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港媒:中美经济对话与南亚战略博弈
2008年11月29日据香港文汇报报道,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年度经济会议,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在分析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基础上,谋划和敲定明年经济调控的基调和主线,以缓解金融海啸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报道写道:"今年会议的基调将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会议将释放更多刺激经济的积极信号,以达成明年经济增长8%的目标。"
报道接着写道:"据透露,当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筹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包括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等多个部门的专家正在对会议有关内容进行研究和探讨。按照惯例,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09年经济大政方针后,国家发改委、央行和财政部将分别召开工作会议,制订出货币供应和信贷投放计划,及财政支出计划报国务院审批,最后在2009年人大会议上通过。"
另外,布什任内的最后一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将于下月举行。据《明报》透露,双方的领军人物分别是中国副总理王岐山和美国财长保尔森。由于美方代表团成员、华裔劳工部长赵小兰日前透露,未知奥巴马新政府会否保留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这一机制,所以,今次的对话有可能成为“绝响”。
报道说:"王岐山在广东省副省长任上,曾与任职高盛的保尔森打过交道。但对奥巴马的新财金班底,王岐山也不陌生。去年1月,他就与新的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萨默斯在北京相谈甚欢,只不过,两人当时一个是北京市长,一个是卸任的哈佛大学前校长。至于1961年出生的美国新财长盖特纳,其父盖思南(曾任福特基金会驻中国首席代表)和王岐山一样,都曾长期担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董事,如此说来,王岐山还是盖特纳的叔父辈呢。"
另外,针对本周发生在印度孟买恐怖袭击事件,香港《文汇报》刊登一篇战略分析文章指出,孟买事件之后的印度反恐举措,以及美印两国在南亚地区的战略行动将十分引人关注。文章写道:"孟买恐怖袭击发生后,印度当局很快便将责任推向"某些外国组织和势力"。从外部观察的角度看,这是一种最为容易的推卸方式,将矛盾转向印度以外地区,由此回避印度国内可能存在的导致恐怖袭击的隐患。这一处理方式及其背后的思维逻辑,十分类似于'九一一'之后美国政府的思维逻辑。……鉴于印巴之间的宿怨,尤其是印度官方在袭击发生后迅速将矛盾暗指巴基斯坦的来看,再加上巴基斯坦政权更替后,美国一直对巴心存不满,因此,美印两国是否可能以反恐为名,对巴基斯坦采取至少是部分军事意义上的行动?一旦印巴战火重燃,则不但南亚可能再次成为地区火药桶,而且巴基斯坦是否可能在被迫情况下倒向不断扩大的北约?一旦巴基斯坦倒向北约,近则有利于美国对伊朗的施压,远则有利于切断伊朗与上海合作组织的联系,其潜在作用不亚于'九一一'之后美国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行动及其对全球战略博弈带来的影响。"
本文摘自或节译自其它媒体
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