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香港
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全境由香港島、九龍、新界等3大區域組成,其中香港島是全港的發展核心;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牆外文摘:「撤回」無關宏旨 定性或可反復
有評論認為,香港這個血腥夏季的宏旨,乃是政治僵局而揭露的深層次問題;如同中共對待「六四」鎮壓一樣,香港當局對抗議運動的定性乃是掩耳盜鈴、自相矛盾,也會根據需要反復。
香港示威遍地開花警民激烈對峙
香港示威者周六發起「機場交通壓力測試」行動,但因香港警察嚴陣以待、防堵攔截,示威者未能在機場大規模集結。從周六下午到入夜後,香港示威者在多處地鐵站與警方爆發衝突。
德語媒體:梅克爾的批評有沒有用?
德國總理梅克爾在北京向中國領導人明確地提出了香港問題,德語報刊紛紛就此刊發了評論。有文章讚揚梅克爾此舉證明了她沒有把經濟利益置於價值觀之上,也有觀點認為,梅克爾的表態根本起不了什麼作用。還有評論則認為,梅克爾對中國的批評不夠直接。
募資獲支持 銅鑼灣書店有望在台重啟
曾經因為出售「禁書」而成為北京打壓對象的香港銅鑼灣書店,有望未來在台北重新開業。其創辦人林榮基在流亡台灣數月之後,在網上進行募資獲得積極響應,20小時內完成籌款280萬新台幣的目標。
梅克爾武漢演講 談國際責任 未提香港
德國總理梅克爾訪問中國的行程進入第二天,她在武漢華中科技大學發表演講時呼籲,中國必須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不過在演講中,她沒有直接提及香港問題。德國專家認為,面對中國,梅克爾「更傾向於搞『靜默外交』」。
示威者再號召癱瘓機場 港鐵限運 警方戒備
對於香港來說,這又是一個不平靜的周末:「反送中」示威者周六繼續發起「機場交通壓力測試」行動,當局嚴陣以待。除了對來往機場的公共交通進行限制之外,警方也加強戒備,提前將疑似參與抗議的人士帶離。
七張圖看一周大事
林鄭月娥正式撤回《逃犯條例》草案、梅克爾訪華、英國會決定延後脫歐……一周大事,盡在其中。
香港居民如何看惠譽下調評級?
在惠譽評級決定調降香港的評級後,德國之聲在香港街頭進行採訪,問民眾對此的看法。
德語媒體:自由不是免費的
《商報》希望,正在訪華的梅克爾能夠在捍衛價值觀的同時,贏得中方的尊重。《每日鏡報》認為,歐洲企業對中國戰戰兢兢,只會讓歐中關係更加不平等。《南德意志報》則呼籲,德國必須為自由價值觀付出一些經濟代價,承受短期的陣痛,確保長期的自主。
惠譽降低香港評級 金融重鎮前景堪憂
全球三大評級機構之一惠譽評級(Fitch Ratings)在周五(9月6日)決定調降香港的評級,理由是機構認為,儘管「一國兩制」框架預計保持完好,但香港進一步融入中國治理體系將帶來更大挑戰。此外,香港幾個月的社會動蕩仍然沒有停止的跡象。
柏林熊貓寶寶的命名爭議
一周前,柏林動物園的大熊貓「夢夢」首次成功產仔。此後,雙胞胎熊貓幼崽的取名問題引發了關注。即將在下周訪問德國的香港民主運動代表人物黃之鋒建議,熊貓寶寶應命名為「民主」和「自由」,柏林民眾則建議取名「香香」以及「港港」。
梅克爾談香港 希望對話能夠實現
在與德國總理梅克爾聯合舉行的記者會上,中國總理李克強就香港問題表示,中央政府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止暴制亂,恢復秩序。梅克爾則呼籲保障《基本法》賦予香港公民的權力和自由,以對話的形式走出目前的困境。她也提到中美貿易衝突,希望雙方盡早結束紛爭。
「反送中」將滿三個月 專家:香港已走上不歸路
從6月9日百萬人上街要求香港政府撤回逃犯條例修正草案至今,香港的「反送中」運動即將於下周屆滿三個月。 然而,過去幾周,示威群眾與香港警察之間的暴力衝突卻也不斷升級。 兩名目睹8月31日太子站暴力事件的香港人告訴德國之聲,他們對港警的信任已蕩
不一樣的暑假﹕香港學生的街頭一課
踏入九月,夏天來到尾聲,這場抗議運動也要劃上句號了嗎?德國之聲在六月時採訪過一位投入運動的中學生,經過三個月的街頭洗禮,他告訴我們這個暑假如何讓年輕人蛻變——他們已準備打一場更持久、更艱難的戰役。
中國精英藏富香港 「一國」與「兩制」難取捨?
自香港抗議運動發生以來,對這個亞洲金融重鎮命運的擔憂就一直籠罩著城市上空。有學者指出,香港的前途與中國大陸的財富精英的利益息息相關。
德語媒體:面對香港 梅克爾會否背叛價值觀?
