和讹诈" 指责关税战失控升级
特朗普本周宣布的新关税将部分中国产品的进口税率推高至245%,白宫表示这是“中方报复行为的结果”。中国商务部随后发表声明称“美方已将关税工具武器化、泛政治化至完全荒谬的地步”,中方将“无视美方毫无意义的数字游戏”。
中国一季度经济超预期增长 对美出口激增前景仍暗淡
中国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超出预期,得益于制造商在美国加征关税前加速出货。然而,随着美中贸易战不断升级,分析人士警告称,出口强劲可能难以为继,中国经济面临新的重大挑战。
客座评论:特朗普接听得到习近平的电话吗
邓聿文
在北京将美国关税提高到125%,以及华盛顿对电子和半导体等部分产品进行关税豁免后,双方按下了关税战的暂停键。政治评论员邓聿文认为,现在市场的期待是:特朗普还是习近平会主动拿起电话打给对方?
电子产品关税仅短期豁免 特朗普:没人逃得过
上週,美国政府出人意料地宣布,来自中国和其他国家的部分电子产品将不受高额关税的影响,虽让企业暂时松一口气,但随后特朗普和多位美国官员表态此举只是暂时的,而且接下来还会针对半导体展开国安调查。
中美博弈加剧之际 习近平出访东南亚三国
周一开始,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将开始为期五天的东南亚访问行程,这也是今年习近平首次出访。中国正在努力加强同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关系,以应对美国高额关税带来的冲击。
暂停关税后特朗普将贸易战火聚焦中国,习近平会打电话吗?
特朗普宣布对高额关税按下暂停键,全球股市应声上涨,但唯独对华关税不降反至145%。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美国商务部长表示“两国领导人可电话沟通共同解决”,但专家认为目前时机尚不成熟。
德语媒体:中国挥起了大棒
媒体看中国
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一系列贸易伙伴实施“对等关税”。两天之后,中国做出强烈回应,宣布也将对所有美国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并对稀土实施出口管制。中美之间“以牙还牙”的关税战将如何发展,引起了德语媒体的广泛关注。
特朗普新关税引发全球市场震荡:中方迅速反制,欧亚非态度各异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大规模加征关税,引发全球市场剧烈动荡。中国率先反制,欧洲酝酿回应,亚非各国立场分化。新一轮全球贸易紧张局势迅速升级,动摇了原有的国际贸易秩序。
德语媒体: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令中国受益
媒体看中国
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行政令,全面执行作为新的“对等关税”。特朗普展示的关税示意图上,中国排在第一位,今后中国产品将被增收34%的关税。
《哪吒2》登陆德国 观众买账吗?
北美上映之后,《哪咤2》也陆续登陆欧洲各国,德国3月末起开始放映。哪吒在德国有热度吗?观众们怎们看这部在中国爆火的电影?
长江和记交易受阻 香港受制于北京忧虑加剧
长江和记与美国贝莱德集团的巴拿马港口交易原定4月2日签署一份重要文件,但分析人士称这一步骤将推迟。此一交易受到北京的阻碍,引发对香港经济自治权的担忧。美国新近一份报告称,香港在北京领导下呈集权化趋势。
客座评论:稳住外资还得靠市场
邓聿文
习近平近期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被外界解读为北京进一步稳外资的信号。政治评论员邓聿文认为,最终能够稳住外资的还是中国市场的活力和当局提振消费的成效,否则外企不会冒着地缘政治风险而投资中国。
中国财政部向四大国有银行注资5000亿元
中国四大国有银行周日表示,计划从包括财政部在内的注资方手中募集资金合计5200亿元人民币。北京此前承诺向银行注资以扶持经济。
习近平会见全球大企业CEO 再展魅力攻势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周五在北京会见参加发展高层论坛的数十位全球大公司高管。在国际贸易环境恶化、中国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习近平再次鼓励外商在中国投资。
中国央行顾问:提振经济,仍有很大“政策空间”
正在出席博鳌论坛的中国央行顾问、北京大学教授黄益平表示,今年仍有很大的政策空间来刺激经济发展,同时也需要出台一系列改革措施,以促进消费。
尽管 “不稳定性上升” 中国向美企大推“商业潜力”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和面临美国关税压力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向美国企业积极宣传其市场潜力,强调经济韧性并承诺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多家全球投资银行则谨慎上调了对中国2025年的经济增长预期。
