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電動汽車
使用電能驅動電動機在道路上行駛的汽車,並不包括無法脫離供電接觸網的單電源無軌電車和在電氣化鐵路路軌上行駛的軌道列車,也不包括電動自行車等其他電動車。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德語媒體:歐盟自己也巨額補貼本土電動車
歐盟委員會對中國電動汽車開展反補貼調查,依然是德語報刊的關注熱點。《巴登報》指出,其實歐盟也為自己的電動車產業提供巨額補貼。《法蘭克福匯報》則批評說,中國電動汽車市場份額猛增不僅僅靠的是補貼,也因為其品質勝過歐洲競爭者。
歐盟:歐洲經濟有能力應對中國的報復措施
布魯塞爾宣佈對中國電動汽車開展反補貼調查的計劃之後,中國警告此舉將嚴重損害中歐貿易關係。周五歐盟做出回應,堅稱歐洲經濟足夠強大,可以應對任何來自中國的報復措施。
德語媒體:"去風險"的風險
本周,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宣佈將對來自中國的電動車展開反補貼調查,必要情況下,甚至會引入懲罰性關稅。德國車企喜憂參半,他們擔心德國車會成為中國政府反制措施的犧牲品。
專家稱歐中開打貿易戰 德國將支撐不住
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在其年度盟情咨文中宣佈對中國電動車展開反補貼調查。一天來,各界的反響不一。經貿專家認為,中國反擊的話,將兩敗俱傷,德國受傷程度最深。
電動車不能重蹈光伏覆轍?歐中光伏產業的「恩怨情仇」
歐盟擔心本土汽車製造商被有價格優勢的中國競爭對手搶佔市場,就像當年本土光伏產業被中國太陽能產業擊敗一樣。如今,歐洲已對中國光伏產品形成了巨大的依賴。
馮德萊恩:歐盟將對中國電動車開啟反補貼調查
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批評說,大量的國家補貼扭曲了電動車市場,因此,展開反補貼調查在所不辭。
慕尼黑國際車展上的「中國軍團」
慕尼黑國際車展(IAA)正在進行中。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頗受關注,連德國外長也不禁要坐進去感受一下。一些觀察家甚至調侃「這是中國的IAA」。下面我們就帶您瞭解幾款來自中國的新車。
慕尼黑國際車展:中國車企大秀肌肉
2023年慕尼黑國際汽車展開幕,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高調登場,在德國汽車製造商的地盤上大秀肌肉。有人說,這次車展之後,市場將會改天換地。
搶攻歐洲市場 中國電動車成慕尼黑車展亮點
今年的德國慕尼黑國際車展是電動車的舞台,特別是中國電動車製造商借此機會在歐洲推出更先進、更低價的車款。受到來自中國競爭者的壓力,歐洲汽車製造商不得不加緊轉型的腳步,努力趕上這波電動車的熱潮。
德語媒體:中國將為汽車工業指明方向?
剛剛開幕的慕尼黑車展上,來自中國的汽車製造商最為搶眼,無論是參展陣容,還是在創新技術領域,中國製造的電動車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德語媒體普遍認為,德國傳統汽車大國的地位正在受到來自中國的挑戰。
德語媒體:德國企業的「另類脫鉤」和中國電動車搶奪IAA舞台
德國對華出口下降的幅度遠高於預期。德國《資本》雜誌發表的專欄評論分析指出,這是因為以往對華出口的德國企業現在開始在中國當地開闢生產線。德國企業開啟的「另類脫鉤」能否有效地對抗地緣政治風險?
IAA慕尼黑國際車展:中國車商佔據半壁河山 特斯拉重新亮相
周一,世界最大規模的車展之一--慕尼黑車展開幕。特斯拉缺席十年之後,再度登台亮相,同來自中國的廠家爭奪電動車行業的霸主地位。
麥肯錫:歐洲汽車行業需要新的中國戰略
咨詢公司麥肯錫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歐洲汽車行業需要盡快調整戰略,才能縮小與中國競爭對手之間的差距。
中國電動車大軍將「入侵」歐洲?
直到數年前,比亞迪、小鵬、東方等是只有德國業內人士才叫得出名號的品牌,如今這些中國車商帶著他們嶄新的電動車在德國國際車展亮相。中國電動車是否即將在歐洲佔據一席之地?
