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圖片來源: Reuters/D. Martinez
香港主權移交27年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習近平訪港稱「一國兩制」是個好制度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搭乘廣深港高鐵抵達香港西九龍站。這是時隔5年後,習近平再次訪港。這同時也是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習近平首次離開中國大陸。
香港主權移交25年,台灣人怎麼看?
北京承諾香港「一國兩制」,「50年不變」已經過半,台灣民眾怎麼看待香港回歸?是否認為「今日香港,明日台灣」?德國之聲在台北街頭隨機採訪多位民眾,瞭解他們的看法。
專訪:香港老師已失去功用!
香港國安法實施兩年,不僅香港政治選舉、傳媒生態領域,教育和文化等方面也受到衝擊。一名香港中學老師指出,教師的功用本是引導同學思考,可是現在"老師已經沒有這個功用了"。
七一前夕多名記者遭拒 香港記協表示遺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7月1日出席香港回歸25週年活動,港警已就此加強保安措施。但就在活動前夕,傳出有多家獲邀採訪的傳媒機構,被港府新聞處以「保安」為由要求撤換記者。對於當局突然作出的安排,記協表示極度遺憾。
港媒:習近平赴港參加回歸慶典 當日往返
據香港媒體報導,習近平將從深圳前往香港,出席回歸25周年慶祝活動。此前中國官媒宣佈習近平將會參加慶典,但並未透露他是否將親自前往。
習近平會赴香港嗎?
中國官媒幾天前宣佈習近平將會」出席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但並未透露他是否將親自前往,引起諸多猜測。
逆風下的狹縫:香港記者覓劫後新生
自《蘋果日報》停刊後一年來,香港多家具影響力的獨立媒體不堪高壓而倒下,數百新聞工作者離散。即將迎來主權移交廿五周年、國安法實施兩周年的香港,其世界新聞自由指數排名暴跌80位。親歷新聞界最動蕩的一年,去或留成為許多記者心中最大的疑問,部分人正在開拓第三條路——德國之聲記錄了兩位香港記者,在歷劫後如何以不同方式獨立前行。如雨後春筍的獨立媒體平台,面對什麼挑戰? #香港 #記者 #新聞自由
專訪曾志豪:李家超可以不用裝了
國安法施行讓香港發生巨變,兩年多來許多香港人因政治局勢移居海外但心繫家園。前香港電臺主持人曾志豪在節目遭到停播,又被無預警解僱後,2021年7月搬到台灣。在國安法2週年和香港回歸25週年之際,他跟德國之聲分享海外港人心聲。
習近平將出席香港主權移交25周年典禮
中國官媒確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香港回歸25周年慶典暨新任港府就職典禮。如果成行,這將是他自新冠疫情爆發兩年半以來首次離開中國大陸。
準備開放邊境?台灣、香港各有顧忌
在世界多國逐漸開放邊境之際,中國、香港和台灣都尚未解除國際觀光客禁令及入境隔離的相關防疫規定,但最近香港及台灣似乎有機會在不久的將來重新開放邊境?
末代總督彭定康:習近平的做法損害中國的中期和長遠利益
在香港主權移交25周年之際,末代總督彭定康推出其新書《香港日記》。他表示,香港的轉變"令人心碎",希望香港能再一次偉大。
新港府獲中央任命 李家超對制裁「嗤之以鼻」
本周日,中國國務院正式任命了香港特別行政區下一屆政府的主要官員。其中包括四名受美國制裁的高級官員。即將出任特首的李家超表示對制裁「嗤之以鼻」。
香港從不是英國殖民地?
香港正在醞釀的新版中學教科書中,在歷史的部分表示香港不曾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國只是在香港實施殖民統治,北京從未放棄其主權。
反送中滿三年 國安法如何改變香港命運?
