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香港
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全境由香港島、九龍、新界等3大區域組成,其中香港島是全港的發展核心;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中國正式對香港記者程翔提起檢控
*
港媒評中海油棄購、四川疫情擴散
中海油收購美國優尼克公司失利,是本周的一個重大新聞。另外,發生在四川的諸鏈球菌疫病,尤其是大陸當局依然封鎖新聞,成為本周香港媒體關心的新聞。
世貿組織為年底香港談判大練兵
本周三至周五,所有148個世貿組織成員國在日內瓦舉行會議,旨在為今年12月香港舉行的世貿組織部長會議奠定良好的基礎。這也是步履維艱的世貿組織談判取得突破的最後的機會之一。
一周港媒:達賴、朝核會談與倫敦誤殺事件
德國日前向達賴喇嘛頒發「和平獎」引起了北京的強烈反彈;另外,北韓核問題六方會談今天進入第三天,而最近發生在英國的巴西青年被誤殺事件到底說明了什麼問題?所有這些都是本周香港媒體關注的焦點。
香港超市禁銷四川豬肉
一周港媒: 美國為何誇大中國軍力
本周,馬英九當選國民黨主席,成為兩岸共同關心的問題;昨天,美國終於發表《中國軍力報告》,也成為今天香港媒體關心的新聞。另外,遠在紐約、但卻涉及中國切身利益的聯合國安理會改革也成為香港部分媒體關心的問題。
一國兩制、一中各表、兩岸一中,還是一中兩制
台海兩岸關係的現狀與發展,大陸與台灣各有說法。其中,僅台灣在野黨方面就有兩種:國民黨的「一中各表」,親民黨的「兩岸一中」。而現在,台灣新黨又有了第三種說法。
一周香港媒體摘要(2005年7月14日)
雖然美國等西方國家近年對中國增加軍費十分敏感,但中國軍方人士依然強烈鼓吹增加軍費;前中國銀行副董事長劉金寶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美國曾經提醒台灣不要過於親近日本。以上這些消息是這幾天香港媒體關注中國新聞時注意的焦點。另外,倫敦恐怖爆炸案的後續情況,也也是香港媒體注意的問題。
奧運馬術轉往香港舉辦:背景和風險
在北京奧組委的強烈要求下,國際奧委會和國際馬術聯合會最近在新加坡會議上同意把2008年奧運的馬術項目轉到香港舉辦,柏林日報報導了這條消息:
港媒一周摘要:社會矛盾及國際互動
今天,是「七七」盧溝橋事件六十八周年的紀念日。但最近一周的香港媒體,除了關注中海油有意併購美國優尼克公司,以及胡錦濤參加上海組織峰會外,另外似乎特殊特別關注中國國內的暴力事件。另外,上海合作組織最近的一些舉動,以及中俄將在八月舉行聯合軍事演習,也引起了香港媒體的關注。
香港麵包房前為何排大隊
麵包房前排大隊,這種情景以前只有計劃經濟下的東歐社會主義國家裡才看得到。然而這一幕發生在2005年5月底的香港。
如果真的民選,也可能還是曾蔭權
周二,中國政府正式任命曾蔭權為香港特首。曾本人將於周五到北京宣誓就職,7月1日在香港上任,為期兩年。南德意志報在介紹了曾蔭權的政治履歷後寫道:
投資到亞洲的佛塔和亭閣之間
遠東的經濟繼續騰飛,吸引了德國的基金提供者投資亞洲的房地產業。日本是個不錯的投資去處,但除日本外,還有韓國,還有中國。
一周港媒談曾蔭權當選成定局和入常
香港特首補選的提名工作已結束。但實際上,曾蔭權在社會各界別支持下,已獲得710位推委的支持,自動當選已成定局。同時,日本「入常」似乎遇到結構性障礙。今天召開的歐盟峰會將不討論對華軍售解禁問題,這對於中國外交系統有哪些教訓?這些都是本周香港媒體所關心的問題。
香港記者呼籲:公正公開處理程翔一案
為新加坡「海峽時報」工作的香港資深記者程翔在一個多月前被中國當局扣押。這一事件在香港引起了很大震動。香港記者協會表示,他們不相信程翔會從事間諜活動。前不久,該協會組織了很多香港記者,聯名呼籲北京政府公正處理程翔案件。
四大行香港上市 交行民行打前站
中國四大銀行在香港上市,此事已經預告和議論了很長時間了。時至今天,終於要上了。然而那還不是四大行。6月底7月初,將是交通銀行和民生銀行去特別行政區探路。年底才輪到建設銀行。
一周香港媒體報導摘要 (2005年6月9日)
新加坡《海峽時報》駐中國首席特派員程翔被中國大陸指控從事間諜活動,本周繼續在香港媒體發酵;另外,歐盟形勢變化及其對中國的影響,也成為本周部分香港媒體注意的問題。
亞洲第二隻-香港米老鼠拱出地面
繼東京之後,亞洲第二個迪斯尼樂園正在香港走向建設的尾聲。儘管巴黎的歐洲迪斯尼比較失落,但香港似乎並不擔心-倚仗來自大陸的旅客潮。更何況,風水先生作了一個英明的修改。
中國與歐美紡織品相爭,香港得利?