中國經濟停滯 德國企業受到雙重壓力
專家分析認為,中國經濟或面臨停滯,而這將導致德國對中國的出口減少。與此同時,中國自身會加強出口,從而加劇在歐洲市場與德國產品的競爭。
德語媒體:中國正在擠壓德國商品在歐洲市場的空間
特別是在在機械或汽車等高價值工業產品方面,中國製造在歐盟國家進口商品中所佔的份額正在增加,而德國商品所佔的份額卻在縮小。德國《商報》報導指出,中國企業在世界市場上正日益趕上甚至超過德國競爭對手。
大眾首超特斯拉 純電動車德國新掛牌數量居首
據德新社報導,今年前7個月,大眾汽車已經超過特斯拉成為德國國內純電動車新車掛牌登記數量最多的品牌。
德語媒體:在非洲 體制對手也可以合作
《新蘇黎世報》的一篇客席評論建議西方國家在援助非洲時,不妨和中國合作,因為即便是體制競爭對手也同樣需要一個長治久安的非洲。瑞士《商報》則猛烈抨擊歐洲禁止燃油汽車的計劃,認為這將導致西方汽車產業也像太陽能產業一樣全面依賴中國。
德國汽車業: 被中國彎道超車,前景幾何
高昂成本、需求下跌再加上日益激烈的競爭,使得德國汽車行業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尤其是在利潤豐厚的中國市場,德國汽車前景堪憂。
中國對「德國進口」為何沒了胃口?
德國6月出口連續第三個月增長,但專家認為在全球經濟停滯的情況下,外貿無法為德國經濟帶來好處。此外,德國今年對中國出口下降,未來還可能繼續減少。
德語媒體:習近平開始自我糾錯?
秦剛就任外交部長剛剛半年即遭罷免,官方沒有給出任何理由。緊接著,軍隊高層也有多名將領落馬。習近平治下,高層頻繁的人事變動,令人大跌眼鏡,也引起了德語媒體的關注。
媒體:繼小鵬之後 大眾與零跑談合作
上周,德國大眾汽車宣佈與中國電動車公司小鵬汽車展開戰略合作,並投資7億美元,引發業界關注。本周,有中國財經網站引述知情人士稱,大眾還在與另一家電動車企談判,將其技術用於旗下的捷達。
破壞水資源? 特斯拉德國工廠擴建受阻
美國電動車巨頭特斯拉在德國柏林近郊的工廠已經在去年初投產,但是該廠過度消耗當地本就緊張的水資源之爭議遠未平息。現在,布蘭登堡州環境局要求特斯拉工廠修改擴建計劃。
德語媒體:西方應聯手 不能讓習近平得手
德國《世界報》刊發客席評論指出,在打壓了香港民主運動後,習近平正想要制伏台灣;如果西方民主國家不想有朝一日遭受相同命運,就必須現在採取行動。《商報》則注意到德國大眾與小鵬汽車的合作,認為這家老牌車企在技術研發方面已經徹底輸給了中國競爭對手。
電動汽車比傳統汽車更容易起火嗎?
荷蘭阿默蘭島附近一艘運輸汽車的貨輪發生火災,這或許和船上一輛起火的電動汽車有關。此事件不禁讓人聯想到社媒上常見的電動車火災畫面,電動汽車真的比傳統內燃機汽車更容易起火嗎?
德國電動車:中國和特斯拉的雙重壓力
經歷了新冠和俄烏戰爭時期的瘋狂漲價,如今全球的電動汽車在規模化效應和特斯拉降價的推動下,打起了如火如荼的價格戰。德國車商在其中表現不俗,但是需要面臨特斯拉和中國市場帶來的雙重價格壓力。
外商投資歐洲國家冠軍!法國的秘訣在哪裡
外商投資歐洲目的地排名第一的國家不是英國,不是德國,是法國!該國吸引外資的秘訣在哪裡?哪些行業愛去法國投資?
德語媒體:從電動汽車價格戰看中國經濟
《斯圖加特新聞報》評論認為,中國的電動汽車價格戰還將會延燒到德國。《南德意志報》關注中國國內需求疲弱以及社會各階層的悲觀與不安,出現通縮的風險十分真實。
豪擲重金!寶馬在美打造的電動車廠長什麼樣?
德國汽車製造商寶馬斥了17億美元的巨資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生產電動汽車,美國最近新出台的政策鼓勵電動車的發展。不過由於客戶的需求難以預測,寶馬也風險管控地留了一個 「B計劃」。
研究:今年第一季度德國汽車對中國出口暴跌26%
據德國經濟研究所的一份研究,今年第一季度,德國向中國出口的機動車和零件同比下降26%。
中國發起鋰電池攻勢 德國處境艱難
隨著電動汽車走入千家萬戶,市場上鋰電池也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場面。而在鋰電池領域,德國乃至整個歐洲都對中國高度依賴。德國應如何改變這一局面呢?
