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香港
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全境由香港島、九龍、新界等3大區域組成,其中香港島是全港的發展核心;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香港服刑後學生重返社會受阻
香港因涉反修例運動受到指控並服刑的學生,重返校園時受到"雙重懲罰"。這一現象受到各界關注。
香港中大等校推國安教育 院校自主成歷史?
香港中文大學預計2022學年推出國家安全課程,且列為必修學分,未通過將不能畢業。中大是繼香港理大、浸大、嶺大及教大後第五間宣佈會推行國安課程的公立大學。
專訪吳叡人:「台灣人違反《香港國安法》?荒謬!」
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吳叡人是首位遭到港媒點名違反《香港國安法》的台灣學者。他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表示,報導中,香港法律人附和北京說法足證香港法治精神淪喪。
人權觀察年度報告批評中國進一步打壓人權
國際人權組織人權觀察今天發表《2022世界人權報告》,對全世界近100個國家的人權實踐進行檢視。報告涉及中國的部分指出,「中國政府對國內加強鎮壓,對國外則利用『人質外交』和激化對立的『戰狼外交』,導致其人權紀錄遭到國際抵制」。
香港前主教陳日君迎90歲生日
天主教香港教區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今年1月13日度過90歲生日,他一直以來支持社會運動,也數度對中國政府和教廷提出批評。
23條:林鄭稱須立得好 現屆政府任內通過有難度
林鄭月娥周三表示基本法第23條本地立法「不能再拖」,將在她本屆任期內展開討論及咨詢工作。但她同時表示,23條必須要立得好,「要在本屆政府任內通過有難度」。目前,這位香港特首尚未透露,是否會爭取連任。
香港小學幼兒園本周起停課 開放5歲幼兒打科興疫苗
香港政府宣佈全港幼兒園及小學最遲於本周五停課直至春節過後,同時也將把科興疫苗的接種年齡門檻從目前的12歲降至5歲。
「環球夢號」夢碎?雲頂的德國造船廠申請破產
亞洲郵輪旅遊、休閒和賭場巨頭雲頂集團在德國的造船廠1月10日申請破產。此前雲頂及其造船廠與德國聯邦政府、梅前州政府的談判失敗。對於德國方面而言,這意味著就業崗位的流失和高額的違約風險。
香港悼念六四難 王丹籌設紐約紀念館
香港「六四紀念館」去年被當局調查後宣佈閉館,如今「六四」領袖王丹等民運人士開始募款,欲建立首個海外「六四紀念館」,位址選在美國紐約。
中國任命新疆反恐大將接掌駐港部隊
中國指派曾任武警新疆總隊參謀長的彭京堂接任駐港部隊司令員。這是首次由武警將領擔任此一職務。有評論稱,北京對彭京堂的任命展現出「強力維穩」的意圖。
香港"派對門":港府被批搞雙標
因為出現確診案例,港區人大代表洪為民的生日宴會上的逾百賓客全須送檢隔離,其中包括數十名高官和議員。鑑於最新的防疫措施,有聲音批評港府"只許高官赴宴,不許百姓堂食"。
港記淚別《立場新聞》《眾新聞》:記者身份不死
短短一星期內,香港兩大網路新聞媒體《立場新聞》及《眾新聞》因受壓停運,撼動新聞界和香港社會。身處風眼中的一眾香港記者經歷多次翻天覆地的震蕩,如何面對衝擊和思索前路?幾位記者向德國之聲分享了心路歷程。
八國航班禁入香港 林鄭:第五波疫情一觸即發
香港政府與專家直言,香港已爆發第5波新冠疫情。港府宣佈8日起禁止8國航班赴港14天,並於7日起禁止大型活動與15個場所營運。林鄭月娥表示,香港與中國的通關事宜也會受影響。
香港三家媒體受壓停運 林鄭: 並非打擊新聞自由
香港《眾新聞》2日宣佈將於1月4日停止營運。總編3日向媒體表示,主要是受到《立場新聞》停運影響,才做出相關決定。香港特首林鄭月娥4日稱,港府工作不是打擊新聞自由,而是依法行事。
煽惑參與六四活動罪成 鄒幸彤慷慨陳詞引掌聲
前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的案件判刑出爐,遭判入獄15個月。除案件結果引人關注外,鄒幸彤在法庭上親自上陣與法官攻防的內容也引起旁聽群眾拍手叫好。
香港立法會議員就任 首次在中國國徽下宣誓
香港新一屆立法會議員3日首次在特首林鄭月娥監督下丶在中國國徽下進行宣誓。在「愛國者治港」的原則下,這次的宣誓儀式比起2016年時的上一場要來得安靜許多。
橄欖枝遞錯時間?港媒揭北京失算內幕
