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軍費支出
國防費是國家用於國防建設的各種經費支出,又稱軍費支出,是一個國家執行國家職能的一項最基本的開支。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台灣擬大幅加碼軍費:國防開支將沖至GDP 5%
台灣總統賴清德周五透露,計劃在2030年前把台灣國防預算提升至國內生產總值的5%,比照北約標準。這被視為響應美國加強軍備的回應。
研究報告:全球衝突增多 軍費再創新高
一項最新的報告顯示,天下越來越不太平:全球範圍內,戰爭與衝突的數量不斷增多,軍費開支也在不斷刷新紀錄。尤其在非洲大陸,一系列危機熱點正在發酵。
印度拒絕簽字 上合組織防長會議未發聯合聲明
北約荷蘭海牙峰會閉幕次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國防部長會議6月26日在青島舉行,由中國防長董軍主持會議。出人意料的是,印度防長拒絕簽署聯合聲明,令北京尋求加強地區領導地位的努力受挫。
海牙北約峰會:川普将大獲全勝?
除伊朗以色列戰爭以外,提高國防開支是本周在海牙召開的北約峰會的焦點議題。專家說,這不單是為了取悅川普。
北約成員國同意將軍費提高至GDP佔比 5%
北約成員國於周日達成一致,同意將軍費提高至GDP的5%。這一目標由美國總統川普长期推動,預計將在本周北約峰會上正式通過。不過,西班牙目前表示不會跟進。
智庫:全球軍費增幅創冷戰後新高 中國居亞洲之首
全球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級,從歐洲到亞洲,各國的軍費支出普遍呈上升趨勢。根據瑞典智庫報告,去年全球軍費增長9.4%,創下冷戰結束之後最高紀錄。其中,中國仍是亞洲最大軍費支出國,去年軍費上升7%。
台灣無法將國防預算提高至GDP的10%
台灣行政院長卓榮泰在立法院表示,台灣現階段沒有能力按照美國的要求將國防預算提高到10%的GDP佔比。
北約各國國防預算的失衡有多嚴重?
川普强烈要求北約夥伴增加國防開支。許多盟友已經採取了行動——但即使把它們的軍費都加在一起,仍然遠遠落後於美國。
組閣前已達共識 德國將對基建軍費大投資
正在進行組閣談判的德國聯盟黨、社民黨就聯邦財政債務問題達成一致:今後,「債務剎車」將放寬對軍費開支的限制,同時還將撥款5000億歐元特別資金用於翻修德國老舊的基礎設施。
烏克蘭有稀土?普丁說:我們也有!
不久前,川普表示烏克蘭應該和美國簽署稀土供應協議,換取美國的繼續援助。現在,普丁也喊話說,俄羅斯的稀土礦藏比烏克蘭還要更豐富。此外,他還支持川普的一項提議:俄、美、中三個大國各自將軍費開支減半。
川普欲與俄中核軍控談判、削減軍費一半
美國總統川普周四表示,希望重啟與俄羅斯和中國的核軍控談判,並希望三國能同意將軍費減半。
研究報告:歐洲軍費有所增加 但兵力不足仍是問題
根據英國一家智庫的最新研究報告,歐洲各國雖然明顯增加了軍費支出,但兵員短缺的問題仍使這些國家增強安全的努力受到削弱。川普赢得美國總統大選之後,歐洲的安全防護再度成為備受關注的話題。
台灣國防預算創新高 超過GDP增長預期
台灣的國防支出將在明年增加7.7%,增幅超過預期的經濟增長。台灣行政院周四表示,台灣將增加更多戰鬥機和飛彈,以加強對抗來自北京日益增長的威脅。
路透:中美舉行核會談 中方稱對台不訴諸核武
中國一貫主張其核武力量維持在「國安所需的最低水準」,但美國擔憂,若台海兩岸開戰,中國還是可能動用核武器。對此,中方在最近的一場半官方會議上聲稱,在台灣問題上不會訴諸核武。
智庫:中國軍費連年增 帶動鄰國增加防衛預算
瑞典智庫最新報告指出,全世界軍費支出總額增長創下近15年以來新高。其中,中國身為國防支出第二大國,也觸發其印太鄰國紛紛漲軍費。
解碼中國:走向太平洋的軍事強國
中國計劃給海軍裝備升級,建造兩艘核動力航空母艦。這既是為了震懾鄰國,也是為了在國際上「秀肌肉」、和美國「較勁」。
如何解讀中國經濟增長目標與軍費增幅?
