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電動汽車
使用電能驅動電動機在道路上行駛的汽車,並不包括無法脫離供電接觸網的單電源無軌電車和在電氣化鐵路路軌上行駛的軌道列車,也不包括電動自行車等其他電動車。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全球主要市場齊降價能否「拯救」特斯拉?
繼美國市場之後,特斯拉現在也宣佈在包括中國、德國在內的全球多個主要市場降價,以應對銷量下降和電動汽車價格戰加劇的問題,特別是針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價格戰。
大眾十年前遭竊密 中國否認駭客間諜
德國媒體報導,在中國大量投資的德國汽車製造商大眾,大約十年前曾被網路駭客竊取數據,主要涉及汽車領域關鍵的傳動技術。中國官方否認與這一事件有關聯。
德語媒體:抱怨中國產能過剩 既虛偽又短視
《商報》觀察到義大利在去年退出「一帶一路倡議」後,目前正在努力加強同中國的貿易往來。《新蘇黎世報》問道,「什麼是產能過剩?假如一個國家只為自己的市場進行生產,那麼貿易從何談起?」
會晤肖爾茨 習近平籲「警惕保護主義抬頭」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6日在北京與德國總理肖爾茨會晤。習近平表示,中德互不構成安全威脅,並指中國出口產品緩解全球通膨壓力。肖爾茨則提及烏俄戰爭,盼雙邊對烏克蘭的公正及和平做出更多貢獻。
德國總理肖爾茨在中國 去了哪 説了啥
德國總理肖爾茨在中國的三天行程安排的相當緊湊,在首站重慶,他參觀了德國汽車零件供應商博世的氫燃料電池工廠,在上海,他在同濟大學發表講話。伊朗對以色列發動空襲給這位德國總理在中國的行程帶來影響。
媒體:特斯拉將全球裁員逾10%
有媒體引述馬斯克給員工的內部信件報導稱,電動汽車生產巨頭特斯拉將在全球裁員10%以上。電動車市場的低迷讓該公司面臨降低成本的壓力。上海超級工廠可能被迫減產。
蔚來汽車創辦人在美演說 促市場開放
中國電動車近來已成為中西競爭角力場。蔚來汽車創辦人李斌在美國演說時,稱全球各車廠為「競爭隊友」,呼籲各國開放市場。同時,德國汽車工業協會表態反對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稱此舉將威脅德國的就業機會。
中國商務部長批評歐盟「雙標主義」
在訪問義大利期間,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指責歐盟委員會針對中國的反補貼調查等行動是「一邊高舉綠色發展的大旗,一邊卻揮舞保護主義的大棒」的「雙標主義」。義大利外長表示,雖然在去年退出了「一帶一路」,但仍然希望與中國加強貿易關係。
德語媒體:「去風險」的三大支柱
德國總理肖爾茨即將開啟的訪華之旅面臨艱難的平衡任務,《南德意志報》分析了德國經濟對華「去風險」的三大支柱,並且指出這項任務「實際操作起來這就像讓一艘遠洋巨輪在全速行駛的過程中變換航道一樣」。
肖爾茨將率德企訪華 專家:掩蓋不了分歧
德國總理肖爾茨13日將率一批頂尖企業代表前往中國,並預計在訪程最後一天與習近平會晤。這將是柏林繼去年發佈「對華戰略」後,德中兩國領導人首度實體會面。藉此機會,他們分別想和對方談什麼?
