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圖片來源: Reuters/D. Martinez
香港主權移交27年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棄外國護照才能參選人大代表?香港精英面臨二選一
有英國媒體報導,北京向希望參選人大港區代表的香港政商精英施壓,要求他們放棄西方國家護照,才能獲選人大代表。不少港民都持有英國BNO護照。
疑遭警方施壓 香港女權抗議活動臨時喊卡
香港「三八婦女節發聲遊行」原定5日展開,卻在前一刻突然遭主辦單位取消,且未說明詳細原因。其他團體出面揭露,集會前曾遭港警威脅而不敢貿然出席。隨後,警方收回抗議批准函,並表示任何出席示威者都將被視為「違規」。
不提台灣 人大記者會提了什麼?
此次中國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沒有出現的關鍵詞包括「台灣」以及「和平統一」。經常被重複的關鍵詞仍然是「習近平」。在軍費問題上,新選發言人的表態已經預示了一種趨勢。
原香港晨鐘書局出版人姚文田刑滿獲釋
在入獄近十年後,83歲的原香港晨鐘書局出版人姚文田近日刑滿出獄,並回到香港與家人團聚。2013年10月被捕前,姚文田計劃出版余傑的作品《中國教父習近平》,他獲刑10年的罪名是"走私普通貨物罪"和"涉嫌攜帶違禁物品"。
從香港看家鄉戰火 烏克蘭人:感覺比一年前更有力量
烏克蘭的社運歷史曾經引起港人共鳴,令兩地產生微妙的結連。 俄烏戰爭周年之際,遠在香港有家歸不得的烏克蘭人,以及遠赴烏克蘭戰地的香港記者,在這天有何反思?為何歐盟外交官認為香港也與烏克蘭的命運息息相關?
《辛普森家庭》諷中國存在強迫勞動 香港Disney+下架整集
迪士尼串流平台並不是第一次刪除單集影片,過去也曾有一集《辛普森家庭》因提到六四事件,而被下架。
香港最大國安案:47人初選案開審的關鍵看點
香港47名民主派人士因參與初選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案件正式開審,其中4被告成控方證人尤其令人關注。該案預計歷時90天。德國之聲整理了本案的關注要點。
在港美國人離開過萬 美國延長「避風港」待遇
美國駐港澳總領事表示,在過去兩年大約20%的在港美國人離開香港,香港嚴厲的新冠疫情防治措施和「不斷減少的自由」明顯影響了這座城市及其居民。中國外交部駐港公署對其發言表示「嚴厲譴責」。
李家超:希望最遲明年完成基本法23條立法
香港特首李家超近日在接受香港媒體採訪時表示,他已要求香港保安局草擬基本法23條立法的第二稿並希望在今年、最遲明年完成整個立法工作。香港前特首林鄭月娥未進入新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名單。
日攝影師入境香港遭拒 專家憂外國記者成港府打壓目標
一名日本攝影師本月初在推特發文指出,自己在2022年底遭香港拒絕入境,過程中還被警察質問她在日本舉辦關於2019年「反送中」示威的攝影展。專家擔憂,這個事件顯示,港府打壓目標已擴及外國記者。
香港高鐵復運首日 超過六千名旅客搶搭
因疫情停運近3年的高速鐵路香港段週日(1月15日)恢復通車,運量踴躍,截至下午6時,已載客約6500人,有望振興香港旅遊業。中國解封后掀起搶藥潮,香港海關日前亦查獲兩起Covid-19藥物走私案。
「強硬派」鄭雁雄接任香港中聯辦主任
中國國務院周六任命被視為強硬派的鄭雁雄接任中聯辦主任。鄭雁雄自2020年駐港國安公署成立後擔任署長,負責監督國安法實施。他過去曾表示,「香港回歸了便是中國的,不能還認英國美國為老闆」。
