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圖片來源: Reuters/D. Martinez
香港主權移交27年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周庭:打破沉默是邁向自由的重要一步
前香港眾志副秘書長、社運人士周庭宣佈流亡加拿大後,接受德國之聲專訪,訴說如何渡過出獄後的沉鬱歲月和情緒低谷。內心深處的一個問題驅動她打破三年沉默,那就是:對今天的她而言自由是什麼?
專訪:此時此刻,在香港做獨立新聞是種覺悟
「如果要怕的話,就乾脆什麼都不要做就好。」《立場新聞》被迫停運後,前採訪主任林彥邦另起爐灶創辦獨立媒體 ReNews。一人新聞台,專注紀錄香港巨變的此時此刻,報導主流媒體不敢寫的內容——逆風的代價是什麼?
香港民運人士周庭棄保 流亡加拿大永不回港
目前在加拿大留學的周庭宣佈,她將不再就《國安法》案件返港向警方報到,「大概一輩子不會回去了」,並自曝曾遭國安人員安排赴深圳「參訪」。港警則譴責並呼籲她勿一生背負「逃犯」之名,但未證實深圳行。
香港記協擔憂在京香港記者陳敏莉的安全
香港記者協會周五表示,「非常關注」香港《南華早報》記者陳敏莉的安全。有報導稱,她在北京報導香山論壇後就「聯繫不上」。不過,《南華早報》方面則稱,該記者的家人透露,陳敏莉目前在北京「處理一件私事」。
香港看以哈衝突:自我審查、民間關注與反戰訴求
以哈衝突爆發一個月以來,在中國輿論場引起激辯,香港卻不盡相同,這裡如何消化這場戰爭帶來的衝擊與矛盾?
香港人「潤」到西方,內地人「潤」到香港
香港實施國安法之後,數以萬計的專業人才移居海外。他們留下的空白正在被來自中國內地的新移民填補,因為這座城市仍然有著比內地更多的自由。這些新移民將如何參與塑造香港的未來?
首次踏足亞洲 香港同樂運動會為何棘手?
同志界盛事「同樂運動會」在香港開幕,是史上第一次在亞洲舉行。同志議題在亞洲一向具爭議性,但到了香港卻引伸至國安疑慮。
美議員推"香港制裁法" 港府稱"嗤之以鼻"
美國會議員提出一項制裁議案,點名港府律政司司長以及國安法指定法官、檢察官共49人,呼籲白宮對其制裁。港府稱,美國政客"拙劣政治戲碼和卑劣用心昭然若揭",港府對制裁"嗤之以鼻"。
香港區議會選舉:泛民絕跡 建制碰壁——為何他們首關出局?
香港年底將舉行2019年反修例運動、修改選制後的第一次區議會選舉,但競選活動還未正式開始,已有多人出局——當中不限於民主派,還包括部分建制派。
香港區議會選舉提名結束 民主黨無人入圍
在12月舉行的香港區議會選舉中,民主黨的候選人已被排除在外。該黨在提名期結束後宣佈,其候選人均未能獲得足夠提名。
「六四」研究學者何曉清續簽被拒,遭香港中大解僱
研究「六四」鎮壓的知名加拿大籍華裔學者何曉清的簽證延期被香港當局拒絕後,遭到香港中文大學「立即解聘」。她曾在哈佛大學任教,開設「六四」研究課程。
香港施政報告:減稅振樓市股市 明年完成23條立法
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在本地消費市場、樓市、股市皆積弱之際,他能否帶領香港走出政經低氣壓?
教宗任命多位新紅衣主教 香港主教獲晉升
教宗方濟各周六將21名主教擢升為紅衣主教(也稱「樞機主教」)。由此,樞機選舉人137中的73%是由方濟各任命的。這個群體將為方濟各繼任者人選投票。
媒體:中國促各國勿參加香港新聞自由活動
一封信函顯示,中國正在敦促各國抵制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舉辦的有關香港新聞自由的活動,這一活動是由英國組織。這一消息得到了四名外交官的證實。
香港記協主席阻差辦公判囚 國際新聞組織譴責
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陳朗昇採訪期間被控阻礙警員辦公,罪名成立判禁監5天,暫獲准保釋等候上訴。國際新聞組織對裁決表示遺憾,形容是對香港新聞自由的打擊。
中國要求駐香港領事館提供員工個資
據外交人士及法新社看到的文件,中國要求外國駐香港領事館在一個月內提供所有本地員工姓名、地址、職稱等個人訊息。
香港同婚判決遺下哪些方向與未知數?
歷經五年訴訟,香港迎來同性伴侶平權的歷史性裁決--儘管不是全勝,仍被視為重大突破。在未來兩年,社會將要討論一套新機制承認同性伴侶的法律地位,有哪些焦點?在判決帶來的曙光之中還有什麼迷霧?
