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香港
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全境由香港島、九龍、新界等3大區域組成,其中香港島是全港的發展核心;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民眾斥「官警鄉黑」 元朗警察出動催淚彈
繼白衣人無差別襲擊市民的事件之後,大批示威者譴責警察處置方式。未獲批准的遊行在開始兩個小時之後,遭到警察以催淚彈與胡椒噴霧驅逐。
澳外長警告中國外交官尊重言論自由
在中國駐布裡斯班總領事徐傑稱讚中國學生的「愛國行為」之後,澳洲外长佩恩周六發表聲明,希望所有外國的外交官員尊重澳洲的言論自由和合法抗議的權利。
香港抗議者的怒火正在轉向北京
香港的抗議活動越來越多地直接將矛頭指向北京。香港民眾的怒火,正在從香港領導層轉向中聯辦以及大量湧入香港的內地人。
元朗7.27遊行 警方催淚彈開道
儘管警方沒有批准集會,但是大量民眾周六下午依然在元朗聚集。與一周前相比,警方在元朗地區明顯加強了部署。
客座評論:中國的威脅姿態
熱愛自由的香港人本來已經讓北京頭疼。現在,北京甚至威脅動用武力。《法蘭克福匯報》的評論員Peter Sturm問道:北京會走多遠?
香港機場集會 「讓各地乘客知情」
包括空乘人員在內的數百、乃至數千名抗議者周五在香港機場舉行集會,向各地乘客、特別是來自中國內地的乘客告知香港近期發生的事件。
元朗襲擊疑雲:「動員令」與三合會
誰是元朗事件的幕後黑手?香港黑幫三合會在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港警又如何成為了眾矢之的?對於上周日的這場暴力事件,一些細節逐漸浮出水面。
香港動盪未平 北京會否出兵?
近日,人們注意到了香港的一條法令,可能成為北京派軍隊到香港的合法依據。 目前為止,港府的應對始終無法消減「反送中」的高漲情緒,中國國防部的一席話更加挑起了人民的恐懼。
遊行未獲批准 元朗陰雲密佈
繼上周末白衣人無差別襲擊事件之後,元朗人還心有餘悸,各種傳聞不脛而走。 這一周的「反送中」遊行計劃將力度集中到元朗,但是警察已經發出反對通知書,上訴委員會也予以確認。
德語媒體:美國軍艦穿越台海
中國在本周發表的一份國防白皮書中,對干涉中國統一大業的」外國勢力「提出嚴正警告。而同一天,美國即派遣軍艦穿越台灣海峽。
澳洲校園「反送中」集會 中港學生爆肢體衝突
周三,澳洲昆士蘭大學數百名中國學生與舉行「反送中」集會的香港與澳洲學生在零星肢體與言語上的較勁後,兩度爆發激烈肢體衝突,而事件最後在傍晚落幕。 然而,該校學生認為這場衝突恐引爆更多反中與親中的對立局面。
駐港部隊會出動嗎?
中國官方表示,中央政府的權威不容挑戰,如果香港政府發出請求,駐港部隊會協助維持秩序。
長平觀察:「北京屠夫」與元朗暴徒
香港元朗襲擊發生的當天,中國前總理李鵬去世。時評人長平認為,二者雖先後出現卻有內在邏輯關係: 「北京屠夫」可以逃脫審判壽終正寢,元朗暴徒就一定會橫行無忌。
港府內部分歧 多部門發聲明批港警與林鄭
7月21日在香港元朗地鐵站發生白衣人士暴力襲擊乘客的事件,後續效應延燒至今。 除了民間在地鐵站發起不合作運動外,多個港府部門也發布聯合聲明,質疑港警的執法能力跟手法,也對上級響應民間訴求的態度深表遺憾。
德國自民黨議員:中國越來越自負
《明鏡周刊》本周一報導,德國自民黨主席林德納不久前訪問北京期間,因之前與香港泛民派議員的會晤而遭中方冷遇。一同訪華的自民黨議員基爾-薩萊對德國之聲表示,近年來,中國方面在此類會談中的姿態明顯變得強硬。
元朗襲擊:"白衣人"是誰?猜疑不止
元朗車站襲擊事件成為香港今夏抗議活動令人震驚的轉點。警方逮捕的襲擊嫌疑人中部分有黑社會背景。上周日(7月21日)夜間突如其來的襲擊發生在日間的大規模抗議之後,激起對襲擊者背景、動機以及是否有政治紐帶聯繫的懷疑。
「白色恐怖」下的劫後元朗
元朗白衣人無差別襲擊市民事件,令居民人心惶惶。德國之聲記者走訪劫後元朗——有人回歸正常生活,但更多人猶有餘悸。這夜,元朗人勇敢地在襲擊現場外築起「連儂牆」,誓言不向暴力低頭。
元朗黑夜:香港警察聲譽受重創?
