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动荡的中国将是一场噩梦
2006年5月21日中国只是世界大工厂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对欧洲来说,这个东方大国已经成为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
在非洲和拉丁美洲,中国不只与欧洲直接争夺那里的能源和原材料,而且中国还成功地将这两个大洲发展为自己廉价消费品的接收市场。对很多欧洲政治家来说更为糟糕的是,所谓的中国模式,或称北京共识在非洲和拉美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德国发展政策研究所的所长迪尔克-麦斯纳尔教授为我们解释什么是“北京共识”:
“北京共识是由专制政府,调控的市场经济和不干涉别国事务组成的一个混合体。中国以这样的策略与非洲和拉美国家打交道,以伙伴的姿态出现,并向这些国家提供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援助。这样的策略当然与西方提倡的市场经济,自由民主和干涉别国事务的原则相违背,并由此产生摩擦。”
合作领域
除了潜在的冲突之外,中国和欧洲之间也存在重要的合作领域。首先是环保。中国和印度以其高速的增长率加快了全球气候变化和沙漠化的速度。欧洲必须将这两个亚洲巨人纳入全球环保策略。第二个重要合作领域是能源规划。北京正在制定今后几十年的能源政策。中国是否更多地利用核能,或继续以传统能源为主,还是加强再生能源的比重,欧洲在这方面可以对中国施加影响,其结果将关系到全球的生态。
德中双边关系中另外一个核心内容是所谓的法制国家对话。该项目是1999年前德国总理施罗德访问中国时与当时的中国总理朱镕基共同商定的。德国的现任政府已表示将保持这一对话。其目的是推动中国的民主化,法制国家建设和对人权的维护。尽管德国国内不乏对这一合作的批评,认为它不够透明,但麦斯纳尔强调了该对话的重要性:
“中国的发展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一方面一个经济巨人正在崛起,它在很多领域,也包括技术方面已达到了世界尖端水平。但另一方面,中国仍有4亿的贫困人口。它还没有经历政治的自由化过程。中国今后的发展蕴藏着很多风险。那里有可能发生动荡。因此与中国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强化机构及法制体系方面的合作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德国和欧洲必须努力帮助中国稳中求进。一个动荡的中国对国际政治来说将是一场噩梦。”
如果这样的噩梦最终不会成为现实,如果中国人成功实现政治上的自由化,那么2020年的世界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格局呢?
“我们目前正在经历一个由单极世界秩序向多极秩序过渡的阶段。在单极的世界里,美国居主导地位,而且150年来是以西方为核心的。但在未来中国和印度将逐渐与美国平起平坐,将出现西方与亚洲并重的世界秩序。对欧洲来说,关键的问题是我们是否能够制定共同的外交政策,以一个声音出现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欧洲将有可能成为多极世界中的第4极。如果我们做不到,那么我们欧洲一个个主权国家就将是影响极为有限的轻量级选手。在国际政治的关键问题上,我们将没有什么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