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向莫斯科,烏克蘭放棄向西方靠攏
2004年7月28日烏克蘭總統為宣佈這一決定巧妙地選擇了時機。選擇在他參加烏克蘭-俄羅斯定期高峰會議同俄羅斯總統普丁會晤的當天。烏克蘭的這一決定是不是巴結討好莫斯科的一個訊號呢?回答是肯定的。庫奇馬為了維護他在即將開始的總統大選中的利益, 需要得到莫斯科的支持。庫奇馬還需要一個在大選中能夠維護他本人和他的集團利益的候選人。從目前看, 這個人就是總理雅努科維奇。
庫奇馬的聲明可以說是為烏克蘭選戰出的一招棋。他希望通過親俄羅斯政策贏得選票。同時還可以通過俄羅斯的支持加強候選人雅努科維奇的地位。庫奇馬的聲明主要招眼於烏克蘭東部地區的選民。 因為這個地方是雅努科維奇的根據地。
德國康斯坦茨大學東歐問題專家林德納說:「目前庫奇馬正在尋找接班人。尋找一個不但能接替他的職位, 同時可以繼續代表他的利益的人。這名候選人必須得到東部居民的支持,才能抗衡得到西部和中部地區擁戴的反對黨候選人亞什申克。因此我們必須從競選的角度看待庫奇馬有關放棄加入北約和歐盟努力的聲明。」
從另一方面看,庫奇馬的聲明也標誌著烏克蘭外交政策的轉變。這個前蘇維埃共和國曾為加入北約和歐盟努力了大約10年。就在幾個月前,庫奇馬還宣佈說,成為歐盟正式成員國是烏克蘭一貫追求的戰略外交政治目標。然而烏克蘭的努力並沒有獲得多大成功。烏克蘭始終沒有得到何時可以加入這兩個組織的承諾。歐盟和北約代表卻總是強調說,討論烏克蘭成為正式成員還為期尚早。最讓烏克蘭氣憤的是,歐盟還推出了所謂的新型睦鄰關係方案。烏克蘭被排在了同北非國家或摩爾多瓦等同的位置。烏克蘭因此感到了莫大的失望,庫奇馬的聲明就是這一莫大失望的宣洩。
烏克蘭原本希望建立一種具體的,穩固的夥伴關係,希望成為歐盟和北約重要的新型睦鄰, 成為在維護歐洲安全中起重要作用的戰略夥伴。德國外交政策協會負責人拉爾認為:「也可以說西方傷害了烏克蘭的感情。因為無論是在伊斯坦堡召開的北約峰會上,還是在上屆歐盟烏克蘭峰會上都沒有取得烏克蘭所希望得到的結果。庫奇馬認為,記者貢嘎澤被殺害的醜聞已經處理了, 他已經重新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同。為了聲援美國烏克蘭還特意向伊拉克派遣了軍隊。不少歐洲國家都沒有這麼做。因此庫奇馬自然會感到失望,他認為無論怎麼努力西方都不會對烏克蘭打開大門。」
總之,烏克蘭對西歐人的批評已經感到厭煩。它認為同西方的聯合已經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再加上烏克蘭統治階層目前需要俄羅斯的支持,以便贏得總統大選的勝利。再有一個可能就是烏克蘭人希望借助這一決定給西方施加壓力。拉爾接著說:「我認為,這一步驟不過是對西方施加壓力的另一種形式。烏克蘭希望借此迫使西方重新審核它們的烏克蘭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