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香港
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全境由香港島、九龍、新界等3大區域組成,其中香港島是全港的發展核心;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佔中九子案」宣判日實錄
歷時79天的香港2014年「雨傘運動」 「佔中九子案」於4月9宣判,發起人戴耀廷、陳健民、朱耀明等9人全部被裁定煽惑公眾妨擾等罪名成立。本周三早上法院判刑,4被告被判即時監禁,3被告獲緩刑,最年輕的張秀賢被判社會服務令。
14日晚間,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在香港文化中心舉行。 電影《無雙》獲得7個獎項,成為最大贏家。
14日晚間,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在香港文化中心舉行。 電影《無雙》獲得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7個獎項,成為最大贏家。 影帝黃秋生在演藝生涯的低谷,打敗《無雙》的周潤發、郭富城,一舉拿下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成為話題焦點。
走過光輝歳月 香港霓虹燈閃爍不再
霓虹燈曾是香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象徵「東方之珠」的芳華絕代。然而如今,霓虹燈日漸暗淡,成為了一代香港人的集體回憶。
德語媒體:中國傳出的訊號
「佔中九子」被判有罪,說明香港的自由其實由北京來決定。中國汽車市場降溫,則意味著德國汽車企業必須要進行轉型。德語報刊評論版關注了這些話題。
香港佔中九子全部罪成 刑期最高16個月
2014年香港歷時79日的 「佔領中環」,或稱「雨傘革命」,去年開審,經過18天審訊,12月審結。香港一家法院宣判「佔中三子」戴耀廷、陳健民及朱耀明等9人全部罪成,其中戴耀廷、陳健民及退休牧師朱耀明被判入獄16個月。
牆外文摘:台灣藍綠攜手團結對抗中共?
有評論認為,國民黨與民進黨選擇同樣的姿態面對中共,兩黨既然差異不大,何不團結起來,一致對抗中共政權?
專訪: 當「一國兩制」變成「一國一制」
香港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訪美,與美方交流香港的「一國兩制」實施情況。期間曾與眾議院議長佩諾西及副總統彭斯會面,陳指美方非常關注香港的政情。建制派和內地媒體批評陳方安生訪美是「挾洋自重」、「告洋狀」。
專訪:林榮基的「最後一次遊行」
香港立法會將即在本周首讀備受爭議的《逃犯條例》,過萬人在首讀前夕(3月31日)上街反對,銅鑼灣書店店長林榮基也是其中一人。他日前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表示,這很可能是他最後一次現身遊行隊伍,感嘆這個條例迫使他成為香港首批「政治難民」。
消失中的書信佬 見證香港歷史的變遷
上世紀四十年代,香港出現了「寫信佬」這個行業。他們憑借一支筆、一部手動打字機,書寫了香港歷史的變遷,也見證了這個社會的急速發展。
曾收留斯諾登 難民母女獲加拿大庇護
在2013年斯諾登滯留香港期間,當地的難民瓦妮薩‧羅德爾等人向他提供幫助,讓他藏在自己家中。如今,羅德爾和她7歲的女兒獲得了加拿大庇護,抵達多倫多。
香港引渡法爭議﹕一宗殺人案打開潘朵拉盒子?
中港二十多年來談不攏的引渡安排,卻因為一宗在台灣發生的殺人案忽然破局。面對本地與國際,不同政治光譜對逃犯條例修訂的質疑聲音,港府稍為讓步但仍無法平息爭議,而且計劃用幾個月時間立法實施。
以香港為誡 蔡英文誓言強化台灣國防
台灣總統蔡英文周三在過境夏威夷時,在一場視訊會議中警告台灣應該從香港的經驗中瞭解,中國政府不會讓其所控制的領土享有自由,並誓言強化台灣的國防能力。
牆外文摘:中聯辦溫暖的手,韓國瑜能握嗎?
有評論認為,韓國瑜只是用這種貌似傻頭傻腦丶實用主義丶不談意識形態的包裝,掩蓋自己聽任中共調度的事實。
港人看香港前途 信心跌至25年最低
國際和政界對香港種種發展和狀況感到憂慮,香港人自己又怎麼看?香港大學最新的民調帶來了壞消息,對香港前途的信心更是四分一世紀以來最差。
北京加強對港獨台獨的監視
北京方面越發擔心港台兩地的獨立勢力聯繫越來越緊密。而這兩地的活動人士也表示,他們的活動越來越多地受到北京方面的監視,並且遭到親北京媒體的騷擾。
蔡英文七招反制"一國兩制" 兩岸關係焦點轉向?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初提出「習五點」對台方針,幾個月來中方一再強調以「一國兩制」達成統一,是解決台灣問題的不二之門。 雖然這已不是中國政府首次提出這個主張,但此說法仍在台灣島內引起熱議。
牆外文摘:沒有壓迫,才有和平協議
有評論認為,北歐國與國之間關係才是真正的「和平」。兩岸之間為推導「具中國特色的和平」的一干人,恐怕真混淆了什麼是人性真實。
北京致函港府 要求提交禁止民族黨運作情況報告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於召開記者會,稱收到中央政府發出的公函,支持港府依法禁止民族黨運作,並要求港府提交相關報告。
牆外文摘:中美貿易戰,台灣打什麼牌?
