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群大廈"將使上海鶴立雞群
2004年1月21日大樓到底可以建多高?答案是:在視力所及的範圍內沒有結構的限制。現代建築基本上都是通過在高強度的鋼材或混凝土材料構成的骨架上覆蓋薄薄的蒙板建成的。負責結構支撐的柱子將大樓的重量傳到地基上——儘管大樓看上去非常沉重,其實就密度相對而言並不算大。
雖然大樓的高度在結構上沒有限制,但安全上的限制確實是不能不考慮的問題。颱風、地震、恐怖主義襲擊以及由這些原因引起的火災都是亞洲的摩天大樓需要認真面對的潛在危險。鑑於現有的技術指標,摩天大樓最高不能超過700米,但是設計和建造比現有建築雄偉得多的超高層大樓的想法,一直讓建築師和城市規劃人員著迷。因為他們堅信,人類能夠推動科技不斷挑戰極限。
1996年,西班牙的一家建築事務所CPP(Cervera & Pioz and Partners)建議在上海和香港建造兩座被稱為「超群大廈(Bionic Tower)」的建築群,包括位於中央的300層摩天大樓和周圍較矮的建築群。該事務所希望由此構成一座獨立的小城市,提供商場、公寓、電影院可容納10萬人的工作空間——這種設想為解決未來可能出現的人口過度擁擠問題提供了一種思路。
1997年,這家西班牙建築事務所開始游說中國政府,並於1999年獲得當局許可,著手調查香港港灣,結果建築學家達成共識,認為超群大廈最好瀕立水天之間,理想所在地非上海莫屬。
依照設計藍圖,超群大廈將為人造湖的碧波所環繞,1000米的樓身聳入雲霄。這種創意的好處不僅僅在於湖光山色的美觀效果,更是考慮到人造湖水能夠吸收地震的震動波,減少大樓的晃動。整座大廈將以每25層為單位,劃分成12個單元區域,每塊區域都設有旅館、公寓、商場和綠地。另外,每個樓區之間都有空置的防火層隔離,專門用來防止發生火災時煙霧的聚集。大廈通體鑲嵌玻璃加鋁合金,通過開啟特殊的拉板裝置可以導入新鮮空氣,保證大廈內部良好的通風情況。
如果設計方案被開綠燈,上海這座國際都市有望在15年後從地圖上「升」起,向天空伸出一隻探索的臂膀。當然,建造這樣一座大樓的花費將是天文數字--超過150億美元。