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香港
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全境由香港島、九龍、新界等3大區域組成,其中香港島是全港的發展核心;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維族學生下落查明 港府籲國際特赦組織道歉
國際特赦組織日前稱,1名維吾爾族學生赴港後失聯,恐被非法引渡至中國大陸。有韓媒報導該生人在韓國之後,該組織30日更正聲明,表示已查明該生並未前往香港。港府對此表示憤慨,要求鄭重道歉。
牆外文摘:讓種子飄落你家的花園,長出自由花
曾擔任香港維園「六四」燭光晚會司儀多年、劇團「六四舞台」創辦者列明慧表示,希望讓不能在香港存在的《5月35日》,能在其他地方活下來。「等風起時,讓爭取民主自由的風箏飛得更遠,讓種子飄落你家的花園,長出自由花」。
香港公民黨清盤解散 梁家傑囑香港人「期待明天」
周六(5月27日),香港公民黨舉行特別會員大會通過特別議案,啟動自願清盤解散程序。該黨的解散被認為是「香港本土民主運動結束的象徵」。
英國呼籲取消香港國安法 港府強烈反駁
英國外相祁湛明(James Cleverly) 向國會提交新一份《香港半年報告書》,指北京仍然不遵守《中英聯合聲明》,呼籲北京和香港廢除香港國安法。對此,香港政府強烈反駁,敦促英國停止干涉「純屬中國內政」的香港事務。
被控制造爆炸 四名香港學生被判
四名香港學生,包括兩名未成年人,被控制造炸彈並在公共場合放置引爆、從事反政府活動,於5月25日被香港司法機關判刑。
德語媒體:中國經濟好景不再
中國官方發布的最新經濟數據差強人意,內需疲軟,失業率激增。這是嚴苛"清零政策"之後的短暫後續表現呢,還是有更深層的政治原因?
對年輕人失去吸引力 香港警隊再度降低入職要求
香港警察隊伍由於近幾年新入職申請人數一直呈低位,香港警務處再度降低入職標準,希望能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但有看法指出,香港警察在2019年「返送中」運動中殘暴鎮壓抗議者導致警察形象嚴重受損,即便政府開出高薪,也無法對年輕人構成吸引力。
國泰航空遭指歧視中國客 官媒:重拳整頓
香港國泰航空近日遭投訴有空服員「歧視非英語乘客們」,嘲諷說普通話的乘客「如果不能用英語說出毛毯,就拿不到」等。香港特首李家超24日稱,事件傷害中港感情,「感到痛心」。
國殤之柱在德國柏林揭幕
香港警方五月初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扣押了紀念在1989年天安門事件的「國殤之柱」。在5月22日,其創作者高志活(Jens Galschiot)在德國柏林為「國殤之柱」複製品揭幕。
六四紀念日前夕,「國殤之柱」落戶柏林
本周一,「國殤之柱」在柏林落成揭幕,以紀念1989年6月4日,中國大學生民主運動所遭受的血腥鎮壓。原本豎立在香港大學校園內的「國殤之柱」則已被當地警方以涉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名而被拆除沒收。
航運公會:到2032年船舶回收將翻倍
隨著航運業船隊轉型,變得更加利於氣候保護,主要分佈於亞洲地區的「船舶墳場」在未來幾年內可能會獲得空前的關注。
北京辦事處遭突查後 「美思明智」 高管撤離香港
路透社5月19日發表獨家報導,表示美國咨詢公司「美思明智」在北京辦事處遭到突擊搜查後,撤離了一些駐香港的員工。目前尚不清楚中方調查的具體內容,不過「美思明智」此前在從事有關新疆的商業盡職調查。
客座評論:香港已經容不下一格漫畫
香港《明報》11日宣佈,政治漫畫家尊子在該報的政治漫畫專欄14日起停刊。該專欄已有40年歷史,過去半年多以來多次被香港官員指責「抹黑政府」。旅居台灣的香港媒體人曾志豪針對此事說,舊香港和中共註定是「格格不入」。
公共圖書館撤書挨批 特首:借書須符香港利益
香港公共圖書館近期大量下架六四相關館藏,連「明顯未涉及國安問題」的作品亦無倖免,遭學者批做法「過火」。16日,香港特首李家超卻說,人們仍可從私營書店取得這些書,「如果他們想買,就買得到」。
「愛國僑領」梁成運被中國以間諜罪判處無期徒刑
中國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5月15日以間諜罪判處78歲的美國及香港公民梁成運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沒收個人財產50萬元人民幣。梁成運是美國德州和統會主席,被稱為「愛國僑領」。
告別《明報》40年政治漫畫 尊子:希望就在轉角位
香港《明報》週六刊載政治漫畫家尊子在該報的最後一期專欄,劃下連載40年的時代句點。尊子漫畫停刊再次引發香港新聞與創作自由收窄的討論,停刊前夕,尊子接受DW採訪,談及他的心境與未來打算。
諷刺時政遭當局點名 香港漫畫家尊子被迫停載
香港著名名政治漫畫家尊子表示,在當局點名批評他的一篇諷刺漫畫作後,《明報》周四宣佈將停止刊登已連載數十年《尊子漫畫》專欄。香港記者協會對於言論自由遭到打壓表示痛心,認為此事件反映出香港「容不下批評的聲音」。
扣押國殤之柱遭批 香港保安局長致函駁斥WSJ
香港警方國安處日前扣押六四紀念藝術品「國殤之柱」,《華爾街日報》(WSJ)評論文章質疑港警「未經正當程序」,香港保安局長鄧炳強致函該報駁斥。他在信中說了什麼?