德语媒体:“美国低估了中国的科技创新力”
媒体看中国
瑞士《新苏黎世报》的客座评论认为,中国正在高科技领域奋起直追,而美国则严重低估了中国的创新能力。德国《商报》则关注到了北京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客座评论:司马南、李嘉诚、习近平,三个男人一台戏
邓聿文
最近围绕司马南和李嘉诚分别发生的两条新闻,虽然彼此之间并无直接关联,但却从某种程度体现习近平对于中国民企的态度和认知。
中国加强反制外国制裁措施 颁布新实施规定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新规,加强《反外国制裁法》的实施。新规明确可采取的反制措施,并扩大限制范围至教育、科技、法律等多个领域。
内卷导致恶性竞争 中国餐馆倒闭数量创纪录
9.9元的咖啡、99元的四人套餐——中国餐饮业陷入价格竞争的白炽化。消费者减少外出就餐,通缩持续。
中国称将走“正确”的全球化道路,以应对贸易困境
中国总理李强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强调,面对全球经济“碎片化”趋势加剧和贸易冲突升级,中国将坚定推进全球化,倡导公平竞争,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随着特朗普再度掀关税战,中国正努力塑造自身作为多边经济体系坚定捍卫者的角色。
面对中国挑战 德国工业还有救吗?
中国汽车行业的崛起不仅对大众和奔驰构成重大威胁,德国化工和工程行业也面临着来自中国对手的冲击。
客座评论:消费不需要刺激 只需要好产品
沈凌
经济学者沈凌认为,消费不应该作为维持经济增长的手段,它是人们生活幸福的保证。《哪吒2》和《黑悟空》的爆火证明了,只要产品够好,需求总是存在的,而政府真正应该做的,是打开对消费需求的限制,同时创造真正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环境。
德语媒体:中国人打开钱袋子?
媒体看中国
《新苏黎世报》聚焦中国一二月份个人消费有所上升,但指出这还算不上可持续的好转。《世界报》关注日、韩等美国亚洲盟友也担心华盛顿的安全政策变化,而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则可能增加。
中国经济开年有所改善 挑战依旧
中国公布的1-2月经济数据显示,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比去年全年加快0.5个百分点。但国家统计局同时警告称,“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在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下,中国政府希望继续提振国内消费,实现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
巴基斯坦火车袭击:如何应对俾路支武装分子?
周二,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发生火车劫持事件,这是该地区近年来遭受的一系列分离主义袭击中最新的一次。专家指出,这一袭击事件对巴基斯坦的安全影响深远。
德语媒体:“美国优先”与中国的“强国梦”
媒体看中国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人大会议上,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提出的高科技发展战略又一次获得人大代表们的一致通过。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对促进经济增长几乎毫无功效,其目标是要让国家摆脱对西方的依赖。因为习近平坚信,落后就会挨打。
客座评论:经济和安全,习近平和李强更看重哪个?
邓聿文
从今次中国两会看,对发展经济可用得上“拼”字来形容。这本没有什么太奇怪的,因为经济没有起色,很多问题都难解决。然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也让当局担忧对国内安全尤其政治安全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干扰到对大力发展经济的定力。不过,从李强所作的政府工
对美关税周一生效 中美贸易战继续升温
中美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战正在不断升温。周一,中国将开始对美国部分农产品征收关税,以报复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出台的对华关税措施。
德语媒体:中国经济疲软的根源在哪?
媒体看中国
正在召开的中国人大会议,将经济议题列为了重点。《新苏黎世报》刊评指出,中国经济当前的疲软,主要因归咎于习近平前几年的政策失误,而其补救措施不可能完全见效。《法兰克福汇报》认为,彻底解决中国经济结构性问题的方法还是在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中国两会:习近平对特朗普打算如何“奉陪到底”?