有評論認為,中美貿易戰兩強相爭之際,台灣不必擔心被利用,而是要打好自己的牌。另有評論認為,允許第三方介入的兩岸和平協議是一個值得考慮到選項。
港府駁回上訴 民族黨深陷存續危機
主張港獨的香港民族黨在去年被禁止運作,而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週四參酌意見後,駁回上訴。 香港民族黨若要翻盤,只剩下司法覆核一途。
「大灣區」發展綱要推出 香港如同「跟班」?
中國國務院周一公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把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列為「區域發展核心引擎」,香港各界反應不一。
香港政府為何民望大跌?
踏入2019年,香港社會彌漫著一股不滿及沮喪的情緒。新年伊始,特區政府的多項施政引起社會廣泛爭議及反彈。同時民調結果顯示,特首林鄭月娥的民望及特區政府的支持度大跌。
張藝謀不來柏林 香港片無法上映
中國知名導演張藝謀原本計劃憑借新片《一秒鐘》競逐本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但在距離放映只剩四天時,卻傳出撤出的消息。這是為何?與此同時,另一部香港影片的退出也引起了外界的注意。
德國一戰手榴彈「驚爆」香港
本周日,香港一家薯片工廠的工人在從法國進口的一堆馬鈴薯中發現了一個「鐵馬鈴薯」。後來警方查明,這是一個漂洋過海來到香港的德國一戰時期的手榴彈。
獲獎流亡導演應亮 : 不當過客
2012年,中國內地導演應亮因拍攝改編自真實案件的電影《我還有話要說》,被上海公安局起訴,開始在香港展開流亡生活。最近,改編自他真實流亡經歷的作品《自由行》獲全美影評人協會特別表揚獎。
牆外文摘:貿易戰給香港「逃生」機會?
有評論認為,中美兩國勢必嵌入長期互鬥,置身其中的香港應當審視自身優勢與價值,重塑香港本應有的全球視野與國際定位,才可化挑戰為機遇。
對現狀失望 香港年輕人移民意向增加
調查發現,約有三分之一的受訪香港市民表示,如有機會,將打算移民或移居外地;主要推動因素為不滿本地政治爭拗太多、社會撕裂嚴重,以及對本地居住和生活環境不滿。
國歌法二讀 港人對執法憂慮未釋
推行國歌法的《國歌條例草案》本周三在香港立法會進行首讀和二讀,內容包含行政長官、立法會議員等宣誓儀式應列為奏唱國歌的場合。公開故意篡改、貶損國歌的行為,一經定罪最高可判3年有期徒刑、罰5萬港幣。
牆外文摘:中國將會出現大動蕩?
有評論認為,本次中國政治的收縮和回檔,超越了改革開放以來的任何一次,而且越過了過去多年約定俗成的底線,因此下一波中國的轉型和發展力度來得將更大丶更猛。
長平觀察:而現在,鄉愁是一道妥妥的禁令
在台灣,順豐速運拒絕把大陸禁書寄到香港。時評人長平認為,每當這樣的事情發生一次,台灣人的自我審查意識都會強化一層。
檢控特首標準不一?曾蔭權﹕不比較免生怨憤
公職人員收取利益的界線如何釐定?兩位香港前特首的不同命運爭起香港社會巨大爭議,律政司的公正性備受質疑,剛剛重獲自由的曾蔭權也首次開腔回應。
牆外文摘:2030年武統台灣?
有評論認為,習近平已經用6年時間進行反腐,確立起了在中共的穩固地位,再用10多年夯實經濟和軍事,把攻台的短板一一補齊,到2030年左右就可以發動武統了。
《國歌法》草案空降香港
中國大陸的《國歌法》雖然已經正式生效多時,但針對香港社會現實制定的《國歌法》距離執行仍有一定阻礙。最近,香港公佈了《國歌法》草案的細節,其中不乏許多引發爭議的內容。
油船香港沿海爆炸,一人死亡
有關當局稱,周二(1月8日)上午,一艘運油輪在香港沿海爆炸起火,冒出大量黑煙,至少有一人在事故中喪生。
專訪:教廷香港任命背後的中國因素
天主教香港主教逝世後,梵蒂岡新的任命引發爭議,甚至遭批是看北京臉色。香港中文大學崇基神學院院長邢福增接受德國之聲專訪,解析這個任命的來龍去脈和可能造成的影響。
牆外文摘:一國兩制被拒,地動山搖將臨?
