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學「圍城」與「堅守」
坐落於九龍紅磡灣的香港理大約有2.7萬名學生以及近5500名教職員。如今,佔地9.35公頃的校園裡只有不到100人「堅守」。
港警守株待兔
香港警察11月18日晚上開始放棄攻進理工大學,但是包圍並且封鎖所有理工大學的對外通道,守株待兔。警方表示截至20日已經有900人向警方自首。他們也持續用廣播對著校園呼籲堅持留在校內的人出來向警方自首。
香港版「敦克爾克」
「暴動罪」一判罪成,最高將面臨十年刑期。18日晚上,理大一度出現的情景被形容為香港版「敦克爾克」(二戰盟軍大撤退): 示威者冒險攀爬繩索,從天橋上垂降到車道,由義載電單車接應離開。數百人因此逃脫。之後警方發現並且朝他們發射催淚彈。
生活用品豐富,抗爭物品匱乏
留守者在19日曾告訴德國之聲,警方沒有截斷水電,校內的食物也還算充足。他說,主要是因為要隨時提防警察攻進學校,導致精神緊繃,睡眠不足。他也觀察到反抗物資也不夠製作汽油彈等材料,若警方進攻幾乎無力還擊。
林鄭月娥: 「人道處理」理大問題
林鄭月娥在19日上午召開記者會時,批評「暴徒」佔領理工大學,讓大學校園變成「兵工廠」,在大學內發現有幾千個沒有用過的汽油彈,有化學實驗品被偷走,大學附近也出現了教學生如何衝擊警察的教室,「情況非常嚴重」。她強調,政府堅持兩個原則,一個是和平解決的原則,另一個則是對未成年人不會現場即刻拘捕而是登記後便可以離開。
排隊等待登記資料
事實上未成年人的處理措施並非警方主動提出,而是教育界與政界人士在家長、中學校長、學生之間奔走協調的結果。18日深夜他們連夜奔走,向留守示威者解釋,他們已經和警方達成共識,若他們離開便保證不會受到暴力對待。18歲以下登記資料便不會被當場拘捕,但最後是否檢控需視乎證據。有數十人在他們的帶領下離開理大。
太空毯暖得了身子暖不了心
學生主動步出校園,雖然會得到警方接應與醫療救治,但是在法律上究竟會受到何種處置,現在還沒有定論。20日,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宣佈共有900人主動向警方「自首」,均以涉嫌「暴動罪」拘捕。其中包含未滿18歲向警方登記資料者。多位參與調停、從理大帶出學生的中學校長對局長用「自首」形容表示詫異,要求警察調整說法為「登記資料」。
最後的一百人
大多數人都在18日逃脫,或是19日由中學校長帶走。20日以後,還有不到百人留在校園內,儘管多方人士進入學校試圖勸他們離開,他們也因為害怕刑責或是要跟同伴共進退等理由拒絕離開。圖中為示威者應用牆上接龍造成的句子,是今次事件當中新出現的標語: "Ideas are bulletproof"(理想刀槍不入)。
滿目瘡痍
一度有上千名示威者佔據的校園,現在只有不到百人留守,四處散滿示威者遺留的裝備、頭盔、醫療用品、食物包裹、生活用品等。經過幾天,開始散發出臭味。
牆上留言
理大校內其他大量留言包括: 用英文寫下「不要相信中國人民共產黨政府」、「團結」、「小心變成新疆」;還有把運動期間爆發重大警民衝突的日期記在牆上,例如7.21元朗白衣人無差別攻擊事件、8.31太子站內發射催淚彈、10.1中國國慶日等。
水渠求生
20日,一些還沒有離開理大、又不願意向警方投案者,試圖從下水道逃走。下水道裡面的地形、水深不是每個人都熟悉,還有沼氣中毒的風險。
水渠求生被捕
示威者循下水道逃生的方法之後被警方發現,政府便派消防員進入下水道搜索,或是看守從理大通出來的窨井蓋(人孔蓋),有人出來立即拘捕。港媒報導,僅有少數人脫逃成功,更多的是失敗退回校園,或是一出地道便被拘捕。
尋找同伴
有些留守者為了躲避警察追捕,選擇「離群索居」。其他人擔憂落單者陷入危險,在各棟大樓裡面逐個房間搜尋藏匿者的下落。
精神緊繃情緒低落
隨著學校的衞生條件越來越差,以及最後一批急救人員離開學校,香港理工大學內的留守者不止健康出現問題,情緒也更加低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