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香港
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全境由香港島、九龍、新界等3大區域組成,其中香港島是全港的發展核心;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港媒看台灣大選對香港的衝擊
香港媒體關於台灣大選結果的報導基本上可以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大選結束後對選舉結果的評論,尤其是對中美台三方互動的分析;第二階段是結合香港民主化發展前景,分析台灣大選對香港政治的衝擊,以及北京在台灣和香港問題上所犯的本質相同的錯誤。
香港媒體關注台灣大選
距離台灣大選還有兩天。最近幾天的香港報紙上到處都是關於這一話題的報導和評論,尤其是關於北京近日高度關注台灣選舉的情況,以及台灣選後北京將如何應對。
香港經濟走出非典陰影
一年前的香港,正是非典肆虐、百業蕭條之時,僅淘大花園居民區就有40人死於瘟疫。法蘭克福匯報注意到,今天的香港已走出非典陰影,正在恢復國際經濟都市的活力。該報寫道:
文革「血統論」在香港死灰復燃?
「誰是愛國者」的爭論剛剛趨於平息,本周又有兩件事吸引了香港媒體的注意:一是香港民主黨前主席、香港立法會議員李柱銘應美國參議院邀請,赴美參加該院舉行的香港民主問題聽證會;二是一年一度的兩會又在北京召開,而今年兩會是胡溫上台一周年,也是胡溫新體制展示成績單的時候。
原新華社香港分社高官被判無期徒刑
據今天(3月6日)的『南華早報』報導,周五,廣州一法院對原新華社香港分社高官陳瑜林判處無期徒刑,罪名是危害國家安全罪。與陳同時被捕的還有兩名原新華社香港分社工作人員涉嫌間諜罪。
香港媒體:愛國者與治港權
本周,圍繞香港政制改革和「誰是愛國者」的爭論繼續在香港蔓延。而這場爭論在香港市民中產生的心理反效用也正在日益顯示出來。
北京對香港問題提高聲調=政治行動主義?
香港民主黨前主席、北京稱之為「不愛國」的政界人物李柱銘日前前往美國,並準備在美國參議院發表演說。為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星期二警告美國不得干涉香港事務。幾天前,中國也提醒英國,「香港是中國的香港」,「英國無權對香港形勢評頭評足」。
3月底漢莎增加飛往北京和香港航班
*
香港民主黨副主席何俊仁談」愛國者治港「
在香港,由「愛國者治港」引發的有關愛國者定義的討論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星期日,新華社發表的一篇文章首次點名批評香港的民主派政黨不愛國,引起了民主派人士的不滿。他們表示,這類言論是中央向香港市民施壓的手段,目的是削弱民主派力量。
香港人擔心「愛國者治港」
香港最近的政治形勢是德語媒體關注的題材。法蘭克福匯報說,中央政府提出「愛國者治港」的口號表明,北京「戴著天鵝絨手套安撫香港」的日子過去了,因為按照「中國日報」香港版的定義,進逼香港特區政府、反對國安法、組織針對中央政府的活動和公開主張台獨的人都不是愛國者。對此,法蘭克福匯報寫道:
香港媒體:「誰是愛國者?」
這一周,可能是香港政權移交近七年來,政治形勢最為緊張的一個星期。上周四,中國官方新華社發表了鄧小平二十年前關於「愛國者」標準的論述文章,由此在香港掀起了一股「誰是愛國者」的爭論。
香港媒體聚焦北京量香港的尺度
北京和香港之間圍繞香港政制改革的爭論,本周似乎又發展到一個新的關口。昨天,香港媒體大部分都報導了中國官員安民關於「愛國就要愛黨」的講話。在這之前,本周一,北京有意通過香港媒體透出消息,稱如果香港民主黨一意孤行,那麼即便今年九月民主派在香港立法會選舉中獲得大多數,北京最終也有可能解散立法會,重起爐灶。
採訪錄:北京不給香港更多的民主
上周,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長曾蔭權率領的三人專責小組赴北京,同中央政府就香港政制改革進行商討。北京表示,香港的政制改革,最終要聽取中央的意見,並提出了所謂愛國者治港的原則。對於會談結果,香港市民普遍表示不滿,認為此行是無功而返。德國之聲記者就此採訪了香港中文大學政治學教授吳國光。
香港政改:京港理念不同,強硬「清場」是下策
由香港政務司長曾蔭權率領的三人專責小組前天從北京返回香港,新華社隨即發表聲明,將中國中央政府將香港的政制發展原則定性為„管理香港事務的人應是愛祖國、愛香港的香港人「。這一跡象不但引起香港民主派方面的強烈反彈,而且也引起了香港媒體的密切關注。
「香港的商界更認同專制」
