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香港
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全境由香港島、九龍、新界等3大區域組成,其中香港島是全港的發展核心;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香港媒體繼續關注新疆局勢
本周,新疆局勢的深層背景和走向繼續引起香港媒體的關注。與此同時,不久前曾會見達賴喇嘛的四川的一名研究生回國後遭到迫害;另外香港報刊還注意到,不久前中央電視台失火的責任追查依然進展緩慢。德國之聲摘編如下:
香港Now TV記者黃嘉瑜談烏魯木齊當地情況
在經過了幾天的動蕩局勢之後,烏魯木齊局勢似乎漸趨平穩。但是,本次七五事件依然有眾多疑點尚未揭開。正因如此,我們的許多媒體同行也依然在烏魯木齊進行報導工作。通過他們,我們可以瞭解到一些當地的現場情況。昨天本台記者石濤通過電話與香港寬頻電視Now TV的記者黃嘉瑜進行了採訪。
chi0807 HKTV Xinjiang
在烏魯木齊市發生大規模流血衝突,上百人喪生之後。昨天(7月7日),中共新疆自治區黨委書記王樂泉發表電視講話,將七五事件定性為"境外敵對勢力的一個巨大陰謀",要求恢復社會秩序,勸阻漢人群眾上街,並且宣佈實行交通管制。據來自烏魯木齊方面的消息稱,當地局勢有所緩和。
一周香港媒體報導摘要
本周,香港媒體關注的焦點主要有以下幾個:廣州500名防暴警察和城管人員強行拆除"釘子戶",與住戶發生嚴重衝突;劉曉波被逮捕折射的中國管治思維困境。
Chi0107 Hongkong Demo
今天是香港回歸中國大陸12周年。一方面,官方每年這個時候都會舉行各種形式的慶祝活動,紀念香港回歸;另一方面,尤其是從2003年起,每年都會有一批民眾響應香港民主派的號召,走上街頭,要求民主和自由。今年也不例外,而且由於涉及敏感紀念日,加上經濟危機的影響,遊行示威的規模也相當大。據德新社報導,初步統計的參加人數大約在不到8萬左右。
chi2706 HK Presse
本周,香港媒體報導和評論中國新聞時的焦點有以下幾個:中國大陸異議人士劉曉波被正式逮捕,其中國際社會的遷就和姑息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中國官方對民眾紀念毛澤東感到緊張,擔心就此動搖政權基礎。德國之聲香港特約記者李華摘編如下:
中國冶金科工集團計劃在香港和上海上市
香港媒體繼續關注廣東政壇地震
本周香港媒體在報導中國新聞時關注的焦點主要有:廣東政壇地震效應繼續發酵;鄭州一名副局長"替黨說話,還是替老百姓說話"的言論集中折射中共執政的現實和困境;北韓核試驗體現中國外交重大失誤。
一周香港媒體報紙摘要
本周,香港媒體關注中國新聞時的焦點有以下幾個:深圳市長繼任人選王榮的背景;廣東官場地震對現任省委書記汪洋有利;中國官方要求大陸出售電腦安裝防色情軟體的真正目的何在?
chi0506 Hongkong 64
"六四"事件20周年紀念日,香港15萬人舉行燭光晚會,參與人數創造了歷史紀錄。而遠在大洋彼岸的當年學運領導人王丹、柴玲等人,也齊聚美國首都華盛頓,在紀念碑前,用音樂、燭光和照片,追思當年的死難者。
香港十萬人燭光晚會紀念「六四」
「六四」事件20年周年紀念日,北京從6月3日晚上開始對天安門廣場實行戒嚴,而在中國大陸唯一能夠為六四公開舉行悼念活動的香港,則將舉行十多年來規模最大的燭光晚會。據香港警方估計,參與者人數將達到十萬。在六四燭光晚會開始前,德國之聲記者與駐香港特約記者李華南連線瞭解相關情況。
香港當局阻止海外人士入境參加六四紀念活動
香港當局阻止海外人士入境參加六四紀念活動
Chi0306 int He Hongkong
1989年民主運動20周年即將到來之際,香港輿論對六四事件給予了極大的關注,關於"為六四平反"的呼聲也十分強烈。多年以來,每到六月四日那天,香港都會舉行哀悼死難者、紀念六四的活動。香港民主黨創始人之一、副主席何俊仁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香港民眾從來沒有忘記六四,也從來沒有放棄對民主的訴求。他預計,在今年紀念六四20周年的"燭光之夜",參與的香港民眾會比往年更多。
Chi0206 Hong Kong 4. Juni
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20周年紀念日臨近,雖然中國大陸輿論對此始終保持沉默,但是言論相對自由的香港地區舉行了各種形式的紀念和抗議活動。與此同時,天主教香港教區前主教陳日君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呼籲中國政府承認20年前犯下的"罪行",承擔歷史責任。
香港連續第二天空氣嚴重污染
香港人沒有忘記六四是非 北韓戰略屏障作用已大大虛化
"六四"二十周年紀念日日益臨近,素來關心"六四"的香港媒體,最近每天都有這方面的報導和評論,但近日最為香港媒體關注的還是"六四"事件議案連續第十一年在香港立法會被否決。
六成港人支持平反六四提案
距離"六四"20周年紀念日還有不到一周的時間。本周四,香港的一項最新民意測試結果顯示,2009年,每10名港人中就有6人支持香港民主派議員提出的"平反六四"提案。
香港議員要求中國政府為"六四"道歉
香港議員要求中國政府為"六四"道歉
chi2305 HK Presse
本周,香港媒體關心的焦點主要有:五月二十日是台灣總統馬英九上任一周年,兩岸關係未來到底是繼續「先易後難,先經後政」,還是需要開始觸及政治議題?北京與台灣民進黨的對話,是否應該被提上議事日程?
