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香港
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全境由香港島、九龍、新界等3大區域組成,其中香港島是全港的發展核心;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黎智英案完成結案陳詞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香港媒體大亨黎智英的國安法案件,28日完成結案陳詞,若被判有罪,最高可能面臨終身監禁。與黎智英相識超過30年的《南華早報》前總編輯祁福德告訴DW,黎被囚已經1700多天:「我不能假裝說他過得很好,但他還撐著。」
彭博社駐港記者延簽被拒 外國記者協會:加深新聞自由受侵蝕擔憂
彭博社記者鐘碧琪延簽申請遭香港當局拒絕,且未獲得任何拒簽理由。香港外國記者協會表示,港府此舉加深了人們對香港新聞自由遭侵蝕的普遍擔憂。
許智峰獲澳庇護 港政府強烈反對
前香港立法會議員許智峰宣佈已獲得澳洲的政治庇護。香港政府發表嚴正聲明,強烈不滿並反對任何國家以任何方式包庇罪犯。此外,香港前學運領袖鐘翰林也在英國獲得難民身份。
德國小村從深谷變「矽谷」
德國小村埃特恩只有1750人,卻是當之無愧德國最高科技的村莊。
黎智英身體不適 結案陳詞二度延遲
香港《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的案件原定本週進行結案陳詞,但因天氣因素和黎智英的健康問題,而延至下週一上午開始。此前,黎智英的兒子呼籲西方各國積極促成黎智英獲釋;14日,美國總統川普受訪時說,「會盡一切努力」救黎智英出來。
香港「街頭絕唱」
香港政府認為街頭小攤是對城市面貌的滋擾,以食品安全為由,多年來已經不再頒發新的攤位牌照。
中國華南屈公病逾七千例 美國提高旅遊警示
中國屈公病疫情過去幾週以來引發國際關注,廣東等地累計出現超過7000起個案,香港上週也出現首例境外輸入病例。隨著案例增加,世界衛生組織專家呼籲民眾提高警覺,避免20年前大規模傳染重演。
澳門首例國安法公開拘捕 歐盟譴責
澳門警方首次公開披露依據國家安全法的拘捕案例。歐盟對此次行動表示譴責,擔憂澳門「政治多元化」和「言論自由」受到侵蝕。此案為「一國兩制」下的澳門敲響警鐘,引發外界對該地自由空間狀況的深切關注。
英國譴責香港警方通緝19名海外港人
英國外交大臣拉米、內政大臣庫珀7月25日共同發布聲明,譴責香港警方當天宣佈懸賞通緝包括居英港人在內的海外社運人士。香港警方指控19名海外港人通過「香港議會」組織試圖顛覆國家政權、觸犯了國安法。
「香港議會」被定性顛覆組織 龔小夏、馮崇義等被懸紅通緝
香港警方宣佈,懸紅通緝19名境外活動人士,稱其在海外參與顛覆國家政權的組織「香港議會」,違反北京實施的國家安全法。除此前已被通緝的活動人士袁弓夷、何良懋等四人外,美國之音前普通話組主任龔小夏、雪梨科技大學副教授馮崇義等15人亦受到懸紅通緝。
香港獨立出版社被拒參展 另覓生存空間
香港書展近年多次發生「下架書」事件,今屆至少三間書商被拒參展。有獨立書店另起爐灶,同步舉行「無處不閱讀」獨立書展,遭《文匯報》指控「軟對抗」。主辦方獵人書店店長對DW表示:「如果我是讀者,我一定不會想參與一個會篩選人的書展。」
香港向同婚合法邁出「一小步」
在德國,同性婚姻早在多年前就已合法化,許多大城市每年都會舉行盛大的彩虹遊行,慶祝多樣性與包容。而相比之下,香港尚未實現同婚合法化,關於平等權益的討論仍在繼續。
47人案上訴案開審 人權組織籲「糾正錯誤」
香港最大規模的國安案件「47人案」,去年11月在西九龍裁判法院宣判量刑,其中13名被告的上訴案本週開始審理。此案備受國際關注,法庭外自週日晚間就出現排隊爭取旁聽席位的人潮。
牆外文摘:國安局長現身華府,台灣外交微妙突圍?
牆外文摘
有評論認為,台灣國安局長蔡明彥高調入列台美經貿談判團隊,已遠超戰略學者所說的「違和感」,而是帶有高度戰略意圖,不排除台美聯手藉此對北京「亮劍」。
香港以國家安全為由擬收緊《監獄規則》
香港政府7月3日建議修訂《監獄規則》,這可能會限制律師和特定訪客探視囚犯,還提議廢除在囚人士的「私服」、「私餐」。香港官員稱,這是為了應對 「國家安全風險」。
山東艦航母編隊訪港 李家超:國家安全固若金湯
本周四(7月3日),中國山東艦航母編隊抵達香港並接待遊人參觀。此時恰逢香港剛剛迎來主權回歸中國28周年紀念。法新社指出,在習近平的領導下,中國大力擴充海軍力量,令亞洲鄰國感到擔憂。
國安法五週年:紅膠帶摀嘴 港人發起全球藝術抗議
《香港國安法》6月30日實施屆滿五週年,全球20座城市於6月28日集結離散港人、西藏人、新疆維吾爾人與支持民眾,共同舉行「一切安好」藝術抗議活動,上百名參與民眾嘴上被貼紅膠帶、身上捆綁紅繩,抗議中共政權違反人權自由。
德語媒體:寧化灰燼 不作浮塵
媒體看中國
香港實施國安法五周年之際,《每日鏡報》關注這座城市曾經的開放與自由,如何一步步被無數的細小步驟架空。《時代周報》聚焦中國對黨政機關的禁酒令,提出疑問說,這一步驟是否考慮到對該國餐飲業的影響,畢竟,這是經濟下行時期僅存的保障就業的領域之一。
《國安法》五年後:香港如何迎接「七一」?