香港終審法院:政府須使同性伴侶關係合法化
香港終審法院周二做出裁決,要求香港政府制定法律框架,使同性伴侶基本社會需求合法化。但這不意味著同性伴侶將獲得完整的婚姻權利。
教宗方濟各呼籲中國教徒 :做好教徒 好公民
天主教宗方濟各在蒙古講話時向中國致以問候,他還呼籲中國的天主教徒要做「好教徒和好公民」。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周守仁參加了教宗主持的彌撒。路透社指出,教宗方濟各利用此次訪問向北京傳遞訊息,政府無需擔心天主教會,因為它沒有政治議程要推動。
客座評論:香港人還能講「港語」嗎?
「港語學」協會以維護香港人講廣東話的權利為宗旨,但該協會主席陳樂行因國安人員施壓,在8月28日宣佈協會停止運作,並啟動解散程序。香港媒體人曾志豪說,香港恐怕已無「港語」空間,剩下的廣東話也逐漸走調。
英國外相五年來首度訪華 向中方提人權議題
英國外相剋萊弗利周三表示,倫敦希望與北京建立建立務實關係,「脫離接觸」不是可信的選項。但他同時警告將對兩國存在分歧的領域保持「清醒認識」。他還提到香港、新疆的人權問題,並強調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
徵文作品涉違國安法 香港粵語保育組織停運
香港粵語保育組織「港語學」28日公告,港府要求下架其2020年徵文比賽中,1篇涉嫌違反《香港國安法》的參賽小說。該組織決定解散停運;身處海外的「港語學」主席指,在港家人遭警方登門搜查,保育廣東話未涉政治,如今再遭打擊。
中國又刮搶鹽風 老百姓為何總恐慌?
日本8月24日正式開始向太平洋排放經處理的核廢水後,中國內地、香港、澳門等地颳起食鹽搶購風。令官方不得不出面介入,平息一些居民的恐慌情緒。
《願榮光》禁制案 香港高院批上訴許可
香港律政司司長在高院上月拒絕政府的《願榮光歸香港》禁制令申請後提出上訴。本周三,香港高等法院「基於國安重要性」就該案批出上訴許可。這意味著,這首民主抗議活動中的熱曲的命運仍然未卜。
日本敲定24日排放核廢水:如何面對反對聲音?
日本政府召開相關閣僚會議,並在會中正式敲定核廢水的排放時程為24日。雖然首相岸田文雄保證國家「會負起全責」,但是對於核廢水的安全與否,存在不安的人仍是很多,更可能對當地的農漁業等風評造成極大影響。
歐盟報告:去年香港自由民主持續惡化
歐盟最新公佈的香港報告稱,2022年香港的民主和自由持續受侵蝕,一部分原因是當局以《國安法》名義逮捕上百名活動人士。不過,香港政府則稱歐盟報告為「污衊抹黑」。
香港818案上訴判決出爐 黎智英等人獲減刑
黎智英等7名香港民主派人士針對組織、參與2019年在香港維園舉辦的「流水式集會」的控罪提出上訴。香港高等法院14日宣佈撤銷此7人的「組織未經批准集結」罪名,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部分則維持原判,7人的刑期因此獲得調整。
美聯社獨家拍攝到黎智英在押照片
已停刊的香港《蘋果日報》創始人黎智英自2020年12月被捕,被控罪名包括違反香港《國安法》。75歲的黎智英是最知名的民主派活動人士之一。
眾籌援助示威者 10名港人被拘捕
與已停運的"612人道支援基金"有關的10名港人被捕,警方稱其涉嫌違反《香港國安法》。去年,包括前榮休主教陳日君在內的該基金信託人以同樣的罪名被捕,後按照未將該基金註册為社團的罪名被判罰。
法國高空極限運動家疑於香港墜樓亡
香港警方稱一名30歲的法國男子上周在香港住宅區墜樓死亡,有人曾目擊他拍打68樓住戶的窗戶,港媒報導則稱該男子是高空極限運動家盧西迪。
香港法院拒禁《願榮光歸香港》 律政司上訴
香港律政司要求禁播反修例名曲《願榮光歸香港》的申請,日前遭香港高等法院駁回,律政司隨後提出上訴,並指香港法庭應遵從行政機關判斷。
美媒:港首李家超受美制裁 被拒參加APEC
《華盛頓郵報》引述不具名官員稱,因制裁原因,美國拒絕香港特首李家超出席11月三藩市APEC會議。中國外交部回應稱,制裁乃"非法無理",美方應立即解除。
早已陌生的"煽動罪"對香港人傷害極大
一項源於殖民地時期的法律,五十多年後又在香港頻繁使用。因為關注度低,被告多選擇認罪,雖然不清楚為什麼犯罪。
《願榮光歸香港》禁制案下週五裁決
香港反修例運動期間廣為傳唱的《願榮光歸香港》,其禁制案21日開庭後法官決定下週五公佈裁決。此前一天,香港一名男子因為2年前把運動員奧運領獎影片的音樂,從中國國歌換成《願榮光》,而遭以「侮辱國歌」罪名判刑。
香港理大沖突 迄今125人遭判逾500年
香港理工大學於2019年反修例運動期間遭警方包圍,因當時「理大圍城」事件而被捕的213人中,迄今共141人被判暴動罪成、125人遭判刑,總刑期超過500年。最近1宗判刑的案件為何?剩餘案件將於何時開審?
