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香港
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全境由香港島、九龍、新界等3大區域組成,其中香港島是全港的發展核心;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客座評論:台灣對六四的「憶當年」和「情不再」
六四天安門事件雖然當年被國民黨政府形容為「屠殺」,但是隨著時光的流逝,如今在台灣,紀念六四卻成為非主流的活動。
六四悼念的最後避風港——香港教會陷兩難
六四33週年,在燭光難以燃點的香港,教會成為少數仍舉辦悼念活動的地方。香港的天主教和基督教素來是最積極為六四事件發聲的宗教,但如今難度愈來愈高,仍然希望以信仰紀念六四的教徒如何自處?
香港和台灣曾經這樣紀念六四
今年隨著香港天主教會宣佈將不再為六四死難者舉辦悼念彌撒,香港公開的六四悼念活動全部無法舉行,天安門民主運動的記憶在香港被系統性抹去。台灣可能成為兩岸三地唯一可以紀念六四的地方。
圖片回顧:那些曾經支持六四民運的香港明星
33年前中國大陸那場聲勢浩大的民主運動,開啟了香港支持中國民運的先河。包括成龍、譚詠麟、曾志偉在內許多如今為「愛我中華」搖旗吶喊的港星,當年踴躍參與了支持六四學運的活動。有多少當年的同路人、如今已經分道揚鑣?
習近平稱讚香港下任行政長官李家超「立場堅定」
中國主席習近平周一(5月30日)在北京首次會晤即將上任的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任行政長官李家超,對之贊譽有加,並稱對香港的「一國兩制」方針不會改變。
香港教會不再舉行六四紀念彌撒
今年香港天主教會將不再為六四死難者舉辦悼念彌撒,這是1989年後的第一次,至此,香港公開的六四悼念活動已被全部取消。
李家超赴京接受任命 習近平七一赴港行程未定
香港特區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周六將赴京接受中央政府任命,他料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李家超將於7月1日宣誓就職,有消息人士透露,習近平或會縮短赴港行程至當天來回,若疫情再次爆發,可能會取消赴港。
香港教區六四彌撒停辦 教徒憂未來無宗教自由
繼日前天主教香港教區榮休主教陳日君被警方以國安法逮捕後,天主教香港教區24日透露,今年將不舉辦追思「六四」的彌撒。對此,香港當地的天主教徒向德國之聲透露,不少人擔心宗教自由此後會受到國安法的壓迫。
「612基金案」提堂:被告均否認控罪
天主教香港教區榮休主教陳日君、歌手何韻詩等5名「612人道支援基金」信託人及基金秘書於5月24日上午提堂,被告均否認違反《社團條例》的控罪。案件押後至9月19日審理。
羅馬教皇為中國天主信徒祈禱
香港榮休主教陳日君被逮捕的事件發生後,羅馬教皇方濟各本周日為中國信徒進行了祈禱。陳日君本人已經被捕數天後獲得假釋。
習近平缺席官媒頭版引猜測 港大研究另有發現
近日,有關中共高層或出現政治異動的猜想甚囂塵上,其中一條理由就是《人民日報》頭版提及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次數有所減少。中國傳媒研究計劃進行統計後卻得出了不一樣的結果。
牆外文摘:從「最後一槍」到「最後一代」
有評論認為,「六四」鎮壓的流彈,隱喻著這個事件所帶來的影響非常廣泛和漫長。現在我們在中國的「抗疫戰爭」中所見的荒謬,也可能是流彈的後遺症所致。
德語媒體:逃出虎穴 又入狼口?
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的侵略戰爭,不僅對德俄關係產生了重大影響,也促成了德國政界對中國的重新審視,因為德國不希望在擺脫對俄能源依賴的同時,又陷入對中國市場的依賴。
「612基金」信託人獲保釋 專家:國安法成打擊公共活動利器
「612人道支援基金」4名信託人週三(5月11日)遭港警國安處人員逮捕,當天深夜陸續獲保。事件引發國際社會撻伐,專家認為,這次逮捕顯示國安法已成為打擊非暴力公共活動的利器,恐引發寒蟬效應。
香港「一人模式」 特首選舉 李家超高票當選
香港周日舉行第六屆行政長官選舉,警界出身的前政務司司長李家超作為唯一候選人高票當選。他將在七月接棒林鄭月娥成為香港特首。
牆外文摘:李家超對當前官民矛盾認知脫節
有評論認為,香港特首候選人李家超與其團隊對當前官民矛盾認知脫節,既未有意識到民情接受林鄭不進行強檢的決定,亦未有向林鄭剛愎自用的公眾印象埋手,反而提出「執行力」、「以結果為目標」等,去嘗試論述自己與林鄭在領導能力上的差異。
一人選舉:港人眼中的李家超
相隔15年,香港再舉行「一人模式」選舉,被視為鷹派武官的李家超,將成為首位紀律部隊出身特首。這個最高職位僅由0.02%港人選出,北京稱「完善」了選制,但也是近年氣氛最冷淡的一屆選舉。普羅市民眼中的李家超是怎樣?他們對未來五年的香港有何期望?