*
程翔被捕與趙紫陽秘密資料
新加坡「海峽時報」記者程翔被中國當局扣押。中國外交部稱,程翔涉嫌從事間諜活動。但外界媒體廣泛認為,程翔被捕與收集有關中國前領導人趙紫陽的秘密資料有關。記者無疆界組織更提出,中國的新聞自由狀況令人擔憂。
一周香港媒體報導摘要(2005年5月26日)
本周,香港媒體最為關心的一件大事,就是中國副總理吳儀突然取消原定於本周一與日本首相小泉的會面。中日關係到底未來走向如何?中日高層是否存在相互誤判的可能?本周的香港媒體對此進行了大量的評論。
一周港媒:連宋餘波 張春橋之死
本周,連宋訪問大陸的餘波仍然在香港媒體上蕩漾,有關北京對台新思維的背景報導也在香港媒體上日漸多了起來。另外,連宋登陸和任務型國代選舉的台灣島內局勢,以及「四人幫」骨幹張春橋去世的消息,也成為本周香港媒體關注的焦點。
一周香港媒體報導摘要(2005年5月12日)
本周,香港媒體關注的焦點主要在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的大陸之行上。今天,舉世矚目的「胡宋會:就將在北京上演。對於「胡宋會」以後的兩岸關係,香港媒體這幾天有很多評論。
一周香港媒體報導(2005年5月6日)
本周,兩岸關係最大的事件就是國民黨主席連戰和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接連訪問大陸。對此,香港媒體有大量的報導和評論。另外,香港本地政局也有新的發展;更有消息說,繼對台政策之後,北京可能展現對港政策的新思維。
兩岸人合寫和平新歷史(香媒一周2005年4月28日)
本周,中國人世界最為關心的頭條新聞不再是中日關係,而是國民黨主席連戰率領國民黨代表團訪問大陸。香港媒體對此做了大幅的報導與評論。
新的香港特區行政長官任期只有兩年
*
國際馬術協會拒絕將賽場遷至香港
國際馬術協會拒絕將賽場遷至香港
一周香港媒體:中日 教皇 農民
最近一段時間,尤其是上個周末中國一些城市爆發大規模反日示威遊行以來,中日關係急劇惡化。另外,羅馬教皇的去世以及保羅二世對教會和人類的貢獻,以及中國國內局勢也是本周香港媒體評論和報導的焦點。
新特首任期、江丙坤訪大陸和民間反日
香港特區政府昨天正式宣佈將提請北京全國人大,就特首繼任任期問題進行釋法。雖然事先香港各界對此已有所準備,但這已經是九七年後北京的第三次釋法行動。對此,今天香港報紙有各種不同的評論。另外,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上周到大陸展開「破冰之旅」,國民黨主席連戰也定於五月底訪問大陸。
兩年還是五年?香港新特首任期懸而未決
香港特區政府認為新特首隻應任滿前任特首董建華餘下的兩年任期,而民主派議員則認為按照基本法的文本,補選後的新特首任期也應當是5年。本周三,目前署理特首職務的曾蔭權向中國國務院提交了一項申請,要求國務院提請人大常委會對基本法的相應條款做出詮釋。這一場著爭執對香港的政治空氣產生了何種影響,會不會對特首補選如期舉行產生影響呢?
梵蒂岡考慮同台灣斷交,同北京建交
上周六逝世的羅馬教皇約翰.保羅二世在世時一直非常關注中國天主教信徒的命運,他的平生願望之一就是到中國訪問。現在,約翰.保羅二世的葬禮尚未舉行,媒體突然傳出羅馬教廷可能將與台灣斷交、轉而與北京建交的消息。
特首曾蔭權任期引發爭議 香港尋求中央政府支持
*
美參議院擬定強硬針對人民幣匯率法案
在人民幣升值問題上,美國一直向中國施壓但卻沒有效果。最近,美國參議院已經草擬了一項針對人民幣固定匯率的法案,透露出強硬的威脅口氣。德國之聲為此採訪了若干金融專家。
賴斯訪華背後留下多少懸念?
