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香港
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全境由香港島、九龍、新界等3大區域組成,其中香港島是全港的發展核心;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香港政改:北京回應人權指責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周三(23日)就香港政改方案出台一事表態,指改革兼顧了香港社會各階層、各界別的利益和訴求,並呼籲各界把握歷史機遇實現2017普選行政長官的目標。
政改:香港「由盛轉衰」的分水嶺?
香港特區政府於22日(周三)宣佈2017年特首普選辦法方案,媒體的看法大有不同,泛民派的立場成為了不少報章的評論中心。
評論:北京依然強硬
香港特區政府周三公佈了2017政改方案。德國之聲記者Philipp Bilsky認為,這並不意味著香港將會更民主。
香港泛民派:政改方案無法接受
香港政府公佈2017年特首普選方案。泛民人士表示,絕對無法接受這一方案。
澤林視點:給大陸水貨客來個急剎車
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認為,深圳居民赴港行從「一簽多行」改為「一周一行」的規定,是為了刺激中國大陸地區的消費。
港人看內地:那麼近,那麼遠
150年英治下的香港發展出獨特的自我身份。主權移交18年後的今天,港府和中央政府試圖在各層面實現融合,卻引發反彈。
北京政府支持香港實現特首普選?
香港政府預定於本周公佈政改方案。中國國家副主席李源潮周一表示,中央真誠期望2017年實現香港特首普選。
面對中國,更多失落與焦慮
更多中國問題學者對中國政府失去了信心,而香港和台灣的「殖民焦慮」更加嚴重。
深圳取消赴港「一簽多行」有何影響?
隨著港民對大陸遊客的不滿情緒加劇,中國近日對大陸赴港遊客數量作出限制。針對該項政策可能對香港造成的影響,德國之聲採訪了凱投宏觀的經濟分析家劉暢。
港區人大提議代表:「一周一行」非歧視陸人
兼港區人大代表的新民黨立法會議員田北辰去年提議收緊「深圳自由行」,今天終於得到實施。他就「一周一行」以及大陸網民反應接受德國之聲採訪,呼籲兩地政府多加解釋,消除誤會。
赴港「一周一行」傷了誰的感情?
中國當局宣佈,13日起停止簽發深圳居民赴港「一簽多行」的簽注,改為「一周一行」。這項在港區人大代表看來將「令本港反水貨客情緒下降」的政策卻惹惱了大陸網民。
多名港人清明北上祭祖關口遭拒
近日,香港多名曾參加佔中運動的人士回內地掃墓祭祖關口遭拒。
「大倒退」中的「大豐收」
香港新聞自由指數下降,法治受到威脅,台灣輿論認為加入中國主導的亞投行是自取其辱。但是亞投行吸引的加入國家數量之多,連中國也感到吃驚。
香港560位名人聯署 捍衛學術自由
560多位香港各界知名人士周一在《明報》登載整版廣告聯署聲明,指出香港的教育體系以及學術自由正日益受到威脅,呼籲香港民眾「捍衛學術自由、守護我城我校」。
「中國夢」裡的悔罪、普選與公祭
剝奪個人自由的「中國夢」是什麼樣的美夢?
梁振英:將泛民議員逐出議會
香港特首梁振英周三表示,香港已經做好應對新一波親民主運動的準備。他還呼籲選民將干擾政府立法的泛民主派議員趕出議會。
恐懼之中的不智之選
輿論認為,對香港普選抗爭和內地霧霾討論的打壓,透露出中共政權的恐懼;而軍隊高調介入社會維穩,則是一種窮途末路的心態。
中國反腐運動下的藝術品交易
北京高層越來越關注藝術收藏界為了逃避重稅,所想出來的各種「花招」。
內地遊客正遠離香港轉戰日韓
中國內地赴港遊客正迅速減少。三月初,內地赴港旅遊團的數量減少了80%。
貝嫂要在香港開店
維多利亞‧貝克漢将在香港開設其個人品牌的第二家專賣店。
誰讓港台漸行漸遠?
九二共識與台灣的未來方向相反?親中力量讓香港人離心離德?「光復素人」在將來的抗爭中扮演什麼角色?