在港片當中,「香港警察」呈現著公道正義的一面。 但是在「反送中」浪潮中,一連串的警民衝突卻顯示出警民關係已經大不如前。 香港人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對警察失去信心的?多年來究竟發生了什麼?
大陸網軍"帝吧"出征香港 聲援何君堯被叫停
「帝吧」發起「海外出征行動」,周一前往香港民主陣營的Facebook專頁刷屏,號稱「出征港毒」。該中國內地網軍原計劃周二晚繼續行動,聲援與元朗白衣人握手的香港建制派立法會議員何君堯。然而該行動被臨時叫停,似乎是接到了「有關部門」的指示。
香港緊張局勢難平
中國特別行政區街頭的混亂局面:除了抗議者與警察之間的暴力衝突之外,周日還發生了蒙面男子針對反政府人士的襲擊事件。
德語媒體:自民黨主席在華遭冷遇
取消會談、拒絕握手:德國自民黨主席林德納在北京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冷遇。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他此前會晤了香港的反對派人士。
香港「最黑暗的一夜」
元朗爆發暴力攻擊事件。白衣人不但鎖定黑衣示威者,也暴打一般市民。警方被質疑救援不利,甚至與黑道勾結。這也是港人「反送中」抗爭至今最黑暗的一夜。
元朗暴襲震驚各界 港人質疑「警黑勾結」
多次警民衝突讓港警處理抗爭方式備受質疑。現在又爆發「警黑合謀」的元朗事件。雖然港警強調警方與黑社會「勢不兩立」,將全力追查,但是香港市民對警察還有信心嗎?
港府港警挨批 中國隔海演習
香港元朗車站發生暴力襲擊民眾事件後,香港警方被指責第一時間反應不力,甚至還出現「警黑合作」的質疑。同時,在香港社會持續緊張的背景下,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湛江舉行了反恐演習。
從金融之都到示威之城
「反送中」爭議在港府說《逃犯條例》「壽終正寢」後仍然不休。這好像變成了惡性循環。香港「反送中」的下一步是什麼?
北京人看香港抗爭
香港「反送中」抗爭不斷升級,警民衝突也不斷上演。最近一次香港示威者還包圍了中聯辦並塗汙國徽。北京市民如何看這個事件?
回應元朗暴力事件 港府: 將犯案者繩之於法
香港721遊行之後,有疑似黑道人士身穿白衣聚集,並在西鐵元朗站持械追打民眾。 不論男女、議員還是記者,通通照打不誤。 月台上不僅遺留血跡,還遺留著打斷了的球棒。 一名在現場受攻擊的民眾與德國之聲分享了受襲擊的過程。
牆外文摘:香港分區戒嚴 後果將會怎樣
有評論認為,一旦林鄭真的實施戒嚴,將會對香港產生不可逆的嚴重後果。首當其沖的,就是戒嚴可能造成更嚴重的流血與對抗。而且更嚴重的是,實施戒嚴可能會影響到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721遊行後爆衝突 警方發射橡膠子彈
7月21日這天,成千上萬的港人又在炎熱的天氣下聚集在鬧區參與大規模「反送中」抗議活動,組織方稱有43萬人參加,警方則稱13.8萬。遊行後不但再次爆發警民衝突,還有白衣人暴力攻擊黑衣示威者和市民。這個國際金融中心一夜烏煙瘴氣。
建制派舉行大規模集會:挺警察 反暴力
香港建制派周六舉行主題為"守護香港"的集會。多家當地媒體報導,一些參加遊行的民眾舉著"反暴力"、"支持警察"等標語,參加這次活動的不乏明星政要。周日,民間人權陣線將再次發起示威,要求全面撤回修例,設獨立委員會調查警員"濫暴"。
七張圖看一周大事
德國防長馮‧德萊恩當選歐委會主席、川普攻擊少數族裔女議員、日本京都動畫縱火案……花幾分鐘,看七張圖,速覽一周大事。
反送中的年輕人:是走,還是留?
香港主權移交22周年之日,立法會議事廳第一次遭到佔領。傳媒報導部分抗爭者避走台灣,打算尋求庇護;不過也有人選擇留在香港,並做好失去自由的準備。兩名分別18歲和19歲的參與者接受德國之聲專訪,述說衝擊行動前後的心路歷程。
專訪何韻詩:香港和台灣面臨中國的日益滲透
自從6月份香港發生「反送中」抗議運動以來,歌手何韻詩成為不多見的運動代言人。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她指出支持這場運動發展的幾個關鍵因素,並解釋了為什麼中國滲透對香港和台灣構成威脅。
香港示威者尋求庇護 台灣人是否歡迎?