通緝以後的下一步棋: 香港國安懸紅令另有所指?
香港國安處首次向海外民主派人士發出懸紅通緝令,並於短短一週進行兩波執法行動,被通緝人士的家人及前黨友接連遭查,有組織隨即解散。分析指成功逮捕八名民主派人士的機會很微,那懸紅的實際目標是什麼?挑選這個時間點做此舉動有何潛在意義?
羅冠聰家人遭港警突襲問訊 英議員憤慨
目前旅居英國的羅冠聰,本月遭港府通緝並懸賞100萬港元。11日,他的父母及兄弟共3人則遭到港警突擊住所,並在被帶至警局問話後獲釋。此舉遭英國議員批評為引誘回國的手段。
獲教宗擢升為樞機 周守仁願「香港給年輕人更多希望」
教宗方濟各宣佈擢升21名新樞機主教,其中包括 64歲的香港主教周守仁。周守仁曾建議當局,對2019年香港抗議運動部分被捕者寬大處理。他在周一再次表示,希望這座城市能有更多的和解。
涉嫌金援海外通緝犯 數名港人被捕
香港警方5日拘捕了4名前香港眾志成員,指控他們透過網路商城「懲罰 Mee」吸取資金,以幫助海外逃犯。消息指,警方所指的逃犯即是日前遭通緝、重金懸賞的8位民主派港人。6日早上再有一名香港男子因涉嫌違反《國安法》在香港機場被捕。
反對李家超參加APEC 人權團體籲拜登表態
全球超過50個與港人相關的人權團體聯合致函拜登,要求美國應明確表態不會讓香港特首李家超到美國參加APEC峰會,否則「將設下令人憂慮的先例」。此前,美國兩黨議員亦曾表示反對李家超赴美。
香港七一:他們為何聚集台北自由廣場?
「七一」對許多港人來說,是個感受複雜的日子。今年,一些在台港人在台北自由廣場發起了「港殤日」活動。DW與現場多名參與者交談,瞭解他們的「七一」心情。
他們為什麼從香港來到德國?
國安法實施後香港的移民潮中,許多人選擇去英語國家。來到德國的不多。德國之聲採訪到的兩位港人,他們因自己生活中的契機而選擇德國,但香港政治環境的因素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國安法永久地改變了香港嗎?
三年前,港版國安法開始實施。三年後的今天,一位前香港立法會議員告訴德國之聲:「我們失去了自由,如今所有形式的抗議活動都被定為犯罪。」
鄺頌晴:最大的改變是不再有表達的自由
香港主權移交26周年、國安法實施三年之際,在德留學的活動人士鄺頌晴向德國之聲表示,她發現在德國的香港學生對於發表政治言論比以前要小心很多。她還觀察到港人回歸"去政治化"的生活。與此同時,她認為包括德國在內的西方國家並未徹底想清楚如何面對中國
「有時我覺得自己被跟蹤了」 在英港人仍生活在恐懼中
當一對香港藝術家夫婦2021年離開香港時,他們沒有告訴任何人,因為擔心在離開之前被舉報和逮捕。就像其他許多流亡英國的香港人一樣,兩年後,這對夫婦在倫敦仍然擔心北京的長臂威脅。
黎智英之子:英國需為黎智英案發聲
持有英國護照的香港《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仍在獄中等待審判日的到來,他的兒子黎崇恩表示:「我不是要求人們把我的父親從監獄裡救出來或什麼的,我要求英國就我父親的案件發表意見,向香港施加壓力。」
專訪吳釗燮:歐美在香港、克裡米亞問題上不夠強硬
在接受德國之聲電視台採訪時,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表示,如果一場戰爭爆發,那麼承擔防禦責任的將是台灣自己,但其它國家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予以阻嚇,不讓這場戰爭發生。
港府打壓?香港民研不再公開敏感議題民調
在國安法上路之後,香港的民主自由再度遭受打擊。相當具代表性的香港民意研究所20日決定不公開敏感議題的民調,其中包含六四事件、港人身份認同等類別的調查。研究團隊怎麼說?
報告:中國是全球人權最差的國家
一項最新的報告指出,中國在許多指標上都是全世界人權最差的國家,香港的排名也迅速下降,這究竟是為什麼?這項調查又是如何進行?
陳奕迅廣州演唱會歌單風波與被封殺的林夕
近日,網上流傳陳奕迅廣州演唱會送審歌單,數首歌曲的作詞人本為香港作詞家林夕,但卻換成了他人的名字,引起輿論發酵。該活動廣州主辦公司現出面道歉,但仍不提林夕的名字。因公開支持香港雨傘運動和反送中運動,林夕在中國遭到越來越嚴厲的封殺。
上一頁
第4 頁,共42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