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香港
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全境由香港島、九龍、新界等3大區域組成,其中香港島是全港的發展核心;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香港六七暴動50周年
1967年5月6日,香港爆發了嚴重的暴力事件,一直持續到當年年底。這場運動最初始於工人運動、反抗殖民示威,後來升級為炸彈襲擊等恐怖主義活動。而當時深陷文革的北京方面,則稱之為「反英抗暴」。這場運動,也確實與文革存在不小的關聯。
牆外文摘:金正恩南望 習近平兩難
平壤擺脫危機的希望在美國、中國還是俄羅斯?都不是,在於韓國。北京走出經濟困境依靠習近平大權在握之後搞改革?錯了,權力壟斷即意味著阻止改革。
香港六四紀念館重新開館
關閉數月後,香港六四紀念館本周日(4月30日)起重新開館,新址為臨時紀念館。
中聯辦官員:港人對國家制度要有敬畏之心
據港媒報導,中聯辦法律部部長王振民表示,香港人應該嘗試理解國家的邏輯和道理,對國家的制度要有起碼的尊重和敬畏之心。
警方連串拘捕行動 被斥為製造"寒蟬效應"
繼本周三青年新政前立法會議員梁頌恆和游蕙禎被拘捕後翌日,27日清晨警方再上門拘捕9名於去年中聯辦反釋法遊行之社運人士,控以"非法集結"及"公眾地方行為不檢"等罪名。泛民議員譴責警方拘捕行動是要在7.1回歸二十周年前夕製造"寒蟬效應"。
香港又有9名反對人士被拘捕
香港9名參加去年11月反「釋法」遊行的活動人士周四被拘捕,受控「非法集結」等罪名。此前一天,兩名本土派前議員也被拘捕。
游蕙禎梁頌恆被控罪 斥檢控匪夷所思
本土派青年新政游蕙禎和梁頌恆去年11月涉嫌闖入立法會宣誓和開會,26日早上被香港警方以「非法集結」及「強行進入立法會」的罪名上門拘捕。梁頌恆批評控告罪名「匪夷所思」,是當權者對反對派的進一步政治打壓。
粵港球賽驚現「滅英犬」標語 亞足聯調查
中國廣州恆大隊面臨亞足聯的一項調查,起因是本周二亞洲冠軍聯賽一場比賽中,恆大隊球迷的橫幅中出現攻擊香港獨立運動的字眼,如「港毒」和「殲滅英犬」。
兩名香港本土派議員被控「非法集結」
香港本土派前議員梁頌恆、游蕙禎周三被拘捕,受控涉「非法集結」。游蕙禎指,警方是就二人去年「闖入」立法會一事進行調查。
牆外文摘: 美國做不到中國做 中國做不到北韓做
中國公安部門約談美國之音,已經直接干預其新聞自由。中國不僅和美國,還要和香港與台灣建立新型關係?
給林鄭的"緊箍咒"?"未來5年不宜重啟政改"
一北京駐港官員周六表示,未來五年不是香港重啟政改合適的時間。他還表示,甚至未來10年,香港總不能把時間都花在政改上。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辦公室這樣回應說。
桂民海瑞典獲獎 其家人盼關注
銅鑼灣書店書商桂民海獲得了瑞典波利特科夫斯卡婭獎。頒獎機構表彰他在捍衛言論與出版自由上的努力。他的家人希望獎項能夠讓外界更多地關注到桂民海的處境。
港民主黨主席倡議特赦論 修補社會撕裂 備受抨擊
香港民主黨主席胡志偉倡議下任特首林鄭月娥依基本法運用權力,特赦"雨傘運動"參與者、"七警"和退休警司朱經緯,修補社會撕裂,言論引起社會強烈回響。胡晚上宣佈收回特赦言論,並就言論表示深切道歉。
牆外文摘:北韓核彈與李明哲 北京都怕
感受北韓核彈威脅最大的不是美國而是中國。中國綁架台灣人權工作者李明哲是一個孤例嗎?
十年來首獲入境 梁國雄赴內地考察
綽號「長毛」的社民連議員梁國雄參加香港立法會考察團,持一次性回鄉證入境內地。據悉邊防人員曾一度要求他摘掉胸前佩戴的黃絲帶,但在他堅持之下未加阻撓,予以放行。
香港傳媒迎來寒冬
香港一份高質素的網媒《端傳媒》因資金營運短缺,4月上旬宣佈大幅裁員。而早前有線電視大股東,決定向旗下有線寬頻撤資,令有線電視面臨倒閉危機。事件再一次掀起社會對香港媒體生存空間的關注及熱烈討論。
倒插旗幟算不算侮辱國旗?