德語媒體:補貼電動汽車 利及全球人民
面對收受大量補貼的中國電動汽車,歐洲人應該如何應對?《商報》呼籲,要以謙虛又自信的姿態和中國人展開合作。《標準報》認為,沒有必要制裁中國,而是應該和中國展開補貼競賽。
德語媒體:耶倫艱難的中國之行
美國財長耶倫一向被視為拜登政府中的對華鴿派,她此次中國之行的目的本是想化解經貿領域的中美爭端。但為期四天的訪華行程結束之際,耶倫還是對中國政府提出了措辭強烈的批評。
調研:中國政府大力補貼綠色能源
周三發布的一項最新調研顯示,無論是電動車,還是風力發電設備,只要同綠色能源沾邊的本土企業,幾乎都會得到中國政府的慷慨補貼。而這種補貼已經對歐洲相關企業構成了嚴峻的挑戰。
耶倫:不讓「中國衝擊波」重演 摧毀美國工業
結束訪華之際,耶倫強調產能過剩的威脅,表示中國太大了,世界其它國家無法吸收如此巨大的產能。中國官員則指出,中國企業的快速發展靠的不是補貼,而是技術持續創新。
王文濤晤在歐中企 否認電動車靠補貼佔優勢
在美國財長耶倫造訪中國之際,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抵達法國。兩人的出訪都圍繞著補貼與「過剩產能」爭議,但立場大相逕庭。王文濤在法國與中國電動車企舉辦圓桌會議,否認中國車廠靠補貼取得競爭優勢的說法。
難贏價格戰 特斯拉或放棄低端價位車型?
有內部消息人士向路透社表示特斯拉將放棄廉價電動車生產計劃,或與來自中國電動車製造商的價格競爭有關。馬斯克回應「路透社再次說謊」。報導發表後,特斯拉股票應聲下跌。
耶倫訪華帶警訊 中美最佳狀態「管控下的對立」?
中國的大規模補貼導致產能過剩,溢出至全球市場,對其它國家構成壓力。美國財長耶倫在一年不到的時間內第二次訪華,尋求傳達這一訊息。專家指出,儘管中美重返對話,但主要摩擦點未能解決。
德語媒體:逢中必反的美國會反噬自身
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羅奇在瑞士《金融經濟報》撰文批評美國如今對中國威脅的擔憂程度已經堪稱病態,警告這會掩蓋科研投入不足、財政赤字過高等真正的長期問題。《商報》則刊登德國汽車產業教父杜登霍夫的客席評論,認為中國車企亟需補課市場營銷。
德語媒體:物美價廉不代表就有銷路
性能出色、價格親民的中國電動汽車是否會全面佔領歐洲市場?《法蘭克福匯報》認為,中國品牌暫時還欠缺拓展銷路的軟實力。《世界報》則把目光轉向了台灣,讚揚十年前的太陽花學生運動阻擋了專制中國的擴張、支持了全球民主事業。
歐洲議會黨團主席:歐盟氣候政策讓中國佔了便宜
歐洲議會人民黨黨團主席韋伯在接受媒體訪問的時候批評歐洲對燃油車的禁令是一個嚴重的產業政策錯誤,因為「這讓中國從中受益太多」。
替電動車業者發聲 中國商務部長傳訪歐
路透社獨家消息指出,王文濤4月會帶著比亞迪等業者造訪歐洲,討論歐盟對中國電動車產業的反補貼調查。歐盟曾稱不排除施加更高的關稅,而這可能讓中國廠牌難以繼續在歐洲擴大市場。
美質疑中國新能源產能過剩 北京反駁:雙標
中國力推太陽能、電動車等產業,近期遭歐美批評其政府補貼可能導致大量廉價產品湧入他國市場,「過剩產能」衝擊全球。最新的批評來自美國財長耶倫。
德語媒體:削弱普丁不符合中國的利益
《時代》周報發表評論,認為中國不適合扮演俄烏戰爭調停者的角色,因為中國給普丁撐腰,已成戰爭的一方;《經濟周刊》預測,不久後每4輛在歐洲銷售的電動車中有一輛來自中國。
抗衡中國汽車電池?Northvolt在德國建廠
德國總理、經濟部長剪綵,7億歐元德國國家補貼加2億歐元擔保,成立僅七年的瑞典電池初創企業Northvolt在德國建廠,既被視為新能源的希望之星,也引起對大筆國家補貼的質疑。
解碼中國:「門外漢」攪局汽車市場
做通訊設備起家的華為涉水汽車市場,智慧型手機廠商小米如今也要在電動汽車市場分一杯羹。和傳統車企相比,這些「門外漢」把電動汽車視作裝上四個輪子的智慧型手機,大數據、人工智慧才是電動汽車的核心技術。
涉嫌竊取特斯拉機密 長居中國加拿大人在美被捕
一名居住在中國的加拿大人因涉嫌從一家總部位於美國的電動汽車公司(疑似為特斯拉)竊取技術而在美國被捕。據媒體報導,另一名同樣受到指控的生意夥伴目前仍在逃。
客座評論:中國的「生產過剩「是個偽命題,如果......