中客湧入打疫苗 港府:下週起外地人須自費
香港在與中國恢復通關後,湧入大批中國遊客接種mRNA疫苗,除有旅行社因此發展出「疫苗旅遊團」,更有銀行更祭出存款滿額送疫苗的優惠、吸引中客開戶存款。但港府也因此宣佈,下週起不再為非本地居民免費接種。
英外相批香港自由遭侵蝕 中使館:干涉內政
英國外交大臣克萊弗利(James Cleverly)週四指控北京多方面、系統性侵蝕香港自由。中國駐英大使館反駁英方歪曲事實、干涉內政。非政府組織「人權觀察」12日亦指,香港人權每況愈下。
黎智英案引發中英隔空互嗆
香港當局和中國外交部都對英國國務大臣與黎智英律師團隊會晤表示不滿。中國外交部駐港公署指責英國力挺嫌犯,是毫無底線的雙准鬧劇。英國方面發出回應,首相蘇納克誓言要捍衛香港自由。
黎智英律師團求見英相 港府:或藐視法庭
港府週二(1月10日)深夜譴責黎智英律師團求見英相、並與英外交部會面,稱此舉或構成藐視法庭。黎智英之子(黎崇恩)對此表示,父親無罪、關押他才是罪行。
中國開放大門 河南新冠感染率已達近90%
1月8日是中國取消對入境者強制性的隔離措施的第一天,成千上萬的旅客抵達中國各地。同時,多國也對來自中國的旅客採取入境限制。隨著農歷新年在即,專家估計,中國感染人數將會再次激增。
香港前樞機主教、台灣前副總統出席前教宗葬禮
香港教區榮休主教陳日君和台灣前副總統陳建仁周三在梵蒂岡出席前教宗本篤十六世的葬禮。美聯社指出,這凸顯了梵蒂岡與北京政府之間不穩定的關係。
日本限中國航班數量 港府很「失望」
作為新的防疫措施,日本開始限制來自中國大陸和港澳的航班數目。香港政府對此表示不滿,並要求日本方面重新考慮這一決定。
香港特首:預計下月開放與內地通關
香港特首李家超周六(12月24日)表示,因為新冠疫情基本關閉的香港與內地的邊界可望在明年1月中旬重新開放。
媒體:中國計劃一月放寬入境隔離措施
據媒體報導,中國大陸將於明年一月取消對入境旅客強制集中隔離的措施,入境者或可居家隔離。這將是中國在三年疫情閉關後開放跨境人員流動的一個重要舉措。
鄒幸彤贏得上訴 獲判撤銷定罪及判刑
香港高院法官法官張慧玲在判詞說,鄒幸彤發文的確是有意圖呼籲他人到維園集會,不過因警方「禁止令」合法性未被確定,故「即使上訴人呼籲他人到維園集會,亦不屬違法」。
李家超:港府將就香港國歌搜索一事繼續與Google交涉
香港特首李家超表示,將繼續敦促搜索引擎Google將《義勇軍進行曲》 作為搜索香港國歌時的置頂選項。此前多次出現國際體育賽事頒獎典禮上誤將《願榮光歸香港》當作中國國歌播放的情況。
習近平結束沙烏地訪問 利雅德宣言強調「一中原則」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周五在利雅德出席了兩場峰會並與海灣國家多名領導人會晤。峰會達成的利雅德宣言提到台灣及香港問題時稱,阿拉伯國家恪守一中原則,支持中國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
《蘋果日報》大樓違約案 黎智英遭判5年9個月
黎智英因違反租用契約,被法院裁定欺詐罪,判刑5年9個月監禁。法官表示,本案僅為一件簡單的欺詐案,不應被扣上任何政治帽子。黎智英另一個關於違反國安法的案件將於下周再審。
夾縫中的白紙世代: 清零終結只是覺醒開端
隨著北京放寬清零政策,白紙運動的聲量有所減弱。無論在中國大陸、香港或海外,這次運動的骨幹都是年輕一輩,不少人更是第一次公開抗議。這場短暫的運動如何改變他們?德國之聲訪問了兩位曾經參加集會的香港陸生。
抗議過後是恐懼
中國多地反對政府防疫政策的抗議浪潮逐漸平息,但很多人在擔心會為此承擔後果。通過手機數據,警方仍在搜尋參加了抗議示威的人。
「白紙革命」在柏林:海外九零後為何吶喊?