香港修訂法律 禁止外國律師參與國安案件
香港立法會周三通過的法律執業者條例修訂規定,在「不違背國家安全利益」下,經特首發出證明書之後,海外律師才被允許參與國安法案件。
五年來首位英國大臣訪問香港
英國商業及貿易部國務大臣莊敦文訪港之際發文稱,英國不會逃避對香港民眾的歷史責任,與此同時,也會與中國在共同利益領域合作。
五一陸客重臨香港 為何黃金週不似預期?
中國開關後首個旅遊旺季「五一黃金週」過去,香港接待逾六十萬人次大陸旅客。相隔三年多的第一波陸客潮,香港面對甚麼既熟悉且陌生的狀況?德國之聲訪問了陸客、港人、前線業者和學者,聽聽他們的觀察。
香港警方扣押「國殤之柱」 創作者稱「太離譜」
香港警方發表聲明稱,國安處周五上午持法庭手令採取搜查行動,在元朗區檢取一件與一宗「煽動他人顛覆國家政權罪」案件有關的證物。「國殤之柱」創作者、丹麥雕塑家高志活稱「這太離譜了「。
韓正將出席英王加冕儀式 引爆哪些爭議?
中國國家副主席韓正將代表中國出席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的加冕儀式,但英國政界部分人士不希望他赴英。他曾主管香港事務,英國政壇對他有哪些批評?
加拿大召見中國大使 考慮驅逐外交官
針對加拿大華裔議員莊文浩的家人受到威脅的案件,加拿大召見了中國大使,並考慮驅逐外交官,但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
年度新聞自由指數出爐 中國排名全球倒數
無國界記者組織3日發佈的新報告顯示,在全球180個國家、地區中,中國、香港的新聞自由排名在全球敬陪末座。報告指出,全球的媒體生態,正受到假訊息、社群媒體及人工智慧的侵害。
客座評論﹕台灣「人選人」,香港「一人選人」
旅居台灣的香港媒體人曾志豪從台灣影集《人選之人--造浪者》談兩岸差距,感嘆香港區議會選舉改革開倒車,也說明在中國專制統治下,只有百姓,沒有公民。
香港區議會選舉改制 直選削至19%史上最低
港府提出大幅改變區議會選舉方法及職權,民選議席比例將降至區議會成立以來最低,並由官員擔任主席。這是在立法會和選委會後,當局重整選舉制度的又一動作,民主派需思考是否繼續在這個最後選舉陣地立足。
牆外文摘:習澤電話會談,中國又成最大贏家?
有評論認為,既然交戰雙方都沒有放下既定立場,目前俄烏根本沒有停戰和談的意願,對習近平來說樂得大作好人,勸和促談,聽不聽悉聽尊便,但是我作為「和平建設者」的形象更加鮮明,北京只有獲利而無損失,何樂不為?
疑受港警施壓脅迫 香港五一遊行自行取消
香港前職工盟成員原訂於5月1日舉辦遊行,但其中1位申請人卻在26日據傳因受巨大壓力,被迫取消遊行申請。專家告訴DW,這個案件顯示,香港如今已無集會自由,而港府正以各種非正式的作法進一步限縮公民的基本權利。
香港國安法域外適用首案:留日學生返港被捕
一名香港學生因在日本留學期間發帖,返港更換身份證時被捕,引發了人們對香港國安法跨國鎮壓的擔憂。有學者呼籲國際社會介入。
牆外文摘:龍應台文章引發爭議,「選得對」可以預防戰爭?
台灣作家、前文化部長龍應台在《紐約時報》發表文章《北京未開一槍,已給台灣社會帶來裂痕》引發爭議,有批評者指出,只要管好自己,不刺激他人,即可實現「和平真好」,這正是過去 20 年香港民主運動者的「良好意願」理論之一。
德語媒體:"風險無止境"的中歐關係
過去幾年來,北京當局對香港民主運動的鎮壓,對新疆穆斯林少數民族人權的殘暴踐踏,以及俄烏戰爭爆發後中國的曖昧態度,都令歐中政治關係面臨嚴重考驗。在此背景下,應如何維系雙邊的經貿關係也引起了激烈的討論。
時隔近40年香港教區主教將再次訪問北京
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周守仁應北京教區主教李山邀請,於4月17日抵達北京,開始為期5天的訪問。這是時隔將近40年後香港教區主教再次訪問北京。
牆外文摘:美國改變「一中政策」正當其時?
