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香港
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全境由香港島、九龍、新界等3大區域組成,其中香港島是全港的發展核心;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全球疫情概覽:德國死亡人數破5萬大關
因新冠疫情全國「停擺」之際,德國染疫死亡人數本周突破了5萬大關。與此同時,日本政府再次否認今年將停辦東京奧運的說法。香港媒體披露,為控制九龍兩個地區的疫情,將首次對上萬居民實施「圍封」措施 。
支持香港民主 歐洲議會呼籲歐盟制裁中港官員
歐洲議會21日針對香港的人權狀況通過一項決議案,除了要求港府立即釋放所有自國安法通過後被逮捕的民主人士外,也呼籲制裁香港特首林鄭月娥與其他官員。
英大狀受聘檢控黎智英挨批 港律政司陣前換將
一名著名英國資深大律師接下香港民主派社運案的檢控工作,引來英國政壇強烈抨擊,甚至外相點名批評。事件經過一周發酵,香港律政司最終決定換人。
牆外文摘:美國正推行「兩個中國」政策?
有評論認為,蓬佩奧以「自由中國」稱台灣,並說這是遵行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這不但是美國版的「一中各表」,更可以說美國的「兩個中國」政策已經浮現。
香港小茶館:新冠疫情中的日常
世界許多地方依然與新冠病毒殊死搏鬥之時,亞洲似乎較為成功地遏制了疫情擴散。不過即便那裡,生活真的一如從前?一家香港茶館的女主人為我們講述了她新冠疫情中的日常。
港人移民、 巨資流失 北京會怎樣出手?
英國今年1月對香港啟動新的BNO(英國國民海外護照)政策後,可能會有大批港人攜資金移民英倫,這是否對香港造成嚴重後果?北京政府會採取哪些反制措施?
蓬佩奧下台之際再推涉港製裁 港府:"卑劣無恥"
香港政府本周六就美國最新針對6名中港官員出台的制裁措施表達了「極度憤怒」的情緒,稱有關行徑「荒唐和卑劣無恥」,會「全面支持中央政府採取任何合適的反制措施。」
香港社媒移民潮:WhatsApp壓垮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香港,移民是一個熱門話題,最近在社交平台上爆發了另類「移民潮」。即時通訊軟件WhatsApp宣佈更改私隱條款,在全球多國惹來反彈。不少香港人不單棄用WhatsApp,更決心與其母公司Facebook分手,背後原因是什麼?
香港公務員須宣誓效忠港府 拒絕或被炒魷魚
香港當局發出通告,要求去年7月1日前受聘的公務員宣誓擁護基本法,簽署效忠港府聲明,相關文件須在4個星期內簽署,否則或面臨終止聘用。
香港封鎖「非法」網站,網民擔憂將建「防火長城」
繼「香港編年史」網站被封鎖之後,香港網路注冊管理有限公司發布新版"可接受使用 "政策, 引發網民對於建立「防火長城」的擔憂。
美國國會報告:香港一國兩制已被摧毀
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認為香港的「一國兩制」框架已被摧毀,建議華府為受迫害人士提供庇護。報告還要求政府確認新疆是否存在「種族滅絕」。
港警國安處再抓11人 疑與12港人案有關
14日清晨,香港傳出有11人遭港警國安處上門以「協助罪犯」為名逮捕,其中一人的家屬在臉書指與12港人案有關。
美裔律師關尚義談在港被捕
在香港生活、工作了數十年的美國律師關尚義(John Clancey)曾在若干警局探視被囚者,但從未想到過,自己也會成為囚室一員。
蓬佩奧在美國之音發表演說
周一,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前往位於華盛頓的美國之音總部發表演說,他呼籲美國之音作為對外新聞機構,應以傳播「美國卓越論」為己任,他沒有正面回應有關川普当局試圖將美國之音變成政府宣傳喉舌的指控。
路透: 北京提防民主派 擬修改立法會選舉制度
路透社引述親北京人士說,北京不願意讓香港回復到過去反送中運動情況,希望能確保民主派無法在立法會選舉中勝出,甚至有意修改政治制度。
香港終審法院新任首席法官強調司法獨立
香港新任終審法院法官張舉能周一(1月11日)強調了香港獨立司法和法治的重要性,稱它們對保持商界信心和作為全球商務大埠的香港的國際聲譽均十分重要。
四國關切民主派被捕 港警稱有權封「香港編年史」
近日香港政府頻繁援引《香港國安法》,不僅對民主派人士展開大抓捕,還援引該法限制香港民眾訪問記錄反送中事件的網站。
牆外文摘:解除自我限制,蓬佩奧語帶深意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宣佈解除美國與台灣關係中的自我限制時,繼續使用被中國抗議過的 「Taiwanese counterparts」一詞,屬於實質意義的推進,對台灣「國家地位(定位)」將有深刻影響。
回港之路漫漫 防疫措施混亂
自2020年3月香港「封關」以來,港府的防疫成果不如人意,混亂的入境指引無不影響著返港人士。本文是一位親歷者的自述。
香港大抓捕:中國的震懾策略奏效?
