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香港
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全境由香港島、九龍、新界等3大區域組成,其中香港島是全港的發展核心;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習近平結束沙烏地訪問 利雅德宣言強調「一中原則」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周五在利雅德出席了兩場峰會並與海灣國家多名領導人會晤。峰會達成的利雅德宣言提到台灣及香港問題時稱,阿拉伯國家恪守一中原則,支持中國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
《蘋果日報》大樓違約案 黎智英遭判5年9個月
黎智英因違反租用契約,被法院裁定欺詐罪,判刑5年9個月監禁。法官表示,本案僅為一件簡單的欺詐案,不應被扣上任何政治帽子。黎智英另一個關於違反國安法的案件將於下周再審。
夾縫中的白紙世代: 清零終結只是覺醒開端
隨著北京放寬清零政策,白紙運動的聲量有所減弱。無論在中國大陸、香港或海外,這次運動的骨幹都是年輕一輩,不少人更是第一次公開抗議。這場短暫的運動如何改變他們?德國之聲訪問了兩位曾經參加集會的香港陸生。
抗議過後是恐懼
中國多地反對政府防疫政策的抗議浪潮逐漸平息,但很多人在擔心會為此承擔後果。通過手機數據,警方仍在搜尋參加了抗議示威的人。
「白紙革命」在柏林:海外九零後為何吶喊?
一群中國青年週六(12月3日)在柏林發起「白紙革命」示威,中國詩人楊煉與台灣駐德代表謝志偉也現身聲援。數百人不畏風雪遊行至中國駐德大使館前,且許多都是九零後。他們為了什麼而吶喊?德國之聲進行了現場採訪。
黎智英案延後審理 待北京解釋國安法
李家超日前向北京提請解釋《香港國安法》,盼能阻止海外資深律師歐文代表黎智英出庭,而原定於12月1日的案件遭延期審理,因須等待中央釋法結果出爐。美媒報導,若北京干預此事,將是中央第6次介入香港司法。
客座評論﹕香港人為何冷待中國白紙革命?
今天,中國大陸小粉紅戰狼當道,仍有人站起來反抗習近平反抗黨領導下的防控政策,難能可貴,很難要求全民覺醒。應該「讓一部份人先覺醒起來」,至少不是全民躺平。
反清零「白紙抗議」現身香港鬧市
11月28日,幾十人現身香港中環鬧市進行靜默抗議。他們大多是來自中國大陸的年輕人,舉著白紙反對中國的清零政策。雖然警方在場警告或違反限聚令,但香港的防疫措施已經較他們的家鄉寬鬆。香港多家大學連日來也有零星集會或標語,惟規模未見非常大,據報人數最多的是中文大學在11月28日晚的悼念會,有過百人參與。
被警告返港即遭逮捕 鄺頌晴:北京複製新疆模式打壓港人
著名海外香港運動人士鄺頌晴向德國之聲透露,近期自己在香港的家人遭警方傳喚,詢問她的蹤跡,並警告若她返回香港,將面臨立即遭逮捕的命運。
誤播《願榮光》亞洲欖總赴港致歉
亞洲七人欖球賽誤播《願榮光歸香港》事件燃燒多日,亞洲橄欖球總會會長親身赴港會見港府致歉,以期平息風波。同時更多誤標國歌事件曝光,香港奧委會要求所有體育代表隊日後須即場制止錯誤,甚至帶隊離場。
蘋果日報六高層認串謀勾結外力 部分將作控方證人
《蘋果日報》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除黎智英外,其餘高層被告皆認罪,部分人並決定為控方作證。控方列出百多篇新聞報導和評論文章作為證據,並指控報社推出英文版旨在結連外國勢力。
付國豪已於去年10月去世 其父親稱因抑鬱症病故
環球時報前記者付國豪的父親11月17日在社交平台發布了付國豪已於2021年10月25日晚間病逝的消息。香港反送中運動期間,付國豪2019年8月13日在香港機場被質疑是公安臥底後遭到示威者捆綁毆打。其間他高喊「我支持香港警察」的影片在社媒上廣
中國抵制金馬獎第四年 香港電影陰影中突圍
台灣金馬獎即將在本週六登場。儘管香港當局批評金馬獎「政治化」,呼籲影人參加「務須三思」,港片仍在本屆金馬獎入圍豐碩。少了中國主流電影的第四年,香港電影在本屆金馬獎佔有不只一席之地,如何理解背後意義?
