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香港
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全境由香港島、九龍、新界等3大區域組成,其中香港島是全港的發展核心;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香港通過公職條例草案 考驗區議員「愛國心」
香港立法會在周三(12日)三讀通過《2021年公職條例草案》,區議員必須宣誓效忠香港特區,不得做出「不愛國」行為。
香港教科書再傳爭議:英國統治是「佔據」
北京通過《香港國安法》後,對這個領域的關注也延伸到了教材,相關用語和認知都有新的變革。
去年在日獲批難民四分之一來自中國
據日本廣播協會近日報導,去年總共有47名外國人在日本獲得難民身份。其中中國公民11人,為日本1982年開始接受難民以來的最高數字。這些中國人部分來自新疆。
拒簽「一中承諾書」 駐港辦台籍人員恐難獲延簽
台灣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證實,台灣駐香港代表處目前僅剩的8名台籍駐港人員所持有的簽證都將在今年年底到期。去年7月,香港辦事處代理處長高銘村因拒絕簽署「一個中國承諾書」而簽證無法獲得延期,被迫返台。
牆外文摘:「模糊」已夠「清晰」, 「清晰」反倒「模糊」?
有評論指出,美國當前對台灣政策的「戰略模糊」,其實已發揮與「戰略清晰」類似的效果。若美國官方放棄「戰略模糊」,「戰略清晰」中無法說清楚的模糊空間,很可能成為中共用來表明態度或測試美國決心之標的。
布達佩斯:北京最忠誠的歐盟夥伴
在歐盟國家中,沒有一國像匈牙利這般與北京建立緊密的政治關係。奧爾班政府由此獲得經濟益處,但這樣的關係對匈牙利是否有利,值得探討。
六四報導提案遭否決 港台《鏗鏘集》監製離職
香港電台近日風波不斷,繼日前自由記者蔡玉玲因製作節目被法院判定虛假陳述罪後,該台節目《鏗鏘集》的監製李賢哲傳出因被告知往後只能報導民生議題而決定遞出辭呈。
香港5青年涉顛覆國家政權遭捕
香港傳出有青年遭搜出與「香港獨立」有關物品遭抓捕,以涉嫌顛覆國家政權罪遭到調查,其中年齡最小的只有15歲。
匈牙利阻撓歐盟譴責香港選舉法改革
歐盟外長下周一將舉行會議。有報導稱,會議上計劃出台的一份譴責香港選舉法改革的聲明,因匈牙利一國的反對而流產。
因參加六四紀念集會 黃之鋒等四人被判監禁
因被控去年參加過一次未獲批准的集會活動,香港民主運動積極分子黃之鋒被判處十個月監禁。這也是三十年來,香港首次有人因參加六四紀念活動被判刑。
報導中國式「法治」:德國之聲記者獲獎
在中國內地,法治缺失;在香港,法治受到蠶食。德國之聲關於中國式」法治「的報導獲得香港人權新聞獎表彰。
新冠疫苗接種率低 為何港人欠缺「強心針」?
新冠疫苗在全球多地成為搶手貨,在香港卻是另一番光景。雖然香港早已採購足夠的疫苗,但是政府施展各種招數,接種率目前只及一成半人口,是什麼讓香港人卻步?
香港電台下架YouTube舊片 網友呼籲下載備份「保留歷史」
剛剛經歷領導層「換血」的香港電台遭遇一系列節目整改,近日電台方面開始將YouTube頻道上播放超過12個月的影片下架,其中王牌紀錄片欄目《鏗鏘集》成為「重災區」之一。
又一民主派人士流亡 李軒朗:香港是唯一的家
上個月被法院裁定因2019年區議會選舉期間涉舞弊的前香港區議員李軒朗3日發布聲明,宣佈自己已離開香港。他告訴德國之聲,47民主派人士被捕是他選擇離開香港的主因。
調查:一半以上青年想要離開香港發展
一項最新調查顯示,香港青年對於自身以及香港社會的未來並不樂觀。超過半數受訪者表示希望能離港發展。而近期的一系列調查顯示,不少港人動了「出走」的念頭。
推土機前的金漆招牌--香港電台如何被迅速整治?