活動人士表示,本周香港民主派人士被大規模抓捕,顯示出在國安法之下香港的公民自由正迅速消逝。
港初選被捕者暫未起訴 戴耀廷:信港人逆風而行
港府高調搜捕五十多名參與初選的民主派人士,指他們涉嫌顛覆國家政權,不過經過首輪搜查後暫未提出檢控。將卸任的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表示,會考慮對此次拘捕行動施加制裁。
美常駐聯合國代表下周訪台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表示,美國將派遣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克拉夫特訪問台灣。最新消息指出克拉夫特訪台將在下周成行。
香港53泛民傳獲保釋 黃之鋒獄中被捕
香港警方6日大規模拘捕的53名民主派人士,傳陸續被保釋。但黃之鋒卻在獄中被捕,這也是他第一次涉及國安法罪名。
德語媒體:香港逮捕浪潮
多家德語報章關注周三逾50名香港民主人士被拘捕事件。相關文章中特別提及香港國安法對於自由的嚴重後果。
初選觸犯香港國安法? 前參選者:目的鏟除民主派
53名民主派立法會初選相關人士遭港警拘捕。曾參與初選的流亡者張崑陽認為這是港府要鏟除民主派,「鍵盤戰線」前發言人也認為港府想「讓香港社會噤聲」。
53民主派人士被捕 港府控意圖以初選癱瘓政府
6日,港警國安處在清晨6時登門逮捕至少53名民主派人士。港警在當日下午記者會表示,民主派人士意圖透過初選癱瘓特區政府運作是一個「歹毒的計劃」,若得逞會讓香港經歷「萬劫不復的深淵」。歐盟呼籲中方立刻放人。
再逆轉?紐交所考慮恢復中國三大電信摘牌計劃
媒體報導,川普的行政命令不清讓紐交所無所適從,關鍵也在財政部長姆努欽的態度和立場。川普政府對中國最後的進擊是否會奏效?
香港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懇請保持司法獨立
即將退休的香港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對司法改革呼聲作出回應, 稱"我們最需要的是香港的司法獨立"。
喜中有憂 中國經濟忐忑邁入2021
疫情肆虐的2020年,中國是唯一一個實現經濟增長的大國。不過,整體疲軟的全球經濟、並未平息的貿易戰,仍有可能拖累2021年的中國經濟。
牆外文摘:蔡英文是不是「民主皇帝」?