誤播《願榮光》當國歌 李家超:徹查是否違法
亞洲七人欖球賽誤播《願榮光歸香港》事件持續延燒,香港特首李家超週一(11月14日)表示,即使主辦單位已致歉,但此案含有「政治目的」,要求港警徹查是否涉及違反《香港國安法》及《國歌法》。
香港首例「侮辱國歌罪」被告遭判監禁3個月
據港媒報導,一名在公開場合觀看東京奧運會轉播時揮舞港英旗的香港市民,成為第一個因侮辱中國國歌而被監禁的人。
香港法庭批准黎智英聘英國律師 梁振英大批荒謬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被控「勾結外國勢力」等罪遭捕,至今羈押候審21個月。香港律政司上訴,欲阻止黎智英聘僱英國御用大律師為己辯護,近日卻遭駁回,引來「深紅支持者」不滿,兩方爭論《香港國安法》的訴訟意義。
李家超: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
本周三,香港舉辦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最大規模的經濟會議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瑞銀和黑石在內的國際金融機構的代表皆前來出席這場峰會。香港特首李家超致辭表示,香港正步向正常,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將進一步放寬檢疫措施。
全球法治倒退 中國「基本人權」倒數第四
世界正義工程周四發布2022年法治指數,全球法治水準繼續下滑。中國雖然總體排位上升,但基本權利指標位列全球倒數第四。另一方面,國安法實施兩年來,香港多個法治指標明顯下跌,全球排名創新低。
黎智英再背二詐欺罪 美參議員控中國抹黑
黎智英去年因違反《香港國安法》被捕,遭控發行煽動刊物、勾結外國勢力,至今仍在收押候審中,然而近期又遭香港法院冠上兩項新罪名,刑期恐再次延長。
具爭議的中梵協議再度延長兩年
梵蒂岡周六發布公告稱,再次延長與中國簽訂的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協議。該項協議內容保密,自2018年簽訂以來飽受批評。
生於國安法時代的學生組織:「賢學思政」成員被判刑
香港學生組織「賢學思政」四名成員,因承認串謀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10月22日判入獄2年半至3年,其中一人判進教導所。被判囚3年的王逸戰生於中國內地,2021年6月他在還柙前曾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有人稱我們為『被時代選中的細路』,但其實我覺得是,我們這一代人選擇了這個時代。」
承認扯髮示威者 中國駐曼城總領事:我的職責
中國駐曼城總領事鄭曦原向媒體坦承,事發當日曾拉扯抗議者的頭髮,但他辯護,示威者侮辱我的國家,我的領導人,「這是我的職責。」曼城事件持續發酵,恐釀中英外交風波。
曼城風波港人自危 專家:遠超戰狼外交的跨境綁架
英國曼城港人遭毆事件引發廣泛關注。專家批評,這是超越戰狼外交的「跨境綁架」,民主國家政府應意識到事態嚴重。有海外港人代表則說,面對「野蠻」行徑,港人應對潛在危險保持警覺,但不該停止抗爭。
曼城風波:受傷港人召開記者會 駁中方指控
曼城風波中遭到攻擊的港人週三召開記者會,親訴事發經過。中國駐曼城領事館總領事鄭曦原則反控中方人員遇襲受傷,並公佈新錄影畫面。雙方說法為何?最新調查進度如何?
李家超首次施政報告:以習主席講話作為藍圖
香港特首李家超周三發表了他自上任以來第一份施政報告,除了提到落實《國安法》、招攬人才、解決住房問題之外,也強調要向世界說出「真實的香港好故事」。
北京稱港人非法進入領館 英召見中國臨時代辦
針對曼城港人受暴事件,英國外交部已召見中國駐英臨時代辦楊曉光,要求合理解釋。有英國議員指控,中國駐英最高外交官之一、駐曼城總領事涉事;中方則稱示威港人「非法進入」領事館。曼城風波後續如何?
港人遭拖入中國駐英領事館圍毆 英相府:深感憂心
港人在中國駐英國曼徹斯特領事館外抗議,遭疑似中國館方人員拖入圍毆,恐引發英中外交風波。英國首相發言人表示此事令人憂心,中國外交部則稱「不清楚狀況」。
習近平二十大談台港
中共二十大16日在北京揭幕,首日的工作報告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針對台港談話特別受到關注。涉台方面,習近平強調會反「台獨」、反分裂,並不放棄武力統台的可能性。針對香港,習近平則肯定香港「由亂到治」的過程。
習近平二十大開幕講話 專家學者怎麼看?
專家認為,「安全」是習近平本次最關心的問題,此外他還多次提及「中國特色」的重要性。也有學者發現,本次大會不再強調經濟發展和經濟改革,反而強調「完整」和「全面」發展。
二十大首日 習近平:台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
中共二十大於10月16日上午登場,多位中共元老出席會議。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除了報告過去的成就,也提及中共未來的計劃。
四通橋事件港媒噤聲 自我審查成常態
北京四通橋抗議事件的消息在網上廣泛流傳,不過事件發生至今,不僅中國大陸媒體對此事件一概不提,香港媒體也幾乎全部噤聲。多家港媒的記者向德國之聲表示,新聞部對於二十大報導的審查比從前明顯增加。
台灣邊境解封迎旅客 中國續守動態清零
台灣13日正式邊境解封,多批國際旅客落地入境,陸港澳人士入境則仍未同步鬆綁。與此同時,中國仍堅守「動態清零」,二十大前多地卻再爆疫情,有中國衛生官員仍出面為該政策辯護。
聯合國人權組織對香港國安法判處未成年者表達擔憂
鑑於港府依照國安法對未成年者判刑,聯合國人權組織再次發出警告,要求停止該法的實施,並呼籲香港司法以及執法同國際人權法規範保持一致。
專訪: 肖爾茨不能在「黨皇帝」習近平面前彎腰
雖然德國聯邦總理府拒絕證實總理肖爾茨即將於11月初訪華的行程,但是德國的經濟界據稱已經收到了陪同總理一起訪華的邀請函。德國智庫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GPPI)所長托斯滕‧貝納(Thorsten Benner)表示:發出這種邀請是一個錯誤。
美警告香港勿庇護受制裁個人 港特首:只遵守聯合國制裁
在一艘與受制裁的俄羅斯富豪有關的遊艇停靠香港後,美國10日警告,若香港成為受制裁者的避風港,其金融地位恐受影響。香港特首11日重申,該市無法律依據執行西方國家發動的制裁。
台灣成中國特別行政區? 馬斯克引兩岸舌戰
馬斯克對兩岸衝突提出解方,中國和台灣在美國的代表各自回應。台灣人是怎麼想的?北京在乎這些想法嗎?
