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長平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長平觀察:抗日劇為什麼這麼「神」?
「抗日神劇」再現「傑作」。時評人長平認為,其根源在於中共意識形態宣傳只許戲說,不許認真。
長平觀察:究竟誰在煽動民族仇恨?
人權律師浦志強以涉嫌煽動民族仇恨罪及尋釁滋事罪被起訴。時評人長平認為,這是一個機會,讓人思考民族歧視政策和仇恨教育。
長平觀察:徐純合活該被擊斃?
中國官方公佈慶安槍擊事件調查結論。時評人長平認為,官方動用一切輿論手段來證明一個普通公民該被擊斃,與法治建設背道而馳。
長平觀察:主題出版逢"盛世"
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被轉化成中俄地緣政治需求?時評人長平認為,中共主題宣傳甚於以往。
長平觀察:二十六年的沉默以後
"六四"抗議者陳雲飛被逮捕。時評人長平認為,習近平政權不再為血案遮掩,而是主動"亮劍",繼續鎮壓。
長平觀察:沒有經營的「非法經營罪」
北京市公安局發出對郭玉閃和何正軍的起訴意見書。時評人長平認為,這份意見書顯示警方如何對待中國法律。
長平觀察:變本加厲的流放制度
「六四」學生領袖熊焱回中國探母被拒。時評人長平認為,僅僅因為批評執政黨而被拒回中國,是一種比古代更加野蠻的流放制度。
長平觀察:假如中國人真的有「血性」
《解放軍報》解釋「軍人生理學」,《人民日報》憂慮「軍人的血性」。時評人長平認為,網民的嘲笑反映了中共軍事宣傳的困境。
長平觀察:"五姐妹"事件改寫了歷史
中國"女權五姐妹"在全球抗議聲中被釋放回家。時評人長平認為,婦女運動理論倡導的全球婦女的團結,給中國政府施加了空前的壓力。
長平觀察:新浪會被停網嗎?
國家網信辦警告新浪,整改不合要求將被停網。時評人長平認為,中國網路公司想要生存,不能僅僅依靠惟命是從。
長平觀察:中國人民志願「水」軍
中國共青團中央決定成立「青年網路志願者」隊伍。時評人長平認為,這是一種突破倫理底線的特務政治。
長平觀察:今日社會仍被毛澤東「害苦了」
央視主持人因私下評價毛澤東的言論被公開受到處分。時評人長平認為,更應該被譴責的,是支持這種告密文化的政治環境。
長平觀察:從廈門抗議到古雷爆炸
多年來的環保抗議運動所反對的,與其說是技術,不如說是管理這些技術的政府。
長平觀察:一場演砸了的污名戲
中國警方被懷疑企圖利用性交易污名批評者,輿論卻更在意警方是否設套構陷。時評人長平認為,民眾以權利意識反抗權力濫用,令人鼓舞。
長平觀察:新聞封鎖也是一種民族壓迫
一對維吾爾族夫婦是否因蓄須及穿罩袍被判刑入獄,竟然成為懸案。時評人長平認為,新聞封鎖是嚴重的人權侵害和民族壓迫。
長平觀察:以陽光法案替代特務制度
新華社稱中共官員個人情況申報制度優於西方。時評人長平認為,這是一種政黨秘密控制政府官員的特務制度,而不是面向社會公眾的陽光法案。
長平觀察:反對性騷擾犯了什麼罪?
中國政府拒絕釋放五位女權活動家。時評人長平認為,主流社會譴責受害者的態度助長了性騷擾的發生。
長平觀察:走了李光耀,別了新加坡
時評人長平認為,後李光耀時代的新加坡,將會與習近平統治下的中國漸行漸遠。
長平觀察:「死囚」們,都是周永康干的!
中國最高法院稱周永康、薄熙來搞非組織政治活動。時評人長平認為,中共正在推出一個新的「反黨集團」,讓它承擔執政黨的錯誤和罪行。
長平觀察:人民盼望大救星
習近平在中國大搞個人崇拜。時評人長平認為,「文革」在中國未經深刻反思,民間社會依然存在對強勢領導的渴望。
長平觀察:北京向女權亮劍
「三八」節及聯合國婦地會年會前夕,中國警方全國範圍抓捕女權活動人士。時評人長平認為,這場歷史性的抓捕,必將給中國政府帶來更多的麻煩。
長平觀察:不論今生,何談來世?
中國官方對達賴喇嘛的轉世言論發表最強硬評論。時評人長平認為,中國政府應該面對現實,先和達賴喇嘛談一談今生的問題。
軍費增長與權力黑幕
時評人長平認為,真正令人擔心的是控制巨額預算的軍隊權力的非正常性。
長平觀察:反家暴法鼓勵以德治家?