張俊華
如何解決「新三樣」的出路涉及到能否部分解決中國現有的經濟問題。但中共領導的政府能換一套思路,在鄧小平改革的路上走下去,中國的「生產過剩」也許就會是一個偽命題。
川普:如不能當選 將會看到「一片血海」
美國前總統川普的最新警告引發關注,在談到將限制中國產電動車進入美國市場時表示,若他輸掉大選,美國將會陷入「一片血海」。
德語媒體:中國正擠壓德企在巴西的市場空間
中國已經改變在包括巴西在內的拉丁美洲投資策略。德國《商報》發表分析文章指出,以前中國的投資重點是能源、食品和原材料安全,現在是與創新相關的領域。在此過程中,中國企業不但與西方公司競爭,而且還在擠壓德國企業的市場空間。
出口引憂 投資歡迎--歐盟如何應對中國電動汽車擴張
中國電動汽車出口引發歐美憂慮。不過,中國電動汽車、電池企業在歐盟投資,則備受青睞。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中國電動車企正轉向在歐洲、拉美和亞洲生產,以此獲取市場準入。
德語媒體:距離中國工業產品淹沒歐洲市場還有多遠?
德國《世界報》分析指出,「電動汽車只是工業產品浪潮中的一朵浪花,在不久的將來,這股浪潮可能會從中國席捲德國」。慕尼黑《信使報》發表文章分析,一旦川普再度當選美國總統,台灣會不會成為美國的「棄子」。
誓言媲美特斯拉、保時捷的小米SU7即將上市
小米公司宣佈,小米首款電動車SU7正式發布定檔在3月28日。去年年底,小米汽車召開技術發布會時,CEO雷軍表示,小米汽車的目標是媲美保時捷、特斯拉,打造汽車工業新時代的夢想車。路透社指出,小米在目前最殘酷的價格大戰中進軍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
德語媒體:若不遏制中國 必然引火燒身
《每日鏡報》刊評呼籲西方國家更加立場鮮明地抗衡越發具有帝國主義傾向的中國,會導致引火燒身的並非王毅所說的「支持台獨」行徑,而是對中國的縱容。《法蘭克福匯報》則注意到中國手機廠商小米計劃進軍電動汽車市場。
德語媒體:弱勢的總理
取消已有三十多年歷史的總理記者會,無疑是本次人大會議爆出的最大冷門之一。儘管中國官方並未給出取消記者會的原因,但德語媒體普遍認為,此舉顯示中國總理的職權正在被進一步削弱。
中國經濟何處去?習近平要推"新質生產力"
為了使中國經濟走出當前的疲軟狀態,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呼籲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那麼,什麼是新質生產力,它又新在哪裡呢?