在香港飯店的外國遊客被解除隔離
鄭宇碩教授談北京駐港官員提出的「京港共治」觀點和香港的新聞自由狀況
北京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研究部部長曹二寶在一份黨內參考刊物上發表文章時提到,有「兩支管治隊伍」管理香港,一是香港特區行政政府,二是中央、內地負責香港工作的幹部隊伍。這番言論在文章發表了一段時間後被香港媒體公開,引起了各界不小的反響。「港人治港」的模式是否正在向「京港共治」轉變?香港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鄭宇碩教授認為,曹二寶的言論僅屬個人觀點,並不代表香港的現狀,但值得警惕的倒是香港的新聞自由狀況有所倒退的現實。
chi0505 int. josef cheng
mit Prof. Josef Cheng Ein Land, zwei Systeme oder Ein Hong Kong, zwei Regierungen?
香港發現首例豬流感染病者,患者為一名墨西哥遊客
港媒:中國防疫機制能否應對危機,是誰幫助北韓綁架中國?
本周,曾被稱為豬流感的A型流感病毒從墨西哥開始蔓延到美國、歐洲和亞洲等地,引起全球的恐慌。到發稿時為止,香港已經發現一例由上海飛往香港的墨西哥病人。此次流感疫情也成為香港媒體大幅報導和評論的焦點;另外,北韓本周再向聯合國發難,使中國再陷為難境地,香港媒體對此也有評論。德國之聲摘編如下:
鄭宇碩:中國年輕一代對"六四"不理解
最近在香港大學所展開的一項學生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參加調查的2000個學生當中有93 %的人認為,在對待鎮壓1989年" 六四 "學生運動事件上,北京政府應該"修正"其立場。本月初,在香港就讀的內地大學生與香港的大學生曾就"六四"的事實進行爭論。就以上問題,德國之聲實習記者蕭凌採訪了香港城市大學教授鄭宇碩:
鄭宇碩談香港大學六四民意調查
最近在香港大學所展開的一項學生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參加調查的2000個學生當中有93 %的人認為,在對待鎮壓1989年「 六四 」學生運動事件上,北京政府應該「修正」其立場。本月初,在香港就讀的內地大學生與香港的大學生曾就「六四」的事實進行爭論。就以上問題,本台記者採訪了香港城市大學的鄭宇碩教授。
香港有多少青年准確瞭解「六四」?
香港大學學生上周正式啟動罷免學生會會長機制,於上周三至周五舉行三天公投;公投結果是,曾在一次公眾論壇上為"六四"事件辯護的香港大學學生會會長陳一諤遭到罷免。這是香港大學歷史上繼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罷免當時學生會會長後的又一次罷免事件,但由於事件乃本世紀以來第一次,尤其是涉及臨近二十年紀念日的"六四"事件,因此特別引人注目。
港媒關注多個敏感議題
本周,香港媒體在關注大陸新聞的焦點主要有:四川再傳軍警開槍鎮壓示威藏人;《零八憲章》海內外簽署人數破8500;廣東省腐敗案牽出電視台美女主播;中國軍隊依然是官方依靠的力量;關於"六四"處理方式的反思。
成龍稱中國人要被管,大陸香港反應各異
Qiu Jackie Chan
港大內地生香港生激辯「六四」
「六四」20周年正在臨近。但就在這個時候,在二十年來堅定紀念"六四"的香港,卻圍繞"六四"問題發生了一場不大不小的風波,而且風波的主角是素有民主自由傳統的香港大學,參與這場風波的不但有來自香港的大學生,更有來自中國大陸的學生。
一周港媒報摘:"六四"討論在香港升溫
本周,香港媒體在報導和評論中國大陸新聞時,最引人注目的焦點是:"六四"二十周年臨近,有關"六四"的討論開始在香港升溫;同時,面對今天中國腐敗日益猖獗,政治體制改革卻步履維艱的的情況,人們也更為懷念當年開明、清廉的胡耀邦。德國之聲摘編如下:
香港影星成龍相信「中國人需要監控」
香港影星成龍相信「中國人需要監控」
香港大學生決議譴責"六四"鎮壓
香港大學生決議譴責"六四"鎮壓
中信泰富香港辦公室受警方檢查
一周香港媒體報導摘要
本周,香港媒體在報導和評論中國大陸新聞時的焦點主要有以下幾個:四川南充數千市民抗議城管暴力執法;胡錦濤與薩科齊會面;中國改革逐漸缺少外部壓力,可能有災難性後果;澳洲总理陸克文去年訪華,其電話可能遭中國間諜入侵。德國之聲特約記者摘編如下:
020409 中國短訊
香港記者撰文涉嫌種族歧視遭到菲律賓抗議
港府高官訪台 預示港台關係回暖
一周香港媒體報導摘要