香港特首宣佈將正式撤回引發大規模抗議的《逃犯條例》修訂案,這能否平息示威民眾的怒火?周四啟程訪問中國的德國總理梅克爾,又應當如何在貿易戰的背景下為香港發聲?德語報刊紛紛對此刊發評論。
各界批讓步太少太晚 林鄭左支右絀
在林鄭月娥宣佈撤回修例後,外界質疑未停,有「中央指導說」,也有陰謀論說是為了接下來的《緊急法》鋪路。這個動作會是解圍奇招還是困獸之鬥,端看香港多數市民如何回應。
客座評論:香港抗爭是否見「好」就收?
香港特首林鄭9月4日回應反對派的"五大"訴求,宣佈正式撤回修例,並增加兩名監警會成員。港府做出這一妥協後,香港還將如何抗爭?
林鄭月娥電視講話:回應五大訴求 提出四項行動
林鄭月娥本周三(9月4日)向全港市民發表講話,除了宣佈撤回《逃犯條例》修訂草案之外,她如何回應示威者的其他幾大訴求?作為香港特首,她又將出台何種措施打破困局呢?
評論:林鄭這一步太小、太晚
香港政府完全撤回了備受爭議的《逃犯條例》。但對於許多示威者來說,這一步來得太晚了。
報告:香港經濟呈10年來最大跌幅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香港經濟衰退速度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已經達到了10年來的最嚴重水準。不僅企業的商業活躍度大幅下滑,作為支柱產業之一的旅遊業更是飽受衝擊。
國泰「地震」 再有高層離職
近期因員工參與示威而受到關注的香港國泰航空又有高層離任。董事局主席史樂山辭任。就在不久前,國泰CEO何杲和顧客與商務部門總裁盧家都遞交了辭呈。
林鄭月娥:正式撤回《逃犯條例》草案
香港「反送中」運動出現了新的轉折。9月4日,特首林鄭月娥正式宣佈將撤回《逃犯條例》。
德國多個政黨在梅克爾訪華前為香港發聲
德國總理梅克爾本周訪問中國前,議會多個黨派的外交政策發言人紛紛呼籲總理,在北京與中共領導人談論香港危機。而且德國代表團濃重的經濟色彩也引起批評。
梅克爾訪中在即 反建制港人發公開信
德國總理梅克爾將在9月6號訪問中國。過去她一向不會避談敏感的人權議題,包括對習近平提起釋放劉霞。這次訪問她會提到香港議題嗎?
德語媒體:令人擔憂的香港前途
《慕尼黑信使報》認為,香港已經陷入了各方都無法讓步的僵局。《新奧斯納布呂克報》擔心,香港示威的最終結果可能就是玉石俱焚。《法蘭克福匯報》則從國泰航空的遭遇聯想到了在華德國企業今後的命運。
黃之鋒訪台爭取支持:港台共命運
正在台灣訪問的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峰呼籲台灣民眾,在面對中國大陸不斷加碼的壓力之下,也向對岸發出示威的聲音,聲援香港抗爭運動。
林鄭閉門會議遭錄音洩露
陳秋實:一個不想當記者的演說家不是好律師
一位曾經在中國演說類電視節目中斬獲佳績的年輕法律人——陳秋實看到了大陸媒體在此次香港」反送中「民主運動中的缺席,自己主動承擔起了向大陸民眾理性解讀香港民運的任務。如今他在中國大陸被全面禁聲,但人身自由和律師從業資格尚在。
被懷疑支持「反送中」 Zara急表態撇清
時裝連鎖品牌Zara香港部分商店暫停營業一天,引來大陸網民和官媒的討伐,不得不表態擁護「一國兩制」,不支持罷工,成為國際時尚業界被迫「站隊」表立場的又一家。
港澳辦: 普選需符合香港政治地位
在港澳辦記者會的前一天,香港特首林鄭月娥被披露曾經說過「若有選擇,便會辭職」。 但是港澳辦在記者會上仍然堅定表示支持林鄭與港府,也對於特首的選舉方式做出明確的表示。
港鐵站爆發警民衝突
香港民眾在周一晚上(9月2日)發起港鐵太子站獻花示威活動,結果演變成警民衝突。警方噴胡椒噴霧、放催淚彈。示威者則有人中警棍頭部流血,多人遭逮捕。
林鄭月娥否認向中央提出辭職
根據路透社取得的錄音,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在與商界人士談話時表示,她目前別無選擇。說自己「如果有選擇,便會辭職」,錄音內容被曝光後,林鄭月娥作出回應。
「屍殺列車」陰影下 「反送中」迎來開學季
經歷了又一個不太平的周末,香港的」反送中「運動迎來了開學季。許多學生宣佈罷工,不同行業職員宣佈罷課。而他們的動力,據稱也來自於8月31日晚上在香港地鐵中發生的一系列暴力事件。
立陶宛外交部召見中國大使 指責干擾示威
本周一,立陶宛外交部召見了中國駐立陶宛大使。立陶宛方面指責中國使館工作人員干涉了8月23日在首都維爾紐斯舉行的支持香港民主的示威集會。
學子罷課各界罷工 限港府兩週回應
繼8月之後,香港示威者在9月2日發起第二回「三罷」行動,並且會持續更久。莘莘學子在開學第一天舉行罷課集會,跨界別行業一連兩天罷工集會。學生們決意把暑假的抗爭行動延續至校園,並已做好升級的準備。
德語媒體:香港人的勇氣 梅克爾的難題
《法蘭克福匯報》認為,北京當局很有可能利用香港示威者因絕望而產生的極端傾向,從而為動武提供口實。《南德意志報》呼籲,林鄭月娥應當立刻放棄加大施壓的做法。《每日鏡報》則分析了梅克爾總理訪華期間談及香港問題的利弊。
德國企業在香港抗爭中站哪邊?