兩會萬眾矚目的總理工作報告落幕,中國今年GDP增長目標5%,與去年持平,但似乎未能提振投資信心。軍費方面,中國今年軍費支出增幅達7.2%,有專家認為,台灣仍然是中國國防支出的重要考量,「要在別無選擇開戰的情況下準備好打贏戰爭」。
拜登批川普涉北約言論可恥 德軍費增加創紀錄
拜登周二批評川普上周「鼓勵」俄羅斯入侵北約成員的表態是可恥、危險的。北約則在今天宣佈,2024年將有三分之二成員國達到國防開支佔GDP的2%的目標,其中也包括近期大幅增加軍費的德國。
俄羅斯新一年財政預算:一切都為了戰爭?
2024年,俄羅斯的軍費支出將首次超過社會福利撥款。財政預算草案確定了哪些優先事項? 又將對經濟產生哪些影響?
德語媒體:不是美國無能 而是中國太強大
《南德意志報》的一篇客席評論警告說,今後的美國將把主要精力用於對付中國,歐洲必須更多地承擔起維護自身安全的職責。《焦點雜誌》則指出,習近平清洗火箭軍高層,是吸取了普丁在俄烏戰爭中的教訓。
刻意渲染威脅!中國批日本《防衛白皮書》
日本周五發布2023年《防衛白皮書》,其中指出中國正急速強化軍事力量,對國際秩序構成最大的戰略挑戰。中國國防部發出回應,指對方持有錯誤的對華認知,刻意渲染所謂「中國軍事威脅」。
德語媒體:台灣用小石子打敗巨人的戰略
《世界報》關注台灣軍費低如何制定防範戰略。《新蘇黎世報》指出美國強大的領先地位也並非全無顧慮。
SIPRI:全球軍備支出快速增高
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最新發布的報告指出,基於通貨膨脹、俄烏戰爭以及中美對抗等諸多原因,2022年全球很多國家的軍備支出都創下了最高記錄。
德語媒體:中美對抗 代價高昂
由於取消了嚴苛的疫情限制,中國經濟本來有望在今年實現迅猛復甦。但複雜的國際及國內局勢,卻給中國經濟平添了諸多不穩定因素。
中國2023年軍費預算年增超7% 支出側重國安
中國5日發佈今年的軍費支出,正以四年來最快速度增長,預算達1.5兆人民幣,年增超過7%。總理李克強在人大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要深入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全面加強練兵備戰」。
不提台灣 人大記者會提了什麼?
此次中國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沒有出現的關鍵詞包括「台灣」以及「和平統一」。經常被重複的關鍵詞仍然是「習近平」。在軍費問題上,新選發言人的表態已經預示了一種趨勢。
日媒:多數日本人反對加稅資助軍費
日本共同社周日援引其民調報導稱,大多數日本人不支持提高稅收、為擴充軍備提供資金。本周五,東京剛剛宣佈了二戰後最高的、總額約43兆日元的軍事支出計劃。
日政治家:中朝威脅與日俱增 日本須立即提升軍力
正在台灣訪問的一名日本自民黨高級官員周日發表講話稱,由於來自中國和北韓的威脅與日俱增,日本必須立即提升軍費。
日本防衛省申請追加軍費
在烏克蘭戰爭、中國與台灣關係嚴重緊張的背景下,日本防衛省申請續增軍費。
一目瞭然! 圖表看兩岸軍力對比
中國和台灣之間的緊張局勢因佩羅西訪台再次升溫。兩岸軍力相差有多大,如果不得不做出選擇,東南亞國家更傾向與北京還是美國結盟呢?
