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長平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長平觀察:「大外宣」是洗腦工程
路透社調查中國官媒在西方的本土化拓展。時評人長平認為,由專制政府出資操縱新聞,並非增加多元聲音,而是干擾新聞自由。
長平觀察:習近平會送台灣什麼禮?
「馬習會」將對兩岸未來作出承諾嗎?時評人長平認為,馬英九被要求嚴守程序,習近平卻如獨行大俠,這種不對等制度性決定了任何承諾都不可靠。
長平觀察:「二孩」政策有多美妙?
中國將全面實施「二孩」政策。時評人長平認為,這一並非基於人權理念的政策改變,是習近平時代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長平觀察:從未「妄議中央」,談何「黨內民主」?
中共最新黨紀禁止「妄議中央」,暴露「黨內民主」真相。時評人長平認為,情緒用語體現統治者恣肆妄為。
長平觀察:「哈哈」,江澤民形象鹹魚翻身?
社群網站流行「膜蛤文化」,江澤民被認為比習近平更具人味兒。時評人長平認為,這是對專制歷史的簡單分割。
長平觀察:童話幻影中人權雙輸
習近平訪英,政要避談人權。時評人長平認為,中國完成強硬外交轉變,世界人權面臨挑戰。
長平觀察:貪官免死,民意若何?
刑法專家建議將終身監禁擴至暴力犯罪。時評人長平認為,針對特權階層廢除死刑已是事實,普通犯罪應該獲得更加公平的處罰。
長平觀察:批評習近平?不,你讚美他了
中國媒體杜撰美國教授稱讚習近平的中國夢。時評人長平認為,這些杜撰十分有效地塑造著中國民眾的思想,並影響人類文明。
長平觀察:誰來和你「政治對話」?
本屆諾貝爾和平獎在中國輿論中引發"對話"爭論。時評人長平認為,增強反對方的力量,提升其對話資格,才是真正的問題。
長平觀察:少年求學,該當何罪?
包卓軒因為父母捍衛人權而遭到跨國追捕,被剝奪了海外求學的權利。時評人長平認為,國際社會應該為保護未成年人權利承擔更多責任。
長平觀察:潘基文先生,您不必如此震驚
前聯合國大會主席約翰‧阿什涉賄被捕,潘基文表示震驚。時評人長平認為,中國腐敗文化正在浸染全球,聯合國應該防微杜漸。
長平觀察: 高校如何「去政治化」?
香港大學師生黑衣靜默遊行在內地網路引發爭議。時評人長平認為,「去政治化」口號成為內地民眾掩飾怯懦與恐懼的藉口。
長平觀察:諾獎也不能掩蓋體制腐敗
屠呦呦獲得諾獎引發輿論爭議。時評人長平認為,獲獎科學家應受祝賀,但是諾獎並不是中國腐敗的科研體制的遮羞布。
長平觀察:當上訪信換成郵包炸彈
大多數訪民受盡屈辱,也沒有像韋銀勇那樣選擇郵包炸彈。時評人長平認為,習近平加打對訪民和維權律師的打擊,將底層申告者推向絕境。
長平觀察:天堂裡的「六四」悲歌
「天安門母親」運動發起人之一蔣培坤去世。時評人長平認為,只要還有一天,世界不能直面「六四」,人類就難以奢談公平正義。
長平觀察:北京還嫌香港不夠熱鬧?
香港輿論熱議「佔中」一周年。時評人長平認為,北京官員和學者惹是生非,是因為他們還無所忌憚。
長平觀察:婦女權利,中國夢的飾品?
習近平將在紐約聯合國總部主持全球婦女峰會。時評人長平認為,這將會給全球性別平等運動帶來挑戰。
長平觀察:李嘉誠,賊船易上不易下
「不要讓李嘉誠跑了」爭議仍在發酵。時評人長平認為,李嘉誠違背道義之處,在於和中共玩得久,陷入太深。
長平觀察:什麼政府咱都滿意!
專業調查顯示,中國九成受訪者滿意中央政府。時評人長平分析:為什麼資深調查機構的調查結果會與極權政府的宣傳需要高度重合?
長平觀察:拉法耶特廣場鐘為誰鳴?
習近平訪美期間的抗議活動受到威脅。時評人長平認為,中共正在改變全球政治游戲規則。
長平觀察:難民危機須防患於未然
中國官方媒體批評難民危機乃歐美自食苦果。時評人長平認為,國際社會應該對包括中國專制教育在內的人權隱患進行提早干預。
長平觀察:判了郭美美,還有後來人
郭美美被判刑再次引發人們對中國慈善業的關注。時評人長平認為,此一事件不會改變中國紅十字會的官僚和腐敗。
長平觀察:裁什麼軍,擴什麼軍?
習近平宣佈裁軍三十萬人。時評人長平分析,武警部隊將會擴充,表明中共將會強化對內鎮壓。
長平觀察:割袍斷義閱兵日
北京閱兵呈現社會觀念的尖銳衝突。時評人長平認為,社會危機在於不同觀念沒有平等的表達空間。
長平觀察:黑幕政治如何「公開打聽」?