位於德國,歐洲最大的中國研究智庫墨卡托研究所在2021年3月遭到北京制裁。港媒揭露,本來中國組了代表團在11月前往拜訪該智庫,討論撤回制裁,沒想到同一時間卻爆發了另一件事。
德語媒體:今日香港,明日全世界
《法蘭克福匯報》對立場新聞的遭遇發表評論稱,中國領導層正讓香港邁向「一體化」,並試圖決定關於這個國家的所有言論。《日報》則關注新冠疫情對中國帶來的根本改變。
中國宣佈對5名美國官員實施反制裁
在美國上周依據《香港自治法》制裁香港中聯辦5名官員後,中國外交部周四宣佈採取「對等反制」,對美國前商務部長羅斯等5人實施制裁,並批評美國是「借炒作涉港問題,服務遏制中國的政治圖謀」。
《立場新聞》關閉:香港團體從台灣跨海聲援
香港《立場新聞》29日高層遭拘捕,並宣佈停止營運的隔天,台灣及香港青年組織及人權團體在台北舉辦聲援活動,批評港府摧毀公民自由,並稱這是「以言入罪」羅織罪名。
立場新聞兩名高層被起訴 中聯辦譴責「外部勢力」干預香港事務
香港警方周四以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起訴《立場新聞》兩名高層人員。《立場新聞》多名高層被拘捕一事引起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中聯辦表示堅決支持香港警方嚴正執法,並譴責外部勢力干預香港事務。
高層被拘捕 資產遭凍結——《立場新聞》宣佈停運
港警國安處人員以涉嫌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拘捕香港《立場新聞》多名現任與前任高層,包括知名歌手何韻詩。該網媒隨即宣佈停止運作,遣散所有員工。專家擔憂,這波逮捕可能為香港傳媒圈創下危險的先例。
專訪:香港政治審判恐成常態
港府連續兩日以涉嫌「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來指控香港《蘋果日報》與《立場新聞》的現任與前任高層。香港法律專家黎恩灝分析,港府此舉其中一個目的是要增加已被關押被告的刑期。
黎智英遭加控「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
批評者認為《香港國安法》扼殺了亞洲金融中心香港的自由。其中首當其沖的壹傳媒創辦人面臨多項指控,包括與外國勾結。現在檢方認為他罪應再加一等。
2022年美中關係將走向何方?
美國和中國陷入日益嚴重的經濟和地緣政治之爭,這樣的競爭關係預期會在明年繼續加劇。
大學移除六四藝術品 香港自由剩多少?
香港各大學接連傳出移除六四藝術品,有人認為這是學術自由受到侵害,又或是反映六四在香港已經沒有討論的空間,也有人指稱這是「一國兩制」不存在的證明。德國之聲訪問香港媒體人曾志豪與六四學運領袖周鋒鎖,聽聽他們的看法。
專訪:破壞國殤之柱證明中國制度野蠻
丹麥雕塑家高志活 (Jens Galschiøt)用作品國殤之柱紀念1989年北京天安門廣場大屠殺的受害者。但這個作品昨天遭到香港大學移除。他告訴德國之聲,這種行為只會讓六四的敘事更強而有力。
研究: 三劑科興疫苗無法抵禦奧密克戎變種
根據一份香港的研究報告顯示,施打兩劑中國科興疫苗的人應另尋不同的疫苗作為加強劑。若第三針仍是科興,體內抗體水準將不足以對抗奧密克戎變異株。
客座評論:再見2021和那認識的香港
2021年快到尾聲,一個變種病毒便令各國政府再次繃緊起來,收緊防疫及入境措施。以為風浪過去,在喘息的時間卻迎來另一個更嚴峻的波濤,對很多香港人來說不只是用來形容疫情,更是來形容2021年在香港所發生的事。
港大連夜拆除國殤之柱 藝術家不排除提告
香港大學連夜拆除紀念六四天安門事件的國殤之柱,並暫存於港大嘉道理中心。這使得矗立港大逾24年的國殤之柱黯然劃下句點,其作者、丹麥藝術家高志活對此表示震撼,並不排除對港大提出控告。
港大連夜移除「國殤之柱」作者揚言求償
香港大學22日深夜派多名工人移除悼念六四事件的藝術品「國殤之柱」,並在23日清晨將藝術品運離校園。該藝術品的作者對事件發展表示震驚,並揚言若作品有毀損,要向港大求償。
林鄭月娥在北京受到習近平充分肯定
林鄭月娥在北京述職的最後一天受到習近平的接見,後者對特區政府的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這可能為林鄭明年競選連任鋪平道路。
台立法院首場香港公聽會 羅冠聰張崑陽線上出席
台灣政府預計今年赴台居留的香港人數將創新高,台灣立法院人權促進會21日召開首場香港議題線上公聽會,與會的流亡香港民運人士羅冠聰及張崑陽望台方進一步完善港人赴台相關措施。