特首選舉前瞻:李家超加速推動香港「大陸化」?
香港特首選舉在即,唯一候選人李家超當選後,香港可能迎來哪些巨變?背後透露哪些來自北京的訊號?德國之聲訪問兩名香港專家,請他們分享見解。
此馬非彼馬——烏龍、虛驚還是敲山震虎?
5月3日,中國央視有關杭州市國安局對涉嫌利用網路從事危害國家安全活動人員馬某採取刑事強制措施的報導引發以阿里巴巴為首的網路港股閃崩。在官媒更正被抓的是馬某某後,阿裡股價才止跌。這場對市場驚嚇不輕的烏龍引起各方關注和種種猜測。
接力香港 美大學明年起辦人權新聞獎
香港停辦人權新聞獎後,外界一度猜測台灣會否接手。5月3日「世界新聞自由日」前夕,情況峰迴路轉,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宣佈明年起將主辦該獎項。外界關注它能否克服安全問題、順利舉辦?
無國界記者公佈全球新聞自由指數 香港排名崩跌
「無國界記者」5月3日公佈2022世界新聞自由指數,其中香港成為今年排名下跌幅度最大的地區,而中國則是依舊墊底。該組織表示,隨著全球新聞自由急遽惡化,中國也想趁機擴散其資訊控制模式。
牆外文摘:病毒無法消滅,記憶卻被清零
有評論指出,中國為抗疫政治化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雖然距離實現新冠病毒「動態清零「的目標仍然遙遙無期,但記憶卻被「動態清零」,語言則被「靜默管理」。
李家超提四個政綱 將推動《基本法》第23條立法
香港准特首李家超今日提出四個政綱,被外界認為與林鄭月娥的路線相差不大。他在政綱簡介會上也強調,會持續推動禁止叛國顛覆的《基本法》第23條立法。
老戲骨死於隔離飯店 引發香港檢疫措施討論
香港資深演員曾江被發現死於當地一家防疫飯店裡,享年87歲。他當時剛從海外返回香港,在飯店接受隔離。該事件也引發了公眾對於年長者獨自在飯店隔離之隱患的討論。
人權新聞獎:香港停辦、台灣接力?
人權新聞獎在頒獎前兩週突遭煞停,據悉與本屆大贏家、現已停運的立場新聞有關,外界猜測鄰近的台灣會否接力舉辦。德國之聲訪問兩名本來即將獲獎的香港記者,瞭解他們的感受。
香港外國記者會停辦人權新聞獎
人權新聞獎自1995年起舉辦,本屆得獎名單原定於5月3日「世界新聞自由日」公佈。據悉立場新聞獲得9個大小獎項,該平台去年底在國安處搜查後停運。
「雷動計劃」被控非法招選舉開支 戴耀延認罪
港大法律系前副教授戴耀廷等三人,被控告在2016年選舉宣傳民主派的配票計劃而觸犯選舉條例,他承認所有控罪,將於五月判刑。
德語媒體: 美國哪怕再壞 也總比中國更好
《每日鏡報》呼籲,在中國、俄羅斯構成越來越大挑戰的今天,德國不應該出於經濟利益而拒絕選邊站,而是應當堅定地站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一邊。《南德意志報》則點評了香港新一屆特首候選人李家超,認為他上任後將更加強硬地打壓民主派。
香港:獄中人獲諾獎提名 李家超YouTube被封
5位被判刑的香港民主派人士獲前中共中央黨校教授蔡霞等15位多國學者提名,申請成為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而身為美國制裁對象的本屆香港特首候選人李家超昨天發現,他的競選YouTube頻道因違反Google的《服務條款》而遭到終止。
九七後首例 譚得志煽惑罪判囚40個月
相隔半世紀,港府再度動用煽動罪控告異議人士,社運人士譚得志成為主權移交後首個因煽動罪而入獄的案例。學者指判刑相當嚴苛,此罪名亦愈來愈常見於政治案件。
港懲教軟硬兼施「去激化」反修例囚犯
香港懲教署近日披露,正在獄中推行「去激化」項目,為自反修例示威以來入獄的犯人去除極端思想。除此以外,港府如何應對大幅增加的「敏感」囚犯?
港議員趙家賢遭咬耳案 被告判囚14年半
一名男子在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期間咬掉了一名區議員的耳朵並襲擊了另外三人,該男子於周二(4月19日)被香港高等法院判處14年半監禁。
香港移民潮:為何親中「藍絲」也撤離?
