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肉醜聞」帶來的直接後果
2013年2月19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就在今年一月份的柏林食品博覽會上,德國食品、農業與消費者保護部部長艾格納(Ilse Aigner)還高興地指出,德國已經很久沒有出現食品醜聞。但這一情況馬上就發生了轉變。現在才剛剛是2月中旬,德國就深陷於新一輪食品衞生醜聞,而且它也不是歐洲的獨一份。因為這次受到影響的國家有好幾個,人們已經開始將其稱為 "泛歐馬肉醜聞。"目前,歐洲刑警組織已經介入調查。上周五(2月15日),歐盟制定了與此相關的行動計劃。
本周一,也就是這一德國食品欺詐醜聞曝光4天後,德國消費者保護部部長以及各州的專業部長共同出席"馬肉峰會"。之前,隸屬基社盟的女政治家艾格納就強調了召開峰會的緊迫性:"這不是一般的過失,而是欺詐行為。"她表示,目前沒有人知道公佈於眾的事實是否只是冰山一角。
重點是調查
與會部長們就一份10點計劃達成了一致。隸屬基民盟的德國黑森州環境部長普特蕾西(Lucia Puttrich)表示,10點計劃的首要目的是,調查事實真相,改善監察手段。她透露,德國在這方面即將做的比歐盟相關規定中的要多。艾格納透露,德國準備在一種"附加政策"的框架下,也對其它肉類進行DNA分析檢查。她表示:"我們認為還有其他類似的情況。"一位消費者保護部的工作人員補充稱,該部目前只掌握了5條非法使用馬肉的主要線索。黑森州環境部長普特蕾西表示,檢查的數量不是關鍵,關鍵是抽查的品質。
同時,部長們宣佈,將重新評估所有的食品衞生檢查系統,包括企業內自己設立的檢查機制。同時,還將評估企業應對政府部門呈報哪些訊息。其中特別受到關注的一點是,應該對現有的欺詐行為處罰制度有所調整,包括沒收企業的非法收益。普特蕾西表示:"要盡可能降低欺詐獲利的誘惑",但目前仍不清楚的是,這些措施何時才能得以落實,評估工作何時才能展開。
誰將承擔法律責任?
這次在柏林召開的峰會時間比預期要長。消費者保護組織"Foodwatch"本周一呼籲稱,必須加強對貿易企業的處罰力度。這尤其關係到德國各大零售商店的自主品牌,因為許多商店所謂的自主品牌貨源都是其它企業提供的半成品。
到目前為止,來自歐盟方面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歐盟健康事務專員博格(Tonio Borg)在接受一家報社採訪時聲稱,要讓醜聞背後的"黑手們"親身感受到"刑法的全部力量"。之前,瑞典農業部長愛蘭德松(Eskil Erlandsson)也要求嚴懲不法者。表示,把產品推向市場的人必須要為此負責。愛蘭德松呼籲:"懲罰力度應該大到能夠產生明顯的威懾作用。"
雷聲大,雨點小?
德國消費者保護部部長艾格納宣稱,歐盟計劃加快推出新政策的速度。2011年11月,歐盟就一項食品訊息披露法規達成一致。其中規定必須在新鮮牛肉上註明產品的出處。從2014年12月開始,這一規定也將適用於羊肉、雞肉和豬肉。目前各方正在討論是否有必要讓包含多種食品的產品也必須披露各種原料的來源。艾格納本周一在媒體面前不得不面對她曾經反對推出這項措施的事實。艾格納回應表示,歐盟委員會已經受委託對此類措施進行評估,將於今年秋天提前公佈評估結果。
德國綠黨對聯邦政府的做法提出了批評。該黨主席厄茲德米爾(Cem Özdemir)指出,消費者保護部部長艾格納是"說大話的世界冠軍"。但當人們對食品衞生醜聞的憤怒情緒過去後,她也拿不出什麼具體措施。
作者:Kay-Alexander Scholz 編譯:任琛
責編: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