有評論認為,在中國聯俄抗美戰略成形、整體情勢改變下,美國的「一中政策」架構在對抗極權集團,已不夠堅實有力。此時正是美國審時度勢、考量修改不合時宜的一中政策、承認台灣的時候,以解決習近平欲改變台海現狀與世界經濟秩序的問題。
港媒:原解放軍上將劉亞洲或被重判
香港媒體報導,出身「紅二代」的中國軍隊前高官劉亞洲受調查後,已被移交司法,可能因貪腐被判死緩重刑。但更多推測認為,劉亞洲落馬是因為冒犯了習近平。
客座評論:香港政治迫害妄想症大都會
建制派以往掛在口邊的便是「政治歸政治,體育歸體育」,凡對任何人藉體育之名行政治之事,例如以奧運指責中國人權狀況,都被指責。當時香港人都以為,政治入侵體育,全是泛民本土派這些「動亂份子」做成的,結果他們在獄中了,但政治入侵反而更惡劣。
"一天接待8至10個內地招商團是家常便飯"
中國取消清零政策後,人們注意到很多省市區積極派出各類招商團前往歐亞國家,這一現象折射中國經濟面臨的壓力,對其成果尚難以評估。
香港三年流失數千醫護 中外招聘可有對症下藥?
在移民潮引發的醫護人手荒下,香港公立醫院本月迎來首批中國大灣區醫護人員,標誌著新常態的開始。為瞭解決持續的人才外流問題,港府當局放眼內地和海外招攬新血,並為此修例放寬註冊制度。
李強博鰲論壇首秀 對中國經濟樂觀
中國總理李強週四(30日)首度以總理身份出席博鰲論壇開幕式,他說了什麼?其他國家和組織又是如何參與?
客座評論:假遊行真香港
有句梗叫「爛編劇都不敢這樣寫」,就是現實有些情節,是荒謬到難以置信,搞劇本創作的如果照抄肯定挨罵,但「現實比小說更離奇」再得實證,香港這個曾經的「示威之都」,一個上演過「200萬+1」卻和平有序的城市,居然上演了「掛頸牌遊行」的鬧劇。
牆外文摘:TikTok的承諾如何兌現?
有評論認為,鑑於中國的駭客歷史,以及在公開市場上輕易購買數據的能力,保護美國人數據的最佳方式是通過立法來確保TikTok和其他中國公司兌現自己的承諾。
抗議填海 香港國安法後首場合法示威遊行
3月26日中午起,約50名香港民眾開始了反對將軍澳地區填海工程、水泥廠、垃圾處理廠項目的示威遊行。這也是香港國安法頒布以來、新冠疫情結束後首次合法示威。警方對此嚴陣以待,並對組織者提出了嚴格的限制條件。
紐西蘭外長與秦剛見面 提及人權、台灣議題
紐西蘭外長馬胡塔訪問中國,這是該國外長自2018年以來對中國的首次訪問。她表示,會晤時向中方提及了人權問題、香港自由狀況以及對台灣局勢的擔憂。馬胡塔也利用對話的機會呼籲中國促使俄方撤軍。
離港擇台 德國智庫紮根台北
為了保護職員不受《香港國安法》威脅,德國智庫,弗里德里希諾曼自由基金會2020年關閉了駐港辦事處,如今遷移到台灣開設新辦公室。週二(21日),在訪台的德國教育部長施塔克-瓦青格見證下,該基金會於台北開設「全球創新中心」。他們為什麼選擇台灣?
香港支聯會前副主席何俊仁保釋被撤銷
香港國安處以「妨礙司法公正」的罪名再度逮捕了支聯會前副主席何俊仁。西九龍法院今日裁決,撤銷保釋,何俊仁須還押候審。
《小熊維尼:血與蜜》突取消香港公映
原訂3月23日在香港公映的英國電影《小熊維尼:血與蜜》,發行商突然取消放映,但是原因未明。這部靈感來自經典兒童讀物的恐怖電影,觸動了何方神經?
處於保釋期的香港支聯會前主席何俊仁再度被捕
香港國安處本周二以「妨礙司法公正」的罪名逮捕了支聯會前主席何俊仁。香港媒體報導稱,何俊仁涉嫌「在保釋期間干擾證人,妨礙司法公正」。
香港記者流亡海外 藉報導保存文化與新聞自由
因為《國安法》的出台而被迫離開香港的記者,在海外建立了許多線上平台,藉以記錄這座城市的發展。然而,他們卻面臨著資源的短缺,以及新聞來源受限等困境。
人大閉幕:習近平談國安 李強上任後首秀
中國人大於13日上午結束,為橫跨兩週的兩會劃下了句點。習近平在閉幕致詞中再次提及「九二共識」及「堅定統一」,李強也在他作為中國新總理的首秀記者會中,回答了中外媒體的問題。兩人具體說了什麼?
支聯會前副主席因違反國安法被判刑
香港支聯會前副主席鄒幸彤及另兩名常委因為沒有遵從《國安法實施細則》通知,拒絕向警方提供支聯會資料被判刑,法院宣判三人各入獄逾4個月。
上一頁
第8 頁,共10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