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圖片來源: Reuters/D. Martinez
香港主權移交27年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希望或失望:香港傘運十年後留下什麼記憶?
2014年,抵擋港警催淚彈的黃色雨傘,成為香港民主運動的象徵。十年後的今天,香港在北京一系列強硬政策下,自由度大幅限縮。DW訪問海外港人和人權團體,面對巨變後的香港,他們會如何回望雨傘運動?
立場新聞鍾沛權判入獄 美議員:香港已非昔日香港
「香港立場新聞被指煽動案」今年8月被香港法院裁定「串謀發佈煽動刊物」罪名成立,26日宣告量刑,前總編輯鍾沛權被判入獄21個月、時任署任總編輯林紹桐則即時釋放。
香港新煽動罪作出首兩例判決
因「煽惑性」著裝和涂寫「港獨訊息」字句,香港男子諸啟邦和鍾文傑成為新國安法煽動罪的首兩例獲刑者,分別被判處監禁14個月和10個月。
駐美經貿辦恐失去特權 對香港影響幾何?
美國眾議院通過法案,要求行政部門撤銷香港駐美經濟貿易辦公室享有的特權。美國議員認為香港的自治已遭破壞,華府應避免北京利用香港曾經的合法性滲入美國體系。香港駐美經貿辦的工作及角色是什麼?針對其可能失去特權,各界如何回應?
香港"47人案"結束陳情階段
本周二(9月3日),香港民主派"47人案"結束了旨在減輕量刑的陳情階段。該案是香港以《國安法》審理判案的最大規模的案件,具有標誌性。
立場新聞案罪成,恐影響香港新聞自由?
香港媒體《立場新聞》被控串謀發佈煽動刊物案於今午(29日)宣佈裁決。《立場》母公司、前總編輯鍾沛權和署任總編輯林紹桐,三名被告均被裁定罪成。此案是香港1997年回歸後首宗傳媒被控煽動案,由2021年12月起訴,案件於2022 年10月開審,
香港「47人」案:「長毛」梁國雄等人毋怨成為階下囚
香港《國安法》生效後最具象徵意義的「民主派47人案」審判,本周再有其中10人作法庭陳情。「長毛」梁國雄稱,權力歸於人民是他終身信守的理念。伍健偉表示,不後悔,兌現與港人齊上齊落的莊嚴承諾。
奧運表現亮眼 香港運動員卻嘆全職不易
香港運動員隊在巴黎奧運取得佳績,擊劍金牌選手張家朗和江旻憓各獲6百萬港元,獎金全球最高引發關注。但DW專訪香港全職運動員,發現大多人的薪酬不僅不如奧運獎金這麼豐厚,甚至還要自費出國比賽。
習近平與英國首相斯塔默舉行電話通話
中國國家媒體報導稱,周五下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應約同英國首相斯塔默通電話。習近平祝賀斯塔默就任英國首相。英國發表的官方聲明中稱,斯塔默在通話中表示,希望兩國領導人能夠進行公開、坦誠和誠實的討論。
香港新聞自由指數:記者評分創新低
在周二(8月20日)公佈的一項年度調查中,香港記者對新聞自由的評價創下新低,一個重要原因是業界擔憂基本法「23條」立法對新聞業者構成威脅。
黎志英案 香港終審法院駁回上訴
香港傳媒大亨黎志英、資深民主派人士李柱銘等7人就非法集會案的上訴8月12日被終審法院駁回。他們在2019年反送中運動期間參與組織集會,2021年被判犯有組織和參與非法集會。
客座評論:「我要買GTR」和熊貓經濟
港府7月初公告,北京將再次贈送熊貓給香港,這是香港主權移交27年來的第三次。港府也藉此喊出推動熊貓經濟,希望惠及各行業。DW客座評論員曾志豪說,這根本就像是港片《頭文字D》裡的對白「我要買GTR」。
《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11月將首次出庭應辯
周四香港法庭宣佈,針對黎智英的「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等三項國安罪名全部表面證據成立。一名法官表示,黎智英本人則將在十一月就各項控罪做出法庭陳述。
客座評論:Shame on you《華爾街日報》
曾志豪
香港記協新任主席鄭嘉如,被所屬機構《華爾街日報》以重整架構為理由辭退。香港媒體人曾志豪認為:地球人都知道,這只是一個並不高明的藉口。
外國法官辭職引爭議 香港商法大環境受質疑
兩名英國法官從香港終審法院辭職一事,不但引發對香港法治的憂慮,同時進一步削弱了對更廣泛的香港商法領域的信心。
大規模七一遊行消失5年 李家超再提國安法
2024年7月1日為香港主權移交27週年,特首李家超重申《國安法》重要性。七一前夕,有同志團體原訂舉行市集活動,卻突然遭港府取消;香港歌手何韻詩舉行線上演唱會,也遭到警方關切。
專訪黃台仰:日本需以德國經驗為鑑看待台海
目前流亡德國的香港民運人士黃台仰,6月底出席東京的香港民主峰會,並在會後接受德國之聲專訪,他淺談了這7年來的心境,並認為德國與日本作為世界第三跟第四大經濟體,應該要分別守住歐洲跟亞洲民主自由的基石。
台灣媒體如何抵禦中國的宣傳戰?