香港電台換班後不足兩個月, 一連串整頓行動的密度和力度皆出乎外界預期,甚至連內部也始料不及。但北京的目標似乎不止於此,接連針對蘋果日報等敢言媒體的指控,令人關注是否另一場更大暴風雨的先兆。
支持度創新低 林鄭月娥《香港電台》開節目
根據香港民意研究計劃,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和港府表現評分相當低。在種種爭議下,林鄭月娥親上火線,擔綱《香港電台》主持,向市民介紹新的選舉制度。
香港活動人士憂: 入境條例限制出入境自由
香港最快在本周三的立法會會議上三讀通過《2020年入境(修訂)條例草案》,部份律師和人權團體擔憂,一旦該條例通過,將限制香港民眾的出入境自由。
亞裔電影人大放異彩 趙婷奪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亞裔女性電影人在第93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大放異彩,華裔導演趙婷以《無依之地》拿下最佳導演獎,韓國演員尹汝貞也獲頒最佳女配角獎。
牆外文摘:中國歌迷怎樣去愛404藝人?
有評論指出,中國的言論管制越發嚴密,香港、台灣甚至中國大陸都有不少藝人疑因政治表態而紛紛登上黑名單。但是,歌迷一般都會認同作為藝人有責任去為社會發聲,佩服其勇氣和堅持。
綠色施工:如何創建零排放工地?
建築工地產生碳排放,造成污染空氣。不少城市、開發商和建築機械製造商正在尋求更清潔的替代方案。
鄧炳強挺立「假新聞」法 港外國記者會促澄清疑問
香港警務處處長鄧炳強近日表示,對於嘗試用「假新聞」危害香港安全的人,警方會全面調查。香港外國記者會致函要求其解釋「假新聞」的定義等問題,並得到警方回信。
前香港民陣成員因持有爆炸品被判刑12年
一名前香港民族陣線成員因在2019年親民主示威運動期間持有TATP爆炸品遭警方查獲,周五被香港法院判入獄12年。
蔡玉玲查冊案罪成 香港媒體工會:黑暗的一天
香港電台《鏗鏘集》編導蔡玉玲去年製作元朗白衣人事件專題時曾使用車牌查冊系統,被控虛報查冊用途。法院周三判決其罪名成立。香港多個新聞工會發表聲明,批評法院漠視第四權,判決摧毀香港僅余的新聞自由。
客座評論:香港民主化仍然前途可期
政論家鄧聿文指出,雖然香港民主化遭遇空前危機和挑戰乃是不爭之事實,但這並不意味著香港民主化已經終結。
2021全球新聞自由指數 中國倒數第四
無國界記者組織20日發布2021年世界新聞自由指數,中國仍維持全球第177名,而亞洲地區不少國家也因政府加大打壓新聞自由的力道,導致排名下滑。
港媒:港府斥資千萬美金游說美國政界
位於香港的獨立英文媒體「香港自由新聞」報導稱,有數據顯示香港政府過去6年多總共花費了超過1000萬美元在美國進行遊說工作,尤其是針對中國官方極力反對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但收效甚微。
拉開與五眼聯盟距離?紐西蘭外長談對華政策
紐西蘭外長納納亞‧馬胡塔本周一表示,對五眼聯盟擴大管轄範圍的做法感到不舒服。她還詳細闡釋了對華政策,稱與中國的關係是「必要的,是我們最重要的外交關係之一」。
七張圖看一周大事
日本決定排放福島核廢水入海,引發中韓強烈抗議;氣候特使克裡訪華;美日發表聯合聲明,52年來首度提到台灣;本周都發生了哪些大事?
樂玉成:中美應你追我趕 而非你死我活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接受美聯社專訪,就中美關係、香港、台灣、新疆,南海和氣候等問題闡述立場。
美日發表聯合聲明 強調台海穩定重要性
美日領導人在峰會後發表聯合聲明,表示將共同應對中國的挑戰,確保印太地區的自由與和平,並在氣候變遷和下一代網路技術上進行合作。聲明也強調台海穩定的重要性,鼓勵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問題。
818案宣判: 黎智英被判1年 李柱銘獲刑11個月、緩刑兩年
周五香港出庭宣佈2019年8月18日流水集會一案判刑結果:黎智英及李卓人入獄1年,梁國雄入獄1年半,李柱銘判11個月,緩刑2年。同時被判1年、緩刑2年的何俊仁表示港人應堅守自己的信念。
香港國安法實施後的首個「國安教育日」
2021年4月15日是香港國安法實施後的首個國家安全教育日。香港教育局「強烈建議」學校舉行升國旗、唱國歌等活動,港府也舉行了相關宣傳教育活動。同時也有社運人士走上街頭抗議。
香港「國家安全教育日」 學生升旗唱國歌
香港周四舉行國安法施行後的首個「國家安全教育日」,多所學校今天舉辦升旗典禮及唱國歌等愛國活動,香港警察也在開放日首次以中式步操亮相。林鄭月娥在致辭時強調,國家安全與政權安全不可分割,管治權必須牢牢握在愛國者手中。
擔心被北京報復 歐盟對於香港問題難講大聲
香港《南華早報》報導稱,歐盟正在考慮採取新的對華措施,其中包括成員國停止與中國的引渡條約以及歡迎受到壓制的香港公民,以回應北京方面對香港選舉制度做出的改革。
黃之鋒因「非法集結」再獲刑4個月
正在監獄服刑的香港前眾志秘書長黃之鋒,周二因「非法集結」罪名再被判處四個月監禁。
黎智英獄中來信:現在「是我們昂首站立的時候」
香港親民主派媒體大亨黎智英從獄中發出親筆信給員工,呼籲大家「昂首站立」。目前,黎智英正因違反港版國安法,等待接受審理。
香港小學教材刪除「中華民國政府」
香港媒體報導,當地中小學有關歷史的教科書出現緊跟內地的趨勢,原來的「中華民國政府」遷台改成了「中國國民黨」遷台。
牆外文摘:如何把北京冬奧會當籌碼?