中國政府昨天首次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治體制發展正式表態,強調必須聽取中央的意見。新華社在香港政務司司長曾蔭權結束對北京為期3天訪問之後引述北京有關負責人說:在香港的一國兩制體制中,「一國」是「兩制」的前提。北京的這一表態實際上是對2007南香港普選的否定。本台記者就此採訪了香港自由記者邱震海。
北京向香港民主派伸出橄欖枝
美聯社2月7日從香港報導,香港民主派領袖司徒華今天表示,北京已經跟他傳達善意,希望進行對話,商討香港的民主改革問題。
一周香港媒體:貪官外逃新特點
本周,香港媒體報導和評論中國局勢時的焦點相對比較分散,其中有中國國內反腐敗形勢、陳水扁提出和平新建議後的兩岸局勢,也有對香港政制改革形勢的最新分析。
香港媒體評新春政治局勢
剛剛度過農歷新年的香港,除夕前北京兩大「護法」代表中央振振有詞教誨港人的聲音猶在耳旁,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親臨廣東視察並對香港情況表示高度關注的消息又引發港人新的「痙攣」。香港今年的政治局勢,又成為本周香港媒體新年第一周的焦點。
中國強硬人士言論引起香港強烈反響
上周,圍繞政制改革的爭論在香港繼續佔據媒體的主要位置。有「四大護法」之稱的的北京兩名法律專家蕭蔚雲和夏勇日前抵達香港參加一個研討會,並再次發表強硬言論,由此在香港引起轟動。而哈爾濱原常務副市長朱勝文突然自殺事件也引起了香港媒體的關注。
香港媒體一周風雲
雖然一周後就是中國的傳統新年,但香港的政治氣氛卻依然緊張。繼上周董建華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將成立三人小組首先就政制改革問題咨詢北京之後,這一周香港媒體就此發表了大量評論。另外,隨著三月二十日台灣大選的日益臨近,以及美國在公投問題上態度日趨強硬,台灣局勢也成為本周香港媒體的焦點之一。
德國媒體評元旦港人遊行
今年元旦,香港數以萬計的市民走上街頭,要求實行民主普選,這是繼去年7月1日反國安法大遊行後的又一次大規模群眾示威活動。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後,一些德語媒體最近先後就香港形勢發表了評論文章。法蘭克福匯報寫道:
吾爾開希被獲準到香港參加梅豔芳葬禮
吾爾開希是1989年中國學運中最著名的學生領袖之一,「六四」後被中國政府通緝,逃往國外,後在台灣定居。吾爾開希日前獲准進入香港參加演藝明星梅豔芳的葬禮,這是他流亡14年多以來第一次踏上中共治下的土地。
港人收禮不買賬,北京欲強勢介入香港政改
繼上周四香港十萬人大遊行之後,香港特首董建華昨天下午宣佈他上任後的第七份施政報告,其中在政制改革方面宣佈成立一個由政務司長曾蔭權領銜的三人咨詢小組,負責征詢中央政府有關部門(對政改)的意見「。這一現象對香港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香港各不同政治立場的派別和利益團體紛紛對此發表自己的意見,香港媒體也進行了廣泛的評論。
香港向內地出口形勢看好
中國內地與香港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議定書自元旦起正式生效。按照雙方協議,一系列香港產品出口內地時,可以享受免徵關稅的優惠待遇。2006年起,香港免稅產品的範圍將進一步擴大。瑞士新蘇黎世報介紹了這項議定書的內容和瑞士產品經過香港進入中國內地的前景,該報寫道:
元旦香港十萬人的民主大遊行
新年元旦,香港近十萬市民走上街頭,參加了由香港民間人權陣線舉辦的2004年元旦大遊行。示威者提出了「還政於民」,「一人一票」等政治口號。這是香港市民繼去年七一50萬人大遊行之後的又一次群眾集會。
年末香港關注中國兩大人事變動
介於聖誕節和陽歷新年之間的這一周,對香港媒體來說可能是一年裡最為安靜的一周了。雖然如此,兩條中國官方人事變動的新聞,還是成為香港媒體的醒目新聞。其中,一條是有關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周明偉的調職之事,另一條則是有關香港中聯辦的高層變動。
「香港是國際間諜活動的中心」
法新社12月20日香港報導,中國政府駐香港聯絡辦公室副主任李剛表示,香港已經成為國際間諜活動的一個焦點地區,他們想通過香港窺測高速發展的中國的秘密。
胡錦濤警告香港不要過度政治改革
香港區議會選舉,民建聯失利
香港特區第二屆區議會選舉唱票工作於11月24日凌晨結束。香港親北京的政黨民主建設聯盟(民建聯)是本次大選的輸家。香港選民們更加信賴的是反對黨民主黨。但是這次民主黨的獲勝對香港未來的政治前途並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
香港-深圳:重新點亮「東方之珠」?