本周在波昂舉行的全球媒體論壇(Global Media Forum)上。來自台灣和德國的媒體人討論了台灣如何應對中國的宣傳戰這一話題。
香港反修例運動5週年:出獄少年們為何無悔青春?
2019年香港爆發「反送中」示威,當年只是中學生的王逸戰和陳枳森,參加了人生第一場社運,從此踏上沒有料過的道路。五年之間,兩人被控國安法、坐牢、出獄,為何仍決意留在「新香港」?
專訪羅冠聰:流亡英國三十而立
DW前往倫敦專訪流亡英國4年的羅冠聰,他在2020年香港通過國安法後流亡英國成為通緝犯。他如何在香港民主受壓的情況下,持續在海外參與政治運動,並在生活中找到寧靜與平衡?
歐中人權對話在即 歐盟發布年度香港報告
歐盟周四發布年度有關香港的報告。歐委會副主席波瑞爾表示港人自由權持續被侵蝕。人權組織呼籲暫停與中國的人權對話,採取更有效的措施。
反修例運動五年後 香港歷經多少巨變?
5年前的夏天,香港爆發反修例運動,其後數年間的《香港國安法》、《基本法》23條幾乎徹底改變了這座城市。DW統整各方資料、製作圖表,從罪罰、人口、經濟、心理等數據回顧5年巨變。港府強調這座國際金融城市已經「由亂到治」、「由治及興」,你認為呢?
專訪羅冠聰:我只是大歷史中的小人物
香港12日公告,撤銷羅冠聰等6名人士的護照。DW前往倫敦專訪流亡英國4年的羅冠聰。針對日前傳出遭到官方派遣的人員跟監,他直呼港府愚蠢又無能。面對香港民主運動持續受壓,他說自己並不盲目樂觀。
反送中五週年 港府撤銷六港人護照
繼去年發佈「懸紅」通緝令後,港府再對羅冠聰、劉祖廸等6名在英港人施加進一步限制措施,包含撤銷護照,且禁止任何人為其提供租屋和資金。國際人權團體批評港府「無恥」;劉祖廸則稱此為另一起「跨國鎮壓」例證。
英法官指香港法治「嚴重受損」 李家超反駁
上週,2名英國籍法官郝廉思及岑耀信宣佈辭去香港終審法院職務,郝廉思透露請辭原因涉及香港的政治局勢。岑耀信本週也公開表示,香港法官受到國安法的限制,批評香港的法治已「嚴重受損」 。
東京聲援:反送中五週年遊行
在東京新宿區,居住在日本的香港人齊聚一堂,通過遊行高喊「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紀念反送中運動五週年。同時,台北也舉行了「捍衛民主 台港同行」遊行活動。
紀念六四從香港移師海外
由於六四天安門事件在中國大陸是一個禁忌話題,近年來在香港公開紀念也成了犯罪行為。因此有關的展覽、演出和報告會只能在海外舉辦。有專家指出,這樣的做法是一把雙刃劍。
23條後首個六四:港人夾縫中默念致哀
香港渡過了「23條」生效後首個六四,在高調警告和警力佈防下,紀念行動的聲量更為受限但仍未消失。DW記者在六四這天,採訪多位以不同形式繼續悼念的港人,瞭解他們所感受的六四35週年。
香港行為藝術家街頭手畫"八九六四"被捕
六四35周年前夕,香港行為藝術家"三木"陳式森在銅鑼灣駱克道以手在空中比劃出"八九六四",隨後遭到警方逮捕。
香港嚴防六四集會 行動藝術家沉默悼念遭捕
「六四」天安門事件35週年前夕,香港警方在往年悼念者聚集之處加強戒備。3日晚間,港警在銅鑼灣東角道逮捕以手勢比劃出「六四」的行為藝術家三木。
六四前夕 港警共逮捕八名社媒發帖民眾
香港警方6月3日再次以涉嫌「煽動意圖的相關罪行」為由逮捕了一名在社媒平台上發帖紀念六四事件的民眾。最近一個星期,港警總共逮捕了8名這樣的嫌疑人。這也是香港特區政府首次依照《維護國家安全條例》逮捕嫌疑人。
「民主派47人」案後 香港民主運動何去何從?