本周,美國新任國務卿賴斯訪問中國,並就中美關係向中國領導人提出所謂的「建設性意見」。另外,董建華下台後,香港圍繞著新一任行政長官的產生,又發生了許多風波。
香港媒體評董建華功過
本周,香港發生的最大事件,就是董建華下台和曾蔭權接替擔任代理行政長官。對此,香港媒體有大量的評論。另外,「兩會」結束,「三農」問題也引起香港媒體的關注。
國泰傳與國航合並
曾蔭權任香港臨時特首,下屆任期兩年非五年
前香港特首董建華宣佈辭職之後,政務司長曾蔭權出任臨時特首。一般認為,7月10日舉行的特首選舉中,曾蔭權將順利當選。
達賴:願意在西藏推行「一國兩制」
3月10日是西藏民眾暴動46周年紀念日,歐洲許多城市均有流亡藏人和支持者舉行紀念活動,要求中國政府尊重西藏的人權和文化。3月14日,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在接受『南華早報』採訪說再度向北京當局拋出橄欖枝。他表示,只要西藏文化能夠得到保存,他就願意接受中國對西藏的統治。
欲將香港比澳門 濃妝淡抹不相宜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向中央政府提出辭呈一事現在得到了官方證實。新蘇黎世報這樣分析了董建華辭職的背景:
兩會評論之六:香港模式敲響大陸警鐘
10日傍晚,董特首在香港公佈辭呈後,黯然離港赴京。董建華的最終辭職,不僅暫時遏制了香港被加速「中國化」的趨勢,也給那些鼓吹在中國大陸搬用「香港模式」發展道路的人敲響了警鐘,對未來 「一國兩制」的長期穩定影響深遠。
董建華辭職不會在香港帶來負面衝擊
香港特首董建華當地時間17點30分召開記者會,宣佈了辭職的消息。董建華辭職的原因是什麼,後董時代香港政治的走向如何,以及民眾對董建華辭職的反應怎樣?香港中文大學副教授王家英就此接受了德國之聲採訪。
香港特首董建華辭職
今天下午5點35分,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舉行記者會,宣佈提出辭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之職。
董建華別無選擇下,惟有辭職
今天下午,香港特首董建華在參加會政協閉幕儀式返回香港後,在香港舉行記者會正式宣佈辭職,由此也將一周多來有關董建華辭職的風波推向高潮。本周香港媒體對董建華辭職及其背景有許多報導和評論。
香港媒體一周報導摘要
今天,中國全國政協大會在北京召開;明天,全國人大也將在舉行開幕式。就在「兩會」召開前夕,香港卻先是傳出董建華將升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的消息;到了前天,又有消息說,董建華將提前辭去特首職務。
香港特首將易人,董建華八年仕途回顧
即將卸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董建華自1997年香港回歸八年來,儘管有著北京的幕後支持,但香港經濟發展緩慢,港民反對北京插手香港事務,他的仕途並非一帆風順,如今提前兩年向北京遞上辭呈並非十分意外。
中國「多事之周」看一周香港媒體
無論是回顧還是展望,這幾個星期都可以說是中國的「多事之周」:上周, 美日在共同聲明中將台海問題列為「共同戰略」,引起了北京的強烈反彈;未來幾周,引人注目的「兩會」又將在北京召開,屆時《反分裂國家法》將出台,同時胡錦濤也將就任國家軍委主席。下面是香港媒體對這些事件的分析和評論。
香港發生輪船相撞100人受傷
香港媒體一周 (2005年2月17日)
本周,中國大陸剛剛結束七天的春節長假期,但就在大年初六,遼寧阜新卻發生了一九四九年後最大規模的礦難事故;面對這一災難,大陸官方竭力封鎖新聞,從而成為繼三個月前陝西陳家山煤礦礦難之後又一起令國際社會震驚的新聞。
港媒:台灣追思,北京告別和漢城進化
春節前,中國國台辦官員孫亞夫和李亞飛以海協會官員身份赴台,參加辜振甫先生的追思會,引起了各界的密切關注。趙紫陽始終沒有得到公正的評價,讓人對中國政治改革的前景感到失望。韓國首都漢文名字的變遷也讓人聯想北京英語名字的「進化」。
上一頁
第101 頁,共10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