國安法實施至今,香港淨移出人數高達32萬人。最新民調顯示四分之一港人計劃移民,其中非民主派擬撤離的比例上升。德國之聲訪問兩名「藍絲」香港人,瞭解他們為何寧願背負「背叛」的罪名也堅持舉家移民。
李家超獲過半選委提名參選
李家超宣佈參選後短短四天,手持多名政商界重量級人物的提名,正式「入閘」。他的提名票甚至已超越當選門檻所須票數,令這場一人選戰更沒懸念
稱黎智英受「法律騷擾」 律師團促聯合國介入調查
黎智英受《港區國安法》等指控多項罪名,目前人仍在監獄還押。這位香港傳媒大亨的律師團上週發佈聲明稱,中港政府將法律「武器化」以對付黎智英,促請聯合國介入調查。
剖析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的五年功過
林鄭月娥擔任特首五年,香港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為何這位官場高材生,最終在盟友的負評聲中退場?德國之聲訪問多位曾與她近距離接觸的人士,請他們分享觀察和見解。
涉「串謀發佈煽動刊物」罪遭捕 區家麟獲准保釋
港警國安處人員11日清晨以「串謀發佈煽動刊物罪」拘捕香港媒體人區家麟。由於區家麟曾在《立場新聞》發表評論文章,所以外界認為此行動應該與去年底發生的《立場新聞》案件有關。
牆外文摘:中國「清零」抗疫,全球經濟受損
有評論認為,中國政府仍然堅持使用效果不佳的國產疫苗,並且仍然通過嚴厲的封鎖來應對疫情,這不僅給中國、也給世界其他地區帶來了問題。
李家超宣佈參選特首 唯聞口號不見政策
李家超以「同為香港開新篇」為競選口號闡述了他對香港未來的願景。但他的發言只停留在願望和理念上,沒有詳細說明任何具體政策或施政目標。
英最高法院院長: 辭任終院不涉政治壓力 港方錯誤解讀
這是英國最高法院院長和副院長雙雙辭任香港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後,首度在英國國會道出事情始末。兩人辭任震撼法律界也引起港府批評,他們以南非種族隔離時期的法院為例,表明香港的社會現狀置英國法院於不利位置。
香港特首選舉:李家超請辭 料成唯一候選人
這是「完善制度」後的首次香港特首選舉,北京料採用「澳門模式」避免節外生枝。警察出身的李家超多年來在保安系統工作,在公共行政、財金、社會民生等方面沒有經驗,他是否有能力領導香港?
香港外資專才撤離潮:什麼令他們非走不可?
今年首季,香港錄得近16萬人口淨流出,是2021全年總和的五倍之多。昔日的大熔爐,如今身陷人才流失危機。有人告訴《德國之聲》雖已落地生根仍然忍痛離開。力求病毒清零的同時,人才庫是否也面臨清零危機?
黯然謝幕:林鄭月娥的政治生涯
林鄭月娥曾是一名受到各方看好的政治官員:正直、機敏,有行政經驗。她擔任香港特首後的仕途非常不順利,用「焦頭爛額」概括也不過分。現在她宣佈不再競選連任。
香港特首選舉:林鄭月娥宣佈不連任 傳李家超參選
隨著林鄭月娥下台,警察出身的政務司司長李家超成為下任特首大熱,但他至今仍未公開表態。如他當選,意味著香港未來將由「武官」全面掌權,管治路線更強硬。
牆外文摘:上海封城對於台灣的衝擊
對於台灣而言,除了擔憂中國疫情可能造成供應鏈的斷鏈危機外,台灣銀行或租賃業者面對廠商債務違約的風險也可能會增加。
林鄭月娥:香港特首選舉如期舉行
香港迎來「完善選舉制度」後首場特首選舉,但提名期進入倒數,北京至今沒透露心儀人選的風聲。政圈流傳多個版本的消息,各界猜測選舉或因疫情押後。不過林鄭月娥周六表示,特首選舉會如期在5月8日舉行。她並未透露是否會尋求連任。
香港特首選舉傳延後一年 林鄭突取消記者會惹猜測
香港迎來「完善選舉制度」後首場特首選舉,但提名期進入倒數,北京至今沒透露心儀人選的風聲。政圈流傳多個版本的消息,各界猜測選舉會否押後、林鄭月娥會否獲得「祝福」連任、北京會否容許有競爭的選舉等。
專訪:清零逼使外資撤離 香港人才一去不返?
港府堅守「動態清零」引發大批外資企業和專才撤離,香港歐洲商務協會主席高飛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形容,現在的人才流失危機是他見過最嚴重的,遍及各行各業,新加坡、首爾、東京和孟加拉都是熱門的搬遷地。
終審法院海外法官離任潮 香港司法獨立響警號?
香港《國安法》實施不足兩年,已有4名終審法院海外非常任法官離任,北京和港府相繼表達強烈不滿。目前香港還剩多少海外法官?離任潮會否衝擊香港法治?國際社會還相信香港的司法獨立嗎?
《時代革命》:「禁片」年代的海外放映
記錄香港反修例運動的紀錄片《時代革命》計劃於4月1日至10日進行全球放映,德國數個大城市也有參與。德國之聲對組織者之一「香港人在德國協會」進行了專訪。
上一頁
第13 頁,共10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