財經記者王曉璐在央視認罪激起輿論反響。時評人長平認為,毛澤東「無法無天」的歷史悲劇正在重演。
長平觀察:南方最後一片樹葉
南方報業集團一份整改材料引起關注。時評人長平認為,對久已謝幕的「南方媒體」的懷念,體現了中國媒體的蕭瑟現狀。
長平觀察:中國政治迎來「閱兵新常態」?
大閱兵前夕出現的種種荒唐現象,會在9月3日之後消失嗎?時評人長平認為,強化社會控制可能成為一種「新常態」。
長平觀察:黨校門口那塊石頭
中共中央黨校移動江澤民題寫校名的石頭引發猜想。時評人長平認為,應當吸取幾代人被綁上權力戰車的歷史教訓。
長平觀察:反法西斯還是法西斯的勝利?
中國政府宣傳強軍夢,收緊社會控制,甚至出現就餐實名制。時評人長平認為,這是以法西斯手段慶祝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
長平觀察:《開羅宣言》如何愚民?
《開羅宣言》海報引來網路抗議狂歡。時評人長平認為,在教科書和學術著作歪曲歷史的背景下,這種拙劣的宣傳也有著不可小看的愚民效果。
長平觀察:中國式災難報導的受害者
CNN記者直播天津爆炸事件被打斷是一場誤會嗎?時評人長平認為,這更證明了中國新聞管制的普遍現實。
長平觀察:從極權政治看「人走茶涼」
人民日報發表文章要求老幹部「撒手」。時評人長平認為,中共權力結構決定了老幹部「恩重如山」,「人走茶涼」即是權力鬥爭。
長平觀察:「窮二代」與「紅二代」誰更卑劣?
「窮二代」成為中國媒體敏感詞。時評人長平認為,沒有維持權力穩定的制度,宮廷鬥爭將更加殘酷。
長平觀察:中國抹殺奧運抗議史
北京冬奧會官方歌曲被指抄襲迪斯尼電影主題曲,一時引起議論紛紛。但時評人長平認為,這可能只是中國舉辦奧運會各種「造假行為」中最輕量級的一個。
長平觀察:釋永信背後的宗教體制
少林寺方丈釋永信遭人舉報。時評人長平認為,如果不檢討宗教管理體制,「揪出壞和尚」意義不足,且不易成功。
長平觀察:拐賣人口與洗腦教育
一起拐賣婦女舊案引發熱烈討論。時評人長平認為,「感動中國」宣傳模式長期壓制對社會不公的抗爭。
長平觀察:打壓媒體者仕途暢通
南方周末新年獻詞事件抗議對象庹震調任中宣部副部長。時評人長平認為,這是當局強化輿論控制的又一個例證。
長平觀察:萬里改革亦枉然
改革派並非誕生於單純的道德感召,沒有反對派的政治只會走向專制保守。
長平觀察:別了,市場與法治
中國同時發生暴力救股市與全國抓律師事件。時評人長平認為,蠱惑人心二十多年的市場經濟與法治建設真相畢現。
長平觀察:「黑頭套黨」治理中國
時評人長平認為,黑社會化的公權力必將自我膨脹,禍及全球。
長平觀察:中國網路最大危險來自哪裡?
時評人長平認為,《網路安全法》不僅不能保護網路安全,而且增加了網民表達意見的風險。
長平觀察:反思戰爭,警惕愛國主義
中共將愛國主義作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的主題。時評人長平認為,這是對戰爭罪惡的無視。
長平觀察:道德綁架翁山蘇姬?
翁山蘇姬訪華是否證明人權人士過於理想化?時評人長平認為,翁山蘇姬自由從政本身就是人類堅持政治理想的結果。
長平觀察:另一艘失控的災難之船
「東方之星」沉船事故後,成績黯然的救援隊伍受到過度讚揚。時評人長平認為,中共真正強大的地方在於媒體控制,而且正在帶來輿論災難。
長平觀察:"六四"鎮壓模式改變了世界
今天是"六四"事件二十六周年紀念日。時評人長平認為,歷史是一顆會發芽的種子,"六四"鎮壓模式已經發展為成熟的暴力維穩體系,而且正在改變世界政治倫理和秩序。
長平觀察:讓母親走上廣場
聽了「五月廣場母親」成員的演講之後,時評人長平認為,讓「天安門母親」走上廣場,中國才有未來。
長平觀察:國家安全是誰的安全?
國際人權組織批評中國國家安全法草案。時評人長平認為,這部法律的核心不是所謂的國家安全,而是中共的執政安全。
長平觀察:不見"禁書"的香港
"禁書櫃台"已經從香港書店裡消失。時評人長平認為,當局軟硬兼施,逐漸控制香港人的靈魂。
長平觀察:留學生不戰而統
習近平稱留學生是統戰工作新的著力點。時評人長平認為,「六四」之後的教育轉變,為此著力點打下了基礎。
長平觀察:習近平的思想嚴打運動
習近平再談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時評人長平認為,習近平比前幾任中共領導人更熱衷於毛澤東的思想改造運動。
上一頁
第10 頁,共12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