有評論指出,蔡英文到底是不是一個穿上龍袍的「民主皇帝」,本是一件可受公評之事。不過,「可受公評」本身就是測量民主到威權程度的一個指標。
民調:多數港人不快樂 林鄭民望低迷
香港民意研究所12月進行的年終調查顯示,特首林鄭月娥的民望持續低迷,四成受訪者給零分。與此同時,2020年香港人的快樂程度創下28年以來的新低。
兩岸三地跨年夜:別種心情別樣情
火樹銀花、載歌載舞、人頭攢動……新冠疫情之下,兩岸重點跨年慶祝活動如期舉行,和不少其他國家冷清的街道形成鮮明對比。
12港人案美國促放人 被遣返者神情呆滯
12港人家屬痛批「整個司法過程完全是一場鬧劇」,被遣返的兩名未成年者則神情呆滯,疑曾遭受酷刑和精神折磨。
黎智英保釋令被撤 還押候審
一個多星期前剛剛獲得保釋的《蘋果日報》創始人黎智英,在2020年最後一天再次被收押:香港終審法院撤銷了此前由香港高等法院下達的保釋令。2月1日,終審法院將正式開庭審理有關黎智英的上訴案。
從新冠疫情到英國脫歐:2020全球大事記
在新冠病毒的陰影籠罩下,全球度過了不一樣的2020年。從台灣總統大選、中美貿易糾紛、香港國安法、美國BLM運動、川普败選到英國脫歐,一起回顧2020年全球大事。
12港人案判決出爐 10人判囚7個月至3年
各界矚目的12港人案判決出爐,這些「反送中」青年遭「送中」後的命運備受國際社會關注。
鍾翰林辱國旗判囚4個月 歐盟要求迅速釋放12港人
香港國安法通過後,各項司法相關判決受到外界高度矚目。許多年輕人因為參與2019年「反送中」運動遭到陸續起訴判刑。
12港人案被告當庭認罪 英籲中確保司法公正
深圳法院28日首次審理「12港人案」,中新社稱審判中10人都當庭認罪,希望借此請求法庭從輕量刑。英國外相拉布也發聲明呼籲北京確保司法系統公正透明。
12港人案深圳開審 多國代表旁聽被拒
羈押逾4個月後,12港人案在深圳開審。法院沒有直播審訊,也拒絕家屬和多國領事館代表入內旁聽,理由是旁聽席「名額已滿」。
牆外文摘:新冠疫苗來源地有多重要?
「買國產車還是進口車你們都能鑑別,為什麼一到疫苗就鑑別不了呢?」 有評論引述上海防疫專家張文宏的話,反駁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不要「政治化」疫苗來源地的說法。
12港人案下周一深圳開審 料家屬無法旁聽
受防疫規定所限,香港人入境內地須隔離14天,有律師估計家屬無法赴深圳法院旁聽。
被拘押近三周 黎智英獲保釋
周三(12月23日),香港《蘋果日報》創辦人、73歲的黎智英在交納1000萬元港幣保釋金、不得請求外國制裁等條件下,獲保釋。他於本月3日被捕,受到欺詐罪指控,後被加控違反國安法。
部署香港特首選舉 傳北京將DQ民主派區議員
香港將在2022年選出新一屆特首,北京已開始部署,擬整頓由民主派主導的區議會,阻止他們左右特首選舉。
12港人開庭細節未明 家屬盼赴深圳聽審
12港人的家屬擔心內地當局會以疫情為由,阻撓家屬到深圳旁聽。也有家屬稱官派律師的電話號碼近日停用,無法聯絡。
羅冠聰在英申請政治庇護
今年6月底,香港民主人士羅冠聰在國安法實施前離開香港。在英國停留近6個月後,他在臉書及英國《衛報》發文,宣佈自己已申請政治庇護。
香港法院裁定《禁蒙面法》合憲 民主派質疑北京施壓
根據香港終審法院裁定,日後當地不論是非法或合法集會,都受《禁蒙面法》限制,民主派形容此舉「非常苛刻」,違反公民權利。同一天,法庭也駁回了記協針對警方濫用武力的司法覆核。
牆外文摘:美國軍售雖多,台灣仍需自救
有評論指出, 在拜登執政之後,美國仍將以國家利益為優先考量,台灣安全需靠自己努力,「自己的國家自己救」,發展自主國防工業為首要,並積極參予加入國際事務。
推新外資審查機制 中國:不是搞保護主義
中國發布《外商投資安全審查辦法》,其中規定,香港、澳門和台灣投資者進行投資,影響或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的,也參照本辦法的規定執行。
香港最年輕流亡者專訪——離散的一輩人
15歲的Aurora隻身由香港飛往英國尋求政治庇護,成為最年輕的流亡者。背後的故事,與一次失敗的尋求庇護事件有關。她在離開香港前接受了德國之聲訪問。
共和黨議員阻攔 美參院未通過庇護港人法案
美國參議院周五對《香港人民自由和選擇法案》進行表決。共和黨議員克魯茲質疑該法案可能導致美國難民門檻降低,中國借此派遣更多間諜赴美。在克魯茲的阻攔下,法案未能在參議院闖關成功。
上一頁
第24 頁,共10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