中国“两会”今年在美国特朗普高挥关税大棒的背景下举行。随著美中之间的贸易紧张局势加剧,中国政府高层拟定了一条可能在科技方面,加剧与美国竞争的道路。
中国两会:李强工作报告著重强化内需
相较于去年,中国总理李强这次的工作报告更强调“消费”、“科技”、“人工智能”等关键词。谈到两岸,除了中国官方一贯的“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等说法,李强额外提到了“完善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的叙述。
中国人大即将开幕 会制订怎样的经济目标?
3月5日,中国全国人大会议将在北京开幕。尽管外界时常将其称为橡皮图章议会,但是其依然有着一个重要功能:向外界透露中国政府的优先事项。从目前的迹象来看,本次全国人大会议不太会发布重大的经济提振措施,而是会继续促进创新、鼓励消费的路线。
美中关税战下 中国两会有哪些看点?
中国年度政协与人大会议将在北京召开;随著美国总统特朗普提高对中国的关税打击,中国将如何拟定经济策略回应是外界关注的重点。不少预测认为北京将延续过去两年的目标,把GDP成长率设在5%左右。
德语媒体:梅尔茨是对华鹰派吗?
媒体看中国
《法兰克福汇报》报道了在华德企对德国下届政府和将出任总理的基民盟主席梅尔茨的看法和期待。《日报》聚焦随着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对俄乌战争政策的转变,及中国所扮演的双重角色。
美国取代中国成为德国2024最大贸易伙伴 原因何在?
德国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去年美国重新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原因之一是德国对中国出口减少。
客座评论:习近平见马云 北京传递什么信号?
邓聿文
时隔七年,北京再度召开高规格民营企业家座谈会,而且邀请马云参加。时政评论员邓聿文分析,和2018年的那次会议一样,这次的大背景也是特朗普的贸易战,但现在中国经济的整体状况比上次更加困难。
习近平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 马云和梁文锋参会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周一出席在北京举行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与会者包括淡出公众视野近五年的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马云,以及最近因为发布AI模型深度求索(DeepSeek)而备受关注的幻方量化创始人梁文锋。
德国经济陷入低迷的五大原因
德国五年来没有实现显著的经济增长,甚至在2023年和2024年连续两年出现经济萎缩。长期被视作欧洲经济的“火车头”的德国究竟怎么了?美联社列出了德国经济低迷的五大原因。
路透社:习近平将主持企业家座谈会,马云等将出席
路透社报道称中国国家主席计划下周主持民营企业座谈会,传马云、马化腾、雷云等商界领袖或出席会议。消息传出后,阿里巴巴、腾讯、小米股价迎来上涨。
中美关税博弈 谁会率先让步?
美国与中国的贸易争端进入新一轮,特朗普最近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的关税后,中国祭出了反制措施,在中美这场新的博弈中,谁会率先让步?
蛇年开局中国经济怎么走? 贸易顺差或引特朗普施压
消费疲软,失业率问题,工资下降,公司亏损加剧……蛇年伊始,中国经济依然面临着重重挑战。能否依靠“出口”帮助中国经济摆脱困境?随着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顺差持续攀升,特朗普的不满情绪料会进一步加剧,而中国也会为出口激增付出高昂的代价。
德国Ifo研究所:中国比加拿大、墨西哥更承受得住关税
Ifo专家弗拉赫向德国之声表示,中国有一个强大的贸易伙伴网络,特别是中间产品,将更容易找到下家。而加拿大、墨西哥因地理位置,对美国的贸易依赖性要大得多。
加、墨反击美关税令 中国吁美勿动辄威胁
在特朗普政府称为应对毒品和非法移民,对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国加收关税后,加拿大和墨西哥随即宣布对美国进行反制。中国则称“坚决反对”美方加税,表示将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
涉向中国传递机密 前美联储顾问被捕
一名前美联储顾问被控曾帮助中国窃取机密而遭到逮捕。美国司法部称,泄漏的数据可能让中国得以操纵美国市场。
移植中国职场陋习?美国亚超遭控违反劳权
中国人走线赴美后多从事劳力密集工作,包括门槛较低的外送员。DW调查发现,有华裔司机在替由中国人创办的外送平台工作时,因贿赂文化遭不公对待、甚至无预警解职。维权人士感叹,类似的劳权争议来自中国人的“劣根性”。
前一页面
第2 页,共41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