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多數教師反對設「國民教育」課
2011年8月10日香港教育局在今年初提出在中小學推出"德育及國民教育"必修課的建議,並在5月開始徵求各中小學的意見。德育及國民教育專責委員主席李焯芬教授彼表示,新課程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正面價值觀及態度,確立個人與家庭、社會、國家及世界各范疇的社會認同"。
如果建議落成,該課程將會從明年開始在各小學推行,而中學則由2013年開始。據咨詢文件,課程不需設考試,每周設一至兩課時。由建議提出至今,不斷引起社會各界的爭議。有人支持,認為課程可以讓學生多角度認識自己的國家,加強港人的國民身份認同和歸屬感;同時也有不少反對的聲音,主要是擔心課程會淪為政府灌輸思想的工具。
香港教育協會(教協)在上月以問卷形式訪問兩千多名中小學教師,結果顯示七成的受訪教師反對將"德育及國民教育"列為必修科,六成七教師擔心新課程將為成為"洗腦教育"。在課程大綱方面,七成七受訪教師反對課程只集中認識國家的正面成就,而九成半教師認為內容應包含正反兩面。另外,八成半教師認為三個月的咨詢期太短,欠缺誠意。
在沙田一所中學任教的何鴻恩是反對設立國民教育新課程的一名教師,他對德國之聲表示:"第一,國民教育課堂分配的時間太少,在短時間內把書本的知識'填鴨式'地塞進學生的腦袋裡,學生沒有充足的時間去掌握咨詢,那就像被洗腦一樣。我覺得真正的國民教育應該要透過一些活動來使學生領悟,而不是去逼學生去接受一些用口說出來的知識。此外,我們為什麼要逼學生去愛國呢? 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去愛國或不愛國。第二,老師方面,他們本來手頭上就有很多的工作,譬如行政,和他們本身任教的專科,如果要他們在培訓不夠的情況下,毫無準備地去接手新課程,那麼學生就得不到高品質的教育,整個事情可能會弄巧成拙。"
而在天水圍任教的黃詩棋則贊成新課程的推行,她認為香港的學生需要國民教育:"我覺得香港的學生需要瞭解更多中國的民情,因為現在香港和中國的關係越來越緊密,尤其是在經濟方面。國民教育給他們的將來會帶來正面的作用。我不擔心學生會被洗腦,要視乎老師怎麼去教,還有教材的設計。老師應該要訓練學生獨立思考。"那麼,負責老師會否因時間倉促、培訓不足而影響教育質素呢?黃老師不為之操心:"既然他們可以接手這個課程 ,這些老師本身必須要有一定的底子。如果不是,他們就沒有資格接手。"
教協稍後將會發起報刊聯署及簽名活動,並於本月21日發起遊行,要求教育局撤回推出"愛國新課程"的建議。
作者:千燁
責編: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