香港立法會議員鄭松泰因為「倒插國旗區旗」事件正式遭到警方起訴。支持起訴者認為,這樣可以起到警告作用。但同時有人對鄭松泰的做法是否構成犯罪提出質疑。
林鄭月娥上京見習李 獲正式任命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二在北京會見3月底當選香港特首的林鄭月娥。中國總理李克強向她頒發第五任香港特首的委任令。
香港旺角騷亂者 判監四年九個月
周一,香港一地區法院作出判決,2016年初參與旺角騷亂的32歲技術員楊家倫因犯暴動及縱火罪,入監4年9個月。他是目前為止這起騷亂中獲刑最重的人。
牆外文摘:任性川普与蠻橫中國
川普的對華政策可能會適得其反嗎?蠻橫的中國如何面對來自香港和台灣的挑戰?
新特首周日上京受任 籌組班子困難重重
以777票當選特首的林鄭月娥,將於4月9日前往北京,接受中央政府頒任第五任香港特區首長委任狀,料將會晤國家主席習近平。明言會反映港人"8.31枉框架"的反對聲音,坦言自當選後,籌組班子上遇上重大困難。
牆外文摘:北京的鐐銬聲與碰杯聲
香港選舉如何放棄了抗爭?台灣人權工作者李明哲案意味著什麼?川普怎樣為中國操碎了心?
港台學運領袖呼籲「川習會」勿忘人權議題
據台灣媒體報導,台灣及香港兩地的一些學生運動領袖在台北召開新聞會,呼籲美國總統川普在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會晤時「討論李明哲事件以及中國大陸對於人權的壓迫」。
台北香港上海 你想來 我想去
一個最新的民調顯示,半數以上的台灣年青人樂於去中國大陸工作。與此同時,卻有許多港澳居民到台灣學習和工作,甚至移民。許多台灣青年願意到大陸讀書工作,但也有不少港澳人士來台落腳。
「佔中三子」法庭應訊 擔心不合理指控
九名「佔中」人士在香港特首選舉次日接警方通知,被控「公眾妨擾」等罪名。案件將延至5月25日審理。分析認為,候任特首林鄭月娥想要「彌補香港社會的撕裂」,很困難。
特首選舉翌日 政府起訴佔中人士
特首選舉才剛落幕,香港警方就正式起訴「佔領行動」中的三名發起人、學生領袖及民主派人士共9人「公眾妨擾罪「。事件引起輿論質議此舉與當選特首林鄭月娥表示首要工作便是團結社會的說法背道而馳。
德語媒體:選舉變鬧劇 後果很嚴重
香港特首選舉中,林鄭月娥不出所料高票當選,但有投票權的不是香港公民,而是僅限於大約1200人組成的選舉委員會。德國媒體對此紛紛發表報導與評論文章。
特首選舉結果公佈後的香港
香港特首選舉由大熱門林鄭月娥勝出,不少市民儘管早已預計賽果,但對曾俊華的落敗,仍難掩失望及沮喪。學者表示,社會彌漫著一股對小圈子選舉無力抗拒的失落情緒,是新任特首必須誠實面對及急切解決的首項議題。
7張圖看一周大事
解放軍部署東風16導彈瞄準台灣;中國取代日本成為韓國人最不喜歡的國家;李克強訪問澳洲;港媒:「習近平思想」今秋或被寫入中共黨章;英國倫敦發生暴力襲擊案;中國男足小勝韓國;香港舉行特首選舉。
牆外文摘:特首、夾邊溝與反感國度
香港人選舉特首的初衷何在?為什麼夾邊溝不許記憶?為什麼台灣人不喜歡中國?