陸港現矛盾 旅遊業"受傷"
陸港兩地"罵戰"正酣,隨著雙方矛盾的加深,赴香港旅遊的大陸遊客數量也受到了明顯的波及。
成龍:有記者在 不敢說真話
身為全國政協委員的香港影星成龍經常語出驚人。
2015年全球高校排行 北大升 港大降
《泰晤士高等教育》雜誌推出2015年度全球最具聲望高校排行榜。中國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在列表中迅速攀升
反水貨行動 觸發陸港兩地「罵戰」
近日香港的反水貨客示威被廣泛報導,又有內地遊客被誤罵指為水貨客的影片被瘋傳,引發了內地網民對香港人的批評浪潮。更有人上傳影片,罵個痛快。
掀開政治穹頂才有未來希望
中國大陸的環境污染、香港未來的發展與兩岸關係,都處於同一個中共政權的穹頂之下。
英國下議會報告 香港自由受中國「侵蝕」
英國議會下院外交事務委員會周五發表報告稱,香港的高度自治正受到「侵蝕」。英方對香港的「前進方向」表達了擔憂。
多名香港泛民人士周一受預約拘捕
多名香港泛民主派人士因為其在雨傘運動中的所作所為,周一前往灣仔警局接受調查,但隨後釋放。活動人士認為,近來港警方的行動無疑於恐嚇。
香港再爆反水貨客示威
香港周日再次發生反水貨客示威。過程中,警方至少帶走了33名示威者。
獨立的人格、學術與傳播
輿論認為,香港的政治、學術與媒體均被大陸政府快速侵蝕,港人應該堅持爭取諸方面的獨立性。
英國:香港仍能向民主跨出「有意義的步伐」
香港此前的大規模示威對該市的穩定構成嚴峻挑戰。英國外交大臣周四表示,香港依舊能朝民主邁出「有意義的一步」。
香港財政盈餘超預期
港府計劃大力投資,以修復「佔中」對經濟造成的影響,重振城市形象。
「與其說是香港問題,不如說是中國問題」
本周二(2月24日),一年一度的日內瓦人權民主峰會召開。
春節長假大陸遊客赴港旅遊人數下降
香港媒體本周二報導指出,大陸遊客春節假期赴香港旅遊人數20年來首次出現下降。
香港「激進」示威者開闢新戰場
距離香港警方對「佔中」營地展開最後一次清場已經過去近三個月,怒氣未消的抗議人士如今另起爐灶,利用購物商場和大學校區作為其新戰場。
匯豐總裁秘密賬戶惹爭議
匯豐銀行繼續深陷醜聞:該集團總裁歐智華自己就曾在被指責協助客戶逃稅的匯豐瑞士分行開設巨額帳戶。
本土意識是哪股勢力?
本土意識導致港大學生會退出學聯,也在澳門和台灣的政治與日常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
黃之鋒赴歐美 女友被扣昆明
香港學民思潮成員、黃之鋒女友錢詩文除夕(18日)前往昆明探親時被拒入境,須於初一遣返。此外,"雙學"領袖將赴日內瓦出席人權與民主峰會。
"漂"在香港
早前,香港大學內地生葉璐珊參選學生會,其"共青團"背景引起激烈爭議。有人質疑葉璐珊參選背後有政治動機。一群"港漂"們,融入香港面對著怎樣的困難?
香港特首望港人像羊
羊年將至,香港特首梁振英發表新年賀詞,期望港人能有羊的特質。
香港人與水貨客 沒完沒了的衝突
水貨客近年為香港的熱門民生話題,是陸港矛盾加深的一大因素。周日(15日),約200名香港市民響應號召到沙田一個商場抗議自由行及水貨活動。
沒有奶粉的「強國」夢
農歷新年臨近,「中國人」帶給新加坡、香港和台灣怎樣的感受?
記者無疆界:新聞自由走下坡路
記者無疆界組織公佈2015年新聞自由排名年度報告。在180個國家與地區中,中國排名176位。
港民抗議內地客 10人被捕
周日,百多名香港市民在屯門區示威內地客,警方再次動用胡椒噴劑,並拘捕了10名示威者。
現實比歷史更令人難堪
中共關於民族自決主張的歷史自相矛盾嗎?
共青團有什麼關係?
共青團員的身份再次在香港引發熱議。時評人長平認為,共青團員政見可能相異,但是團組織在中國並非徒有虛名。
"一國兩制"對"兩國一制"
"一國兩制"對上"兩國一制",政治意含起爭議。
港零售業銷售總額11年來最差: 「不能全歸咎於佔中」
2014年香港零售業銷售總額同比減少0.2%,是11年以來首度下跌。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指出,下跌歸咎於內地反腐和非中國籍遊客人數減少,另外她表示,佔中影響沒有預期嚴重。
評論:「佔中」後勁不足
德國之聲記者Philipp Bilsky為您解析香港示威運動聲勢減弱的原因。
"放棄中國、擁抱歐洲"?
亞洲首富李嘉誠近月出售中國物業、投資傾重歐洲,令他"撤資香港、中國"的傳言滿天飛。
上一頁
第72 頁,共10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