首有未成年國安被告獲刑 光城者煽顛涉引毛澤東名句
香港首次有未成年人士被控違反國安法而定罪,法院判處五名「串謀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的中學生進教導所,最年輕者被捕時僅15歲。法官指這群來自社運組織「光城者」的青少年,藉歷史例子鼓吹流血起義,建議同路人「修文習武」是可怕的煽動言論。
俄富豪遊艇現身香港 港府:無義務執行制裁
一艘配備停機坪和泳池的超級遊艇出現在香港水域,其擁有者為遭到西方制裁的俄羅斯富豪。香港官方對此表示:沒有義務執行其他司法管轄區單方面實施的制裁。
客座評論:憶李怡前輩
香港作家李怡10月5日清晨病逝台北,享壽87歲。1936年在廣州出生,1948年移居香港的他一生致力為言論自由奮鬥。客座評論員曾志豪撰文回憶兩人港台兩地互動,從曾經的誤會感嘆李怡如何預見香港的未來。
卡通影射反送中?香港觀眾發現玄機
正在熱播的的美國卡通片「Rick and Morty」新近一集上架後,有網民發現,片中出現涉及香港反送中運動中某些關鍵詞和日期縮寫的「暗語」。有香港網民向製片方致謝,也有人擔心作品會被下架。
李家超稱祖國是後盾
香港特首李家超出席了特區政府舉辦的國慶典禮,提到中央制定《港區國安法》,落實「愛國者治港」,令香港步入由亂到治的階段。他也表示香港在關鍵時刻「總有祖國作為堅強後盾」。
黎智英案英國外援律師遭拒
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涉嫌"煽動和勾結外國勢力"罪行第二次案件管理聆訊已經開始。辯方表示,一名來自英國倫敦的大律師來港加入辯護團隊的申請遭拒。
客座評論:香港新聞自由在寒冰中頑強地生存
香港記者協會(HKJA)和香港民意調查所(HKPORI)日前公佈香港新聞自由度調查發現,香港記者對2021年新聞自由程度的評級暴跌了6個點,降至26.2,創歷史新低。國安法施行之後,香港新聞自由還剩下什麼?
前香港立法會議員許智峰被控藐視法庭 判刑三年半
流亡澳洲的前香港立法會議員許智峰,週四被香港高等法院以「因藐視法庭罪」,判處三年半的有期徒刑。他並未出庭,但透過社交媒體對此一判決表示嗤之以鼻。
香港榮休主教陳日君等6人受審
本周一,羅馬天主教會亞洲最資深神職人員之一的陳日君樞機和其他5名民主人士在香港法院受審,罪名是其基金為2019年香港抗議活動的參與者提供支持。
牆外文摘:「煽動罪」在香港借屍還魂
有評論指出,除了《國安法》之外,香港政府近年「活化」荒廢多年的「煽動罪」,不斷以此殖民苛法打壓異議聲音。而煽動罪是非常古老及過時的法律。
香港悼念英女王:戀殖與去殖之間
香港民間對英女王的悼念潮引起建制陣營反彈,要求加快「去殖化」。而不少港人形容「戀殖」背後是對「黃金時代」的懷念,以及投射對現今處境的哀思。這種複雜的情結,我們由香港唯一英殖博物館館長Bryan Ong的故事說起。
香港、台灣將放寬入境措施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本周五公佈四項便利來港措施,包括由機場抵港人士的檢疫安排由現行的「3+4」改為「0+3」,「來港易」和「回港易」計劃不設限額等等。新規定從9月26日起執行。台灣預告將從9月29日起,分階段放寬入境檢疫。
最新金融中心排名 新加坡取代香港成亞洲第一
一項經濟研究排名顯示,新加坡超越香港成為亞洲首要金融中心。香港政府強調,香港整體評分仍上升,往後會繼續改革,鞏固和提升香港的資本市場及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
北京拋統一橄欖枝 台陸委會堅拒一國兩制
中國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周三表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並稱兩岸統一後,台灣可以實行不同於「祖國大陸」的社會制度。不過台灣方面再批此種說法為「一廂情願、罔顧事實」。
上一頁
第10 頁,共10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