一群中國青年週六(12月3日)在柏林發起「白紙革命」示威,中國詩人楊煉與台灣駐德代表謝志偉也現身聲援。數百人不畏風雪遊行至中國駐德大使館前,且許多都是九零後。他們為了什麼而吶喊?德國之聲進行了現場採訪。
黎智英案延後審理 待北京解釋國安法
李家超日前向北京提請解釋《香港國安法》,盼能阻止海外資深律師歐文代表黎智英出庭,而原定於12月1日的案件遭延期審理,因須等待中央釋法結果出爐。美媒報導,若北京干預此事,將是中央第6次介入香港司法。
反清零「白紙抗議」現身香港鬧市
11月28日,幾十人現身香港中環鬧市進行靜默抗議。他們大多是來自中國大陸的年輕人,舉著白紙反對中國的清零政策。雖然警方在場警告或違反限聚令,但香港的防疫措施已經較他們的家鄉寬鬆。香港多家大學連日來也有零星集會或標語,惟規模未見非常大,據報人數最多的是中文大學在11月28日晚的悼念會,有過百人參與。
被警告返港即遭逮捕 鄺頌晴:北京複製新疆模式打壓港人
著名海外香港運動人士鄺頌晴向德國之聲透露,近期自己在香港的家人遭警方傳喚,詢問她的蹤跡,並警告若她返回香港,將面臨立即遭逮捕的命運。
誤播《願榮光》亞洲欖總赴港致歉
亞洲七人欖球賽誤播《願榮光歸香港》事件燃燒多日,亞洲橄欖球總會會長親身赴港會見港府致歉,以期平息風波。同時更多誤標國歌事件曝光,香港奧委會要求所有體育代表隊日後須即場制止錯誤,甚至帶隊離場。
蘋果日報六高層認串謀勾結外力 部分將作控方證人
《蘋果日報》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除黎智英外,其餘高層被告皆認罪,部分人並決定為控方作證。控方列出百多篇新聞報導和評論文章作為證據,並指控報社推出英文版旨在結連外國勢力。
付國豪已於去年10月去世 其父親稱因抑鬱症病故
環球時報前記者付國豪的父親11月17日在社交平台發布了付國豪已於2021年10月25日晚間病逝的消息。香港反送中運動期間,付國豪2019年8月13日在香港機場被質疑是公安臥底後遭到示威者捆綁毆打。其間他高喊「我支持香港警察」的影片在社媒上廣
誤播《願榮光》當國歌 李家超:徹查是否違法
亞洲七人欖球賽誤播《願榮光歸香港》事件持續延燒,香港特首李家超週一(11月14日)表示,即使主辦單位已致歉,但此案含有「政治目的」,要求港警徹查是否涉及違反《香港國安法》及《國歌法》。
香港首例「侮辱國歌罪」被告遭判監禁3個月
據港媒報導,一名在公開場合觀看東京奧運會轉播時揮舞港英旗的香港市民,成為第一個因侮辱中國國歌而被監禁的人。
香港法庭批准黎智英聘英國律師 梁振英大批荒謬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被控「勾結外國勢力」等罪遭捕,至今羈押候審21個月。香港律政司上訴,欲阻止黎智英聘僱英國御用大律師為己辯護,近日卻遭駁回,引來「深紅支持者」不滿,兩方爭論《香港國安法》的訴訟意義。
全球法治倒退 中國「基本人權」倒數第四
世界正義工程周四發布2022年法治指數,全球法治水準繼續下滑。中國雖然總體排位上升,但基本權利指標位列全球倒數第四。另一方面,國安法實施兩年來,香港多個法治指標明顯下跌,全球排名創新低。
黎智英再背二詐欺罪 美參議員控中國抹黑
黎智英去年因違反《香港國安法》被捕,遭控發行煽動刊物、勾結外國勢力,至今仍在收押候審中,然而近期又遭香港法院冠上兩項新罪名,刑期恐再次延長。