馬斯克莫迪相談甚歡: 特斯拉將盡快在印度建廠
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表示,印度總理莫迪希望特斯拉大舉投資印度,相關計劃將在近期內正式公佈。一段時間以來,馬斯克一直在為其下一家超級工廠尋找理想地點。
比亞迪欲在德國市場加速擴張
中國汽車廠商比亞迪已經在本土市場將德國大眾擠下了銷量第一的寶座。現在,這家主打電動汽車的廠商計劃在德國市場佔據更大份額。其他中國車企近期也紛紛加大了在歐洲市場耕耘的力度。
消息人士:馬斯克本周將訪問中國
路透社引述知情人士報導,特斯拉CEO馬斯克本周將訪問中國。這將是三年來馬斯克首次訪華。
德語媒體:"非官方使命"--中國"海外警察站"
《南德意志報》報導稱,數月來,德國政府要求中國關閉其"海外警察站"。中方否認相關機構是「警察站」。《法蘭克福匯報》報導稱,大眾希望在中國建立一個自給自足的系統。
德語媒體:禁止齋戒、拆除巴扎-維吾爾人受壓迫持續
《新蘇黎世報》關注中國維吾爾人在齋月期間繼續被禁止齋戒。德國電視一台關注德國車商雖業績良好,但因中國市場的競爭而喜憂參半。
上海已成電動之城
上海,這個剛剛舉行了大型車展的城市,賣出的大部分汽車都是電動車。中國的電動汽車產業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正在改變整個汽車產業。
中國極地試駕Nio電動車
試駕蔚來EL7電動車,在黑龍江省零下40度氣候下開上崎嶇道路,挑戰1500公里極地旅程。
蔚來CEO: 與其「卷」價格不如「卷」價值
上海車展期間,蔚來汽車NIO創始人李斌接受德國之聲專訪,談到中國汽車行業現況、NIO的未來規劃,以及在國際形勢變化下,如何建立外國消費者的信任。
特斯拉財報低於預期 馬斯克:先拼銷量後談利潤
特斯拉周三公佈的季度財報數據低於外界預期,馬斯克再度提及了去年底由特斯拉掀起的電動車價格戰,他表示,在經濟疲軟的情況下,特斯拉將優先考慮銷售增長而非利潤。
德語媒體:歐洲要爭當「第三極」?別想了!
馬克宏結束訪華已經多日,但是圍繞他有關「歐洲戰略自主」言論的爭議還在繼續。《時代周報》發表署名評論文章指出,成為除了美國和中國之外的「第三極」這個目標對於歐洲來說不僅不值得爭取,而且還具有危險性。
德國電動車在中國市場步履蹣跚
中國的電動汽車市場是全球各大廠商的必爭之地,他們紛紛開啟了價格戰。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上,德國車企的境遇相當不妙。
價格戰奏效?特斯拉季度交付量創紀錄
特斯拉周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其汽車交付量創下紀錄。不過,與上季度相比增幅不大。特斯拉今年大幅降價並引發行業激烈競爭。
匈牙利民眾抗議中國電池工廠
中國電池廠商寧德時代正在匈牙利德佈雷森建設一座生產基地,當地政府希望能夠借此拉動經濟增長、促進就業。但是,擔心環境污染的民眾連日來對這座電池工廠發起了抗議。
中國車市燃起價格戰 德國車商面臨「大風險」
一段時間以來,有關中國汽車市場掀起洶湧價格戰的新聞層出不窮。在這股降價大潮中,德國車商顯然也不能倖免。德國知名汽車專家杜登霍夫告訴DW,這對於德國汽車品牌而言是一個大風險。
寧德時代在歐美投資遭遇阻力
中國電動車電池企業寧德時代進軍歐美的佈局可能面臨一些挫折。該公司與福特汽車的一項交易目前在美國國會遭到阻力,在匈牙利投資建廠的計劃也遇到當地民眾的反對。
寧德時代電池市佔全球第一 習近平:亦喜亦憂
中國車用電池生產商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稱寧德時代在全球動力電池的份額已經是連續6年全球第一,習近平對此表示亦喜亦憂,並且提到:在人家對我們零和博弈情況下,還要給自己留條後路。
中國電動車大軍壓境 德國怕了沒?
2022年中國電動車製造商開始對歐洲市場發起衝擊。中國製造的電動車是否很快便會打垮歐洲同行,甚至挑戰行業翹楚特斯拉? DW德國之聲嘗試給出答案。
專訪:「發展電動汽車的最大問題不是原材料」
鋰、鈷、稀土等資源都很豐富,那究竟是哪些問題制約著電動車行業的發展?德國生態研究所的專家布赫特(Matthias Buchert)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發展電動車所遇到的最大瓶頸是汽車行業如何快速轉型。
超酷炫!德國水陸兩棲電動車
1960年代製造的「水陸兩棲車」(Amphicar)是唯一能在陸地和水上行駛的量產車。德國收藏家甘特將這輛兩棲車改造成電動車。搭乘兩棲車徜徉摩澤爾河,已經成為他經營的飯店的熱門行程。
上一頁
第8 頁,共13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