中國反對家庭暴力法可望出台,全國人大發言人稱其鼓勵以德治家。時評人長平認為,這反映了當局在法律面前的扭曲心態。
長平觀察:穹頂之下無新事
柴靜的紀錄片《穹頂之下》引起萬眾矚目。時評人長平認為,到目前為止它還只是一個傳播現象。
長平觀察:您從哪國來,我的代表?
每年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的國籍都會成為熱門話題。在沒有選票的情況下,網民的追問更多是對中共治理失望的表達。
《超級中國》的喜與憂
名為《超級中國》的系列紀錄片在中韓兩地引起劇烈反響,褒獎和批評並存。
長平觀察:娛樂如何遠離政治?
時評人長平認為,假裝不知道歧視節目是政治控制的結果,是一種自欺欺人的策略。
長平觀察:春晚中的孝道宣傳
2015央視春晚充滿了孝道主題。時評人長平認為,這是習近平建立父權制國家的意識形態宣傳。
長平觀察:「胸大」與「並膝夾紙」
「富二代」以「胸大」作為擇偶標準,新華社連續發文批評,但是網民更加憂慮官方的雙重標準。
長平觀察:單調的中國夢
中共再次對國內民眾推廣"國際宣傳片"。時評人長平認為,宣傳片看起來太過單一,因為有太多的夢想不讓說出。
長平觀察:婚變報告最反腐?
時評人長平認為,花拳繡腿式的反腐措施自欺欺人。
共青團有什麼關係?
共青團員的身份再次在香港引發熱議。時評人長平認為,共青團員政見可能相異,但是團組織在中國並非徒有虛名。
春運是誰的難題?
今天(2月4日)開始的2015年春運,再創歷年人次記錄。時評人長平認為,缺乏底層代表的中國決策層,沒有動力解決春運難題。
長平觀察:「坐著掙錢」不只是八卦
中國知名企業安邦保險、民生銀行和阿里巴巴被曝出權貴交易內幕。時評人長平認為,"坐著掙錢"不只是中國的"反腐"八卦,而且影響世界經濟規則。
長平觀察:大談憲政抹黑中國?
一篇點名批評賀衛方、陳丹青的黨刊文章引起知識分子的不安,他們擔心"文革"似的的意識形態清洗運動重新降臨。
長平觀察:中國正建最不安全網路
中國宣佈建立更系統的網路安全審查制度。時評人長平認為,審查制度不僅置政治言論於危險境地,也讓普通用戶資料和訊息獲取變得更不安全。
中國公務員"薪情"怪異
時評人長平認為,中國公務員增薪反映出中國官場的怪異特質。
長平觀察:計程車司機為什麼可以罷工?
中國憲法不承認公民的罷工權利,但是計程車行業是一個例外。時評人長平認為,這與政府在計程車司機罷工中扮演的可疑角色有關。
踩踏悲劇與警力神話
外灘踩踏事件發生後,媒體呼籲政府加強公共安全意識。時評人長平認為,警力不足並非真正的原因。
香港2015是否沉寂?
新的一年裡,香港的抗爭運動走向何方?
極端誇張
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認為,否定歷史中的某些部分確實是被禁止的,但遺忘卻不是被禁止的。這也是自由。
沒有紀念權利,談何遺忘自由?
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關於六四的文章引發了一場討論。中國時事評論人長平新發表了一篇文章予以回應。
讓公平取代憤怒
這篇文字是回應中國資深媒體人長平發表的一篇文章。
屠殺不是「一時失足」
《從天安門到萊比錫》這篇引起了各方人士的憤怒抗議。本文試圖對這些憤怒和抗議作出解釋,兼與澤林先生商榷。
封禁六四 民間不答應
長平表示:"禁令是否有效,是禁與被禁雙方合作的結果。」
「有一天真相能被大聲地說出」
余華和蔡英文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談到了真話和真相被壓制,戴耀廷則認為應該通過「佔領中環」在香港建立民主憲政的文化。
中國新聞檢查的貓鼠游戲
中國新的領導層從前任那裡繼承了一套嚴厲的新聞審查制度。鮮有跡象表明,這一點會發生什麼改變。
黑幕後的體育與政治
倫敦奧運會關於中國舉國體制的討論正在升級,但下周它的光芒會被一個叫薄谷開來的女人掩蓋。
南周 「你的名字你的故事」遭「和諧」
《南方周末》新一期8個版面水災報導悉數被撤,隨後這篇題為「你的名字你的故事」的深度報導被網友大量轉發,公眾對官方隱瞞水災死亡人數和封殺報導發出抗議。
上一頁
第11 頁,共12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