2025年7月1日是香港主權移交28週年,6月30日是《港區國安法》生效5週年。今年「七一」前後,DW在香港街頭捕捉這座城市如今的模樣。
香港國安法五周年: 最後泛民派宣佈解散
據法新社報導,香港社會民主連線周五(6月27日)宣佈解散。隨著社民連的解散,香港泛民主派較具代表性的黨派至此完全消失。
香港國安法五周年:北京官員強調特區管治權須「掌握在愛國者手中」
港區國安法實施將滿五周年,中央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相關論壇上講話時讚揚該法的實施是香港「由亂到治的分水嶺」。鑑於今年年底香港立法會將換屆選舉,他強調「愛國者治港」的重要性。
中港國安部門首次公開聯手行動
中央駐港國安公署以及香港警務處進行了首次公開的聯合行動,對六名被指涉嫌勾結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的人員住所進行了突擊搜查。
香港引用《國安法》禁止台灣手遊《逆統戰:烽火》
香港警方指控台灣手機游戲《逆統戰:烽火》鼓吹武裝革命並宣傳分裂主義綱領,下令禁止。該款游戲的開發者在臉書上以「謝丞相賜箭」五個字作為回應。
沉默不是缺席:香港人紀念六四的靜默行動
今年6月4日,香港維多利亞公園及銅鑼灣周邊部分地區被封鎖。身穿制服或便衣的警察遍佈各處。但是,很多香港人仍然以自己的方式,堅持紀念三十六年前的這場民主運動。
專訪長平:假如我可以回到「八九六四」
中國媒體人、六四參與者長平向DW訴說他最深刻的「六四」記憶,以及為什麼「屈辱」伴隨著他的一生?如果回到1989年6月4日那天,他會對當時的自己說什麼?
六四36週年香港噤聲 台灣紀念活動收到恐嚇信
《國安法》上路與23條立法之後,曾連續30年舉辦紀念六四活動的香港維園,如今只有喜氣洋洋的同鄉嘉年華會。華語世界僅剩台灣仍能公開悼念六四,但今年在台北舉行的活動卻收到匿名恐嚇信。
國際調解院落戶香港 港府:突顯「一國兩制」優勢
國際調解院總部設在香港被看作是北京試圖鞏固香港聲譽之舉。港府方面稱,「外部敵對勢力正企圖把香港去國際化、去功能化」,而「一國兩制」的優勢讓香港具備成為該組織總部的條件。
哈佛不讓讀了?香港:歡迎來港繼續深造
在美政府宣佈禁止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的背景下,港府方面最新表示,香港歡迎這些受到美國招生政策影響的國際學生。德國也表示願成為學術「燈塔」。畢竟,無論是對於香港還是德國,這都是吸引學術人才的絕佳機會。
全球首家國際調解院將在香港開張
中國官媒報導,全球首家國際調解院下周在香港舉行簽署儀式,中國最高外交官王毅將會前往出席。
寧德時代計劃在港上市 將創今年全球最大IPO
中國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CATL)將通過其在香港的二次上市募資53億美元,該公司計劃將所募資金的90%用於在匈牙利建設一座新的電池工廠。
前港督之子將出任英國駐華大使
英國政府宣佈,彼得‧威爾遜將接棒吳若蘭,出任駐華大使。威爾遜的父親曾任香港倒數第二任總督。據悉他本人精通漢語,過去曾在英國駐華大使館任職。
他在香港到處書寫「自由」
街頭藝術家陳勁輝(署名為「自由塗夫」),因在公共場所噴涂「自由」兩個字,已兩度被捕。等待他的可能是幾年牢獄,但他說那樣自己的作品就算完整了。
黎智英獄中千餘日 目前我們知道什麼?