三年前,香港爆發了反對《逃犯條例》的「反送中」運動,該運動導致中國政府以強硬手段回應,部分分析認為,中國政府的一系列作為永遠改變了這座城市和香港人。
香港回歸25週年活動 多家傳媒未獲准採訪
香港回歸25週年慶祝活動以及候任特首李家超的就職典禮,傳出多家本地及外國傳媒並沒有獲准採訪,這也讓香港的新聞自由再次引發外界疑慮。
林鄭月娥表示不會向港人道歉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卸任前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表示 ,她不會為任內發生的一系列事情向香港人道歉,但是想向自己的家人表達歉意,「因為他們為支持我為香港人服務的使命以及把香港建設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而做出了犧牲」。
曬坦克造型 大陸帶貨王直播被中斷
香港警方6月4日在維園及附近地區逮捕6人,並盤查數十名穿黑衣、背囊插白花的市民。大陸「直播一哥」李佳琦6月3日在賣貨時曬出坦克造型蛋糕,直播瞬間被中斷。
台灣紀念六四33週年:「國殤之柱」重現台北
今年是香港無法舉辦任何六四紀念的第一年,台灣成兩岸三地唯一能舉辦活動之地。台灣六四33週年晚會現場尾聲,原在港大遭拆毀的「國殤之柱」,其3D複製雕像也於台北中正紀念堂民主大道重建。
無評論 no comments 走進台北紀念六四33週年現場
六四33週年紀念日到來之際,台北中正紀念堂門口依照傳統舉行悼念活動。今年不同之處在於,因六四紀念活動在香港全面被禁,這裡也成為國殤之柱和香港反對派人士的主場。
客座評論:台灣對六四的「憶當年」和「情不再」
六四天安門事件雖然當年被國民黨政府形容為「屠殺」,但是隨著時光的流逝,如今在台灣,紀念六四卻成為非主流的活動。
六四悼念的最後避風港——香港教會陷兩難
六四33週年,在燭光難以燃點的香港,教會成為少數仍舉辦悼念活動的地方。香港的天主教和基督教素來是最積極為六四事件發聲的宗教,但如今難度愈來愈高,仍然希望以信仰紀念六四的教徒如何自處?
香港和台灣曾經這樣紀念六四
今年隨著香港天主教會宣佈將不再為六四死難者舉辦悼念彌撒,香港公開的六四悼念活動全部無法舉行,天安門民主運動的記憶在香港被系統性抹去。台灣可能成為兩岸三地唯一可以紀念六四的地方。
習近平稱讚香港下任行政長官李家超「立場堅定」
中國主席習近平周一(5月30日)在北京首次會晤即將上任的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任行政長官李家超,對之贊譽有加,並稱對香港的「一國兩制」方針不會改變。
李家超赴京接受任命 習近平七一赴港行程未定
香港特區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周六將赴京接受中央政府任命,他料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李家超將於7月1日宣誓就職,有消息人士透露,習近平或會縮短赴港行程至當天來回,若疫情再次爆發,可能會取消赴港。
香港教區六四彌撒停辦 教徒憂未來無宗教自由
繼日前天主教香港教區榮休主教陳日君被警方以國安法逮捕後,天主教香港教區24日透露,今年將不舉辦追思「六四」的彌撒。對此,香港當地的天主教徒向德國之聲透露,不少人擔心宗教自由此後會受到國安法的壓迫。
羅馬教皇為中國天主信徒祈禱
香港榮休主教陳日君被逮捕的事件發生後,羅馬教皇方濟各本周日為中國信徒進行了祈禱。陳日君本人已經被捕數天後獲得假釋。
習近平缺席官媒頭版引猜測 港大研究另有發現
近日,有關中共高層或出現政治異動的猜想甚囂塵上,其中一條理由就是《人民日報》頭版提及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次數有所減少。中國傳媒研究計劃進行統計後卻得出了不一樣的結果。
「612基金」信託人獲保釋 專家:國安法成打擊公共活動利器
「612人道支援基金」4名信託人週三(5月11日)遭港警國安處人員逮捕,當天深夜陸續獲保。事件引發國際社會撻伐,專家認為,這次逮捕顯示國安法已成為打擊非暴力公共活動的利器,恐引發寒蟬效應。
香港「一人模式」 特首選舉 李家超高票當選
香港周日舉行第六屆行政長官選舉,警界出身的前政務司司長李家超作為唯一候選人高票當選。他將在七月接棒林鄭月娥成為香港特首。
一人選舉:港人眼中的李家超
相隔15年,香港再舉行「一人模式」選舉,被視為鷹派武官的李家超,將成為首位紀律部隊出身特首。這個最高職位僅由0.02%港人選出,北京稱「完善」了選制,但也是近年氣氛最冷淡的一屆選舉。普羅市民眼中的李家超是怎樣?他們對未來五年的香港有何期望?
特首選舉前瞻:李家超加速推動香港「大陸化」?
香港特首選舉在即,唯一候選人李家超當選後,香港可能迎來哪些巨變?背後透露哪些來自北京的訊號?德國之聲訪問兩名香港專家,請他們分享見解。
此馬非彼馬——烏龍、虛驚還是敲山震虎?
5月3日,中國央視有關杭州市國安局對涉嫌利用網路從事危害國家安全活動人員馬某採取刑事強制措施的報導引發以阿里巴巴為首的網路港股閃崩。在官媒更正被抓的是馬某某後,阿裡股價才止跌。這場對市場驚嚇不輕的烏龍引起各方關注和種種猜測。
接力香港 美大學明年起辦人權新聞獎
香港停辦人權新聞獎後,外界一度猜測台灣會否接手。5月3日「世界新聞自由日」前夕,情況峰迴路轉,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宣佈明年起將主辦該獎項。外界關注它能否克服安全問題、順利舉辦?