美國宣佈依據《香港自治法》制裁中聯辦5名官員
美國國務院本周一點名香港中聯辦副主任陳冬、何靖、盧新寧、譚鐵牛和尹宗華破壞香港自治。這5人已在今年7月被美國政府列入制裁名單。美國國務院此次還警告說,與這5人開展業務合作的外國金融機構將受到制裁。
G7與歐盟:香港立法會選舉破壞「一國兩制」原則
香港立法會選舉結束後,G7、歐盟及「五眼聯盟」皆對香港民主發展和選舉制度的變化,表示關切和擔憂。
德語媒體:沒有民主選舉 只好「躺平」抗議
香港實施國安法以及對選舉方式實施改革後,於本周日舉行了立法會選舉。本次選舉中只有不足三分之一的選民參與了投票,創下了1997年主權回歸北京後的參選率最低記錄。
愛國者治港 香港選舉投票率創新低
香港周日在修改選制後首次舉行立法會選舉,投票率僅達三成,創下歷史新低。一些未前往投票的香港年輕人表示,無論去不去投票,結果都沒有什麼區別。
媒體看只有「愛國者」參選的香港立法會選舉
上周日,香港立法會換屆選舉結束。 「僅限愛國者」參選的新規則大幅減少了直選席位的數量,並控制了誰可以參選。在這一變化下,香港本屆立法會選舉投票率創新低,非建制派全部落選。諸多媒體對這場選舉可能會產生的後續效應做出展望。
選舉爭議不止 香港「民主」各自解讀
中國國務院在香港立法會選舉後一日發表了《"一國兩制」下香港的民主發展》白皮書試圖證明治理香港成功,但前一日流亡海外的民主人士羅冠聰才投書《紐約時報》批評北京假民主真獨裁。
香港立法會選舉結果:投票率創新低、非建制派全落敗
在港府全力呼籲市民投票情況下,投票率仍創下了歷屆換屆選舉的新低,而無效票比率也是歷屆最高的一屆。另外,非建制派的候選人皆落敗,親政府候選人則幾乎全部當選。
「愛國者治港」下的首場立法會選舉:投票率明顯下降
北京大幅修改選舉制度後,香港首次舉行立法會換屆選舉。候選人中民主派的缺席使外界更加關注此次選舉的投票率,結果正如外界預期。
牆外文摘: 香港選舉能幫助宣傳中國式民主嗎?
有評論認為,在北京對香港民主運動展開鎮壓兩年後,本周末進行的香港立法會選舉投票並非真正的民主選舉。與此同時,香港政府需要"成功"的選舉幫助北京推進中國式民主敘事。
新時代的新選舉:他們為何參選香港立法會?
香港12月19日舉行立法會換屆選舉,這是國安法生效以及選舉改制後的第一次。改革後的選舉制度有什麼不同?德國之聲採訪了民主派候選人劉卓裕以及建制派的麥美娟,講述個人心得及其參選原因。
立法會選舉前夕:大力鼓勵投票 嚴懲破壞行為
香港立法會將舉行換屆選舉,投票率或創歷史新低。香港特首辯解的同時,港府祭出大招鼓勵民眾投票,懲罰公開呼籲不投票等「違法」行為。
香港立法會會議廳撤下區徽改掛中國國徽
本周末香港立法會將舉行換屆選舉。今天,香港立法會會議廳過去懸掛在主席座位上方的區徽被更換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愛國者」的立法會選舉 專家:香港選舉「人大化」
「愛國者治港」下的新制香港立法會選舉即將於19日登場。在民主派缺席下,民調顯示選情低迷,多數民眾無投票意願。專家指香港選舉將「人大化」,即「大陸的選舉風格,恐將成為香港未來的主旋律」。
8.8萬名香港人移居英國 中國警告勿干預香港事務
英國今年1月底開放讓符合領取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資格的香港人申請赴英。12月初,英國下議院討論一項修正案,決定沒有BNO身份的人是否可申請BNO簽證,該修正案最終不獲接受。
港人移民英國後遭遇艱辛
在英國向持有BNO護照的港人實施簽證優惠政策之後的9個月裡,已經有將近9萬人從香港移民英國。但是這裡的新生活卻不如預期,很多人面臨著求職、求房的現實問題,還有社會上的敵意。
南京大屠殺片段驚嚇小學生 香港教育局惹爭議
適逢南京大屠殺84周年紀念日,一香港小學播放香港教育局建議之教學素材,殘忍內容片段使小學生受驚嚇。對此,教育局及特首林鄭月娥皆做出了回應。
黎智英以「煽惑及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被判入獄13個月
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被判「煽惑及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罪成,入獄13個月。黎智英表示,他為犯有此罪感到自豪。目前累計已有24名泛民派人士因相關罪名被判入獄。
上一頁
第15 頁,共10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