自從中國大陸尤其是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經濟帶快速崛起後,香港和珠三角經濟區漸漸被外界忽視了。香港作為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是否還能繼續?相比長三角,珠三角的優勢還有哪些?11月7日,香港貿發局、深圳市、香港投資推廣署和科隆工商協會共同在科隆舉辦了推介會,主動把香港-深圳的投資優勢推到世界前台。
中國屏蔽香港天主教會網站
他曾把香港稱為「魔鬼之國」
10月5日,羅馬教皇保羅二世追認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到中國傳教的奧地利福萊納德梅茨神甫為聖徒。福萊納德梅茨是第一位沒有死於中國戰亂而獲得聖徒稱號的傳教士。南德意志報回憶起三年前,教皇追認被中國義和團殺害的西方傳教士為聖徒時,曾激起中國政府的強烈抗議。該報寫道:
國際專家報告批評香港在非典期間工作不力
胡錦濤要香港巨商支持董建華
今天,以霍英東為首的香港巨商代表團受到了胡錦濤的接見。胡錦濤尤其要求巨商們支持特首董建華,遵循基本法。並要求以經濟為重心,讓香港重新繁榮起來。巨商們在啟程前對此已經心領神會。
香港商業鉅子集體赴京
香港發生9起非典疑似病例
勞:希望民主與富裕在香港攜手並進
本周二,約翰內斯-勞作為首位訪問香港的德國總統會見了香港特區最高行政長官董建華及香港立法會代表。
香港撤回反顛覆法草案
9月5日,香港特首董建華宣佈收回反顛覆法草案以後,德語媒體都在顯著位置報導了這條消息及其背景。這裡,我們摘錄其中幾份德文報紙的有關報導和評論:
跨海大橋:連接港澳和珠海,帶動香港重新起飛
法蘭克福匯報報導了香港準備造一座29公里長的跨海大橋,把香港與澳門和珠海連接起來,已促進香港與珠江三角洲西部的聯繫。雖然造價折合20億歐元,但據說對香港國民經濟帶來的好處是投入的好幾倍。法蘭克福匯報在引用了一系列經濟數據後寫道:
香港的地區優勢正在流失
香港的經濟前途是近日一些德語媒體關注的題材。新蘇黎世報回顧了香港旅遊業的大滑坡和房地產業的大縮水後,認為香港正處於結構型危機之中,香港的地區優勢在悄然流失。新蘇黎世報寫道:
香港服裝企業為推出納粹標誌服裝的行為道歉
香港:人民幣的「離岸金融中心」
一個中國銀行和財務專家小組將於8月底參觀香港,探討香港成為人民幣 「離岸金融中心」的可行性。據估計,在97回歸之後,已經有700億元人民幣在香港流通。人民幣在香港已經成為繼港幣之後的第二大貨幣。在香港建立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已經成為一種必然。
香港在尋找自己的地位
法蘭克福匯報一篇文章的題目是「香港在尋找自己的地位」。文章說,香港自回歸中國六年以來,經濟上先後受到亞洲金融危機和非典的打擊,加上上海作為中國經濟新中心的作用日益增強,香港的經濟已陷入全面蕭條的狀況。文章就香港今後的地位寫道:
迎接皇馬,香港足協破費4百萬歐元
*
香港9月就國安法再次公開咨詢
香港國安法的立法一波三折。7月初香港市民抗議該法的浩大聲勢和政府內部的意見分歧使特首董建華不得不宣佈,推遲國安法的下一輪咨詢。本周三,香港官員宣佈,將在9月再次就國安法進行公開咨詢,立即引起不滿的呼聲。
北京:香港的政治不安定應有明確限度
新蘇黎世報報導說,北京雖然全力支持香港特首董建華,但對香港形勢的發展憂心忡忡。文章寫道:
布萊爾:早日通過普選產生特首和立法委員
香港是英國首相布萊爾本次亞洲之行的最後一站。周三布萊爾與香港特首董建華會面。會後布萊爾說,他的印象是,特區和中國政府正在傾聽香港民眾不滿國安立法的呼聲,大家都希望香港保持穩定,這對香港的繁榮至關重要。
香港保安局長辭職風波
本周三,香港特首董建華宣佈了特區保安局局長劉淑儀辭職的消息。在香港連續不斷的抗議潮中,這只是一幕。
李光耀言:香港大遊行不可能在大陸重複
前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在接受『華盛頓郵報』的書面採訪時,陳述了對7月1日在香港發生50萬人大遊行的看法。
「明鏡」雜誌採訪香港主教
新聞周刊「明鏡」發表了香港主教陳日君的答記者問。71歲的陳日君是1996年受羅馬教皇任命成為香港主教的。在談到董建華計劃制定的國安法條例時,陳主教說:
上一頁
第104 頁,共10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