《香港國安法》將滿5年,關於黎智英國安案件我們知道什麼?目前法律攻防關注點是什麼?「川普救黎智英」的說法可能嗎?DW採訪了黎智英的國際律師代表加拉格爾(Caoilfhionn Gallagher),以及其他法律學者。
全球新聞自由指數:香港首列「狀況惡劣」
無國界記者組織發佈2025年全球新聞自由指數,台灣上升至24名,中國倒數第3名,香港首次落入最差的「狀況惡劣」類別。該組織倡議專員白奧蘭向DW表示,隨著美國逐漸失去「新聞自由燈塔」的地位,中國可能趁機繼續擴散其控制言論的手段到世界各地。
香港「民主派47人案」:毛孟靜等四人出獄
香港立法會前議員毛孟靜丈夫Philip Bowring向前來詢問的記者簡單作答。毛孟靜是4月29日獲釋的首批香港47人案中的一人。
香港47人案首批入獄4人出獄
香港歷來最大規模國安案件「47人案」,首批被判刑的4名被告週二刑滿出獄。該起案件幾乎涉及香港所有主要民主派政治人物,至今仍有多人在獄中服刑。
金像獎星光背後:香港電影業的寒冬與生機?
第4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落幕,《九龍城寨之圍城》與《破.地獄》橫掃多項大獎,票房口碑雙收。但事實上近年香港電影市道低迷,當晚不少電影人得獎時寄語同業堅持下去。有業界人士向DW表示,如今開戲變得更加謹慎。
牆外文摘:「甲亢哥」直播香港為何成為官方盛事?
牆外文摘
有評論認為,被中國網民稱為「甲亢哥」的美國網紅IShowSpeed到香港直播時,被官方視為重大「盛事」去辦,表明雖然中國有戰狼一面,在內心也特別需要「西方人」的認同。
香港民主黨步向解散 逾九成黨員支持跟進
周日,香港最大的民主派政黨民主黨通過授權中央委員會跟進解散事宜。分析人士認為,這是北京治下香港打擊異議運動、侵蝕政治自由的又一個標誌性事件。
川普新關稅引發全球市場震蕩:中方迅速反制,歐亞非態度各異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大規模加徵關稅,引發全球市場劇烈動蕩。中國率先反制,歐洲醞釀回應,亞非各國立場分化。新一輪全球貿易緊張局勢迅速升級,動搖了原有的國際貿易秩序。
長江和記交易受阻 香港受制於北京憂慮加劇
長江和記與美國貝萊德集團的巴拿馬港口交易原定4月2日簽署一份重要文件,但分析人士稱這一步驟將推遲。此一交易受到北京的阻礙,引發對香港經濟自治權的擔憂。美國新近一份報告稱,香港在北京領導下呈集權化趨勢。
涉「跨國鎮壓」 六名中港官員遭美國制裁
周一,華盛頓方面宣佈對六名中國及香港特區官員實施制裁,原因是他們涉及「跨國鎮壓」並破壞香港自治。
2025年世界幸福報告出爐 芬蘭再奪冠
3月20日聯合國國際幸福日當天,牛津大學、蓋洛普及聯合國機構合作發布「2025年世界幸福報告」。芬蘭連續第八年獲評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阿富汗排名最末。德、美分別位居全球榜單第22位和第24位,中國和台灣分別位居第68位和第27位。
澳洲就针對香港異見人士的匿名信向中國表示擔憂
墨爾本居民近日收到來自香港、懸賞舉報一名澳籍香港民運人士的匿名信。對此,澳洲外交部長黃英賢表示,這樣的做法是不可接受的,已向中國表達擔憂。英國近期也有居民收到懸賞舉報兩名流亡英國的香港民運人士的匿名信。
「反對脅迫和霸凌」 - 香港特首回應巴拿馬港口交易
香港特首李家超周二表示,香港企業「長江和記」出售旗下巴拿馬運河港口所引發的批評值得「認真關注」,此前北京當局已多次對這筆交易進行猛烈抨擊。
罕見!香港終審法院推翻支聯會三人拒交資料案定罪
已經解散的支聯會三名核心成員2年前因拒絕向警方提交組織資料而被判定有罪。本周四,終審法院判定鄒幸彤等人上訴得直,撤銷定罪,原因是控方的做法令「被告已經無法得到公平審訊」。
客座評論:黎智英能保外就醫嗎?
曾志豪
黎智英之子黎崇恩上週表示,他77歲的父親健康惡化、時日無多,呼籲英國和美國出手促使中國釋放他。DW客座評論員曾志豪認為,他的身體狀況可能成為破局關鍵,給中國政府「下台階」。
元朗721事件:前民主派議員林卓廷等非白衣人被判刑
本周四,香港一家法院判處前立法會議員林卓廷和其他六名男子最高37個月監禁,罪名是元朗721事件中參與暴動。林卓廷被北京稱為亂港分子,去年11月已因「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被判6年9個月監禁。
路透社:前港督之子將任職英國駐華大使
英國政府已敲定一名會說中文的外交官擔任下屆駐華大使。據悉這位外交官的父親曾擔任香港總督。在北京擔任大使是英國外交系統中最具挑戰性的職位之一。
黎智英之子:父親在獄中有死亡之虞
77歲的黎智英已繫獄四年。其子黎崇恩本周一在日內瓦人權與民主峰會上接受路透社採訪,並呼籲立即釋放他的父親。黎智英的法律團隊敦促下周參與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大會的全球領導人向北京發聲,並捍衛媒體自由。
上一頁
第1 頁,共10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