無國界記者公佈全球新聞自由指數 香港排名崩跌
「無國界記者」5月3日公佈2022世界新聞自由指數,其中香港成為今年排名下跌幅度最大的地區,而中國則是依舊墊底。該組織表示,隨著全球新聞自由急遽惡化,中國也想趁機擴散其資訊控制模式。
李家超提四個政綱 將推動《基本法》第23條立法
香港准特首李家超今日提出四個政綱,被外界認為與林鄭月娥的路線相差不大。他在政綱簡介會上也強調,會持續推動禁止叛國顛覆的《基本法》第23條立法。
人權新聞獎:香港停辦、台灣接力?
人權新聞獎在頒獎前兩週突遭煞停,據悉與本屆大贏家、現已停運的立場新聞有關,外界猜測鄰近的台灣會否接力舉辦。德國之聲訪問兩名本來即將獲獎的香港記者,瞭解他們的感受。
香港外國記者會停辦人權新聞獎
人權新聞獎自1995年起舉辦,本屆得獎名單原定於5月3日「世界新聞自由日」公佈。據悉立場新聞獲得9個大小獎項,該平台去年底在國安處搜查後停運。
「雷動計劃」被控非法招選舉開支 戴耀延認罪
港大法律系前副教授戴耀廷等三人,被控告在2016年選舉宣傳民主派的配票計劃而觸犯選舉條例,他承認所有控罪,將於五月判刑。
香港:獄中人獲諾獎提名 李家超YouTube被封
5位被判刑的香港民主派人士獲前中共中央黨校教授蔡霞等15位多國學者提名,申請成為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而身為美國制裁對象的本屆香港特首候選人李家超昨天發現,他的競選YouTube頻道因違反Google的《服務條款》而遭到終止。
九七後首例 譚得志煽惑罪判囚40個月
相隔半世紀,港府再度動用煽動罪控告異議人士,社運人士譚得志成為主權移交後首個因煽動罪而入獄的案例。學者指判刑相當嚴苛,此罪名亦愈來愈常見於政治案件。
港懲教軟硬兼施「去激化」反修例囚犯
香港懲教署近日披露,正在獄中推行「去激化」項目,為自反修例示威以來入獄的犯人去除極端思想。除此以外,港府如何應對大幅增加的「敏感」囚犯?
港議員趙家賢遭咬耳案 被告判囚14年半
一名男子在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期間咬掉了一名區議員的耳朵並襲擊了另外三人,該男子於周二(4月19日)被香港高等法院判處14年半監禁。
香港移民潮:為何親中「藍絲」也撤離?
國安法實施至今,香港淨移出人數高達32萬人。最新民調顯示四分之一港人計劃移民,其中非民主派擬撤離的比例上升。德國之聲訪問兩名「藍絲」香港人,瞭解他們為何寧願背負「背叛」的罪名也堅持舉家移民。
李家超獲過半選委提名參選
李家超宣佈參選後短短四天,手持多名政商界重量級人物的提名,正式「入閘」。他的提名票甚至已超越當選門檻所須票數,令這場一人選戰更沒懸念
稱黎智英受「法律騷擾」 律師團促聯合國介入調查
黎智英受《港區國安法》等指控多項罪名,目前人仍在監獄還押。這位香港傳媒大亨的律師團上週發佈聲明稱,中港政府將法律「武器化」以對付黎智英,促請聯合國介入調查。
剖析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的五年功過
林鄭月娥擔任特首五年,香港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為何這位官場高材生,最終在盟友的負評聲中退場?德國之聲訪問多位曾與她近距離接觸的人士,請他們分享觀察和見解。
涉「串謀發佈煽動刊物」罪遭捕 區家麟獲准保釋
港警國安處人員11日清晨以「串謀發佈煽動刊物罪」拘捕香港媒體人區家麟。由於區家麟曾在《立場新聞》發表評論文章,所以外界認為此行動應該與去年底發生的《立場新聞》案件有關。
李家超宣佈參選特首 唯聞口號不見政策
李家超以「同為香港開新篇」為競選口號闡述了他對香港未來的願景。但他的發言只停留在願望和理念上,沒有詳細說明任何具體政策或施政目標。
英最高法院院長: 辭任終院不涉政治壓力 港方錯誤解讀
這是英國最高法院院長和副院長雙雙辭任香港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後,首度在英國國會道出事情始末。兩人辭任震撼法律界也引起港府批評,他們以南非種族隔離時期的法院為例,表明香港的社會現狀置英國法院於不利位置。
香港特首選舉:李家超請辭 料成唯一候選人
這是「完善制度」後的首次香港特首選舉,北京料採用「澳門模式」避免節外生枝。警察出身的李家超多年來在保安系統工作,在公共行政、財金、社會民生等方面沒有經驗,他是否有能力領導香港?
上一頁
第8 頁,共42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