有評論認為,世界可以借助一場備受矚目的奧運會的影響力,來突出強調侵犯人權的行為,這是顯而易見的事實,美國應該善加利用。還有評論指出,人類已經走出叢林社會,繁榮和發展不需要靠壓迫和戰爭。
中方指責美國"對外侵略造成嚴重人道主義災難"
中美之間的針鋒相對仍在繼續。在華盛頓3月底發布 「國別人權報告」批評中國人權狀況後,中國人權研究會4月9日發表了指責美國軍事幹預歷史的報告。
聲援民主運動 推特發布「奶茶聯盟」專屬表情符號
最早由泰國、香港和台灣等地網友為反對北京而發起的「奶茶聯盟」,在緬甸反對軍政府的抗議運動中再度發展壯大。推特為紀念這項國際民主運動成立一周年,特地推出相關表情符號,並邀請全世界網友「端起一杯好茶,表達對奶茶聯盟的愛與支持」。
白宮:沒有和盟友討論抵制北京冬奧
美國白宮新聞秘書周三表示,"我們沒有討論過,也沒有正在討論與盟友採取任何聯合抵制行動"。此前,美國務院發言人曾表示,美國有意願與盟友們討論此事。不過,抵制北京冬奧同時遭到中國以及美國奧委會的強烈反對。
羅冠聰獲英政治庇護 倫敦宣佈高額助港人計劃
香港流亡人士羅冠聰7日在推特宣佈英國政府已核准他的政治庇護申請,但他也同時呼籲英國政府能夠協助更多尋求類似協助的港人。同日,英國政府揭曉一個數千萬英鎊的助港人計劃。
國際特赦組織年度報告批評中國侵犯人權有增無減
國際特赦組織年度報告批評新冠疫情加重全球不平等現象,各國政府未能展示非凡的領導力。在中國部分,報告尤其對新疆及香港問題、言論自由以及打壓人權人士現象提出嚴詞批評。
香港法院審理831集結案 黎智英等人當庭認罪
香港法院今天針對2019年8月一場集會遊行開庭審理,黎智英與李卓人等三名被告突然當庭認罪。李卓人在庭訊過程中強調,自己雖然認罪,但他不認為自己做錯。
應對中國挑戰,澳洲通过學術自由新法律
澳洲通過新的法律強化對大學言論自由和學術自由的保護。此前中國政治的學術研究屢遭投訴而引發澳洲學界和輿論不滿。
香港官員:參選人過往言論也將受審查
中國人大修訂香港選舉法數日後,香港律政司長表示,未來參選人的所有資料都將受到審查,包括過去的言論。
七張圖看一周大事
BBC駐華記者離京赴台北繼續報導中國,長賜號被困6天後再度起航,H&M在中國大陸被抵制後發表首個聲明,拜登總統推出2兆宏大基建項目:這一周可謂「多事之秋」,快來看一眼經典總結。
李卓人:擺脫專制統治是港人共同目標
前民主派議員與香港支聯會主席李卓人在818案宣判前接受德國之聲專訪,對於香港目前的局勢他並不灰心,要公民社會繼續團結。
香港818案被告罪成 集會自由恐受影響
2019年民陣稱有170萬人響應的818維園集會讓李卓人等9位民主派人士遭到指控組織及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遭判有罪的他在宣判前接受德國之聲訪問,希望香港人保持樂觀。
上一頁
第21 頁,共10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