有輿論認為,台灣從來沒有獨立的問題,只有被統一的問題;中國政府只能是共產黨的執行機構,並不具實質決策權力,兩岸的談判根本不可能對等;與此同時,美國將繼續和北京維持一種務實的關係。
台灣和一國兩制?2019「蔡習對喊」繼續
蔡英文在短短數天內再闡述其兩岸政策立場,也促請在野黨派一起說不。她表示:「期待台灣所有政黨都應清楚說出我們拒絕一國兩制,說出人民的心聲,不要打折,也不要再講九二共識」。
台灣人為什麼拒絕一國兩制? 蔡英文給出三個理由
為甚麼台灣人不接受一國兩制?蔡英文在短短數天內再闡述其兩岸政策立場,並拋出這個問題。這次她不止重申自己的立場,也促請在野黨派一起說不。習近平的一席講話,是否反而拉攏了台灣民意以至國際社會對她的支持?
專訪:「蔡英文擺明要和大陸對抗」
兩岸領導人隔空喊話,讓台海關係再次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針對海峽兩岸的現狀與未來走向,德國之聲採訪了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副院長張文生教授。
長平觀察:"一國兩制", 到頭來"都是我的錯"
蔡英文表示台灣絕不會接受「一國兩制」。時評人長平指出,從西藏、香港、澳門到台灣,無論是否接受、如何實踐「一國兩制」,最後「都是我的錯」。
中美角力白熱化 2019成台灣議題關鍵年
中國在2018年的不少外交和軍事舉動,都被視為沖著台灣與美國而來。習近平在新年一開始的高調演說也被視為進一步施壓,西方專家認為2019將成為中美針對台灣議題做出重大決定的關鍵年。
國民黨:一國兩制難獲民意支持
習近平拋出對台政策五大原則,引起台灣島內熱議。應該如何接球,不但考驗各陣營的智慧,也被視為反映統獨立場的指標。
習調整「九二共識」 有一中沒各表?
習近平喊出五大對台政策,兩岸政策變調了還是舊調重彈?在統一的主旋律下,誰會受惠、誰會受壓?《德國之聲》邀請了兩位台灣學者逐一拆解這盤棋局。
蔡英文回應: 絕不接受「一國兩制」
在習近平發表《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紀念講話僅數小時後,蔡英文擺明立場,表示民進黨執政下的台灣「從未接受『九二共識』、絕不會接受『一國兩制』」,並稱這是民心所向。
香港未絶望 希望在民間
2018年香港社會彌漫著一股低落的情緒,今年民間人權陣線(民陣)以"香港未完蛋 (絶望) ,希望在民間"為主題,期望重新團結民間力量,守護香港法治。
改革開放四十周年 中港兩地生活變遷
2018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在改革開放的歲月裡,毗鄰中國的香港,兩地人民互動頻繁,創造了一幕幕經典的中港兩地社會及生活現象。
牆外文摘:兩岸和平四十年 國際關係變了調
1979年元旦,中國人民解放軍根據國防部長徐向前的命令,宣佈從此停止炮擊大小金門與附屬島嶼。四十年之後,決定兩岸和平的國際關係尤其是中美關係,是否還是唱著同一首歌?
中國認同跌新低 港人對2019感悲觀
一份最近調查發現,香港市民最認同香港人的身份,對中國人身份的認同程度,相對低於其他身份認同。德國之聲記者專訪香港中文大學學者蔡子強,請他解析這個現象。
專訪﹕創作者面對中國只能委曲求全?
台灣立法委員,同時也是閃靈樂團主唱林昶佐遭香港入境處以不具備「特殊技能」為由拒發簽證而無法前往表演。他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回顧這次遭遇,坦言藝文圈在當今政治氣候下已無法獨善其身,創作者面對壓力時應守護其核心價值。
盤點2018年之中港台大熱點
2018年的腳步已慢慢遠去,新一年的畫卷緩緩展開。對中港台來說,2018年波瀾迭起:人大修憲、問題疫苗動搖公信力、台灣失去邦交國、香港爭議高鐵通車……德國之聲帶您回顧本年度熱點話題。
上一頁
第54 頁,共10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