本周,香港媒體關注中國媒體的焦點主要有以下幾個:中國銀行行長周小川提出成立超主權貨幣儲備的背景是什麼,用意何在?有污點的中國官員為何接連復出?中國封殺YouTube說明了什麼?德國之聲駐香港特約記者摘編如下:
chi2103 hk presse
本周,香港媒體關注中國新聞的焦點有:中國商務部禁止可口可樂併購匯源;新加坡公民揭露中國軍醫欺詐行騙。
香港城市大學鄭宇碩談中國農民工就業問題
今年2月,中國外貿出口額下降了四分之一。加工裝配貿易佔其中近一半的比例。而在該行業就業的大量農民工則首當其沖受到衝擊。除了失業之外,有報導稱,一些企業還出現故意壓低工人薪水的情況。本台記者圍繞與農民工就業有關的問題採訪了香港城市大學鄭宇碩教授。
一周香港媒體報導摘要
本周香港媒體主要聚焦以下中國新聞:"3.14"西藏事件周年和西藏起義50周年之際,西藏和中國大陸的最新局勢;中國與東南亞一些國家在南海主權問題上的爭議等。德國之聲駐香港特約記者摘編如下:
Chi0903 China politische Reform
NVK-Vorsitzender Chinas schließt "Demokratie im westlichen Sinne" aus
一周香港媒體報導摘要
本周,香港媒體在關注中國新聞時的焦點主要有:每年例行的"兩會"召開,保增長、保就業成為重點;今年中國軍費依然增長,但海上邊界卻接連受到挑戰;中國文物流失海外,到底有什麼良策才能取回?德國之聲駐香港特約記者采編如下。
台專家:溫家寶避對台灣談一國兩制很聰明
本周四,中國十一屆人大二次會議開幕,總理溫家寶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自從馬英九在台灣執政以來,兩岸關係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未來要進一步加強經濟合作,維持兩岸和平。他還表示中國政府願意通過協商對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活動問題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探討兩岸政治、軍事問題。德國之聲採訪了台灣淡江大學國際事務和戰略研究所的林中斌教授。
德企該是向香港邁進一步的時候
根據香港特區財政司司長曾俊華2月底向香港立法會提交的《2009年財政預算報告》,今年香港的國內生產總值將呈現2%到3%的負增長趨勢。這也是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後,香港首次出現的經濟負增長。而正是在這樣一個經濟困難時期,香港特區政府更希望通過國外企業幫助香港經濟復甦。3月2日,香港特區政府投資推廣署的代表就在杜塞道夫举行了一場"特殊的媒體見面會"。
一周港媒報導:俄海軍炮擊中國貨船疑點太多
本周,除了美國國務卿希拉蕊訪問中國之外,香港媒體關注中國新聞時的焦點主要有:俄羅斯海軍炮擊中國貨船疑點太多,中國對俄是否太軟弱?中俄之間的石油換貸款協議的背景和雙方的戰略需求到底是什麼?德國之聲駐香港特約記者編發如下:
中越戰爭三十周年再訪香港專家楊達
30 Jahre China Vietnam, Interview mit Yang Da, Experte aus Hongkong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越南問題專家楊達談中越關係
1979年2月17日,中國軍隊動用20萬兵力攻入越南北部邊境,開始了中越戰爭。在雙方都付出重大人員傷亡的代價後,中國在1個月內撤出了越南。時隔30年,國際政治格局發生重大改變,中國與越南這兩個迄今仍然掛著社會主義標籤的鄰邦也在繼續致力於克服障礙,發展友好的雙邊關係。本台記者傅悅就中越關係採訪了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越南問題專家楊達。
香港大學傳媒學者班志遠談中國加強對外宣傳
2008年,中國經歷了雪災,西藏事件,奧運,毒奶粉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政府誠信和國家形象受到嚴重挑戰。據海外媒體報導,中國政府最近決定動用巨資,加強對外宣傳工作,以扭轉被動局面。本台記者馮海音就這一話題採訪了香港大學傳媒學者班志遠(David Bandurski),請聽以下採訪錄音。
上一頁
第94 頁,共10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