新聞報導,有10多名香港「反送中」示威者在7月1日衝擊立法會之後,來台尋求「政治庇護」。但台灣沒有「難民法」, 哪來「政治庇護」?
港人尋求庇護 台NGO籲政府建立機制
香港「反送中」運動至今未歇。現在傳出為了防止港府秋後算帳,已有10多名衝進立法會的示威者逃到了台灣尋求政治庇護。面對可能有更多港人來台求援,台灣政府準備好了嗎?
歐洲議員:「香港的自治並非單純中國內政」
本周四,歐洲議會通過了一項有關香港的決議案。議案強調,中國具有恪守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的國際法義務,呼籲香港特區政府正式撤銷爭議重重的《逃犯條例》,還呼籲歐盟當局禁止向香港警方出口防暴裝備。
香港英籍警察被起底 妻子兒女同遭殃
香港的抗議活動中,警察的角色不好扮演,尤其身居高位的英籍警官不僅遭到譴責,他們當中有人還被"起底",個人家庭資料被公開曬到網上。
香港「銀髮族」遊行 力挺年輕人
數千名年長的港民周三上街遊行,對數周以來站在「反送中」運動第一線的年輕人表示支持。而持續不斷的抗議浪潮,對香港經濟的初步影響已經有所體現。
打擊網路交友詐騙 台北尋求與中港合作
台灣警方希望同中國大陸和香港合作,聯手調查通過社群網站進行的交友投資詐騙犯罪。鑑於目前香港局勢不穩、兩岸關係低迷,這一呼籲或難奏效。
反送中抗議未止 集會管制難治本?
「反送中」運動衝突不斷,流血場面愈來愈多,但示威者喊出的幾大訴求始終未獲港府正面回應。 面對接續的一連串抗議行動,林鄭月娥昨天沒有改變口風,更傳出港府研究限制集會的消息。
風雨飄搖中的香港特首林鄭月娥
因「逃犯條例」爭議引發「反送中」運動,成為自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以來,最嚴峻的一場危機。
德語媒體:多家德語媒體網站被中國封鎖
過去幾周來,相繼有數家德語媒體網站在中國無法登錄。分析人士指出,這可能同上述媒體報導香港抗議活動有關。
商場變戰場 流血衝突不改林鄭立場
剛過去的週末,香港沙田和上水舉行"反送中"遊行,雙雙演變為激烈警民衝突。週日的沙田衝突中,多達28人受傷,有警員被咬斷手指,也有示威者流血送醫。
林鄭請辭?港府辟謠
有媒體報導稱,過去幾周香港特首林政月娥曾數次請辭,但遭北京拒絕。今天,香港特首辦及中國外交部均對相關報導予以否認。
沙田遊行後警民衝突 商場一夜變戰場
香港周末連續兩天的遊行都演變為嚴重警民衝突﹕有市民周六被警方追捕期間險些墮橋,警察當天的執法力度也引起民眾不滿,促使更多人周日上街。 周日沙田遊行結束後警民再度對峙,示威者用雜物攻擊警察、警察沖向示威者並施放胡椒噴霧,兩敗俱傷。
香港:從「反送中」到「反水客」
香港」反送中「運動已經逐漸演變為一場反對「大陸水客」的運動。在部分示威民眾周六暴力襲擊當地商戶,並與警方發生衝突後。本周日,新一輪「反水客」的「光復」系列抗議又在香港登場。
香港示威再現 抗議水貨客
本周六,香港再次出現大規模集會活動,這次示威旨在抗議水貨客和走私現象。示威民眾一度和警方發生衝突。
香港高鐵通新線 旅遊業又見春天?
香港西九龍站開通直達重慶、天津等地的長途列車,業界人士認為,香港本土和內地的旅遊業都將得到拉動。不過,也有網友對"早上吃重慶小面,下午在香港喝茶"的直達高鐵並不買帳。
長平觀察:追憶劉曉波 驚醒中國夢
劉曉波去世兩周年之際,時評人長平認為,西方世界對於 「中國模式」的反思應該包括: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迫害者,應該受到懲罰。
「革命月餅」透露的港人憤怒情緒
在香港,人們對北京以及港首林鄭的憤怒情緒有增無減。「革命月餅」成為渴望民主的飲食表達方式。而對北京持友好態度的人,則難以吞嚥這樣的甜點。
上一頁
第50 頁,共10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