德國特斯拉工廠又出事!極端分子縱火致停產
本周二,布蘭登堡部分地區因輸電設施著火造成停電,事發地附近的特斯拉工廠已經宣佈停產。目前,已有左翼極端分子聲稱實施縱火。一段時間以來,特斯拉的擴建計劃招致了環保人士和當地居民的反對。
專利研究:中國在綠色科技領域崛起速度驚人
德國智庫機構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在一些重要的「綠色科技」領域,中國的科研和產業能力迅速提高,已居於全求領先地位。這意味除了電動車、太陽設備,中國還有更多產品將進軍國際市場。
擺脫對華依賴 德國電池回收商出奇招
在生產汽車電池方面,歐盟高度依賴來自中國的原材料,這也是歐盟實現能源轉型的一個重大軟肋。而要改變這一現狀,對廢舊電池加以回收利用應該是唯一的選擇。
德語媒體:西線靜悄悄-為何許多西方企業不再向中國投資
一名在中國生產30年的德國中型企業主說,如今"整個氛圍不對了"。一方面,投資條件鮮有改善;另一方面,中國經濟形勢堪憂。不過,也有大企業經理人認為,他們比中國問題專家更聰明。
大眾小鵬攜手進軍中國電動車市場
在競爭異常激烈的電動車市場上,德國傳統汽車廠家也在努力擴大市場份額。大眾宣佈同中國夥伴合作開放新車型。與此同時,賓士則有可能會下架一款電動SUV的研發。
美調查中國聯網汽車 拜登:有國安風險
華盛頓一直在努力降低美國汽車產業對中國的依賴,為美國製造的電動車和電池提供稅收減免,同時努力建立國內產能。隨著中國汽車出口市場快速增長,並大舉進軍包括歐洲在內的市場,美國決定先發制人。
德語媒體: 治標不治本的降息決定
中國央行周二發布了今年第一個降息決定,此舉是否能給陷入危機的中國房地產行業帶來轉機?中國電動車行業的迅速崛起,可以給德國政界和汽車工業帶來哪些啟發?這些都是德語媒體所關注的話題。
市民公投說不,特斯拉德國工廠擴建遇阻
特斯拉德國超級工廠所在地方的居民在一次公民問卷調查中,以壓倒多數反對特斯拉的大規模擴建計劃。特斯拉在德國擴大產能的前景被打上了一個問號。
美國官員:中國若向全球傾銷過剩產能,將採取行動
美國財政部高級官員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他們對中國出現產能過剩局面感到擔憂。美國代表團最近訪問中國時明確表示,如果中國試圖通過向國際市場傾銷商品來緩解產能過剩,美國及其盟國將採取行動。
歐盟電動車商的挑戰:銷售放緩和來自中國的競爭
歐洲電動汽車市場正在萎縮。去年年底,德國的電動車銷量大幅下滑。而在中國,情況恰恰相反,比亞迪成為全球最暢銷的電動汽車。
德國汽車製造商落後了嗎?
德國作為汽車大國屹立不搖數十年,但隨著電動汽車的發展,大眾、賓士、寶馬等汽車大廠似乎正被其他國家的競爭者超越。德國的汽車製造商是否已經大幅落後外國競爭對手?
中國鼓勵本土電動車擴大海外業務
為了穩定外貿、擴展國產車出口,中國政府計劃為電動車工業提供更多幫助。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動車出口國。
客座評論:中歐一場貿易戰幾乎難以迴避
政治學者張俊華指出,中國國內經濟不景氣,陷入中等收入的陷阱危險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逐漸增加。而習近平領導的中國政府解決這個問題已有一套對策。只是這個做法勢必將引起中國與世界,特別是歐洲在貿易上的衝突。
德語媒體:北京的坐享其成戰略
胡塞武裝對紅海過往商船的襲擊,對急需擴大出口帶動國內經濟的中國來說,也造成了極大的困擾。但迄今為止,北京為何既不對胡塞武裝予以譴責,也不肯加入國際社會保障紅海航道安全的努力呢?
美商務部長:中國電動車對美歐國家安全構成威脅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近日在出席華盛頓智庫大西洋理事會主辦的一場活動上表示,中國電動汽車在西方的銷量不斷擴大對美國和歐盟構成國家安全風險。
上一頁
第6 頁,共13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