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我們知道他在說謊,他也知道他在說謊,他知道我們知道他在說謊,我們也知道他知道我們知道他在說謊,但是他依然在說謊。」如果有讀者碰巧讀過我討論美國總統川普言行的文章,哪怕只讀了其中一篇,比如最近寫的《長平觀察:十八年後,普丁成了幕後老大》,也會立即搶答:這段話說的就是川普!
這段話,如果把其中的「他」替換為「他們」,據說是蘇聯作家索爾仁尼琴( Alexander Solzhenitsyn)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用來描述蘇共專制政權的。到了二十一世紀初期,它在中國網路上廣為流傳,被借用來描述中共宣傳和輿論管制。
又過了二十年,川普把它搬到美國白宮進行了完美的實踐。而且,他以一己之力(「他」),幹了整個系統的活(「他們」),實在是讓他的專制前輩們佩服。
不過專制前輩們並不傻,他們知道,個人無論怎樣橫衝直撞,也不能替代系統性的輿論控制。這不,川普政府已經學到了一點:本周二(2月25日),白宮宣佈新政:今後由政府決定哪些媒體可以加入白宮記者團。
這項新政終止了美國一項近百年的自由傳統:由獨立的白宮記者協會(WHCA)負責管理這個輪換制記者團隊,負責報導總統在華盛頓及出訪期間的活動。
「這項舉措破壞了美國新聞自由的獨立性。」白宮記者協會主席尤金‧丹尼爾斯(Eugene Daniels)譴責了這一新政說,「這意味著政府將決定哪些記者可以報導總統活動。在一個自由國家,領導人不應該有權選擇自己的記者團隊。」
有同行在一個平台上分享了這一訊息,我評論說:Naive(天真)。大家會心地笑了。大家都明白,當一個政府開始制度性地引進輿論管制,那只是一個可怕時代的開始。
這個笑點的背後還有苦澀的諷刺。2000年10月,時任中共總書記的江澤民怒斥香港記者張寶華的提問時留下了一句名言:「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太簡單,有時很天真。」川普和白宮發言人可以直接拿過去使用了。
中共對媒體的管理,從行業准入、資格審核、幹部管制、審稿流程到經濟懲罰,有一套完整的制度。通過這套制度,中共將媒體管理者變成忠實於自己的僕人。關於這些管理制度,我寫過無數介紹文章,也免費送給川普先生學習照搬,例如《長平觀察:荒誕的媒體管制越來越緊》。
當然,經歷過專制政權輿論管控的媒體人,都可能忍不住指點正在虛心學習的川普政府,比如《紐約時報》白宮首席記者彼得‧貝克(Peter Baker)在社群網站X上表示:「作為一名曾在普丁執政初期擔任莫斯科記者的記者,這讓我想起了克里姆林宮如何接管自己的記者團,確保只有順從的記者能加入。」
我在十五年前的權利大白話,輪到今天的美國同行來說了
2010年,我在發表於中國媒體的專欄文章中,介紹了知名白宮記者海倫‧托馬斯(HelenThomas)。她是白宮記者協會首位女記者、首位女主席,報導白宮近六十年,經歷十位總統,享有「白宮記者團團長」的雅號。她以對權力毫不留情的追問而出名並受到廣泛尊敬,讓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下不了台。甘迺迪曾諷刺她,「假如扔掉手中的筆和採訪本,海倫也會是一個好姑娘。」尼克森對她示好,但是她第一個在報導中說出他應該辭職。歐巴馬對她也非常尊敬,但是她嚴厲地批判他的政府企圖控制媒體。對布希政府,她刻薄嘲諷,稱其「史上最壞」,甚至說假如其副總統切尼要參加總統競選的話,她就要自殺。
當年,海倫‧托馬斯於90歲從白宮記者席位退休,並在2013年辭世。倘若她在天堂中俯瞰白宮,會不會收回「史上最壞」的點評?甚至像中國網民一樣,深情懷念起「長者」的風采來?
和很多中國知識分子一樣,我寫那樣的文章,用意並不在於仰視美國「自由燈塔」,而是借此介紹言論自由的觀念,作為「應然」的人權狀態。因此,我會從最基本的知識點寫起,比如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我寫道,按照法學家弗裡德裡克‧紹爾的分類,憲法第一修正案保護了三種言論自由。第一種是「意見的自由市場」,第二種是民主政治的需要,第三種是自我表達。
在這三種言論自由中,美國憲法認為最應該保護的是民主政治的需要,也就是針對權力的輿論監督。現代政治認為公權來自公民的授予,公民要作出如此重要的決定,必須獲得足夠的訊息。同時,權力只有受到足夠的監督,它才可能為民所用。
沒有想到,十五年過去了,我早已不能在中國媒體發表文章了,而美國同行也開始嘮叨起這些權利大白話來。針對本周的白宮記者採訪新政,美聯社、彭博社和路透社這三家傳統「白宮記者團」成員周三發表聲明稱:「在一個民主國家,公眾能夠從獨立、自由的媒體獲取有關政府的新聞至關重要。」
採訪總統是一種「榮譽」,而不是記者的基本權利?
作為專制「大哥」的習近平和普丁,都會告訴「小弟」川普,控制輿論必須依靠謊言。不過,不用擔心,聰明的白宮新聞發言人卡羅琳‧利維特(Karoline Leavitt)已經把這一套玩得相當利索了。
利維特稱,白宮新政是為了擴大記者的准入機會,而非控制媒體。她正義感爆棚地譴責說,華盛頓的記者長期「壟斷」白宮的採訪權,川普政府則給予更多媒體機會,讓他們也能坐上這張「極其珍貴的桌子」。
利維特說:「我很自豪地宣佈,我們正在把權力交還給人民——那些閱讀你們報紙、觀看你們電視節目、收聽你們廣播的人。」
美聯社前華盛頓分社社長羅恩‧富尼爾(Ron Fournier)在接受《華盛頓郵報》採訪時表示,「諷刺的是,她竟然把今天的決定包裝成對新聞界多元化和公平性的支持,而實際上川普政府是反DEI(多元、平等和包容)的。」他說:「事實上,他們並不關心新聞界的多元化。他們想要的只是一個完全支持川普的記者團。」
紙包不住火,利維特也只是草草包了兩下就放棄了。她還赤裸裸地說,採訪總統是一種「榮譽」,而不是民主國家記者的基本權利。「我們希望讓更多新媒體參與記者團,讓他們能夠近距離報導本屆政府前所未有的成就。」
作者長平是中國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作家,六四記憶 ‧ 人權博物館總策展人,現居德國。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