面對香港的民主抗爭運動,德國企業保持沉默?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德企和企業協會均否認這一說法,並強調沒有對員工做出限制。
示威者堵塞機場交通 多個港鐵站受損關閉
在周六的「831」五周年大遊行之後,有大批示威者周日前往香港國際機場,旨在以擾亂機場營運來吸引國際上對於「反送中」運動的更多關注。德國之聲記者在現場看到,大批旅客步行前往機場趕乘班機。
牆外文摘:香港「坦克人」能阻止鎮壓嗎?
有評論認為,「香港中國人」的老說法不再被接受,習近平的政績之一是毀了「中國人」這個詞。與納粹德國如出一轍,中國小粉紅的思維方式正是教育與媒體形塑的結果。
831五週年港人自發上街 警出動水炮臥底
隨著港警反對民陣遊行、又大舉抓捕知名社運人士及議員,許多民眾不顧警方警告,仍然自發冒雨上街。警方則出動水炮車,發射摻有藍色顏料的水柱。這天,警方執法方式引起不少民眾非議,有防暴警員闖進地鐵列車抓捕打人,臥底也再次出動。
面對示威者 港警迄今使用了哪些武器?
6月以來,香港示威活動持續發酵,「暴力」成為一個關鍵詞。 北京和港府批評示威者訴諸「暴力」,示威者和活動人士也控訴警方過度執法。在這個圖集中,我們來關注港警方迄今主要使用的武器。
德語媒體:自由西方何時才能反抗專制中國?
《商報》認為,西方企業反抗中國專制,長遠而言也符合自身利益。文章指出,北京正試圖用一切手段控制外企,其中也包括中國的社會信用體系,西方「應摒棄以往視而不見、閉口不談的策略」。
武警集結 官媒聲討 意欲何為?
據中國方面報導,大批特警、武警在周六開進與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而官媒也開足火力,高聲稱要「依法制暴」。在香港示威活動不斷發酵、距離中國國慶70周年僅剩一個月之際,這些舉動引發外界的關注與猜測。
加密通訊軟體Telegram升級 保護香港示威者
Telegram是一款受到全球示威者歡迎的即時通信軟體,其加密通訊功能可以防止示威者之間的交流被政府當局竊聽。現在,Telegram表示,允許用戶隱藏註册手機號,進一步防止用戶的身份訊息遭洩露。新功能尤其受到香港示威者的歡迎。
德語媒體:歐盟不能再猶豫了
德語媒體繼續關注香港局勢。《商報》發表前駐華大使史丹澤的客座評論,其中指出,香港危機已經進入緊要關頭,面對中國,歐盟應該開始發出立場更鮮明的聲音。
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北京不準港府讓步
港府以及中央政府的匿名高官向路透社披露,林鄭月娥曾經提議就「五大訴求」做出部分讓步,但是北京方面則要求香港特區政府不得做出任何讓步。分析人士指出,若消息屬實,則顯示香港特區政府在當前的示威浪潮中已經喪失了自主決策權。
一代天嬌小粉紅和中美教育脫鉤
政治評論員白信分析香港抗議中的「輿論戰」,認為中國教育部門正在有計劃地培養著一種激烈的民族主義和反美主義,從而生產且再生產著小粉紅軍團。
社運人士被捕 遊行上訴遭駁 專家:香港已成零和博弈
在民陣確定收到警方針對831遊行集會發出的反對通知書後,兩名示威召集人遭不明人士襲擊,隨後香港民族黨前召集人陳浩天、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與香港眾志成員周庭也相繼被捕。
德語媒體:自釀苦果
奧地利《新聞報》認為,如果有朝一日,香港街頭的示威者真的變成了北愛爾蘭共和軍那樣的恐怖分子,也一定是被中共的政策所逼迫的。《新蘇黎世報》則指出,中國的威權主義正引發西方國家越來越強烈的懷疑,俄羅斯很有可能因此被西方拉攏。
上一頁
第46 頁,共10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