批評人士認為,這一對香港民主活動人士最大規模的審判,是一場政治審判。香港公民社會受到嚴重的破壞。
美國宣佈就47人案向中港官員實施新制裁
美國國務院5月31日發表聲明,呼籲香港當局立即釋放遭到不公正拘押的人士,並宣佈對對負責執行國安法的中國大陸和香港官員實施新的簽證限制。
「23條」後首案 鄒幸彤等6人疑因「六四」獲罪
香港23條立法實施之後,香港前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等人成為第一批因新法而被逮捕者。港府指控,鄒幸彤在「某個敏感日子」前夕,利用另外5人在匿名社媒平台發佈「具煽動意圖的帖文」。
歐盟譴責香港法院判14名香港泛民主派人士「顛覆」罪成
香港高等法院5月30日判決"47人案"中14名不認罪被告犯下"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澳洲对此表達深切關注,歐盟稱此案破壞了人們對香港法治的信心。中國外交部表示中央政府堅定支持香港特區執法和司法機關,堅決反對個別國家干涉中國內政。
香港「47人案」宣判:大部分被告「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成
香港最大規模的國安案件「民主派47人案」30日上午公佈裁決,除了劉偉聰、李予信之外,其餘14名不認罪的被告皆被判「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成。有人權組織批評,這是對香港反對派「近乎全面的清洗」。
香港「47人案」裁決:一場初選如何被控顛覆政權?
從拘捕行動至今超過3年,香港最大規模的國安案件「民主派47人案」迎來歷史性裁決。香港法院宣判了一眾被告的命運,絕大部分罪成,同時就這場被官方指控為「串謀顛覆政權」的初選作出定調,DW整理案件的始末和關注點。
被控從事間諜活動 港駐英官員明年2月受審
被控在英國從事外國情報及外國干涉行為的香港駐倫敦經濟貿易辦事處經理和另一名男子將於明年二月受審。中國外交部稱這起「港諜案」是「以國家安全為名行政治操弄之實」。
香港舉重健力總會主席辭職 此前兩次將香港稱為「國家」惹批評
香港舉重健力總會主席葉永玉昨天因「私人原因」辭任總會主席一職。此前她曾兩次在公開場合失言,將香港稱為「國家」。香港文化體育及旅遊局表示「不可接受」。
客座評論:台灣變得和香港愈來愈像
曾志豪
時隔十年,台灣人再度集結於立法院外展開大規模抗爭。在各種論述與主張之中,許多人把台灣跟香港類比,高呼「不要讓台灣變成香港」。究竟港台之間有哪些相似之處?
遭控為港府間諜 前英軍被告「不明原因」身亡
近期英國起訴3名替港府監控海外港人的嫌疑人,其中一位保釋的關鍵被告突然死亡,引發英國國內與港人社群關注。據英媒報導,他被拘留期間曾企圖自殺。
客座評論:禁制願榮光與經貿辦間諜案
曾志豪
香港接連發生政治醜聞,重創香港僅有的文明法治形象。禁播《願榮光歸香港》意味著,香港人也和大陸人民一樣,只能看黨准許你看的資訊,自由自在的瀏覽,已經和其他的權利一樣,一下子就消失不見了。
《願榮光歸香港》在港遭YouTube下架
在香港法院做出裁決,批准政府禁止傳播這首在香港家喻戶曉的抗議歌曲一周後,YouTube在香港屏蔽了包括此曲在內的數十個「違禁」影片鏈接。
涉違英國國安法 港駐英官員等3人遭起訴
港府聲明證實,這次遭英國起訴的3人之中,包含駐倫敦經濟貿易辦事處的經理。他們被控在英國從事外國情報及外國干涉行為;對此,海外港人團體重申北京與港府「跨境鎮壓」的威脅。中方怎麼回應?
國際特赦組織:中國「跨境鎮壓」海外留學生
國際特赦組織發表最新報告《在我的校園裡,我感到害怕》,敘述中國及香港當局如何在歐美國家「跨境鎮壓」參加公民運動的中國留學生,並騷擾其在中國的家人,令他們心生恐懼。
港法院頒令禁制傳播《願榮光歸香港》
香港法院推翻早前的裁決,頒下臨時禁制令,禁止違法傳播反修例歌曲《願榮光歸香港》,成為香港主權移交後首例。
壓力太大 中國媒體對亞洲新聞獎「望而卻步」
《日經亞洲》報導,因擔心被指與外國勢力勾結,中國媒體不再報名參加亞洲新聞獎項。曾連續5年獲得非盈利組織「亞洲出版業協會」新聞獎項的「財新傳媒」近年來都沒報名參賽。有專家指出,中國媒體的這種態度凸顯出中國新聞自由空間進一步被收緊。
英國保證在英港人安全 港府批唱衰國安法
英國政府4月15日發布報告,向在英港人保證,香港新出台的23條立法不會對他們構成影響。 港府和中國外交部對此表示,英國無權干涉香港事務。
香港:無國界記者被逐出境 葡籍國安犯判囚5年
非政府組織「無國界記者」首次有代表在香港被拘留及拒絕入境,港府暫未有解釋具體原因。事件發生在23條國安法實施後數周,令人關注當局是否進一步調整對外國組織的取態。
香港書店困境:更多的審查 更少的自由
香港通過23條立法之後,越來越多的獨立書店被迫關停。店主和書友認為自己的言論自由受到壓制。
上一頁
第2 頁,共42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