德國政界為大幅提高軍費開支亮綠燈
德國「交通燈」執政聯盟與最大在野黨——基民盟/基社盟議會黨團就設立總額1000億歐元的聯邦國防軍特別資金的最後會談 「成功結束」,達成協議。
柏林十萬人抗議普丁 德國撥款千億提升軍備
周日德國首都柏林有十萬人走上街頭,抗議俄羅斯發動侵略烏克蘭戰爭。德國總理肖爾茨宣佈將撥出1000億歐元專款提升軍備以捍衛歐洲和平。同日,德國向俄羅斯關閉領空並凍結俄央行在德意志銀行的存款。
日本防衛省申請破紀錄的國防預算
出於對北韓和中國的擔憂,日本軍方正研發下一代戰機,致力於加強線上和太空防禦系統。近十年來,日本國防經費連年增加。北京則表示,「日方動不動就拿周邊鄰國說事,無非是為其軍力擴張尋找藉口」,奉勸日本在軍事安全領域謹言慎行。
全球軍費未受疫情影響 中國連26年增長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指出,即便新冠疫情使全球GDP縮減了4.4%,2020年全球軍事支出仍增加了2.6%。其中,中國軍費已連續26年增長。
牆外文摘:香港特色的一國兩制
有評論認為,在「新時代」的邏輯下,北京可能會希望徹底讓香港「脫胎換骨」,在社會、經濟、文化各方面消除當前反對派的動員和再生產能力,實現一種「有香港特色的一國兩制」成功模式,目前的政制改造充其量是一種「前期準備」。
國防預算增長引關注 北京:天下並不太平
中國國防預算增長6.8%,令人回想起過去這段時間中印衝突、南海爭端、島嶼領土問題等因素,其中,因應台海局勢更是中國解放軍未來的重點項目。
七張圖看一周大事
川普暗示會捲土重來。亞裔女性第一次抱得「金球」。兩會、疫苗、孟晚舟和緬甸都是這周的關鍵詞。我們用七張圖告訴您這一周以來的大事。
德語媒體:中國崛起將受阻
星期六的德語報刊,紛紛將目光投向了正在召開的中國全國人大會議。《每日鏡報》注意到,中國軍費將繼續快速增長,認為這會間接影響歐洲利益。《商報》則分析了北京謹慎調低經濟增長目標背後的原因。
專訪:中國軍費高不高 關鍵看和誰比
中國公佈的年度預算草案顯示,中國國防預算大約為1.35兆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8%,增幅略微高於去年。長年關注中國軍事問題的德國黑森州和平與衝突研究所專家艾沛思指出,中國軍費目前遠低於美國,但是中國軍事威脅依然現實存在。
全球軍費創新高: 美國遙遙領先 中國增幅最快
2020年,美國的國防支出遙遙領先,是其競爭對手中俄兩國總和的三倍。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儘管新冠疫情波及全球,但全世界軍費開支仍創下新的記錄。
瑞典智庫修正對中國2019年實際軍費的估計
中國的國防預算在全球排名第二,僅次於美國。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近日發布了一份關於重新評估中國軍費開支的研究報告,對如何調查北京不納入官方統計的「灰色區域」進行了方法上的調整。
台灣如何自衛? 美國防部官員出主意
美國國防部印太事務首席副助理部長赫爾維在一次視訊會議上對台灣擴大國防預算表示歡迎,為確保其防禦能力,台灣應「明智投資」。
台灣軍費預算創新高 解放軍南北兩端演習
台海局勢持續緊張,中國解放軍宣佈將在台灣南北兩端進行演習,而台灣也因應軍事威脅提高來年國防開支一成,並計劃購買美國的水雷及巡航導彈。
轟德欠北約軍費 川普宣布減駐德美軍
美國媒體早前披露川普将大幅裁減駐德美軍數量,川普在周一證實這項消息,並指責德國沒有履行其在北約中的義務,在貿易上也沒有給予美國公平待遇。
駐德美軍將大批撤離德國?
目前有近35000名美國士兵駐扎德國。據來自華盛頓政府圈內的消息稱,不久美國駐德士兵數量將大幅度減少。背景可能是德國軍費開支引發的爭執。
疫情威脅人民安全 歐美反思國防開支
雖然各國的軍費開支每年都在增長,卻無助於抵禦新冠病毒的入侵。這讓歐美國家開始反思「國家安全」的定義。
全球國防支出創新高 中國軍費世界第二
自1994年以來,中國的軍費開支一直在穩步增長。2010年以來,中國軍費預算更是跳漲了85%。不過,從GDP的佔比來看並沒有大的變化,一直處於1.9%的水準。
德語媒體:中國的下一個獵物是德國?
《新蘇黎世報》的專欄評論問道,在德中經貿關係異常緊密的今天,德國到底還能否對中國說不?《青年世界報》則批評,當前西方面對中國崛起的態度,將威脅世界和平。
北約首次定義中國為挑戰
北約峰會周三(12月4日)在倫敦達成一份結束性聲明。盟友們重申了相互支持的立場,指出中國是新的挑戰,俄羅斯仍然是潛在的風險。
美國中斷與韓國的軍事談判
在此前的談判中,美方顯然想要將韓國所承擔的駐韓美軍軍費提高五倍。現在,華盛頓驟然提高了談判壓力。美國稱,中斷談判是為了讓韓國「有時間去改變主意」。
上一頁
第1 頁,共4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