具爭議的中梵協議再度延長兩年
梵蒂岡周六發布公告稱,再次延長與中國簽訂的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協議。該項協議內容保密,自2018年簽訂以來飽受批評。
生於國安法時代的學生組織:「賢學思政」成員被判刑
香港學生組織「賢學思政」四名成員,因承認串謀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10月22日判入獄2年半至3年,其中一人判進教導所。被判囚3年的王逸戰生於中國內地,2021年6月他在還柙前曾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有人稱我們為『被時代選中的細路』,但其實我覺得是,我們這一代人選擇了這個時代。」
承認扯髮示威者 中國駐曼城總領事:我的職責
中國駐曼城總領事鄭曦原向媒體坦承,事發當日曾拉扯抗議者的頭髮,但他辯護,示威者侮辱我的國家,我的領導人,「這是我的職責。」曼城事件持續發酵,恐釀中英外交風波。
曼城風波港人自危 專家:遠超戰狼外交的跨境綁架
英國曼城港人遭毆事件引發廣泛關注。專家批評,這是超越戰狼外交的「跨境綁架」,民主國家政府應意識到事態嚴重。有海外港人代表則說,面對「野蠻」行徑,港人應對潛在危險保持警覺,但不該停止抗爭。
曼城風波:受傷港人召開記者會 駁中方指控
曼城風波中遭到攻擊的港人週三召開記者會,親訴事發經過。中國駐曼城領事館總領事鄭曦原則反控中方人員遇襲受傷,並公佈新錄影畫面。雙方說法為何?最新調查進度如何?
李家超首次施政報告:以習主席講話作為藍圖
香港特首李家超周三發表了他自上任以來第一份施政報告,除了提到落實《國安法》、招攬人才、解決住房問題之外,也強調要向世界說出「真實的香港好故事」。
北京稱港人非法進入領館 英召見中國臨時代辦
針對曼城港人受暴事件,英國外交部已召見中國駐英臨時代辦楊曉光,要求合理解釋。有英國議員指控,中國駐英最高外交官之一、駐曼城總領事涉事;中方則稱示威港人「非法進入」領事館。曼城風波後續如何?
港人遭拖入中國駐英領事館圍毆 英相府:深感憂心
港人在中國駐英國曼徹斯特領事館外抗議,遭疑似中國館方人員拖入圍毆,恐引發英中外交風波。英國首相發言人表示此事令人憂心,中國外交部則稱「不清楚狀況」。
習近平二十大談台港
中共二十大16日在北京揭幕,首日的工作報告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針對台港談話特別受到關注。涉台方面,習近平強調會反「台獨」、反分裂,並不放棄武力統台的可能性。針對香港,習近平則肯定香港「由亂到治」的過程。
四通橋事件港媒噤聲 自我審查成常態
北京四通橋抗議事件的消息在網上廣泛流傳,不過事件發生至今,不僅中國大陸媒體對此事件一概不提,香港媒體也幾乎全部噤聲。多家港媒的記者向德國之聲表示,新聞部對於二十大報導的審查比從前明顯增加。
台灣邊境解封迎旅客 中國續守動態清零
台灣13日正式邊境解封,多批國際旅客落地入境,陸港澳人士入境則仍未同步鬆綁。與此同時,中國仍堅守「動態清零」,二十大前多地卻再爆疫情,有中國衛生官員仍出面為該政策辯護。
上一頁
第6 頁,共42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