林鄭月娥當選新特首
本周日(3月26日)香港舉行特首選舉。選舉委員會1163張有效投票中,林鄭月娥獲得777票勝選。
林鄭月娥勝出 香港迎來第一位女特首
3月26日,林鄭月娥當選香港第五屆特區首長。由出身貧寒到成為香港第一位女特首,她的經歷也被不少人視為港人努力奮鬥、追求向上的寫照。但尤其是在政改風波後,林鄭民意大幅下挫,可能成為其順利執政的一大包袱。
德語媒體:北京的遠程遙控
在香港特首選舉港人定還是北京定的問題上,《斯圖加特新聞》刊文稱,本周末,中共將再次顯示其對香港的影響力。選舉委員會將選出新一屆香港特首,而且完全按照北京的意願。
特首選舉在即 市民上街抗議
香港特首選舉前夕,香港「民間人權陣線」發起遊行,反對北京干預選舉。
分裂的政治香港:民意與選情
在香港特區行政長官選舉臨近之時,民意調查和選舉結果預期之間形成戲劇化的落差。曾俊華雖然民眾支持率居高,但受到北京支持的林鄭月娥仍然是獲勝熱門。無論誰當選,上任之後都將面對艱難的挑戰,近年來的政治動蕩已經對香港經濟造成創傷。
特首選舉最後兩天選情分析
距離特首選舉尚餘兩天,三名候選人作最後沖刺。曾俊華更是馬不停蹄到小區巡遊, 周五晚上舉行千人集會,圖挾強勁民意扭轉大局。根據消息人士透露,京官已進駐深圳親自督軍。
諷刺資本主義?「共產巨頭」齊聚香港
金融危機、恐怖襲擊、民粹主義,西方世界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不少人再次開始思考:資本主義究竟是不是無可替代的選項?恰逢此時,共產世界的一些重要人物在一次藝術展上進行了一次特殊的「會晤」。
運送新加坡裝甲車貨船船長在港出庭受審
去年新加坡9輛裝甲車被香港海關扣查,負責運載的中國籍船長被控非法輸入戰略物品,本周五早上在香港西九龍裁判法院出庭受審。
德語媒體:一國兩制"同床異夢"
周四的德語媒體中,《新蘇黎世報》將目光投向進入倒計時的香港特首選舉。文章指出,在經歷了"普選"和"佔中"的波折後,此次選舉如同北京和香港關係的一場大考。
港媒:「習近平思想」今秋或被寫入中共黨章
據香港《明報》報導,有消息稱今秋召開的中共十九大會議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治國理政新理念「習近平思想」將會被寫入黨章。屆時習近平也將由此成為繼中共已故領袖毛澤東、鄧小平之後,第3個以姓名命名其思想理念的中共領導人。
誰是梁振英「接班人」?香港特首候選人簡介
香港特首選舉將於3月26日舉行。三位候選人林鄭月娥、曾俊華及胡國興把握最後幾天時間,馬不停蹄拜訪不同團體及社區,社會的氣氛也不斷升溫,熱烈討論誰會成為新一屆特首。德國之聲介紹三位候選人的背景及參選歷程。
新加坡軍車爭議:香港海關起訴船運公司及船長
圍繞香港海關扣押新加坡軍車的爭議又有"新篇章",《南華早報》獨家報導稱,香港海關可能會起訴涉事船運公司和船長。專家認為,此事牽扯中新台三方之間的複雜關係。
香港特首是怎麼選出來的?
第五屆香港特首選舉於3月26日舉行。緊扣著這場選舉的重要議題包括"政改方案"、人大"8.31框架"及"1200名選委"之投票制。臨近投票日,德國之聲中文網為您重溫香港特首選舉制度及第五屆特首選舉的發展經過。
牆外文摘:香港愛國選票與台灣統戰間諜
特首選舉中的「我們」如此愛國,香港人作何感想?中國間諜案風雲再起,台灣如何應對?
選舉日進入最後倒數 曾俊華民意急升
香港特首選舉將於下周日舉行,候選人曾俊華近日馬不停蹄下區拜訪不同地區基層。曾所到之處均受到市民簇擁支持,令民意急升,開始大幅領先獲中央支持的林鄭月娥。
旺角衝突 三人被判三年監禁
2016年農歷初二,香港旺角發生嚴重的警民衝突,據報導造成約百人受傷。本周,三名被告被判暴動罪名成立、入獄三年。
林鄭月娥論壇上失言 為未來施政埋下地雷
香港特首選舉3名候選人在昨晚舉行的特首論壇上互相質詢,激辯連場。林鄭月娥做出的一番「若主流民意要求下便會辭職」言論引起社會一片嘩然,被學者批評為最大失分位,也為未來施政埋下地雷。
香港特首選舉論壇:針鋒相對 火花四濺
周二晚,香港舉行特首選舉論壇,3名候選人曾俊華、林鄭月娥及胡國興同場較量,在質詢環節上就政治、民生及經濟議題針鋒相對,互相譏諷過去往績,整個論壇火花四濺。
梁振英當選政協副主席 一人「兩制」?
香港特首梁振英在政協會議上被增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在香港社會引起爭議。泛民主派認為,梁振英特首任期尚未結束,出任政協要職將破壞「一國兩制」。
牆外文摘:「台獨」與「港奴」走向何方?
專制陰影之下,台獨之路走到盡頭到底是獨立還是統一?沒有反思與抗爭,「港奴」的命運則注定是天朝主義。
上一頁
第62 頁,共10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